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大钊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唐萍李大钊是我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最早向中国人民宣传马克思主义,教育培养了一大批早期共产主义者;他努力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在...  相似文献   

2.
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生70周年纪念日。70年来,党走过了艰难曲折光荣伟大的路程,已经彻底改变了初创时期的幼稚状态而发展成为全国规模的执政党,成为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核心力量。这是最令人鼓舞的基本事业。“创业艰难百战多”。在我们回顾党70年历程时,是不应该忽略先驱者创业的艰辛和伟业的。这里,仅就李大钊烈士在创党中的杰出贡献作一粗浅论述,以表达对先烈们的崇敬与怀念。  相似文献   

3.
李大钊同志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之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在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关头,迎着席卷神州的革命风暴,一面传播马克思主义,一面发动工人运动,为创建中国共产党奔走呼号,最后,为无产阶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六十七年的历程。其间,我们党有胜利前进的喜悦,也有失败挫折的痛苦。回顾这些喜悦与痛苦,它又与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鉴于此,我们试对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历史特点,作些探讨,求教四方。一切政党的产生都是社会经济和政治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中国近代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的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具有的历史特点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李大钊同志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不但自己写文章,办刊物,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而且热情支持各革命团体和青年学生开展革命活动。除了前面已经提到过他同“觉悟社”的关系外,事实上,一九一八年和一九一九年底,毛主席两次来北京,都与李大钊同志有比较  相似文献   

6.
蔡和森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和森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武可贤蔡和森(1895—1931年)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政治家、宣传家和革命活动家,他明确提出了要建立列宁式的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第一个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列宁的建党学说和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建党经验,积极地从事党的组织和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述了蔡元培先生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头五年(1917-1921)间,积极实施“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在客观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开拓了一方沃土,孕育了一批骨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有益的氛围。其一、蔡元培先生整顿改革学校,使一批革命精英得以风云际会于北大,渐次成长为创建党的领袖和骨干;其二、蔡元培先生为五四运动“提倡诱掖,导其先路”,使之在思想上干部上为创建党作了准备;其三、蔡元培先生支持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开设马克思主义课程;其四、蔡元培先生倡导赴法勤工俭学,时一批英才的造就和旅法党组织的创建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唯物史观要求中国人必须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立场,充分发挥与工农相结合的先进知识分子的主体性作用,必须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旗帜,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创建中国共产党是唯物史观的伟大胜利。学习与运用唯物史观是推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实践,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和奋斗宗旨。党的创建业绩及其90年的不平凡发展道路,生动地向世界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会实现!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固然得到共产国际的帮助,实际主要还是依靠中国共产主义者积极努力的结果。其中毛泽东的杰出作用,历史已经作了充分肯定。但是,年轻的毛泽东斗争经验怎么那样丰富,活动能量怎么那样强大,斗争艺术怎么那样高明?如果我们沿着这一线索探讨下去,必然发现,毛泽东的背后还有一个有力的战斗集体——新民学会。可以说,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民学会;同样,没有新民学会,也就没有毛泽东在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崇高地位。所以,要了解毛泽东,要了解中国共产党,必须研究新民学会。现在,笔者仅就新民学会与中国共产党创建之间的关系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李大钊(1889~1927),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从青少年时起,李大钊就刻苦读书,立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1913年冬,24岁的李大钊留学日本,就读于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1916年回国后,他历任北京《晨钟报》总编辑、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和《新青年》杂志编辑,并主编《每周评论》、《少年中国》等刊物,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揭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帝国主义本质,讴歌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讨论国民党人在中国创建过程中的作用是研究中共创建史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在中共创建史的研究中这一点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主要是从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这两个重要的历史阶段探讨国民党人在中共创建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而阐释中共创建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以下简称中共),创建于1920至1922年。她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和本国五四运动后,知识界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年轻的先进分子缔造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以下简称俄党),系苏联共产党前身。她创立于1895至1903年。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俄国一批较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建立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所创立的科学理论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的理论,它给人类指出了一条解放的道路。它几乎传遍了地球上每一角落,使无产阶级从一个自发的阶级成为一个自为的阶级,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创立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使广大人民大众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不断去夺取斗争的胜利。在人类历史  相似文献   

14.
湘籍革命家群体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籍革命家群体 ,是指五四运动以后形成的出生在湖南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他们具有共同的特征 ,既是初生茅庐的牛犊 ,又是饱学之士 ;既是同声相求的同学 ,又是志同道合的战友 ;既受湖湘文化的浸润 ,又受马克思主义的哺育 ;既以湖南作为主要舞台 ,又在全国各地乃至外国施展才华。他们从组织和理论方面 ,为全国建党做出了直接的重要贡献 ,甚至对确定中国共产党后来的走向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大钊哲学思想若干特点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大的优良传统有两个突出的方面:一是民主与科学,典型的代表人物是蔡元培;二是传播与研究马克思主义,典型的代表人物是李大钊。两个方面相互推动,相得益彰。两位代表人物的思想都富于哲学的深度。本文侧重于指明李大钊哲学思想的三个重要特点:倡导青春精神,要求创造青春之中华;倡导中西思想融合,主张走综合创新之路;倡导历史观与人生观的统一,讲究人生修养。这些特点对今日的大学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意义和启示,乃是作者立意思索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李大钊(1888年——1927年)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中国早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宣传家和理论家,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战斗者,是一位杰出的历史科学家。李大钊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有着显要的地位,是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他在五四运动前后所写的许多重要的篇章,哺育了五四时期的整个青年一代。他的思想,闪烁着时代的光芒,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从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巨大变化。由于  相似文献   

17.
从理论传播与革命实践两个方面阐释李汉俊对中共创建的历史功绩。在理论传播方面:从1919年到1922年,他撰写、翻译了100余篇文章。在初期传播史上,他第一个提出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第一个揭起批判中国基尔特社会主义的旗帜,第一个将彻底的唯物论与"自觉辩证法"打通为一,第一个全面介绍国际共运史,与陈独秀创办中共第一个无产阶级大众刊物《劳动界》。在革命实践方面:他与陈独秀、李大钊、李达直接筹备了中共创建。主要有:与陈独秀等5人于1920年6月创建了中共上海早期组织,起到了中共发起组的核心作用,与陈独秀等帮助湖北等地区创立党的组织,在中共一大上发挥了别人所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李大钊率先在中国肯定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最先也最彻底地倡导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并由此成为共产国际和俄共(布)远东局派来的人心目中组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人选。从这一点上说,在近代中国"研究历史最有成绩"、"最彻底最先倡导唯物史观"的李大钊,堪称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奠基者和第一人。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蔡和森对中国共产党创建所作的独特的伟大贡献发起组织新民学会,为湖南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法国开展建党活动,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和中共旅欧总支部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深入研究、积极宣传马列主义建党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出了杰出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20.
知识分子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应占有什么历史地位?历史唯物主义地阐明知识分子在党创建过程中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马克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