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年来,很多中国哲学史论著都把“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论语·八佾》)作为孔子宣扬唯心主义天命观的一条铁证。即使是那些主张孔子哲学是唯物主义的同志,也不过认为是“感叹之词”,或认为“‘获罪于天’的‘天’,就是行为不合天理”而已。我认为,这些看法都不符合孔子原意。为了弄清原委,且将这段话完整地征引如下:  相似文献   

2.
最近,广东文坛连续开了大、小几次研讨会,同行们围绕“粤军”如何“二度崛起”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主张。作为一个后进者,我从中受到启迪良多。不过,对其中一个颇为强烈的呼吁——建立一个“岭南文派”,我却有点不同看法,斗胆“鸣”出来“争”一下。对建立“岭南文派”的召唤,当然不自今日始,好象“文革”前就已时有呼声了。这一次更是文坛上的老、中、青三辈皆有相当一部分人附议,而且有的同仁还通过分析和演绎,从广东的地理、历史、经济、文化、人情风俗……等推导出一个大致模式来,认为“岭南文派”应以浓情丽姿为特点,以清新多变见长,应是喃喃的小夜曲、幽幽的小溪流……等等,具体提法虽稍有不同,但大体上都是相对“北派为刚”而提出“南派为柔”的原则,认定这些是我们广东作家的长处,从而号召作家们共同来发扬这个长处,早日缔造出一个别具特色的“岭南文派”来。  相似文献   

3.
一种诗歌主张,可能仅仅是主张者个人的艺术趣味和艺术追求,也可能是一部分人或一个时期人们的诗歌时尚和理想,或者干脆只是一种具有针对性的态度而已.当我们拿他们的创作与他们的主张试图寻找对应时,发现相悖与脱节几乎不可避免.考察初盛唐的诗歌革新,这种相悖与脱节现象同样存在.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存在相悖和脱节并不能导致得出理论与创作失去对应关系和相互作用这个结论.相反,我认为当创作僵滞时,理论客观上催促了创作的突变,而创作又不断地以实践来充实理论的苍白.我不把这当作一个“事实”,而当作一个发展过程.深思的结果使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任何一次成功的艺术革新,都不是个体而是群体的行为,都不是瞬时而是历时的功效,都不是孤立而是时代历史综合作用的产物.我认为只有基于这样一种  相似文献   

4.
真实的高度     
于苏 《快乐青春》2011,(10):19-20
一天,大仲马得知他的儿子小仲马寄出的稿子总是退稿,便对小仲马说:“如果你能在寄稿时,随稿给编辑先生附上一封信,或者只是一句话,说‘我是大仲马的儿子’,或许情况就会好多了。”  相似文献   

5.
一、“美在联系”不是马克思的观点。在当前美学讨论中,有同志提出了一种有代表性的论点“美在联系”,广泛流传,很有些影响,不能不引起我们的仔细研究。当我们在刊物上看到这样的标题:《用现代科学和方法揭开美的奥秘》(《当代文艺思潮》1985年第三期)是十分高兴的。运用现代科学和方法,是应该的;能用它揭开几千年未解决的美的难题,更是好事。这篇论文一开头就把这个“美的奥秘”揭开了,提供了一个明确的答案:“美在心物联系”。其实,这也不是新答案,历史上早就有人主张美在心,有人主张美在物,也早就有人主张美在心物之间的关系。老答案得到了新肯定,也可以,关键在于提供什么新的论据和论证。作者说:“‘美在心物联系’。确切地说,美在‘人和自然之间的现实的联系’,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给我们铸制出来的足以打开美的大门  相似文献   

6.
朱克玲同志的《对于黑格尔“一个‘这个”的理解》一文,对恩格斯的一句名言:“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而且应当是如此。”作了探索性的研究,读了颇受启发。该文不同意“一个‘这个’”包含有个性与共性相统一的看法,而认为只是“为了强调典型人物应有鲜明的个性”;又认为“以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所论述的‘这一个’来解释恩格斯这句名言中的‘这个’”,是“不恰当的”。这在我们看来是值得商榷的。下面就几个主要问题,提出我们的看法。一朱文认为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第一章  相似文献   

