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少颖 《唐都学刊》2010,26(1):75-80
邱濬的《大学衍义补》一书以其恢弘的史学视角和满富激情的历史评论,对儒家原典中的"华夷之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整理和补释,该书不仅重点诠释了中国传统对外思想发展过程的一些主要特征,而且对古代外交政策中的得失给予了辩证而理性的评价。尽管邱濬受时代影响,对前代历史尚存一些偏见,但是,作为一代政治家和思想巨匠,邱濬的历史批判精神、勇于提出问题的魄力和强烈的忧患意识仍值得我们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2.
任增强 《阅江学刊》2010,(6):136-140
西人早在18、19世纪便接触到中国道家经典《老子》与《庄子》,但对其中美学思想之阐发则是20世纪之事。美国学者对先秦道家美学思想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道家美学与浪漫主义、道家美学中的"与道合一"说、"神"的观念、道家言意观、美学思想及其在全球化进程中之意义。其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与中西比较的视野有别于国内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当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刘少奇站在延安马列学院的演讲台上,以其高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无产阶级革命家胆识,大声疾呼要加强共产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修养。他以犀利的笔锋剖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加强个人修养的思想认识,并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对之给予了批判性的继承,使之成为共产党修养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从而使其演讲———《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下文简称为《论修养》),成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继承的一个光辉典范。一、《论修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第一,《论修养》继…  相似文献   

4.
魏冬 《唐都学刊》2014,(1):21-27
韩邦奇指出,"自孔子而下,知‘道’者,惟横渠一人"。他承接张载思想,在"性道一物"的基础上辨析了"性"、"道"两者"存之于心"和"发之于外"、"寂然不动"和"感而遂通"的特性,提出"形而上之谓‘道’,气而上之谓‘性’"的命题,且辨析了张载哲学中之"太和"、"太极"、"太虚"与"道"、"性"、"气"彼此相应的基本内涵。其"循环渐变"的演化论、注重"眼前造化之实"的认识论和注重《东铭》的修养论,是张载美学崇实学风的时代再现。  相似文献   

5.
徐源 《社科纵横》2012,(5):155-159
在《论语》中孔子及其弟子在教育实践中践行着这样的理念———将"仁"、"义"、"礼"、"信"、"孝"、"悌"等为核心的德育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以有教无类,注重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以丰富的教育内容为手段,通过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以因材施教的差异性教学方法,培养"仁"和"智"统一,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论语》中的和谐教育思想对于当代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涂爱荣 《社科纵横》2012,(1):142-144
北宋理学家张载在道德教育上提出"蒙以养正"的德育思想,强调必须对儿童及时施教和引导、必须对儿童施以正面的教育和引导、必须对儿童施以前后内容一致的道德教育,认为实施"蒙以养正"的德育思想,必须对儿童因材施教,把握道德教育的时机、儿童间的个体差异、儿童的兴趣爱好。张载提出的"蒙以养正"德育思想是符合德育规律的,对我们今天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极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泉 《唐都学刊》2014,(1):16-20
张载佚著《春秋说》,南宋以来之官私书目屡见著录,并被诸多《春秋》学著述称引。此书非张载手定,是其门人缀辑乃师讲说《春秋》的言论而成。在学术界的宋代《春秋》学论域中,张载《春秋说》研究一直未受到应有的关注。据初步研究,张载《春秋说》的思想特征为:尊孔孟,重六经,知礼义,明褒贬,尚心解。张载阐发义理,强调"以经解经"和"理明义精"。皮锡瑞认为,张载等北宋五子"说《春秋》皆有特见"。南宋胡安国等继承张载《春秋说》的相关思想,评价其说为"精要之词"。  相似文献   

8.
胡兵  赵丽  赵中国 《社科纵横》2012,(3):144-145
所谓"幸福发展观",就是以人类幸福、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终极目标的"科学发展观"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的体现,它凸显了"科学发展观"的主体向度,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目标的一种崭新概括。我们认为,通过专题教学法,把德育与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将教学内容融为一个道德化的法制教育和法制化的德育的有机整体,构成一个"幸福发展观"的教学体系,可以有效克服目前"基础"课普遍存在的"拼盘式"教学现象和"千人一面"的说教形象,提高"基础"课的吸引力、亲和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张进 《唐都学刊》2011,27(6):94-99
宋人的"自得"说,是融合儒道、兼取佛禅而用于人生、用于文艺批评的一个突出范例。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在论证儒学、理学及禅宗思想对"自得"说的影响方面,扎实而有力。但论及道家思想的影响时,或材料不足,或语焉不详。探讨以《文子》《庄子》《淮南子》《抱朴子》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与宋人"自得"说的内在联系,以弥补研究中的薄弱,并从生命的自由意识入手,对"自得"说做独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0.
严晓江 《社科纵横》2011,26(7):93-94,98
梁实秋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其"述中之作"的翻译原则发展了孔子"述而不作"的诗学理论;梁实秋译莎构建了20世纪中国"多元"文学话语,是"文化软实力"的标志之一;他的译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现代汉语,拓宽了中国文学创作的思路;梁实秋译莎提升了中国现代戏剧思想内容的高尚性。  相似文献   

