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徽州宗族对朱熹《家礼》十分重视,认为《家礼》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著作,是宗族礼仪一部新的重要经典。徽州宗族对《家礼》的规定,特别是关于祠堂建设、祭田设置、族规家法、祭祀礼仪的规定,不仅是继承,更重要的是对这些礼仪规定进行了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既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对朱熹编修《资治通鉴纲目》的若干重要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指出《纲目》从未以《通鉴节》作为书名;朱熹确定凡例以后,即将纲与目交门人分头编撰,自己担任主编,负责统稿,并承担部分撰写工作;至迟在乾道五年,《纲目》.已进入编撰,初稿成于淳熙二年;修订工作主要集中在淳熙四、五两年、此后仅作过少量的零星修改;朱熹去世前,曾托门人赵师渊再度修订《纲目》,但没有完成;现存凡例和朱熹八书不宜轻易否定;《纲目》系出于众手的未定之稿,对其评价应恰如其分。  相似文献   

3.
"理"与"礼"是清代学术史上理学与考据学思想争议的两个重要概念。作为乾嘉学术的代表人物,戴震的礼学研究与理学批判,继承姚际恒和江永的治学路径,确立"理存于礼"的思想体系,启导凌廷堪"以礼代理"学说的建立,因而具有突出的时代特色和深远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4.
黄以周是晚清经学大师,尤精于三礼之学,其《礼书通故》一书乃清儒礼学研究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就学术特色而言,"体大思周,无微不至"、"不拘汉宋,实事就是"、"明辨是非,精于判断"、"文字互见,图文相辅"乃是黄以周《礼书通故》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5.
《家礼》是南宋朱熹撰写的一部礼学专著,分通礼、冠礼、昏礼、丧礼、祭礼5个部分将古代礼义充分糅合于其所制定的礼仪规范中,对南宋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地方伦理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以明清时期的徽州为典型区域,以徽州男子为特定人群对《家礼》的实践理路加以探究,认为:一方面,明清时期徽州男子伦理生活的定位,以朱熹《家礼》为旨归,其孝行、悌友、义举等伦理生活,与《家礼》中的孝道、悌友观以及义利观等一一对应;另一方面,《家礼》对古代地方伦理生活的影响展示在礼义和礼仪两个层面,对我们今天所倡导的社会主义伦理道德于生活中的推广也颇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明末张自勋的《纲目续麟》是第一部对《通鉴纲目》的全面订误之作,既承袭了《纲目》"以史明理"的著书主旨,又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纲目史书的特色。它冲破了对朱熹的迷信,表现出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质疑的心学特征;同时,它又注重以考据求义理,体现出向实证性史学发展的趋向。  相似文献   

7.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1130-1200)所著《家礼》一书的原稿本在草成后未及付梓即被窃去,朱子易箦时,原稿本的誊录本始出。门人后学据原稿本分别刊刻广州本、余杭本、临漳本、潮州本、萍乡本等,均佚。传世的刊本中,依通、冠、婚、丧、祭礼的编排体例,可分为不分卷本、四卷本、五卷本、八卷本、十卷本。其中仅存的两种宋本为五卷本系统中的宋刻杨注附图本(又称钞配本)以及十卷本系统中的杨复附注、刘垓孙增注的纂图集注本(简称集注本)。论其臧否,以宋刻为善,元本、抄本、明本皆从宋本而出。集注本中的《家礼叙》为朱熹亲笔手书,仅凭此一点,便可平息自明代以来对《家礼》是否为朱熹所著的所有学术论争。  相似文献   

8.
朱熹不仅是一位强于思辨的哲学家,他也十分关心儒家思想在实践层面的具体表达及其社会教化功能,而且是个既虔敬而富有宗教热诚的儒者.他认为上古的礼仪已经太陈旧了,并且也太繁琐,需要加以适当的改革和简化,以适应当时的社会生活.一方面,他通过补充及更新材料,编辑了一本百科全书式的论著--<仪礼经传通解>[1].另一方面,他将原属上层社会的儒家礼仪世俗化和平民化,推广至民间,编成<家礼>一书,成为后世最简明的冠礼、婚礼、葬礼、祭礼实用手册.通观整部<家礼>,祠堂及祖先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祭祖只是其表现方式之一而已.朱子编修这本<家礼>,希望能培养人对祖先"爱敬"、"崇爱敬"、有"谨终追远之心"、"报本反始之心",这些都可说是一种宗教情怀,但不是我们平常理解的祖先崇拜.  相似文献   

