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规训的教育与人的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的本意应是培养人的自由心智,提升人的内在德性,而学校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场域。但是现在的学校越来越成为一个规训的场所,教育则沦落成一个代替强势进行规训的工具。这种异化现象已使得教育在偏离自己方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教育成为一种“制器”的工具而不再是一种“育人”的活动,这必然导致教育的工业化生产和人的尊严与自由的丧失。  相似文献   

2.
"单向度的人"是对人的一种解构,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触动了人们对现代人与教育的异化及发展问题的反思.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健全的人,是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要旨,"单向度的人"背离了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对教育核心价值的扭曲.在当今和谐社会建设中,厘清其危害性,重新审视教育的价值诉求,积极推动教育服务和培养模式变革,对教育发展的重新自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理论中的核心概念,这一理论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仅劳动产品发生了异化,就连劳动本身和劳动的人也发生了异化,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创造了极其丰富的物质财富和它对人性的摧残和泯灭这一事实。同时,马克思还从人的需要入手,将批判的视角历史地、逻辑地延伸到了人的休闲生活领域,并对与之对应的异化休闲进行了批判,使得异化休闲具有了深刻的实践活动根源。异化休闲标志着人彻底异化的完成。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社会异化的角度,对20世纪90年代一部美国当代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加以介绍分析,揭示了权力异化与人性异化之间的矛盾和关系,从而探究影片的人性异化的原因,揭示出更深刻的悲剧主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知识分子“过劳死”与人的“异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导致知识分子"过劳死"的科研、写作等脑力劳动,实际上已不再是知识分子"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与"确证",而是其"本质力量"的"异化"即人的"异化".对于知识分子个体而言,要避免"过劳死"悲剧,固然有赖于各种客观环境的改善,但更取决于他们自己的主观努力.  相似文献   

6.
ChatGPT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典型代表,是由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研发并推出的一款基于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的大型语言模型,该应用一经问世便风靡全球,掀起一场广泛且深刻的大讨论。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最新成果,进一步向有感情和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目标迈出了一大步。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及其广泛应用,被认为正在重塑着人和人类社会,人类在享受新技术带来的便利时,也将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突出地表现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于人的异化,重塑人的交往、人的思维和人的劳动。信息时代人的异化问题的研究,需要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规定出发,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深入分析人的异化现象,并为应对人工智能引发的危机寻找突破口。人的本质具有三重内涵,即交往、思维和劳动,交往是人的本质的独特体现,思维是人的本质的现实表现,劳动是人的本质的内在规定。随着认知技术与神经科学的迅猛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其独特的模拟能力,表现出对马克思所描述人的本质的异化的确证,即人的创造物威胁着人的主体性发展。包括:人-机交往、数据化交往、数字化生存引发的人的交往异化;人机结合、依赖智能、机器生产带来"超越"的人、"弱化"的人、"虚无"的人;人与物、人自身的劳动异化等。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发的人的异化危机,亟须价值理性在智能时代的回归与复兴,亟须正确认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价值与限度,亟须重视对人的生命的终极关怀,因此深化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发人的异化的反思,一是要重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工具属性,即认识到人工智能不过是人类的"新工具"、认识到"新工具"的与众不同、用好人工智能这个"新工具";二是审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价值与限度,即必须回归人类自我价值审视、实现人工智能自我价值塑造、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限度;三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的应然归旨,即构建可控的、安全的、可靠的人工智能。  相似文献   

7.
人的卓越是人与教育的共同诉求.但教育中存在的过度功利化情结、规训化教育活动和行为以及对于权威、标准等过于崇拜的课程设置等,却使得受教育者处于被"工具化"、"模式化"的危险,使得受教育者得不到精神上的丰满、创造性的激发、德性的践行和审美自由的获得.  相似文献   

8.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发展的视阈分析,所谓异化就是人与自身的分裂,自己与自己为敌。在19世纪,人的异化起初表现在生产领域即马克思所批判的人的劳动的异化,主要表现为劳动的过程、产品、对象、关系等都成为压迫工人的力量,后又逐渐扩展至其他领域,并形成普遍的全面的异化。特别是20世纪中叶即二战结束以后,人类突飞猛进的大发展,使得人的异化现象更为突显,异化形式更为多样。人的异化表现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发展的各个方面,如人的物化(卢卡奇),人的单面化(马尔库塞),技术的异化(海德格尔),消费的异化(弗罗姆、鲍德里亚),景观社会(德波),竞争的异化,环境、生态的异化以至于发展的异化等。  相似文献   

