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女性的文学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莫立民 《天府新论》2009,(3):149-153
中国古代女性的文学批评一直是古代文学研究倍受冷落的领域,研究呈"荒漠化"状态.但中国古代女性的文学批评有着自已独立的发展流程,在不同时代则分别涌现出自已的优秀文学批评家,在文学批评话语体系中也不时羼入自已的独特体会.中国古代女性在文学批评领域内的一些新创,将颠覆时下文学批评史上的一此所谓"定见"与"常识",而导致重新审视时下文学批评史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文学批评的理论基座应是价值论而非认识论,评价作为文学批评的主要功能,在价值关系中充分体现主体评价对价值生成、建构和构成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批评主体性及其评价的核心价值取向对文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指导与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3.
韩振华 《兰州学刊》2006,(9):70-71,90
王船山(王夫之)四十多年矢志于《易》,易学修养极高,他的易学思想与其人格美学思想紧密相关。具体来说,船山易学中的身心观建基于“气”的思想,具有浓厚的生命美学意味;其心性观则表现出古代君子进德修业、追求德之大美的强烈意图;船山的人格美学强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主张英雄人格和政治家人格的统一,特别突出刚健的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4.
古代戏曲目录与古代戏曲文学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戏曲目录在古代戏曲文学批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开戏曲文学批评之先河,是古代戏曲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形式,同时,它也为今人评价前人的戏曲创作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史料。今人研究古代戏曲文学批评决不可忽略戏曲目录。  相似文献   

5.
参照和套用西方哲学术语来诠释船山思想是以往船山学研究的主要方法.这一研究方法当然有其合理性和不可磨灭的价值.但是,由于中西方哲学的问题意识、理论框架、学术范式和终极目标有着相当大的差异,以西方哲学的范式或问题意识来审视、解读王船山以及其他中国先哲,不仅会产生隔靴搔痒的遗憾,更可能会让我们无法真正读懂他们的内心世界.而沿着中国先哲自身的问题意识来解读船山,则可能会有新的体悟.这是本人近读陈来先生新作<诠释与重建--王船山的哲学精神>一书所获得的启示.作者用"接着"宋明理学的问题意识来解读船山,在这一独特的问题意识所形成的诠释眼光中,船山思想中原先被忽视的面相在新的意义层面得以彰显了出来.  相似文献   

6.
评点小说是我国文学发展史上独特的文学现象,研究这一独特的文学遗产,对于探讨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民族独特性,发掘民族文化优良传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以往对于评点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把小说中的评点部分剥离出来,作为文学理论或文学批评的方式加以研究,以考察当时文艺理论或文学批评的发展状况;一是把评点家的某些话语,作为研究小说的参照,对小说的具体内容、作者及时代背景等加以考据或评价。然而,把评点小说作为一种独特的审美对象进行深入研究的则不多。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共同组成同一审美对象,这正是评点小说的独特之处。作为这一特殊的审美实体,它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审美趣味,也存在着它自身的弱点和局限。  相似文献   

7.
顾金春 《阴山学刊》2006,19(5):16-18
随着社会时代的飞速发展,当下文学批评发生了巨大变化,文学研究的兴趣中心开始了大规模的转移,文学批评已经不再停留在文学文本的研究,而是转向政治、经济、社会的宏观研究,文化批评逐步取代了文学批评。这种转型是多种合力的结果,表现了新语境下的一种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汉朱建安文学的繁荣,一个显著亮点便是文坛领军人物曹氏父子与建安文士进行坦诚的思想对话,对话广泛涉及文学的价值观念、文士的才性等问题.在思想对话中,各种文学批评的话题得以充分展开,氛围得以活跃,形成了以书札体为特色的批评文体.建安文学批评的观念与形态与两汉帝王的居高临下的权力话语形态大为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复兴了先秦时代士人的人文精神,从而启迪了后世中国文学批评的精神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赛义德的《东方学》开启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的浪潮,不仅改变了人们思考文化与政治关系的思维方式,改变了西方文化自我审视的态度,也改变了东方自我书写的方式。但是,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只关注否定的、意识形态性的东方主义,遮蔽了另一种东方主义,即肯定的、乌托邦式的东方主义。后者在西方文化中历史更悠久、影响更深远,涉及的地域也更为广泛。它所表现的西方世界观念中特有的开放与包容性、正义与超越、自我怀疑与自我批判的精神,是西方文化创造性的生机所在,也是我们在现代化语境中真正值得反思借鉴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胡功胜 《江淮论坛》2012,(5):188-192
主体性是文学批评的应有之义和基本的精神诉求。中国文学批评的主体性建构过程一直举步维艰,在当下的全球化语境和商业化运作机制中甚至身陷危机。文学批评主体性的重建至少要关注三个维度:作为理论接受主体,在资源利用上,对古今中外的文论思想要有一种整合意识;作为人格主体,在精神操守上,要把握好自由观念与功利意识的合理尺度;作为批评实践主体,在文本操作上,要做到学理与感性的有效平衡。  相似文献   

