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现阶段农村土地被征用的力度越来越大,使得很多农民失去了土地使用权或土地所有权,成为失地农民.文章分析了国内各地区征地补偿标准和补偿政策执行的现状,指出存在补偿标准低及补偿方式不完备等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失地农民补偿标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损失及其保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我国城市化大步推进,一大批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因而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在征地过程中,因受制度缺陷等因素影响,失地农民许多权益受到侵犯、损害和流失。为了使城市化不受征地影响,同时又维护失地农民合法权益,必须对现行的土地管理制度、土地征用和补偿政策进行调整,强化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和处置权,合理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完善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进征地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和加强征地补偿费的监管。  相似文献   

3.
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虽然我国政府对失地农民进行了补偿,但由于土地产权制度、土地征用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致使失地农民仍然蒙受着经济权益的损害、政治权益的剥夺和社会权益的缺失.因此,制度创新是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有效途径.应改革土地产权制度,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健全农民承包经营权权能;完善土地征用制度,限定"公共利益"的范围,提高征地补偿标准,严格规范征地程序;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的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就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地调研,思南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流转中存在一些实际问题。解决这些问题,1.改革现行征地制度,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配置有限的土地资源;2.提高农村集体土地的征地补偿价格;3.建立失地农民保障机制,使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不致下降;4.赋予农村集体土地完整的土地所有权。  相似文献   

5.
土地是农民安身立命的基础,在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保障农民就业、生活、就医、养老等问题的机制之前,失去土地就意味着失去保障。本文从改革征地政策,严格控制征地数量;完善征地补偿机制,提高补偿标准;建立与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论述了对失地农民利益维护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失地的农民日益增多,他们"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失地引发的社会问题受到各方关注,因此,对兰州市失地农民的土地征用与补偿、拆迁与安置、基本保障、就业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从而提出积极探索失地农民安置方式,提高补偿标准,让农民得到更多土地增值收益;完善征地政策与法规;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探索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广开渠道促进就业等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征地过程中确保失地农民的生活、经济、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权益不受侵犯才是安置农民的最佳方案。其中政策制度对保障失地农民权益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土地管理制度、土地征收制度以及补偿安置制度作为研究和分析的对象,并提出符合失地农民权益要求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物权法》颁布后,对土地承包经营权予以征收补偿既是理论需要又是实践需要。在理论上,土地所有权的征收已不能消灭土地上存在的作为独立用益物权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实践上,如不征收补偿土地承包经营权,失地农民的经济状况相比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其他成员会显著恶化。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征收补偿应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市场价格为计算标准。同时,在征地补偿时,要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征收补偿与土地所有权征收补偿、安置费补助、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9.
现行农村集体土地征收与补偿模式属于政府单一中心模式,它受制于土地所有权的国有和集体二元分层制度,排斥了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的资本化,使得失地农民没有获得应有的收益,且农民土地权利的司法救济途径不畅。基于农村集体土地是其所有权主体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宪法修正案》、《农村土地承包法》以及《物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农民合法权益的维护,现行农村集体土地征收与补偿模式亟待进行多中心变革。政府权力、社会权力和市场权力多中心治理的路径,可以实现政府主导、司法救济、社会参与和市场契约的和谐的征收与补偿秩序,是坚持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下的农村集体土地征收与补偿模式的变革之道。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浙江嘉兴地区农地流转试点的基本模式,分析了嘉兴农地流转经验及存在不足,探讨了农地流转过程中需妥善解决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对失地农民的补偿标准偏低、评估不公、农民城市化速度与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不均、失地农民就业难等。提出了大力推进地区经济发展;规范土地流转政策及程序;制定失地农民就业保障体系;通过政策引导及产业规划,保证流转土地恰当使用;保证失地农民充分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征地补偿标准不合理是引发我国失地农民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合理的征地补偿标准应该实践人本主义和公平理念。我国现行征地补偿标准的不合理性主要表现为忽视了对农民作为人的补偿,没有充分考虑农用土地对于农民的多重效用。合理的征地补偿标准应该包括对被征地农民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生活环境需求与发展需求的补偿。实施合理征地补偿标准需要的条件保障为确立公平补偿原则,建立促进利益补偿的相关保障机制以及设立征地补偿基金并落实持续补偿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问题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城市扩建过程中,征用了大量的土地,产生了大量的失去土地的农民.失地农民面临着生活、就业、子女抚养、养老等一系列问题.失地农民问题是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在全国都具有普遍性,如今成了城市化中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失地农民的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失地农民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热点问题.分析了失地农民由于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当前征地工作中存在问题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等原因,造成了失地农民存在着很大的社会风险,经济利益受损,社会保障权益缺失等诸多问题.提出了妥善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建议:应遵循分类逐步推进的原则,为失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同时改革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从而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土地征用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地征用问题是和农村集体土地的财产权问题联系在一起的 ,要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一方面 ,要促使农民对土地权益上升为典型的物权 ;另一方面 ,要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土地征用程序 ,探索以市场化的方式确定补偿价格。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我国现阶段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失地农民的就业基本情况有转移就业压力大,无就业和隐性失业等工作不稳定的状态,因土地征用而产生收入下降、生活得不到保障、助长社会不良现象的问题。影响失地农民实现就业的因素有土地征用制度、再就业安置措施、失地农民自身素质、就业歧视。今后必须重视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和就业安置方式,完善法律保障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就业培训,转变就业观念等方面完善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的政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地被征用,出现了大批的失地农民,因而引发了一定的社会矛盾和纠纷。如何在城市化过程中保障农民土地经营权不受侵害,笔者认为,应当从法律上界定农民土地权利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根本性地提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7.
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土地征用补偿和安置的过程中引发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出现,在一些地方还比较突出,改革当前的土地征用制度迫在眉睫。在分析当前土地征用制度的问题和弊端的基础上,提出改革的思路:合理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修补法规与政策漏洞,健全和规范土地征用程序。  相似文献   

18.
运用有序离散选择模型(OLogit),以“中原经济区”“失地”农户经济发展相关数据为基础,对“失地”农户征地补偿满意度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失地”农户征地补偿的满意度评价受户主特征、农户家庭特征、所在地农村金融市场特征等5个方面共计19个因素影响显著。加大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积极探索政府、农户等多方参与的征地补偿长效机制、加大对农村金融特别是新兴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等对提高“失地”农户征地补偿满意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保证城市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大量农用土地被征用.在现行的征地制度下,对农民土地的征用意味着土地的所有权由原来的集体所有转变成了永久的国家所有,更多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和养老的根本--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