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征联选登     
《老年人》2005,(4)
(一)“江滨兴杰阁,长留芳躅壮湖湘”应征上联:身后伴灵均,共享大名垂宇宙(长沙雨辰)何处觅孤舟,但有高吟动今古(长沙清心)笔底起狂澜,不尽时贤怀圣哲(汨罗胡锡龙)诗界仰高峰,独得圣名垂宇宙(湘阴蒋兰实)诗史著吟坛,应许丰碑同华岱(益阳曹毅前)笔下卷狂澜,素负诗名尊圣哲(汨罗张  相似文献   

2.
吴功传 《老年人》2009,(12):24-24
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滋养和哺育着无数的湖湘儿女。湘江两岸则是湖湘文明的发源地,分布着长沙、湘潭、株洲和衡阳等大中城市。千百年来,湘江两岸集山水之灵,得人文之胜,不知流淌了多少如歌岁月,演绎出多少动人故事,留下了多少美丽诗篇。  相似文献   

3.
胡静怡 《老年人》2010,(7):44-44
长沙杜甫江阁计刻楹联37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虽均为佳作,但萝卜白菜,各喜各爱,笔者偏爱白启寰一联:江上昔飘零,愁对孤舟,千古才人千古恨;阁中今眺览,笑呼明月,一楼风景一楼诗。  相似文献   

4.
张瑞洁 《老年人》2006,(5):23-23
“草堂在蜀,江阁在湘,万里河山双胜迹;太白为仙,少陵为圣,千秋笔墨两雄才。”这是长沙新建的人文景点——杜甫江阁主阁正厅悬挂的门联。唐时,湘江边就有座江阁,有杜甫《江阁卧病》、《江阁对雨》诗为证。据传,当时江阁在今书院路大椿桥附近,距现在新建的杜甫江阁有数里之遥。新  相似文献   

5.
陈先枢 《老年人》2004,(10):37-37
长沙自古为军事重镇,历代王朝在长沙都驻有军队,如唐代府兵、宋代禁军、元朝蒙古兵、明代镇兵和清代绿林兵等。于是,众多的军事机关和操练场所,就遍布长沙的大街小巷。 天心阁后面有条都正街,因明代都指挥使司设在这里而得名。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系 明 朝 省 级 地 方军 事 领 导 机关。 千总和游击是清代绿营兵 武官的名称,长沙因而有千总 巷和游击坪。千总巷在都正街 东侧,为清代千总军营所在地 今为一条狭窄的小巷。游击坪 位于鱼塘街东侧,清康熙年间 清军在此设长沙协游击署…  相似文献   

6.
易曙 《老年人》2007,(7):23-23
“‘南倒脱靴’巷的来历有三种版本。其中一种,说的是当年关公战长沙时,长沙太守韩玄认为守将黄忠与关公对阵不力,疑其有私,欲将其斩首,魏征不服而反,在天心阁上追杀韩玄。韩玄抵挡不过,只得赶紧窜下城楼向北逃跑。为欺骗魏延,韩玄在经过一小巷时,将一只靴子脱下,靴尖朝南,  相似文献   

7.
滕小艳 《老年人》2011,(8):39-39
在长沙城区沿湘江风光带上,紧傍着浩浩湘江,矗立着一座巍峨古朴的高楼一杜甫江阁。一千多年前的一个冬天,“诗圣”杜甫就是病逝在湘江一艘破败的小船上。湘江曾为他哭泣,湘江将永远为他骄傲。  相似文献   

8.
徐炯权 《老年人》2004,(8):22-23
一幢幢新的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新的街道魔幻般伸展开来。对于湖南省会长沙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别说是外地人,就连一些“老长沙”上街,也仿佛置身于一个陌生的城市一般,为之欣喜和感叹。不过,人们欣喜之余也不免有些遗憾:“消逝的将永远消逝了,要是能把长沙城那些古老的街道、建筑真实记录下来就好了,这样既能回味历史,又能更好地感受今天!”走进湖南省直书画家协会会员李渝基先生的家,记者的眼睛不禁为之一亮:墙上挂的,桌子上摆的,角落里搁的,满屋子全是长沙城的老街旧景!你看,30年前的火车站、浏城桥、天心阁、藩城堤、老照壁、黄兴路、五…  相似文献   

9.
李娜  蔡鲁峰 《职业》2024,(4):10-12
湖湘饮食文化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湖湘精神和湖湘品质的表观体现,本文在“三全育人”大背景下,以湖湘饮食文化育人为切入点,探索湖湘饮食文化育人的概念、湖湘饮食文化育人的时代价值和特征,找准湖湘饮食文化育人的实现路径,是职业院校实现“三全育人”、丰富新时期“湖湘工匠”内涵建设、构建覆盖全领域的文化育人体制机制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0.
刘顺 《老年人》2008,(7):39-39
湖湘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湖湘文化指湖南地区的一切文化成果和文化传统。狭义的湖湘文化主要指以胡安国父子创立的、湖湘理学为基础的文化传统。它主张以身心修养为基础和根本,强调经世致用,体现了传统儒家内圣外王相统一的社会理想。从这个意义上说,狭义的湖湘文  相似文献   

11.
奉荣梅 《老年人》2013,(11):41-42
近日读到一湖湘学子简介:祖籍望城,宋代大诗人黄庭坚之后……我不免心生疑窦:北宋世居江西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的黄庭坚(号谷山先生),并未在湖南为官讲学,只是晚年被贬广西宜州,由湖北鄂州路过湖南时,在岳阳、长沙、衡阳、永州等地交游,留下诸多佳话、诗文,湖南何以会有黄庭坚的后代?  相似文献   

