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次贷危机发生至今,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仍处于下行长周期中。经济周期的冲击使得世界经济处于通缩风险的压力之下。单纯以需求管理政策应对次贷危机冲击并没有带来全球经济的复苏,反而带来了债务风险的累积。潜在GDP以及劳动生产率下滑是宽松的货币难以进入实体经济的根本原因,货币进入实体经济出现了内生性下降。资本追逐高收益率的属性必然引发过多的货币追逐金融资产,导致债券、股票和不动产等金融资产的价格逐步趋高,全球经济进入资产财富时期。世界经济正在经历通缩风险压力的经济周期和以资产价格“泡沫”等为特征的金融周期的双重冲击。经济周期的非同步性和金融周期的同步性共存,对全球宏观政策的合作与协调提出了严峻考验,全球经济复苏的前景依然面临重大的不确定性。在这种形势下,货币政策要侧重于管理金融周期,稳金融就是稳预期;要利用财政政策和其他结构性政策应对经济潜在产出率的下滑。  相似文献   

2.
黎海华 《中华魂》2022,(8):16-17
<正>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经济面临的风险挑战增多。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全球通胀压力明显上升,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收紧外溢风险增加,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放缓,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大。对于这些风险挑战,必须高度重视、沉着应对。同时,面对困难局面更需要保持战略定力,看到中国经济的光明面。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国经济稳中向好、  相似文献   

3.
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当前宏观经济中存在严重的流动性过剩。直接成因可以归结为全球流动性泛滥、国际收支"双顺差"、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和持续走高的储蓄率。如果放任过剩的流动性进入投机领域,则会导致资产价格上涨,对国家金融和经济运行带来一定的危害。解决好当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必然要求宏观部门协调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实施稳中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大财政政策的配合力度和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在控制好流动性过剩的同时,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美元进入升值通道、美欧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原油成本的变化、经济复苏的非同步带来的货币政策非同步,以及快速兴起的经济区域化等新现象将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进入强势升值通道的美元周期中一定会出现世界经济的震荡甚至危机;石油定价从传统的卡特尔定价走向具有Bertrand性质的竞争性定价;全球化红利骤减,区域化在很大程度上替代全球化;全球不平衡风险在未来几年会有所下降,但局部风险犹存;贸易摩擦常态化、手段多元化,逆周期的贸易政策盛行;汇率之争常态化,全球大范围的货币贬值将成为"时尚";轮番QE表明更多的央行"节操"尽失,独善其身的货币政策日趋流行;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使得制造业回归和升级成为现实;复苏进程中的全球技术红利差距存在进一步扩大的风险;价值链的分享使全球分工模式发生变革,进入新范式并会被快速固化。  相似文献   

5.
在关于货币政策影响经济主体风险承担水平,进而影响金融周期波动机制的研究中,基于风险承担渠道的相关研究较为成熟.区别于以往相关研究多关注货币政策实际采取的立场,文章基于货币政策反应函数渠道探讨了数量型与价格型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对金融周期波动影响的时变机制.滚动回归的实证结果显示:无论数量型货币政策规则还是价格型货币政策规则,货币政策对信贷波动反应的敏感性主要影响金融周期的波动,但在价格型货币政策规则下,基于信贷视角观察金融周期波动时,货币政策信贷敏感性与货币政策资产价格敏感性对金融周期影响差异较小;较之于价格型货币政策规则,货币政策对信贷波动反应的敏感性在数量型货币政策规则下,对金融周期波动的影响更显著,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随时间扩大的趋势.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强调了货币政策通过政策反应函数渠道而非以往研究中较多关注的狭义风险承担渠道影响金融周期波动的事实,并构建计量模型对货币政策反应函数渠道影响金融周期波动的时变机制进行了详细刻画.  相似文献   

6.
基于金融加速器理论,在分析经济潜在增速下降、货币增长减速过程中所蕴含的“债务-通货紧缩式”衰退风险后发现:我国进入金融经济周期下行阶段,货币、信用面临内外因素共同驱动的收缩压力,上一轮经济周期累积的“过度负债”问题使经济、金融系统相对脆弱,一旦资产价格泡沫破裂,金融加速器效应将对经济产生加倍收缩。在大规模货币错配的背景下,开放经济中的金融加速器效应会放大资本流出、汇率贬值的冲击。因此,货币政策需建立灵活的资产价格应对规则,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应渐进与审慎,经济稳定、货币稳定、金融稳定三者需纳入统一的目标框架。货币政策应该通过预判信贷市场对于政策操作的反应,选择合理的政策工具、调节规模和时机,切实增强流动性管理的合理性和稳健性。  相似文献   

