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普特南的两层博弈模式丰富了外交谈判理论,但是在结盟外交领域缺乏普遍解释力。本文提出了三层博弈模式,认为结盟国家不仅是在对内与对外两个层面展开博弈,而且还在特殊的联盟框架内与盟友展开博弈,这种博弈主要依靠高层互访、口头承诺、安全合作协定和相互援助等手段加以实现。根据性质不同,联盟博弈可分为合作性博弈与竞争性博弈两大类。因此,当国家奉行不结盟政策时,双层博弈模式较具有解释力;当国家奉行结盟政策时,三层博弈模式更具有解释力。  相似文献   

3.
一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主要是依据本国的利益,但是在政策形成过程中,决策者个人往往有很大的作用,特别是那些在一国对外政策形成中有影响力的领导人。杜勒斯作为美国历史上“最有力量、最有影响和最有争议的国务卿之一”,在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的美国外交事务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美巴军事结盟过程中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4.
中古晚期德意志市民与皇权结盟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民与王权结盟,是欧洲各国在政治上走向近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在中世纪晚期的法国和英国表现得十分明显,而城市一般也被视为支持王权、有利于全国统一的力量。有的学者认为,中古晚期的德意志帝国不存在市民与皇权的结盟。在考察中古晚期德意志城市和皇帝的关系后,可以看出:中古晚期的德意志是存在着一种较为特殊的城市市民与皇权结盟的,这种结盟表现出稳定程度不够、结盟效果不同、城市并不总是支持中央集权和反对诸侯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5.
日英同盟和日美同盟是20世纪日本处于重要转折期时与世界上两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两次重要的结盟。两次结盟的背景、命运不同,但是结盟的确给日本带来很大的发展机遇。而在不同国际体系下的两次结盟外交,实质上是英、美、日结盟国在各自国际体系下的对外战略和战略运用。  相似文献   

6.
孤立主义是美国二战前长期坚定不移的外交政策;政治(外交)、军事上避免对外部事务的介入应是孤立主义外交的基本内容。据此,美国孤立主义外交应始于19世纪20年代,二战后随着冷战的开始,孤立主义外交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7.
孤立主义是美国二战前长期坚定不移的外交政策;政治(外交)、军事上避免对外部事务的介入应是孤立主义外交的基本内容.据此,美国孤立主义外交应始于19世纪20年代,二战后随着冷战的开始,孤立主义外交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制定并执行了“一边倒”与苏联结盟的外交战略。同为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结盟看来是顺乎自然的事情,然而由于历史、国家利益及意识形态等多方面原因使中苏结盟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结合国内学术界对这段历史的研究成果,对影响苏联做出与中国结盟的权衡与选择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以便使人们能够从苏联的视角找到一个中苏结盟曲折复杂的合理解释.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9.
方长平 《国际论坛》2012,(3):58-62,81
本文系统考察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联合国外交的曲折历程,据此总结了中国联合国外交的基本特征。本文认为,中国的联合国外交不仅奠定了中国多边外交基础,而且培育了和平发展时代中国外交基本气质,对于中国总体外交有着重要贡献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朱德是无产阶级国务活动家.从1949年到1976年,朱德担负了大量的外交事务,提出了一系列外交思想和主张,诸如:正确处理与苏联的各种关系,坚决支持朝鲜的和平与统一,不断加强同东欧各国的往来,积极开展同亚非拉各国之间的活动.朱德利用出国访问和接见来访外宾的机会,开展对外关系活动,其外交思想,对当今中国外交工作仍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史学界长期来把南宋朝臣分为“主战”、“主和”两派的“二分法”是不妥的.事实上,孝宗以来,南宋朝臣中存在着以汤思退为代表的投降主义派,以张浚为代表的冒险主义派,以史浩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派.孝宗一上台就决定对金国进行战略决战是缺乏思想、政治、军事、组织基础的冒险.史浩任相后,头一件大事就是抓平反以岳飞为代表的冤假错案,抓组织建设与思想、政治、军事建设,待时机成熟时再进行战略决战的思想是正确的.应推翻有些学者贬损与强加给史浩头上的一切不实之辞.  相似文献   