11.
王锁明 《社科纵横》2011,26(6):148-150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方案下,增强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此,教师必须在教学模式上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在教学原则上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要求,在教学内容上实现思想性和学理性的有机结合,在教学重点上突出培养大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在教学形式上探索与现代教育技术相适应的方式方法,在教师修养上努力将"言传"与"身教"统一起来,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12.
唐代诗人熟谙《风》《骚》中的词语、语句及典故,在诗歌创作过程常常会为诗人所接受,成为自己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发挥文学的积极作用。大凡唐代诗人,没有一个未受过《风》《骚》精神的熏陶。在他们的诗作中,人们总是可以或多或少地见到《诗经》与《楚辞》语典之身影。唐代诗人对《风》《骚》语典的接受极其认真、普遍而广泛,犹如江海,不胜尽勺。仅举《诗经》"飞蓬""黍离""甘棠"与《楚辞》"摇落""惆怅""木叶"之部分语典,粗窥唐代诗人对其接受之概况,以收管窥见豹之效。  相似文献   

1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该文从介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特点出发,立足新的历史方位,重点审视民办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师队伍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寻民办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路径,以切实提升民办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一部学习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基础教材──读《中国历史地理概述》徐吉军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地理概述》一书,系周一良教授主编的"大学丛书"之一,它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复旦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邹逸麟先生,这是我国近年来中国历史地理学基础教材...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告朔"礼仪为研究切入点,通过对中日古典文献史料的考证,深入探讨和考证了"告朔"礼仪在中国的产生、发展的变化轨迹,同时通过对中国《论语》等古典文献史料的考证,对比日本《续日本纪》等古典文献,试图探讨中国"告朔"礼仪传入日本的方式、途径、日本"告朔"礼仪的变化以及其变化的实质和深刻内涵。并通过对日本"告朔"礼仪同中国"告朔"礼仪的不同,来进一步探讨了日本"告朔"礼仪变化中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吴经熊奉蒋介石之令重译 《圣咏》.吴经熊稽考各类 《圣经》 版本和参考书籍,以中国古代诗歌的形式将其译为中文,计有四言、 五言、 七言,冶诗经、 离骚、 楚辞、 唐诗于一炉,展现了吴氏深厚的旧学修养.蒋介石于军事倥偬之余,前后三校吴经熊所呈译稿,并提出了诸多有益的修改意见.《圣咏译义初稿》 是基督教经典中国化的一次成功尝试,出版之后,备受学界关注,大有洛阳纸贵之势.但是,受制于当时国人的知识水平,此书难以进入普通大众的视野,也大大削弱了其在中国基督徒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传统哲学思想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多论 《创新》2011,5(4):92-94,135,136
我国传统哲学思想隐含着大量的管理思想,应将这些思想应用到现代企业管理中,并以"道并行不相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思维将西方管理科学中的"术"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管理之"道"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及在不断自我"扬弃"中实现传统哲学思想中的旧质到新质的飞跃,以使传统哲学思想在企业管理中得到好的应用,并达到人文精神与科技精神共存、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张西平  侯乐 《唐都学刊》2011,27(2):108-114
明清之际西学传入的高潮以传教士和中国士人合作译著为代表,其中《名理探》与《穷理学》是对中世纪经院派亚里士多德逻辑学思想的首次较为全面的译介,其翻译底本是当时科英布拉大学的讲义《亚里士多德辩证法大全疏解》。从考察汉译文本中的逻辑学词汇入手,把重点放在文化交流时汉译词的产生、与拉丁语原词的呼应关系方面,从而还原术语翻译中的意义来源及适应过程。  相似文献   

19.
陆九渊“心即理”之思想主旨,凭依对《周易》义理的阐发而得以彰现,“易理”的普遍性、绝对性和终极地位是无可怀疑的。但此理并非一外在于人心的客体,而是与“心”通融为一的。修养之方法就在于洗涤心灵中虚浮妄想,复归到内外合一之道上。  相似文献   

20.
《礼运》和《大学》皆出自《礼记》。一般认为《礼记》乃是自战国至秦汉之间儒家著作的资料汇编。《礼运》、《大学》皆为《礼记》之重要篇章。《礼运》提出大同和小康的政治理想,并立足于“天下为家”的社会现实,提出其治国方略,强调礼的作用和礼以仁义为本。《大学》则阐明于此“为家”社会中的治学次第,要求通过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去改造社会、改善民生。此两文表现了孔盂之学的发展,对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