7.
2017年,全球经济复苏范围扩大,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出现分化,主要国家经济政策及国际地缘政治局势变化等因素共同影响了国际金融市场走势.全球主要国家的股指上涨,债券价格走势平稳,美元贬值,大宗商品价格回升,金融市场波动率处于历史低位,国际金融市场整体走势稳中向好.同时,比特币等数字货币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展望2018年,在全球经济预期继续总体向好的情况下,仍要注意全球债务水平较高、美欧等国经济政策调整和地缘政治风险等问题有可能导致的区域或局部金融市场动荡.从具体金融市场看,预计全球股票价格将有所回调、债券价格回落、美元指数触底反弹、大宗商品价格和BDI指数缓步上行.  相似文献   

8.
花旗投资研究和分析小组日前发布年度报告"2010年经济和金融市场展望",花旗成熟市场经济体全球研究主管Michael Saunders指出:"在经历过过去几十年来最严重的全球经济萧条后,我们现在预计将会有可持续、但不均衡的全球经济复苏。绝大多数的经济体已经在2009年第二及第三季度摆脱经济衰退的影响,并且我们将再一次升级其增长预期。"  相似文献   

9.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政策效果与潜在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能够缓解金融危机冲击以及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但是如果此项政策运用不恰当,则会带来一些风险。从分析量化宽松政策的相关理论基础入手;结合美国和日本的情况分析量化宽松政策效果:短期内稳定金融体系、降低利率刺激投资、抑制通货紧缩、提升经济景气预期,但这些效果能否很好发挥受到资金能否流向实体经济、货币向境外漏出情况和实体经济能否如期复苏等条件制约;分析量化宽松政策可能带来的风险:通货膨胀、资产泡沫、汇率贬值和资产价格波动等;进而以得出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次贷危机的冲击带来的全球潜在GDP下降,以及强调需求管理的刺激政策带来的长债务周期,共同决定了世界经济的复苏之路是艰辛之路。复苏进程中的不平衡、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对称、国家出口结构的差异化以及贸易和汇率政策的摩擦,决定了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必然伴随着财富的再分配效应,导致复苏但未必共赢的结局。  相似文献   

11.
稳定经济     
萨缪尔森与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威廉·诺德豪斯合著的教科书《宏观经济学》多年以来都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根据。在选自该书的文本中,他们首先评估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相对优势和劣势,认为当经济停滞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用于刺激经济,促使经济复苏。当面临通货膨胀的威胁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又有助于减缓经济增长速度,控制"通货膨胀之火"。"原则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文章同时提及,另外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政府是经济中最不稳定的因素,政策制定者易于判断失误,因而主张应当约束财政和货币当局的权限,他们"不能相信有关固定规则和相机抉择的争论,是政治经济学中最古老的争论之一,没有一个适用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唯一的最佳方案。然而,本文作者还是倾向于"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组合",在他们看来,在格林斯潘的领导下,"美国的货币政策的制定却一直是不寻常地精当和及时。这段时期货币政策的成就表明,在目标明确的调价下,谨慎客观的相机抉择是明智之举。"但奥地利经济学派认为,经济运行会出现繁荣、衰退与萧条不断循环的商业周期,这种周期波动是经济主体对经济情况变化的最优反应,政府不应执行熨平经济周期的政策,而该由市场来自我调节。当前,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二次探底"的风险,世界经济学界又一次陷入了对上述议题争议的高潮,到底孰是孰非,要等历史来验证。  相似文献   

12.
在强大的刺激政策与存货调整周期的作用下,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成功走出了自2008年第3季度以来深度下滑的低谷。虽然外贸形势依然严峻,但在投资和消费扩张的引领下,实体经济出现超预期反弹,通胀预期开始抬头,资产价格快速提升,宏观经济景气快速回升,中国宏观经济开始进入政策刺激性反弹向市场需求反弹过渡的阶段。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将延续2009年经济复苏性增长的态势,但可能面临经济增长双W轮动、政策调整进退两难及政策有效组合失灵等问题,因此,2010年应当采取以进为退的政策原则来调控宏观经济。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欧元区解体等唱空的论调一度成为市场的普遍预期,然而4年过去,随着欧元区一系列救助措施的实施,欧元区经济出现企稳迹象,解体的风险正逐步远去。  相似文献   