9.
葬礼是最复杂烦琐,也最受重视的一种礼仪,男女皆然.传统礼制和学界的以往研究,均很少涉及普通百姓尤其是女性的葬礼,而从清代徽州文书中可以看到女性葬礼的大致过程.与国家礼制规定相比,清代徽州女性的葬礼程序有所简化和改变,遵循着传统文化中男女有别、男尊女卑的性别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10.
明清徽州之所以享有"东南邹鲁""贾而好儒"的美誉,多因传统儒家礼制与朱子《家礼》"在地化"的有效施行。歙县金榜以翰林而居家治生,倡导敬宗睦族,恤党赒里;其《礼笺》一书"以古礼证今俗",振兴世风,化民成俗。据此可见清代以来徽州士绅在引领时代学风的地域发展、社会伦理的价值取向,及礼仪民俗的规范化诸方面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过往在研究柳永的词时,词学界对他的歌妓词和羁旅行役词非常熟悉,但是对他的一些生动反映当时宋代经济和人民生活幸福的节庆礼俗都市词,从礼俗的角度去研究的却很少,甚至寥寥无几。丰家骅先生在《论柳永歌咏太平的词》文章中说:"近年来即使有人论及,也多语焉不详。这直接影响了柳词的分类和评价。"因此,本人从礼俗文化的角度对柳永都市词中的圣寿礼俗词、祭祀礼俗词、重阳节登高礼俗词等做了较浅的分析。柳永真实再现了宋代人们的民俗生活,给我们留下了一幅幅生动的中国传统礼俗文化影象画面。柳永节庆都市词的礼俗文化内容,具有一定的价值,不应被忽视。  相似文献   

12.
同吴绂的相互问难触发了江永撰作《周礼疑义举要》的热情,该书在《周礼》的军事研究、赋税研究、礼典研究方面多有收获,是江永《周礼》研究的最终成果。其中《考工记》研究成就最为突出。采用文法分析、民俗民风实证是研究特色。注意吸收西学知识,适当使用常理推测法。江永的《周礼》研究为金榜、程瑶田、戴震、孙诒让所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近代礼理之辩的大背景下梳理黄式三、以周父子的礼、理思想,以及他们对清代礼学的系统总结,试图洞见诂训说经背后的清代学术真貌,并对清代学术思想进行某种角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以礼学为主干的郑玄经学常常在学术史研究中被认为是“ 纯学术”,可是经学自确立地位以来,就是一种政治统治学说,这是不容否认的。产生于一 个特殊时代的郑学,为什么就只是“纯学术”?这问题在近年的经学史研究中已经有人提出 疑义,但还缺乏专门的研究。本文从郑玄礼学的历史依据、现实针对性和以《周礼》为核心 的政治意义等几个方面探讨郑学的所谓“非学术”意义,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5.
朱熹议祧庙主要针对的就是以楼鑰、陈傅良为代表的永嘉功利之学.朱熹认为赵汝愚不应该因避王安石之学而一概否定其具体的礼学主张,认为其祧迁僖祖满足了个人的私欲而忽视了能够带来长久和平安定的正确的礼制秩序.朱熹议祧庙集中体现了礼学理学化的思想倾向,与后来编撰<仪礼经传通解>有着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构建了系统分析模型,利用系统分析模型对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三个部分篇章结构说,并突出系统分析和整体把握原著本真含义。在继承传统教学对原著本真含义理解的基础上,认为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第二条至第十条是从具体内容上批判了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的哲学范式,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范式;认为第十一条,与第一条相呼应,指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实践性、阶级性、革命性以及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通过对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系统研究,提出了高等院校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与学几点建议,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对于任何社会,礼都是不可或缺的。《南华真经》一方面反对世俗礼制,认为俗礼的出现标志着人际关系的疏远,是"相伪"的表现,会造成财富的浪费,甚至堕落为人们盗取名利的工具,促使人性变坏;另一方面,又提倡能够表达真情、带有理想化的"至礼"。然而当《南华真经》面对现实社会时,又不得不在不同的层面,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兼顾了"俗礼"和"至礼"。  相似文献   

18.
学习利用资本主义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方法之一。我们学习利用资本主义取得了重要成就。在学习利用资本主义的过程中,江泽民指出了学习利用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确保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从国情出发,独立自主、为我所用;坚持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9.
分布在藏彝走廊东南缘的川西南藏族,信仰万物有灵的多神崇拜。他们敬先祖,祭山神,驱邪除秽,驱鬼杀鬼。在他们的民间信仰活动里有一系列的敬祖祭神仪轨。包括纳木依藏族的牛王会、尔苏藏族的射箭节和还山鸡节以及为亡灵指路仪轨等,无不体现出敬神灵远鬼邪的民间信仰文化。  相似文献   

20.
明清徽州作为宗法家族制地域社会,“村无稗俗,家存礼让”,素有“东南邹鲁”之誉。不仅有乡邦先贤朱子《家礼》的在地化施行,使其成为近世中国颇为典范的“礼仪之邦”,而且还有一大批徽州学者致力于经典礼书的考证与阐释,对于传统礼学的发展及乡规民约的转型与建构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对明清礼学生态的考述,可以从中窥见地域礼学发展的世俗化和实用性,同时也彰显出时代学术由“理学”到“礼学”的思想嬗变与历史演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