9.
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异化的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异化的理论是异化劳动理论的组成部分,是早期马克思哲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但是马克思当时共产主义思想的理论前提之一,也涉及到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问题。本文从马克思的原著出发,分析了人的本质异化和异化劳动理论的内容,认为它并不是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成熟的科学理论,只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形成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0.
“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本质上存在着同一性,但是无论从社会现实,还是文学作品,都发现二者之间的冲突远远胜于同一。究其原因是人的异化。通过对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进行分析,梳理出人的本质在异化中的背离、扭曲、缺损和瓦解,藉此来解释二者的冲突。  相似文献   

11.
现代生物技术与人的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生物技术比以往任何技术革命更直接、更有力、更深切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存方式,人类似乎获得了类似上帝般创造生命的自由,但这是否会使人本身完全受制于技术的视野,从而使社会关系的平衡遭到破坏,造成人的本质的进一步异化呢?我们应当对生命的人工选择将使人类生命客体化,追求完美生命的优生技术可能造成人种单一化的困境,人类寿命的过度延长也可能造成人生意义淡漠、社会发展迟缓、代际矛盾加剧和地球资源不堪重负等问题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价值不是一种实体概念,而是一种关系概念。人的价值就是人对于人的意义,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人的价值首先在于劳动创造。衡量人的价值的主要尺度是对社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生涯教育所诠释的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教育理念。在我国高校中开展大学生生涯教育,既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趋势,也是引导大学生个体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正确理解和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大学生生涯教育的指导作用,采取多种方式,实施大学生生涯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异化与审美之间存在一种二律悖反的关系,二者在本质上是相反相斥的,但在客观现实中又是可以统一的。审美,作为一种体验,是人在心理上超越了异化的存在状态;作为一种实践,是人类在精神领域反抗异化的主要方式。若没有审美对身处奴役中的人所实施的拯救,异化世界中的人若失去了自由体验的滋养,异化的现实中若没有审美的发生,人类将在存在的虚无和恐惧中、在对自我拯救的绝望中趋于疯狂和荒蛮。诗人作为审美创造的主要参与者,在反抗异化的历史征程中,必须坚守自己作为自由与诗意的捍卫者与守望者的身份。  相似文献   

15.
人的本质和异化概念是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重要概念。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和异化概念的演变过程,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最基本线索。这一演变过程推动了马克思从用人的本质的异化观点说明历史,过渡到用历史唯物主义说明社会历史。  相似文献   

16.
英国运动派诗人领袖菲利普·拉金创作了大量亲密空间诗歌,揭示了城市中亲密空间在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异化现象。物质层面异化是由于城市空间扩张、条块分割和不断加剧的流动性;精神层面异化原因是商业化和个体化。依据马克思和弗洛姆对异化的论述,从拉金的创作中也可窥见抗衡异化的救赎之路:缩短与自然的心理距离、调整城市人际距离、充分认识个体的内在性,用人化的自然、富有意义的亲密关系、创造性劳动等,最终通过这些精神层面的努力削弱异化力量的影响,实现对亲密空间的救赎。  相似文献   

17.
人的全面发展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是个人发展与人类整体发展的统一;物质生活发展与思想和精神生活 发展的统一;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目标与过程的统一;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笔下的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一部分,具有更高的理论和目标价值,而素质教育是我国现阶段实现这一价值的最佳选择手段;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我们提出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具体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旨就是要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在此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是理论与实践、形式与内容、目的与手段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9.
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发展环境中,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必将带来人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也就使得人的平衡发展成为新时代的重要议题。作为服务于人的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人的平衡发展为其在新时代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与路径,同时也就要求当下其系统的构建应当以人的平衡发展为中心。梳理了新时代人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表现及对应于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希冀从中探寻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构建所需的理念、机制、动力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