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广西罗城仫佬山乡盛行的仫佬族民歌,是仫佬人用汉语的一种土话——“土拐话”演唱的本民族歌曲。它的体裁虽不丰富,但歌腔种类多,旋律、调式、声部组合以及曲式结构独特。  相似文献   

2.
何述强 《中国民族》2008,(12):53-54
仫佬山乡很美。在中国南方九万大山南沿地带,从广西西北部历史文化名城宜州的小龙村出发,往北直到罗城龙岸镇的北源村止,有一条150华里的锦绣长廊。这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仫佬山乡。全国60%以上的仫佬人聚居于此。这里,青山环绕,重峦叠嶂,丘陵纵横,林壑幽深,奇境妙景,层出不穷,其间点缀着一块块肥沃的平地,淌着几条清清的河流。  相似文献   

3.
徐钦恒,一个仫佬族农民的儿子, 他以一身正气和对党的无限忠诚,在罗城仫佬山乡这块贫穷落后的土地上,谱写了一篇又一篇催人泪下的文章,他的赤子情怀必将使仫佬山乡灿烂辉煌。引子当你踏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来到县城的大街上,必然会看到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宽敞平整、明亮、绿树成荫的县城街道,还有那入夜的街灯闪烁,彩泉起舞……赏心悦目之余,难道你不会为今天千年仫佬山城的变化暗自喝彩?你  相似文献   

4.
在一般人眼里,少数民族大约都是不善于做生意的,而少数民族的女生意人就更是寥若晨星了。历来都是“女人种地、男人赚钱”的广西罗城仫佬山乡,如今却有一群群的仫佬族妇女,走出山门,勇闯四方,把山里的各种土特产品带到城市、带到沿海,又把外地的“洋”货带回山乡,不仅增加了自己的经济收入,开  相似文献   

5.
“木佬”非“仫佬”──关于仫佬族族称和族源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佬”非“仫佬”──关于仫佬族族称和族源的再认识吴国富(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他佬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的一员,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地佬族自治县境内,少部分散居在宜州市庆远镇、流河乡、矮山乡、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长美乡、柳城县古等、忻城县马泅...  相似文献   

6.
现存的仫佬族民间音乐主要有民歌与仪式音乐两大类,傩愿戏与采茶戏是仫佬山乡盛行的民间小戏。地方文艺工作者多年来一直在探索将仫佬族民间音乐运用于地方戏剧。通过不断研究与实践,以仫佬族民间音乐为主要元素的仫佬剧已发展成为具有标志性音乐的少数民族新剧种。  相似文献   

7.
现存的仫佬族民间音乐主要有民歌与仪式音乐两大类,傩愿戏与采茶戏是仫佬山乡盛行的民间小戏.地方文艺工作者多年来一直在探索将仫佬族民间音乐运用于地方戏剧.通过不断研究与实践,以仫佬族民间音乐为主要元素的仫佬剧已发展成为具有标志性音乐的少数民族新剧种.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比较分析了诶话与当地汉语土拐话、壮语、仫佬语在语音上的异同,结果表明:诶话声母与罗城(东门上南岸大银)仫佬语非常相似;韵母和声调与当地汉语土拐话十分近似;诶话在语音上与壮语差异较大。综合这些特征,本文认为诶话在形成的过程中,侗水语言对于诶话的形成是基础性的,韵母和声调趋同说明诶话在形成的过程中受到了当地汉语土拐话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仫佬山歌     
仫佬族人民喜爱山歌,多少年来,山歌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仫佬山乡,到处都有出色的歌手,他们常常走坡对歌,随编随唱,对答如流。每年旧历8月15以后,各地便开始赶歌圩走坡对歌。仫佬山歌从形式上大致可分三种: “随口答”。这是一般山歌,歌词是在对歌时由唱者随编随唱的。主要在走坡、新婚喜庆、小孩满月等时候唱,平时在赶圩或劳动生产中也唱。歌词内容具有丰富的想象,每首歌有4句或6句,每句通常为7个字。比如:“东村  相似文献   

10.
志气歌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仫佬人爱唱山歌.过去,他们拨着二弦琴,倒出了满腔辛酸:"仫佬人家苦难多,糠菜填肚住草窝,躲进深山去逃生,山霸追来又勒索……"多少年来,他们供奉盘古大王,但盘古无情,虫兽、疾病的灾害长久包围着仫佬人;他们供奉土主,但土地爷无义,整得仫佬人常是"三年两不收";据说婆王是保佑平安生子女的女神,人们便供奉她,可婆王竟面孔一板,让人们尝尽苦楚,子女不得幸福安宁.若问仫佬人那时有没有大学生,哎,让这些人们从何谈起哟!  相似文献   

11.
我来到大石山中的县玉米研究所。所长沙春出来迎接。他的汉语和仫佬语都很好,从他的姓名看是汉族,但从他的模样、衣着、举止看,特别是一口流利的仫佬话,却使我怀疑自己的判断了。所长热情地引我们到办公室,递过热腾腾的香茶。我品尝着山乡的鲜茶,环视了一下这不大的房间。啊,与其说是办公室,不如说是间试验室。挂着的、放着的、装着的全是玉米种子。所长说:“这些种子放在其他地方不放心呵!”我们在办公桌边坐下,我请他详细介绍介绍情况,他却狡黠地笑着  相似文献   

