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慧宁 《河北学刊》2023,(1):215-219
移动互联网和5G技术的蓬勃发展,引领信息传播进入快节奏的短视频时代,给处于“央”字号新媒体和商业聚合平台之间的“中间地带”的地方主流媒体的融合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和更大挑战。作为宣传舆论的主力军,地方主流媒体应牢固树立视频化思维,着力推进短视频转型,拉长“长板”、补齐“短板”、加固“底板”,以内容为核心、以技术为重心、以用户为中心、以服务为准心,积极探索“视频化、智能化、立体化、媒介化”的发展路径,最终实现传统主流媒体“破圈”。  相似文献   

2.
政策导引、技术进步尤其是市场抉择,促进了广电全媒体趋势形成。本已处于央视、省级卫视夹缝之中的城市广电媒体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急需依托本土化资源、借助新媒体功能进行优势重构。城市广电媒体应确立"内容为王""差异化生存"的基本理念,利用专业人才优势开发本土化资源,融合新媒体丰富内容,强化直播和互动性,外延渠道进行适配性分发。与此同时,城市广电必须改造制播流程、升级技术平台、改革机构机制并培养全媒体人才,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才能在全媒体趋势下逐渐建构起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3.
梳理总结国内外关于媒体融合的研究,以《人民日报》为例探析媒体融合视域下新型主流媒体建设。在媒体融合视域下,《人民日报》推动媒体融合向移动化、微平台转型,提升移动传播力;应用互联网思维,推动语态创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最新技术,提供高质量的新闻信息产品;树立一体化发展观念,塑造品牌合力,传播主流声音。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新型主流媒体建设更趋向内容主流化、深度融合化、社交个性化、影响国际化。  相似文献   

4.
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效应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传播力、公信力与影响力等方面各有优势和不足。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融合的背景下,应秉持“一体化”发展理念,积极推进新旧媒体的融合并培育新型主流媒体形态,以不断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路径。即在“文化融合”过程中,坚持新的媒体观念、媒体思维和媒体精神;在“技术融合”过程中,注重技术运用、终端平台的开发以及人才队伍的培育;在“内容融合”过程中,创新内容的生产、呈现方式,提升内容的粘性;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体系的现代化、形态的立体化和渠道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5.
吕苑鹃 《社会科学家》2022,(10):139-143
智能互联时代,算法成为视频内容集纳传播的基础。从历史上看,视频内容的集纳传播可以用DV摄录和移动手机的大规模使用为节点,分“专业生产+频道传播”“大众生产+融合传播”“全民生产+平台传播”三种形态。从逻辑上看,视频内容的集纳传播有以权力为核心、以算法为核心和以兴趣为核心三种形态。权力、资本、技术、兴趣的复杂关联构成了智能互联时代视频内容集纳传播的基本框架。而面向未来,视频内容的集纳传播呈现出个体趣味的重新链接、渠道形态的有机融合、传播偏向的刻意扭转、万物皆媒的场景建构四种理想形态。  相似文献   

6.
“鬼畜”视频由既有视频剪辑而成,存在侵犯著作权、人格权的可能。现行法律规则和研究对“鬼畜”视频平台侵权责任的认定,没有注意到“鬼畜”视频特殊的生产方式,过度保护了视频平台,造成权利人维权困难。“鬼畜”视频的创作是由视频平台组织的“迷群生产”方式完成的?迷群成员共享一套素材和视觉符号,模因化地使用这些符号创作视频,迷群内形成一定的群体结构和创作者世代?视频平台在迷群的形成和组织中起关键作用?因此视频平台应当承担起更高的注意义务,对“鬼畜”视频是否超过了必要限度进行审查,不应单纯依“避风港”原则被动地删除侵权视频?“鬼畜”视频的平台责任确定,符合网络侵权的一般原理:互联网平台的责任应当与其在数字生产中发挥的作用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当下,算法正以不可见、不可知的方式运作,并持续影响着公共空间和舆论生态。本文通过对平台热搜榜的细致考察,发现由平台算法传播所建构的公共性存在三重困境:其一,多重行动者博弈下的算法价值设定是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平台热搜榜的议题呈现出浓厚的社交化和泛娱化属性,行动者们关于公共性的“问题”和“兴趣”指向并不一致,热搜榜建构的动机与最终结果均呈现非公共价值指向;其二,平台集体是一种由数据痕迹生成的用户集合,这种集合是趣味用户的归类,并不能代表现实中的大众,依据数据痕迹经由算法计算化、定制化的平台热搜榜,无法代表公众观点与意见,其中的议题建构是被区隔和伪公共性的;其三,在公共议题建构中,个性化推荐算法和集体化热点算法是一对相互矛盾的算法信息导控机制,它们在平台热搜榜中分别形成“兴趣循环递归”和“议题循环递归”,进而导致公共性供给窄化。最终,平台算法传播造成选择性偏见、情感与审美茧房以及数字化、结构性不平等等反公共性后果。  相似文献   

