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现代城市发育最早、城市化水平最高、城市体系最完备的地区之一。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形成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乡村工业化与城镇(市)化协调城乡发展的模式。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一般经验有:城乡互动发展、以小城镇为主体和乡镇企业的集聚化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这些经验对西部地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启示是:以乡村城镇化推进西部城乡一体化、以城镇的城市化加快西部城乡一体化、以乡村工业化推进西部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针对阜新市城乡一体化发展中遇到的障碍,通过与上海、苏州及辽宁省内的对比,指出推动阜新城乡一体化需选择合意的模式。阜新城乡一体化模式应选择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大力推进农林产品加工等第二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的作用。研究结果对实现阜新城乡一体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作为中国资本集中与产业发展最快的地区,长三角三省市(江浙沪)的城市化水平已达到60%以上,城市文明普及率达到90%,是我国城乡发展较为平衡的地区.该区域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具有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論便利、生活环境舒适、乡色村光怡情、发展动力充沛的特点,推进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的时机和条件较为成熟.“城市群后花园”构想立足于城乡统筹以及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同步”发展战略,提出走城乡统筹发展与融合共进之路,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模式提供一种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工业化、城市化的协调发展与农业增长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的增长及其增长的制约因素,可以看出,我国农业增长的几次快速增长源于土地制度创新所带来的收益,但是这并没有解决农业增长缓慢的问题,说明我国存在着制约农业增长的因素,本文认为制约因素主要是在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推行反城市化战略,城市化进程受到阻碍,工业化、城市化的结构偏差使得农业剩余劳动力无法转移到城市,阻碍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政策因素固化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农业增长缓慢,有效需求不足,使工业资本所获得的利润不能完全转化为投资,出现大量的失业和潜在失业人口。所以,农业生产率的增长和就业从农业部门向现代部门间流动,是解决农业增长和工业增长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城市化的起点,城市化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过程,评价城市化的成效要放在二元结构的背景下来考虑.我国城市化迅速发展,需要建立适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化发展的机制,使之既与城市化的一般规律相适应,又与中国农村、农民、农业发展相适应.城市化并非是让城市取代农村,并非让农民都变成城市居民,而是要让城市吸取农村的优势.城市化是城市发展与乡村再造的有机统一,城市化要与农业、农村、农民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宋才发  朱意 《南都学坛》2014,34(6):110-113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和推动城市化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所在。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迫切需要健全体制机制,具体地说,应当从以下三方面努力:一是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努力发展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二是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三是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保障农民在生产要素上的平等权益,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制机制,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共同构筑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运用典型调查法,从广西玉林石南镇的城市化进程指明农村城市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分析了农村城市化对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生产与流通及城乡分割的作用,探讨了实现农村城市化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在界定统筹城乡发展与农业信息化内涵基础上,分析统筹城乡发展与农业信息化的关系,并结合重庆市城乡信息化发展现状,探讨重庆城乡信息化城乡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业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推进重庆城乡统筹发展。最后提出加大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培育农业信息化人才和开展农业信息化发展制度创新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业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持续有序转移,是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近年来,在农民工已成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的新形势下,“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必须把全面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立足于给予农民工以国民待遇,着力破解农民市民化的制度性障碍,建设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走壮大县域为重点的多元化城镇化路径,努力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建立适应农民工特点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依法保护农民工的经济政治权益,促进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新模式,从而推动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0.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象征和标志。工业时代的文化与农业时代的文化之间剧烈的碰撞,必然通过城市化发展的曲折演绎表现出来。中国城市化发展一波三折,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模式影响至深,进一步加剧了城市化进程中的生产发展与社会劳动就业的矛盾。从实际出发,中国应坚持走以发展中小城镇为主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基于循环修正模型的陕西省现代农业发展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循环修正模型对陕西省各地市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一致性检验,并利用K—均值聚类对各地市现代农业发展状况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现代农业发展状况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且呈现出关中—陕北—陕南梯度发展态势;关中地区现代农业发展优势因素明显,陕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较多,而陕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成为影响当地现代农业发展的明显制约因素。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从农业产业结构、农业投入、农业投入 产出管理、农业体制机制创新等4个方面提高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产品贸易提升了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8—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农村金融发展的视角出发,实证检验了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的影响。研究发现:(1)农产品进口贸易和农产品出口贸易均有利于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其中,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提升作用更大;(2)相比农业绿色技术效率渠道,农产品贸易通过促进农业绿色技术进步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提升作用更强;(3)农产品贸易可以通过推动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生积极作用,即存在农产品贸易→农村金融发展→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传导机制;(4)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基于农村金融发展的双重门槛效应,在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由低变高的动态过程中,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绿色生产率的促进作用逐步增强。因此,要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提升,一方面离不开农产品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需要充分结合各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实际状况,施行差异化的农产品贸易政策,以充分发挥农产品贸易的正向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非洲各国在很长时期内都是以小农为主的农业国,中国的农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对于非洲国家应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文章将从农业发展的历史和基础、农业政策体系、小农生产模式和农业生产力等四个方面来讨论非洲从中国农业发展中学习的潜力、技术以及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可行性。在一个内部情况千差万别的大陆,成功地学习中国农业发展的经验,需要像中国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所做的那样,加以鉴别性的引进和适应性的改造。  相似文献   