7.
一、墨子“尚贤”和老子的“不尚贤”墨子所主张的“尚贤”学说,应当不仅指当时贵族阶级内部的选贤举能,而且也是从下层的劳动人民中间选拔贤能之士。《墨子·尚贤上》说: 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有众贤而已。所谓“贤良之士众”,是他认为不仅有一二个而已,还应该有众多的“贤良之士”,国家才能够安治。贤良之士的来源,《墨子·尚贤上》说: 是以国之富贵之人闻之,皆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辞贫贱,然则我不可不为义。”所谓“国之富贵人”,当然是指贵族。他们退而私议:现在举贤的办法是“不辟(即‘避’字)贫贱”。可知被认为贤良的人中间是有下层贫贱之人。  相似文献   

8.
“专家您好,我这两天嗓子疼,您看我是不是得了‘非典’?”“我干咳好几天了,还浑身没劲……”在本刊开通的“非典”热线中,这样的问题不胜枚举。很多读者打电话来为自己或周围的人问病,经专家耐心分析发现,这里面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患上“非典”。一种被专家称为“非典”恐惧综合征的心理问题正在人群中蔓延。 在京城某高校,一名干咳、头疼的男生怀疑自己得了“非典”,被同学抬着去了医院。经检查,该男生得的只是普通的呼吸道疾病。而在本刊开通的“非典”热线中,“我听见‘非典’腿都软了”、“我这个症状肯定不是‘非典’吗?”“我从外面买回的东西要不要用消毒液擦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安徽阜南县等地考察期间,曾多次提倡领导人开会不念稿子讲短话。他不止一次强调说:“任何发言人都不要念稿子,这样能锻炼大家说短话,超过十分钟我就敲杯子”。温总理看似玩笑的两句话对一些领导爱讲长话的毛病做了一次善意的提醒。笔者认为,“不念稿子”与“讲短话”,不仅反映了一种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同时也是回避和革除官僚主义及形式主义恶习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鲁迅在给一位小说作者的信中说:“《八月》上我主张删去的,是说明而非描写的地方,作者的说明,以少为是”。在指导其他一些青年作者时,他还曾多次表述过这个主张,甚至在作品的遣词造句上,也十分重视这一点,如给李霁野的信里曾做过这样极其具体的指导:“结末一句说:这喊声里似乎有着双关的意义,我以为这‘双关’二字,将全篇的意义说得太清楚了,所有蕴蓄,有被其打破之虑”,因此主张改成“含着别样”或“含着多样”。鲁迅的这些话虽然是针对具体作者的具体作品而发,却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小说创作的重要原则。他所说的少作说明,有所蕴蓄,如果用更精确全面的话来复述,就是恩格斯指出的:“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作者的见解愈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愈好。”  相似文献   

11.
有学便有派,自古如此,到今天也不能例外。但我是不主张立学派的。 记得1978年三中全会初开,“文革”余焰渐息。吉林省创办了《社会科学战线》,是全国第一份大型社科杂志。宋振庭同志时任省委宣传部长,他很高兴。言谈间,他流露出,我们要搞自己学派的意思。我听后,怀有意见。我认为:我们现在全国一统,是从几千年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从受苦受难中,流了多少革命志士的鲜血,才换来今日之成果,殊为不易。中间,又不幸遭“文革”,十年的灾难。现在敌人虽然都已帖伏,但亡我之心恐仍不死。我们现在接续文化传统,从事学术研究实有必要,但不宜首先提出“学派”字样来,以免引起学术上无穷无尽的纠纷。当时我未公开提出意见,宋部长也仅提出“一大二杂”,该杂志至今仍奉行未变。实则中央双百方针已经体现了“求同存异,不拘一格”,以打破“唯我独尊”的局面。不过,当时大家的认识并未一致。  相似文献   

