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文章从各级领导在落实发展观中的作用以及途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各级领导。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与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仙忠云 《社科纵横》2005,20(4):10-11
“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一种新的科学发展观。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民族、文化等因素,各方面发展都落后于发达地区。在新形势下,西部民族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刘朱红 《探求》2005,(Z1):47-4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将"以人为本"写入全会文件,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出的一个重要执政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远的指导方针,也是实际工作中必须落实的重要原则.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价值导向,其目的在于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科学发展观与循环经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发展观本质是以人为本,实质是为了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做到可持续地发展。这就要求发展中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循环经济是对旧的不和谐、不协调、不可循环发展的否定,要求可持续发展,把生产和消费纳入“自然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系统的发展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绿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加快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政策和法律体系、产业体系、技术支持体系和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5.
邹永凡  吴德勤 《社科纵横》2010,25(12):15-17
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建设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提升了我国人权保障的新境界,创新了我国人权理论的新内涵,指明了我国人权建设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综合平衡中发展既是陈云经济思想的根本点,也是陈云全部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根本点。深刻领会陈云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这一重要成果,对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苏戎安 《探求》2008,(5):4-7
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的新高度体现在: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发展是社会主义的第一要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深化的新高度体现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好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深化的新高度首先体现在三大思想解放与思维创新,其次突出体现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提出关于当代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规律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8.
2003年10月,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其理论基础,结合我国国情和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提出的,是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发展问题、发展理论上的最新认识成果。是同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本文拟从历史发展进程视角,分析论证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发展观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两型建设”是近年来党和政府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贯彻落实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真正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当前,重温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观,对于我们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两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三个部分:首先,考察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观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其次,重点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观的三大核心理论,即人与自然界的物质变换理论、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理论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解理论。最后,揭示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观对中国“两型建设”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弄清"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民本思想的本质区别和本质要求,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黄达鑫 《探求》2006,(Z1):32-33
深入领会和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摆在当前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和前提.科学发展观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着科学发展观.能不能自觉追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这是对领导干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13.
宋剑 《探求》2006,(Z1):34-3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指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并要求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者认为,以人为本、践行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内在的联系,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以人为本的宗旨.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  相似文献   

14.
王永南 《学术交流》2004,(12):18-21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一种全新的科学发展观。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是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深厚实践基础;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特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作为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主体和中心,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以满足人的需要、提升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5.
《社会福利》2013,(1):16-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健全社会福利制度"、"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确实保障残疾人权益"。为贯彻落实好十八大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立足儿童生存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6.
养老保险制度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立和完善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一个稳定运行的养老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从人口基数过大、就业人口增长过快、人口与资源环境不相协调这三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分析人口增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以促使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实质上也是先进社会科学理论的一种具体推广和转化形式。要全面高效地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充分认识和发挥社会科学的重大作用:社会科学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实现协调发展的理论支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主导;同时还需要依据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与要求大力推进社会科学自身的繁荣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社会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科学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科学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科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慈善事业,是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为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民政部去  相似文献   

20.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价值诉求,并将其贯穿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在经济建设的基础上,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推进人的社会生活内涵的不断丰富,统筹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