14.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农业贷款与农业发展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利用湖北省1990—2008年间的数据,对农业贷款和农林牧渔生产总值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农业贷款与农林牧渔生产总值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二者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但仅存在从农业贷款到农林牧渔生产总值的单向格兰杰引导关系,即该地区的农业贷款对农业产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而农林牧渔生产总值的增长对农业贷款增加的推动作用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从消费者角度看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成为我国特色农产品大省,省外消费者对山西特色农产品需求巨大。但在山西境内,特色农产品并未给山西带来经济效益。如何摆脱山西特色农产品的困境,加快山西经济发展,解决之道就是将山西特色农产品引入电子商务,从消费者角度看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及普及将会带给农户更多的收益,也会使消费者生活更加便利。  相似文献   

16.
农业科技的发展与应用不仅是科技问题,还是哲学文化问题。从文化与哲学的视野关注农业科技与文化有利于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往的农业科技问题研究只是突出了农业科技体制视角、农业科技生产力视角、农业科技与自然文化的视角。这些研究的缺陷是对农业科技发展在农村社会中的应有地位把握不够准确和全面,导致农业科技在农村社会发展中出现矛盾,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农业科技发展应从哲学与文化的层面重新审视,关注中西农业科技文化史的比较,关注农业科技与农村文化的关系,从综合研究向政策策略过渡,促进科技体制与科技服务的更新。  相似文献   

17.
认为传统工业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城市化发展面临的各方面的制约和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困境,要求“三化”协调发展。促进“三化”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河南独有的优势资源是农业资源,应引进前沿学科技术和现代工业手段,拓展农业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从主食产业化是利用现代科技加快农业资源转化的典范等角度,阐述了深化对农业资源的认识和开发,对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主张以主食产业化的全面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建设以及整体的农业资源开发体系的建立,实现现代工业的优化升级;以主食产业化为代表的农业资源应用产业的形成,对于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也有重要的作用等观点。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福建省农业科技投入现状,从农业科技投入的角度研究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以此为出发点,构建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发展贡献测算体系,测算福建省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发展贡献的对策建议:(1)加大科技投入,提供科技支撑;(2)提高科技推广强度,促进科技转化效率;(3)提高农业物质费用的科技含量;(4)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19.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拓宽农业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有效推动西部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当前西部农村发展中的迫切任务。本文以甘肃庆阳市为例,探讨从特色农业入手推动西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问题,全面论述了特色农业部门产业化发展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重点部门的选择,产业化组织系统的构建和产业化发展条件改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4—2020年中国大陆30个省市面板数据,在运用熵值法测算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动态面板和门槛效应模型对农村人口老龄化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效果和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人口老龄化能够显著提高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其促进效应在粮食主产区内要强于产销平衡区内,而在主销区内,这一促进效应则并不显著。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分维度异质性分析后发现:农村人口老龄化通过改善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农业发展水平、资源条件、经济条件以及技术条件,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通过抑制环境条件的改善,阻碍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最后,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会随着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