12.
中共广西罗城县委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帮助仫佬族地区发展经济,使仫佬族人民生产生活的状况不断得到改善。罗城县位于桂西北部九万山区,是我国仫佬族的聚居县。建国以来,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与帮助下,仫佬族地区的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显著的提高。但是,由于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干扰和破坏,加以原来底子很薄,仫佬  相似文献   

13.
仫佬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共有十三万七千多人(1988年),主要分布于广西,其中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有九万九千多人,其余散居于宜山、柳城、都安和河池等县市中。 有关仫佬族的族源问题,学者们多以为与魏晋至唐宋时期的僚人有关。这是对的。至其族称,目前接触到的有三:一曰仫佬;二曰伶;三曰谨。这些族称是如何叫起的,含义如何?这些问题,古籍上未有阐明过,我看是这样: (一)仫佬;“仫佬”之称是他称。仫佬旧籍写作姆姥或姆佬;解放以后,经过民族识别,改称今名,仫佬。对是族称的由来和含义,古籍上无解,一九八三年版的《仫佬族简史》云:仫佬族的先祖是从湖南、山东等地来  相似文献   

14.
壮乡芦笙王     
年届花甲的朱国谋,是广西罗城仫佬族人,现为中国管弦乐学会的会员,是广西著名的芦笙王。 朱国谋在青少年时代,生活在一个有着汉、壮、苗、瑶、侗、仫佬等6个民族聚居的县城里,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他,却有音乐的天赋,从小就痴迷于民族音乐和乐器。他说,在12岁时就可以用树叶将一首刚刚听过的曲子吹出来。1959年他进入县文工团,从此开始了他的器乐生涯。 他说,以前的芦笙有6个竹管,只有5个音,和声简单,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80年代,至今仍有许多地方的演奏仍在使用。经过摸索,朱国谋研究出16根管的芦笙,而现在正研制…  相似文献   

15.
关于将“木佬人”归属仫佬族的问题──民族识别个案研究吴国富民族的识别、认定,是个科学问题。本文据史载材料和民族学资料为据,从事实上和方法论上辩证了贵州“木佬”=广西“仫佬”的非是。历史上,“木佬”应与“仡佬”同一渊源。拙文(“木佬”非“仫佬”》①论述...  相似文献   

16.
河池地区是壮、瑶、仫佬、毛南、苗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地区人口的83.5%。全地区11个县市,其中5个县属少数民族自治县。加强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工作,对这个地区来说尤其显得重要。建国以来,特别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后,河池地区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民族政策得到进一步贯彻,河池地区又相继成立了罗城仫佬族、环江毛南族、大化瑶族等三个民族自治县,自治县由原来的2个(都安、巴马瑶族自治县)增加到5个,占全地区11个县市的45.46%,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逐年增加,文化素质有所提  相似文献   

17.
我想,一百万年以前我就存在于那片土地了。或者乘风,或者牵雨,或者是一块蛮荒的石,或者是一片古老的叶。总之,就在那片土地上,在山上,水里,耐心地期待着一种演变,演变成肉体,演变成能思维的肉体,到这个世界上来唱一些歌,走一些路,做一些事情。从那时候起,我就注定是个仫佬人。做仫佬是必然的,而做城市的仫佬,则完全是一种偶然。父亲放牛的时候,眼之凹,唇之厚,笑之憨,都证明他是个石门少年。他那时唯一的理想就是餐餐有肉。如果不是1949年的巨变以及某种机遇的出现,他的一生必将是另一番情境。而现在的我却可以在牛背上看夕阳西下,看山女捣衣…  相似文献   

18.
广西独有的少数民族仫佬族,其民歌类型丰富,功能多样。古条、随口答和口风作为仫佬歌的基本类型,具有培育和强化民族认同、展开人际交流、传递经验、表达情感、斗智逞强、进行消遣娱乐等民俗功能。仫佬歌还呈现出三个层次的当代意义:全面地反映和展现民族生活,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体现了各民族间的交流、团结;另外,仫佬民歌与其他民族文化元素的共享,表明整个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和谐的一家。  相似文献   

19.
操壮侗语族壮傣语支语言的壮、布依、傣、泰、佬等族以及操侗水语支语言的侗、水、仫佬、毛南等族,同源异流,都源于上古分布于我国南方的越人。操壮傣语支语言的群体与操侗水语支语言群体的分化,可能是在原始母权制氏族社会晚期。  相似文献   

20.
正"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杨征民。"——这是湖北省松滋市卸甲坪土家族乡百姓由衷赞许情系土家山乡的好书记杨征民的一句话。在卸甲坪土家族乡工作的几年里,杨征民时刻把土家山乡群众的冷暖挂在心间,念活"路、水、富"三字经。2009年以来,卸甲坪乡建起了绿色生态小镇、土家特色村寨,温泉旅游名气也渐渐打响,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