11.
“误读”的辩证──中国古代接受文学批评一题何土林生活中的“误解”,不仅常有令人难堪的情形出现,有时甚至演为悲剧。《三国演义》中,吕伯奢一家八口惨遭屠毒的悲剧,就是由于曹操的“误解”所致。而在文学阅读、阐释、接受、批评活动中,类似这种“误解”的“误读”...  相似文献   

12.
对文学批评的想象性的认识是近二十年来文艺理论研究中一个突出现象.这种现象是受到王德威的一本论文集<想象中国的方法:历史·小说·叙事>的影响而发生的,先是在文学史写作研究中运用得比较多,后来转到对文学批评的想象性的认识.从最近一两年的文论来看,人们已普遍接受了文学批评的想象性.  相似文献   

13.
张方 《中州学刊》2006,5(6):224-229
"间性"来自文学批评各种要素之间的交织、渗透、转换和消长;文学批评的性质和功能是在运动和变化中生成并留下"踪迹".因此,对于文学批评的本质,我们要从历史上各个批评流派及其观点的关联和差异中去把握,而不应当简单地用定义加以"圈定".比如,围绕着艺术与科学、批评家与创作家以及自律与他律等问题的论争,就是我们从"间性"看取文学批评的本质重要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14.
周发源 《船山学刊》2014,(2):F0002-F0002
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拼死奋斗的夙愿,更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目标。早在三百多年前,一代鸿儒王船山,历经坎坷,百折不饶,以孤忠独抱、埋心不死的方式为光大中华文明和民族复兴而奋斗。他"坐集千古之智",开出六经生面,潜心著述100余种,800余万字,在哲学、史学、文学、道德伦理、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文学研究中 ,历史与人的关系以及历史存在形态观念的变化给文学想象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历史发展规律观念的变化对文学书写对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学中渗透的历史观可以转换为从历史观去看 :因为 ,中国文学发展具有承续性 ;历史的与逻辑的方法对宏观文学现状的选择是必要的 ;对于中国文论重建也是一种尝试。可操作性则表现在 ,将历史观作为概括和总结宏观文学现状的路径。在承续性、整体性的背景中研究文学的同时 ,能够发现文学现实中断裂性和偶然性因素 ,可以分解历史观的多层内涵 ,并确定分析文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传播: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我和他”的关系变成“我和你”的关系,意味着对话和交往/传播过程需要确立每一位参与者的主体性,形成传播行为中各种对象性关系,由此超越个体的主体性,走向多个主体在对话和交往中的主体间性,从而达到多个主体性的融合状态.超越传播过程中单一主体性(主客体性),走向不同主体之间平等互动所形成的主体间性,才能实现充分而自由的对话与交往,进而达到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憧憬的人的自由发展与全面解放.  相似文献   

17.
从诠释学审视中国古代易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忠军 《文史哲》2003,2(4):68-73
就文本而言 ,古代易学有重文本符号和重文本意义两种倾向 ,从而导致象数易和义理易两种不同的诠释学 ;而易学诠释活动 ,汉唐清代偏重文本本意 ,宋明偏重心理创造 ;从易学诠释学承传看 ,易学诠释是以批判为特色的解构 ,惟有解构才使得易学整合发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文学艺术家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获得信息,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思想(广义上的思想),然后用语言、文字、音响、色彩等来创造艺术形象,表达一定的思想,这就是文艺创作活动.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文学艺术创作就是把一种形式的信号(思想)变换成另一种形式的信号(语言、文字、音响、色彩等),这就是文学艺术的编码.语言、文字、音响、色彩这些信号并不是信息本身,而只是信息的载体,相对于思想来说,它们仍然是一种符号.因为它们是表示思想的.它们刺激欣赏者的感官,经过大脑的作用,在欣赏者心中唤起原来的观念形象,并转化为思维的信息,即一定的思想.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把通过信道传来的信号(语言、文字、音响、色彩等)变换成编码前的形式(思想),这就是文学艺术的译码,即欣赏.  相似文献   

19.
<正> 船山在其著作中喜言公私之辨。公私二字,看似抽象,然船山对公私之辨中许多别开生面的见解,实已涉及政治心态、历史哲学、夷夏分野、义利理欲等诸多文化领域。对船山公私观的抉发,我觉得不仅是船山著作中  相似文献   

20.
张载气学弥补了中国古典气学形而上学不发达的缺陷,"太虚即气"、"气兼有无"等哲学命题的问世,标志中国古典气学已趋近内涵的思辨性和逻辑的周密性。明代王廷相在"理学"与"心学"双峰并峙之时,大力弘扬张载思想。在思想史的逻辑进程中,王廷相气学的意义不可忽略。但是,古代气学从张载演变到王廷相,并非单一表现为深化、进步与超越,而是呈现出前进与倒退并重、发展与停滞纠缠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