12.
奉荣梅 《老年人》2013,(5):38-38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随着流芳千古的名诗《过零丁洋》,七百多年后,文天祥的名字仍是家喻户晓,其盛名源于他在南宋本年的抗元战争和就义之前表现出来的民族气节。这位官至右丞相的状元公,曾任湖南提刑,与在岳麓书院任过副山长的欧阳守道和湖南安抚大使、潭州(长沙)知府江万里都有很深的师生之谊,在湖湘大地留下不少诗文、墨迹。  相似文献   

13.
裴休,大唐名相,山西运城人。他原本与湖南无多大渊源,但因送了儿子到宁乡密印寺代皇帝出家礼佛,死后又葬于沩山,便与湖湘有了密不可分的关系。长沙橘子洲、益阳白鹿山都有亭纪念他,名曰裴公亭。长沙裴公亭已毁,益阳裴公亭尚存,瞻仰之游人依然络绎。亭中题联甚多,以海印上人之作最为脍炙人口:资水滔滔,淘尽古今人物,问裴公何去,云树犹存,遗址怅空亭,白鹿不来秋欲老;江风浩浩,吹开天地尘氛,喜海宇荡平,烽烟都净,名山寻旧约,黄花应笑我归迟。  相似文献   

14.
笑汀 《老年人》2010,(9):50-50
长沙李篁仙,名寿蓉,咸丰进士,授户部主事,曾参曾国藩幕,所作诗联多为曾国藩所激赏。论者认为,篁仙虽不及文正之博大,但清才卓越,别具风神,亦足以传世矣。所撰《天影庵联话》,在湖湘联坛别开生面,独树一帜。对他的诗才,郭嵩焘誉之云:“其华妙处,不减宣城”(指南朝时宣城太守谢眺,李白有句云:“一生低首谢宣城”)。  相似文献   

15.
佳作选登     
胡静怡 《老年人》2006,(7):49-49
贺升学毕业,是对联创作的新领域,前人几乎无此成例,唯从题郡馆邑馆联中可找出一些痕迹来。如清代李篁仙题北京长沙邑馆联:“何人当贾傅才名,忆江上祠堂,万里每萦香草梦;此地是燕山旧址,愿湘中子弟,大家争摘桂枝来。”便是用燕山窦家五子登科的故事勖勉湖湘子弟博取功名之作,大概与升学毕业联相类。  相似文献   

16.
一个时代的文化与当代人们的思想和观念是分不开的。文化是一个时代的文明成果,是人类社会思想的结晶。从一个时代和一个地区的文化可以反映出当代的发展背景、思想观念、做事方法和原则。湖湘文化就是这样一种特定的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地域性。湖湘文化中包含着很多难能可贵的精神,比如爱国奉献精神、敢为人先精神、创新精神、吃苦耐劳、敢做敢当、脚踏实地精神等。湖湘文化的优良品格对当地人民的思想有极大的影响,湖湘文化对于青年毛泽东的生活和思想也产生极大影响。在青年时期,毛泽东的思想并没有很成熟,对于治国理念也并不是很了解,湖湘文化对于青年毛泽东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虚幻的事物发展理论在湖湘文化中属于唯心论,探讨宇宙的规律和理论应该从实际出发,仔细摸索其方向,了解事物的定律,这样才具有合理性。本文首先对湖湘文化进行了分析,然后针对湖湘文化对于青年毛泽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望海潮·为《湖南老年》出刊百期作邹今撰江南三月,莺歌燕舞,东风又绿枝芽。梅乳果婴,山茶斗艳,新晴暖遍长沙。登古阁天心。看湘水帆影,云麓烟霞。景色缤纷,集湖南老于之家。蓉国荟萃英华。办老年杂志,锦绣如花。既绽百期,遥看千卷,光芒照遍迩遐。万辑更清佳。焕...  相似文献   

18.
奉荣梅 《老年人》2013,(12):39-39
湖南人对张械的熟知是与岳麓山下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联系在一起的。张杭是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湖湘学派集大成者。他先后主持岳麓书院7年,以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为办学思想,创立了中国理学史上颇负盛名的“湖湘学派”。岳麓书院因此发展到蚰盛时期,湖湘十子纷纷求学于此.外地学者也慕名而来,以至于有学者“以不得卒业于湖湘为恨”,岳麓书院成为“南宋四大书院”之一。  相似文献   

19.
更正     
笑尘 《老年人》2008,(1):44-44
在湖湘这块土地上应运而生的湖湘诗人,酿就了中国诗坛千红万紫的春色。人们看到,诗人们以自己饱满的激情和独特的诗情才气铸就的阕阕词章,为我国古今诗坛增光添色。从本期起,本刊将陆续推介一些湖湘诗人的作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陈先枢 《老年人》2005,(6):19-19
相传炎帝神农氏是最早教民使用火种、火耕的部落首领,祝融时发扬光大,被尊为火神。南岳祝融峰即以其为名。在长沙,世代流传着祭拜火神的风俗。清乾隆以前,长沙城有许多火神庙,每年都要举行火神会,但小型分散,未形成规模。自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坡子街兴建火神庙起,火神会一年胜过一年。火神庙即今日火宫殿,又名乾元宫,到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又作了进一步扩建。正殿为火神庙,左为弥陀阁,右为普慈阁。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南起坡子街,北抵火后街,西邻三王街。庙的屋脊上安有7个铜铸大葫芦,正殿供着3米多高的火神泥塑像,前坪有戏台。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