8.
数字经济的发展促使产业组织向基础模块微粒化、组织架构平台化、组织关系网络化和组织情景生态化的趋势转变,使产业链群生态的参与主体进一步细化、主体之间开放式创新的深度与广度增加。产业组织变革对产业链群生态中各链条紧密对接、数据要素顺畅流通以及资源集聚和匹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产业链群生态构建的过程中,数据链和数字平台缩短了主体之间的距离,形成了良好的沟通对话渠道、资源获取渠道,提高了组织透明度;商业模式创新则通过外部效应带动产业链群生态整体实现演化。确保数据链顺畅联通、提高数字平台用户吸附能力和数字服务水平以及实现商业模式迭代创新是产业链群生态构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东岳论丛》2017,(8):80-86
新媒体环境下,包括报媒在内的中国大陆传统媒体如何融合创新,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已经成为业内持续关注热点。在这方面,美国付费发行量排名第一、位居世界领先的主流报媒——《华尔街日报》的媒介融合实践给我们提供了重要启示。本文从《华尔街日报》的编辑部融合、组织结构和采编流程融合等方面剖析了其融合实践过程,重点呈现其清晰的用户思维、平台整合和跨界融合。在此基础上,将其媒介融合理念概括为四个方面:在内容和技术的交叉点创造受众体验;从印刷第一到数字第一,再到移动第一;数据和内容及经营的融合;融合打造独家新闻和实时新闻。由此,论文提出中国大陆报纸要通过媒介融合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应该从融合理念、融合平台和融合路径等三个方面进行推进。  相似文献   

10.
“数字体认”表征着数字文化产品体验过程中用户与数字环境的关系。在“数字体认”行为中,人的意识变化受到数字文化产品内容变化的影响,而内容的变化又受制于算法推荐机制。一些案例表明,算法推荐可能造成“成瘾意识”与“道德虚无意识”在用户群体间弥散,导致用户主观能动意识缺失。规范技术应用、合理利用算法推荐则可以提升用户的主观能动意识、道德意识、公共价值意识,促使主体意识回归,进而推动主流意识在群体间的广泛传播。本文通过对“数字体认”行为的分析,认为只有限制不断膨胀的技术权力、倡导技术向善,规范产品内容、树立正确意识导向,才能唤醒数字文化产品用户群体的主观能动意识,激发用户的道德意识,增强用户的公共价值意识,从而彰显和实现数字文化产品的社会责任与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电视用户被大量分流,电视内容的抵达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电视内容与用户之间的连接受阻消解了电视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而连接的实质是电视内容的有效触达,核心是电视内容的精准化传播,这一方面涉及电视用户精准贴签,另一方面涉及电视内容的精准生产与精准分发。电视内容精准化传播在融媒体场域中进行,精准定位、精准制作、精准关联作为核心要件协同互动,遵循着特有的实践逻辑,最终实现电视内容与用户的强连接,提高电视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琼州学院学报》2017,(4):91-98
自2005年,媒介融合概念引入我国至今已10余年。在媒介融合转型中,我国广电媒体发展经历了迷茫、求变和升级三个重要阶段。在媒介融合视阈下,广电政策和相关融合实践成为广电媒体融合转型的发展线索。在其发展的三个阶段中,广电媒体融合转型取得巨大成果,包括全媒体的尝试,云平台的建立等,同时也显现出问题,如两极化、同质化、服务不足、人才缺失等。这向广电媒体融合转型提出了挑战,未来广电媒体融合转型需要生态打造,针对广电媒体融合转型现阶段的不足,前瞻的战略布局、扎实的技术支撑、有效的管理模式及开放的合作态度将成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3.
徐翔 《学术界》2024,(1):182-196
推荐算法平台的算法迎合、物化计算和算法权力的背后,存在着能影响和引领其他用户兴趣走向的可称之为“兴趣领袖”的关键用户,其角色与作用易被忽视。推荐算法平台“兴趣领袖”体现着从内容传播到兴趣传播、从意见影响力到兴趣影响力、从网络平台到算法平台兴趣传播的面向,强调算法兴趣权力下的用户影响力、算法兴趣制造下的用户间兴趣关系、算法对用户“算计”下的用户反向驯化、算法数据主义中的计算非理性、趣缘社群之外的平台全局引领性。推荐算法平台中的“兴趣领袖”存在着高算法可见度兴趣领袖、高算法优势度兴趣领袖、高算法代表性兴趣领袖、高算法迎合度兴趣领袖、高算法活跃度兴趣领袖、高算法流行度兴趣领袖、高算法连接度兴趣领袖这些主要的角色模式。在推荐算法技术“装置”体系中,需要强调兴趣领袖的角色和传播功能,重视以算法为中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兴趣再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4.
影视作品的短视频“再媒介化”不啻于内容的直接移植,并且蕴含了媒介之间信息组织逻辑和视觉呈现方式的辩证协作过程。影视作品作为大众娱乐的视听文化资源,在技术赋能和网络空间的收编下逐渐成为可供短视频制作者操作的数据集,进一步,以资源重组的方式完成短视频化书写,这种数据库逻辑是数字文化时代“再媒介化”的底层架构系统。另外,短视频作为一种数字文化的交互界面,具备“超媒介性”的文化特征,影视作品的短视频化也意味着将旧有视听资源导入到多媒介信息呈现和动态性共生网络的数字媒介环境中。  相似文献   