12.
韦伯认为,学术工作与艺术工作不同,受制于一条特殊的进步规律的作用,和一个进步的过程不可分离:“在学术园地里,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我们所成就的,在十、二十、五十年内就会过时。”韦伯认为,这是学术研究必须面对的命运,或者说,进步和过时,这正是学术工作的意义:“学术工作要求被‘超越’,要求‘过时’。……就学术本身的观点来说,我再重复一遍,将来总有一天,我们都会被别人超越;这不仅是我们共同的命运,更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当我们进行一项工作时,不能不希望别人会更上一层楼。”韦伯认为,原则上,学术进步的过程会并且也应该无限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建设征地中,土地补偿问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本文拟就这个问题,淡一点粗浅的看法。一、对两种观点的商榷多年来,我国经济学界,特别是有关实际部门的一些同志,对确定土地补偿费的问题,提出过不少主张。其中有两种是主要的:一种主张用级差收入“资本化”来确定土地补偿费,另一种主张根据土地价值来确定土地资源的补偿费。我们认为这两种主张都是行不通的。主张用级差收入“资本化”的方法,来决定土地补偿费的同志,认为我国农业中存在的级差收入,与资本主义条件下存在的级差地租,仅仅是反映的社会关系不同,而在量上则完全一致。因而认为:按照资本主义土地价格决定的方法,通过级差收入“资本化”来决定土地补偿费,是完全可行的。我们认为,说级差收入与级差地租反映的生产关系根本不同,当然是正确的,但是,如果认为它们在量上完全一致,那就错了。  相似文献   

14.
《江汉学报》本年第7期刊载了《“遗矢”一典再释》一文,该文认为毛主席《送瘟神》中“遗矢”一典出于贾谊《过秦论》:“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说“‘亡矢遗镞’既然是一个迭词,矢与镞又无法分开,倒过来说‘遗矢亡镞’也还是一个意思,把迭词改作单词,说成‘亡矢’或‘遗失’,仍然是一个意思。”因此“千村薛苈人遗矢”“就应该是许多村子都长满了野草,很少有人踪迹。”我觉得这样的解释是牵强附会的。既然“亡”“遗”意义相同,为什么不迳言现成的事实“亡矢”,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青年改革研究会学术理论部于七月九日组织召开了《对“文革”的历史反思》讨论会,现将讨论情况综述如下: 一、反思“文革”的意义何在?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不能满足于给“文革”作出一个一般性的政治结论,更不应该把“文革”、“封存”起来束之高阁,不让“文革”的参加者来研究。大家在发言中指出:“文革”作为一个浩大的政治运动和社会动乱,其历时之长久、涉及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目  相似文献   

16.
怎样处理好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关系?这是我和搞自然科学的朋友们经常讨论的一个问题。在我们面前有三种主张可供选择:一是用哲学代替自然科学,叫做“代替论”;二是鼓吹自然科学抛弃哲学,这是“实证论’‘的观点;三是建立哲学和自然  相似文献   

17.
走自己的路     
夜读吴唅同志的《朱元璋传》,作者在自序中说了一个小故事:1941年,重庆的“国立编译馆”约他写一本《明史》,稿子写好一部分送去了,不久退回,附有一个条子:“红军之起,拟改为‘民军之起’,以下一律照改。”意思是:必须改红为民,《明史》才能出版。吴晗认为:国民党怕红军,连将近六百年前的明朝红军都怕,不敢让红军这个字眼出现;研  相似文献   

18.
关于“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的质疑韩卫东,韩维彩所有制和产权结构是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对此理论界发表了一些有启发性的见解。其中有的学者主张“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应该是马克思说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①。我们认为这个问题有进一...  相似文献   

19.
鲁迅研究与我的使命——王富仁教授访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仁兄 ,今天想请你聊一聊你的学术师承、治学道路与经验以及你的学术成果等问题。●关于学术师承 ,我们这一代人很难说。在古代有很严格的学派 ,学派的师承关系 ,无论在研究对象上 ,还是在方法论上 ,都是很清楚的。但到了我们这一代人 ,特别是到了我的身上 ,这个东西就冲淡了。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 194 9年以后 ,学术思想、社会思想的转换 ,对我们这代人影响还是很大的 ,这就使我们在搞学问、在关注文学的时候 ,并没有一个师承关系。另外 ,我们成长的时期主流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因此 ,我们从整体上接受的是马克思主义 ,但能够结束“文革”…  相似文献   

20.
一、“‘都带’,而非‘只有’”警句的遭遇以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去审察人。把握人和表现人,这是鲁迅所坚持的一条十分明确的原则。然而,我们若要全面、准确地了解、认识鲁迅对什么是文学中的“人”的意见和看法,除了应牢牢盯住他所认定的“人”具有阶级属性的许多话语之外,万万不能忽视,他还有这样的见解和主张:“在我自己,是以为若据性格感情等,都受‘支配于经济’……之说,则这些就一定都带阶级性。但是‘都带’,而非‘只有”’。①(着重点为引者所加)‘都带’而非‘只有”’,说得多么好啊!这寥寥六个字,不仅充分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