14.
随着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快速的增加,人民币对内贬值而对外升值矛盾进一步恶化,凸显出国内外经济的严重冲突。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结构的扭曲,集中体现于收入分配两极化和社会保障制度缺失下的人民币升值、经济金融结构的二元化和财税分割下的通货膨胀。结果是:一给央行货币政策造成两难选择;二降低了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有效性;三使国内消费不足而投资过度;四使我国流动性相对过剩,形成资产泡沫,增大了我国的金融风险。解决的办法是通过控制-调整-完善三个阶段逐步消除经济结构的扭曲。  相似文献   

15.
资产价格与开放经济内外均衡——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本文结合中国经济特点,建立了一个简易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得到了商品—信贷市场均衡、货币—资产市场均衡和国际收支均衡,这种内外部双均衡下的资产价格和产出,并通过区分汇率对恢复外部均衡的速度大小不同,讨论了该均衡的稳定性以及两种情况下的财政与货币政策效果,发现对资本项目的相对管制和更加富有弹性的汇率制度有利于实现均衡的稳定,并且在两种情况下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效果都比较显著。实证研究还发现,随着我国对资本项目的逐步放宽及对汇率的相对管制,内外部均衡显示出一定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持续三年的世界性经济衰退正式结束,世界经济正在复苏。 (一)这一轮世界经济衰退是西方各国几乎同步的经济衰退引起的。现在西方各国正先后走出衰退,步入复苏。美国经济去年就开始复苏,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3.4%,美联储今年上半年连续四次提高短期利率,经济增长势头依然强劲。德国今年一季  相似文献   

17.
2013年1季度,我国经济没有延续2012年4季度的弱回暖势头,走势低于人们的预期水平,经济增长速度小幅回落;消费物价涨幅略有反弹,但仍保持在低位。外需明显改善,成为稳增长的有利因素;但内需状况偏弱,消费需求增速走低。下一阶段,我国经济增长将面临一些新挑战,加强防范金融风险、限制三公消费、强化房地产市场调控以及禽流感疫情均会对经济走势产生一定影响;物价涨幅不存在明显反弹动力,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转降、谨慎的货币政策和经济增长速度较低都支持物价涨幅保持在低位。  相似文献   

18.
2011年,我国经济较快增长,增速稳中趋降.经济增长动力出现积极变化,内需和民间投资的拉动作用增强,出口和政府投资的拉动作用减弱.通货膨胀远超多数人的年初预期,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较高.货币政策收缩力度逐渐增强,房地产市场不断降温,欧洲主权债务问题继续恶化,这几个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明显.2012年,通货膨胀将会降至较低水平,经济增长面临一些不利因素,但仍可保持较快增速.  相似文献   

19.
严格的金融约束造成我国货币政策的汇率、利率、资产价格及市场性信贷等传导渠道不畅,不得不主要依靠行政性信贷传导,从而使现行金融调控模式与市场化的实质经济运行不相匹配.调控中主要运用数量型手段、对预期和时滞重视不够、对政策变量的属性把握和功能定位不准更进一步弱化了政策效果.因此,必须放松金融约束,加快金融的市场化改革,更多地采用金融价格手段,充分发挥市场自发调节机制的作用,以减少调控导致的经济震荡与损失.  相似文献   

20.
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7年数据,从初级金融素养、高级金融素养两个方面研究金融素养对家庭风险资产配置的影响.通过因子分析法构建初级金融素养和高级金融素养指标,通过构建Probit及Tobit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金融素养高的家庭投资风险资产可能性也越大,且投资风险资产占比也越大.控制内生性后,初级金融素养对家庭风险市场参与、风险资产投资占比的影响均强于高级金融素养.户主年龄、收入水平、社保情况以及地区经济水平均会促进家庭的风险资产投资,而户主风险厌恶度则效果相反.提升我国居民的金融素养水平,尤其是初级金融素养,有利于促进金融市场活跃健康发展,提高居民金融福祉,是推行普惠金融服务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