15.
汤景泰  徐铭亮 《社会科学战线》2023,(12):152-160+282
智能技术对国际传播的影响不是简单的“介入”,而是重新组织了国际传播的内在构成要素,再造了传播流程,形成了新型的传播逻辑。从实践模式而言,智能国际传播以数据、算法、算力三大要素为基石,以对受众的精准洞察为起点,通过基于AIGC的人机协同内容生产,实现个性化内容生产智能化,并依据精准议题推荐技术实现从“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的根本性转变,以及对公众注意力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种模式反映了数据算法对国际传播实践流程与关系要素的系统性、结构性改造,体现了国际传播自驱性、生成性、精准性与渗透性等诸多新技术特征。  相似文献   

16.
社会化媒体:媒介融合的深层影响力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介融合的重要方面是传播者与受众的融合,而社会化媒体在其中又扮演着重要角色:用户成为融合的内源性动力,媒体“入口”的“社交化”与“私人化”,媒体传播效果评价体系的转变以及用户分析的“大数据化”,成为社会媒体对媒介融合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随着短视频行业发展进入下半场,如何提升和完善用户体验成为各短视频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用户体验五要素模型为基础,构建移动短视频用户体验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方法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检验,深入挖掘移动短视频用户体验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企业和相关平台方优化用户体验、提高用户留存率提供参考。研究发现:视觉吸引力、界面设计、交互、内容、需求满足对用户体验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且这五个变量通过中介变量情感感知间接影响用户体验。基于此,短视频平台在秉持内容制胜的同时还需丰富互动形式,以优秀的界面设计和深厚的情感,抓住用户眼球、引发用户共鸣、满足用户多元需求,以此构建健康的平台生态圈。  相似文献   

18.
以互联网技术为引领的新技术为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从历史的角度看,传播媒介的发展轨迹与技术变革的历史脉络相互印合.媒体融合的层次与内涵日渐丰富,产业实践中呈现出复杂的博弈与协作关系.传统媒体独特的版权资源与人才储备优势,与新兴媒体的传播渠道及传播效率优势相结合,互相推动,深入协作,通过媒介融合渠道,实现优秀的人才、优质的内容与优化的传播平台的整合,以形成迸发式的传播威力,推动传播层次的迭代发展.面向技术发展前景的媒体融合,应当秉承开放与共享的新思维、立体与互动的新路径,注重以用户为中心,充分利用技术的便捷性,实现媒介传播渠道的多层次性与互动性,超越阶段性的固有技术模式,以踏准未来的节拍.  相似文献   

19.
陈龙 《江海学刊》2024,(1):117-125+255-256
平台制度实践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彼此模仿先进机制,不断完善、不断进化,客观上形成了一种制度同构进程。主流媒体的在线新闻业可以借鉴平台制度模式,突出用户中心,开放用户体验,为用户提供获利机会,并创造自发参与媒介实践的开放性制度和生态系统。主流媒体要多创造媒介技术供给性,多培育交往实践的新惯习,多提供一些创新实践的“廊道”机制;适应去中心化时代的要求,借鉴平台制度多给用户一些体验和自主实践空间。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规定隐私与个人信息的保护范畴相互交叉,隐私的本质是私密性.在算法时代,衡量“数据是否符合私密性标准”的价值立场应从人格尊严和人格自由转换到人格独立,理论基础应从领域论和信息自主决定原则转换到思想自主决定层面.隐私范围的界定模式应由“内外限制”转变为“动静结合”.个性化推荐中的数据性质宜认定为隐私,因为从静态的角度,其符合个人性、人格性、隐蔽性等“个性化”标准,且形式上多元,不局限于信息的形式.从动态的角度,若未获得用户的允许,个性化推荐算法,包括基于内容的推荐、协同过滤推荐和基于知识的推荐等,计算判别用户喜好的行为,既干扰了用户的私有领域,又窥探了用户的人格图像.其行为结果符合隐私的“主体性”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