12.
藏汉民族对土族宗教信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先秦政治思想家中 ,韩非以批判宗法关系为基础的伦理道德和主张“法治”而著称于世。笔者认为 :利益观是韩非思想的逻辑起点 ,也是其政治体系的价值准则 ;利、威、名是韩非思想的核心机制 ;法、术、势是韩非思想的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3.
马基雅维里与韩非是分属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政治家,但他们在"权力"问题上的观点,却有许多相似甚至相同之处。韩非强调"势"(权势)要与"法"、"术"结合使用。马基雅维里对"权力"的使用也有精辟见解,同时,对"权力"的取得方式也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初盛唐之际的燕国公张说、许国公苏廷页,乃玄宗朝的文章圣手,时号"燕许大手笔"。他们的文章形式严整,典雅宏丽,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历代为君主服务的文人不计其数,独有张说、苏廷页以"大手笔"并列驰名文坛,并多次被唐以后的文论家提及。"燕许大手笔"到底体现了怎样的文学内质,仍是唐代散文研究中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一切财富中 ,最宝贵的莫过于人才。而在一切竞争中 ,人才的竞争始终是核心、是关键。韩非作为中国先秦时期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 ,他在那个战乱纷争、群雄逐鹿的时代 ,曾就如何选拔人才 ,如何使用人才以及如何考核人才等诸多问题 ,阐述了自己独到而深刻的见解 ,形成其独树一帜、别具风格的人才观。今天 ,认真研究和探讨这一人才观 ,无疑将会为我们更加有效地开发、更加科学地管理人力资源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地方自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以县为单位的地方自治、实行直接民权、以及实施地方自治的具体方法等,地方自治不仅为一政治组织也为一经济组织。1939年国民党推行新县制,号称继承总理遗教,改革基层组织,设立民意机构,逐步建立独立的地方财政,并调整新的党政关系。但是孙中山的地方自治思想和新县制实施的指导思想、自治向度和强调重点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和背离,这与孙中山的地方自治思想还不够成熟以及国民党当时所处的特殊历史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7.
大平正芳的中国观及外交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平正芳中国观的形成,主要源于其自身的中国体验,基于对中国的深刻了解及对日本侵华战争的痛切反省,大平更为注重与中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大平中国观的核心理念是:认为发展中日关系不仅对两国有益,而且是确保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重要保障,并将其作为贯彻和落实"综合安全保障"思想的重要一环。大平担任首相期间,身体力行地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通过提供对华援助的方式支援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对促进中日友好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苏轼的一生,首先是一个政治家。他从出仕伊始,终其整个政治生涯,一直关心着、细审着北宋王朝军政和防卫的问题与需要,形成了一整套合理、实用而又独具特性的强兵思想,包括强兵的宗旨、强兵的要术和制敌的方略。他积极争取强兵思想的实施,以之批评时政,更在有限的职权范围内努力实践:惩治腐败,整顿军纪,练习技艺,整军效果达“诸郡之冠”。  相似文献   

19.
略论苏轼的强兵思想(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综观苏轼的一生,他首先是一个政治家。他从出仕伊始,终其整个政治生涯,一直关心着、细审着北宋王朝军政和防卫的问题与需要,形成了一整套合理、实用而又独具特性的强兵思想,包括强兵的宗旨、强兵的要术和制敌的方略。他积极争取强兵思想的实施,以之批评时政,更在有限的职权范围内努力实践:惩治腐败,整顿军纪,练习技艺,整军效果达“诸郡之冠”。  相似文献   

20.
关于各民族语言文字平等的民族语言观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民族语言观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语言观与中国民族语言文字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民族语言观的中国化主要体现在中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中以及民族语言文字政策的制定方面。同时,对中国民族语言文字的规划以及语言文化多样性的保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