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是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动机既有经济又有政治和安全方面的考虑,遏制中国崛起是其中一个不容否认的目标.美国加入TPP,冲击了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战略,改变了整个亚太地区的贸易流向,这会减少中国的区域贸易自由化收益,并使中国在区域合作机制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受到损害.为此,中国应当关注TPP的谈判进程,选择适当的时机参与TPP谈判,并在亚太区域整合中发挥与自身实力相称的作用;加快推进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进程,巩固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为中国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奠定坚实的制度和政策基础.  相似文献   

2.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TP)是美国在原有《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基础上极力主导的亚太地区新特惠贸易协定,该协定也因为标准高而被誉为21世纪新的特惠贸易协定安排模式.美国从加入谈判进而到主导谈判,表现出其希望通过该协定重返亚太并改变世界经济格局的目的.作为特惠贸易协定,TPP应当遵守WTO关于特惠贸易协定的规范要求,但谈判的进程却显露出TPP对WTO规范的冲击.诚然,TPP的影响将主要体现在亚太地区,但不可否认,TPP对WTO规范的冲击,将对正在进行中的多哈回合谈判产生影响.虽然这种影响将是利弊兼有,但可以预见,TPP本身对处于困境中的WTO多哈回合谈判而言,是利大于弊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美国的高调加入,TPP的发展引发了亚太经济体乃至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回顾了TPP的成立及发展历程,揭示了美国力推TPP背后隐含的政治经济目的,通过未来TPP将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产生影响的分析,指出,TPP的成立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存在着挑战。中国应正视TPP对经济贸易的影响,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更好地参与到未来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去。  相似文献   

4.
赵贞  王湘云 《东岳论丛》2015,36(2):162-165
以TPP为平台力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美国在经济、政治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做出的战略部署。打造TPP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建立多边贸易体系成为趋势并影响美国的谈判偏好的结果,也是由金融危机后美国的经济战略决定的。同时管控亚太地区,遏制中国崛起也成为影响美国谈判偏好的重要因素。对于美国而言,通过TPP协议改变亚太地区的贸易流向,克服APEC的弊端,进而全方位管控亚太一体化是美国努力促成TPP协议的动因。  相似文献   

5.
自2008年2月以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在美国的积极主导下成员规模不断扩大,逐渐演变为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最为引人瞩目的推进路径。总体来说,TPP不断增员扩容的过程较为曲折,其未来扩容的方向与趋势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美国作为TPP谈判中最为强势的主导者,始终根据自身利益掌控TPP扩容的规模与速度。其他谈判成员也出于不同的政治经济考量而分别采取了支持或反对TPP扩容的差异立场。面对着深受TPP影响的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中国也应积极调整自身的经济外交战略来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6.
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与美国东亚战略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已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东亚地区本身的政治经济格局.由于美国在东亚地区有着直接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军事存在,因而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对美国的东亚战略形成挑战和冲突.文章拟对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进行剖析和预测,进而分析这种发展趋势在若干领域可能与美国东亚战略产生的矛盾和冲突以及美国与东亚国家之间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五动博弈,在此基础上对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前景作出国际政治经济学和地缘政治学意义上的判断和评论.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前,美国基本主导了历次GATT谈判进程。20世纪末的欧盟一体化和21世纪初的东亚合作对美国在多边贸易体系中的地位构成了挑战,使它不得不通过区域经济合作撬动多边贸易谈判,以推行美国版本的贸易规则,进而维持其影响国际经济规则的能力。在此过程中,作为美国力推的自由贸易协定,TPP对东亚合作、亚太经济一体化和多边贸易体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新一轮的国际贸易规则转变期内,中国需要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现状,适时调整贸易策略以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8.
世界双边FTA的发展与我国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通过商签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双边FTA)推进一国或地区的经济贸易增长,已成为当今国际经贸发展的重要趋势。双边FTA之所以蓬勃兴起,既有经济性原因,也有政治性原因。就经济性原因来说,在多边贸易自由化进展缓慢的情况下,各国积极参与双边FTA,不仅可以获得贸易创造等静态效应,还可以获得扩大市场规模、提升经济的竞争性、吸引国外投资、改善贸易条件等动态效应。就政治性原因来说,各国政府热衷于商签双边FTA,目的是为了扩展区域间的合作或希望通过建立经济纽带来加强国与国之间的政治联系,进而提高本国在WTO多边谈判中的地位或者通过建立盟友关系达到其他地缘政治的目的。最近一段时期以来,双边FTA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主要表现为:双边FTA不再受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制约,在遵循“先易后难”原则的前提下,双边FTA签署的步伐加快,其涉及的内容大大增加,不仅包括传统的货物贸易,而且也包括服务贸易、知识产权,甚至还包括了环境标准、投资、农业、竞争政策等等敏感领域。我国近两年来在参与双边FTA方面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如正式启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签署了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和中国———巴基斯坦优惠贸易安排,加入了《曼谷协定》等。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为推进我国双边FTA取得更大的进展,今后的工作思路是:规划好参与双边FTA的总体战略,加强双边FTA的组织协调工作,确定商签双边FTA目标国顺序,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驾驭经济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论东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东亚地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这一趋势反应迟缓。近几年来,由东盟带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整个东亚地区掀起了一股浪潮,尤其以各种自由贸易区(FTA)的形式表现出来。如何平衡多边合作与双边合作,共同推动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是东盟亟待解决的问题。新加坡与泰国作为东盟的重要成员国,在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中表现活跃,为其他东盟成员提供了一种示范。  相似文献   

10.
韩国去年重启美国牛肉进口市场所引发的国内大规模牛肉风波已由街头进入国会,昔日街头的烛光示威现已变成国会上的大打出手,致使韩美FTA至今难获批准。韩国人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方面的过激反应,不仅给韩美FTA留下不确定性阴影,也给未来中韩FTA谈判中的农产品自由贸易安排留下深深的隐忧。  相似文献   

11.
美国通过控制和影响东亚地区合作机制来实现其诸多利益的诉求,最终达到保持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主导地位".东亚地区的合作机制众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东盟+中日韩"10+3"、东亚峰会为代表的东亚机制以及近年来崭露头角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机制,这两大机制的区别在于要不要排除美国.奥巴马努力推动美国加入"垮太平洋伙伴关系"的谈判.显示了奥巴马"重返东亚"的战略思路.奥巴马着力多渠道、多方式谋求参与、改造和领导东亚合作机制,试图将APEC与东亚峰会融合,以亚太合作覆盖东亚合作;以11PP引领亚太经济合作,对亚太现存经济格局重新洗牌;以美国主导取代东盟领导,重返东亚"领袖"地位;以"亚太自贸区"取代"东亚自贸区",以"亚太共同体"取代"东亚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缔结FTA的热潮,但在WTO框架内的多边贸易自由化谈判却一直停滞不前.文章着重讨论FTA对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的促进作用.通过FTA的缔结,对发展中国家的国内经济改革产生"闭锁"效应;通过FTA的缔结竞争,会使各国对全球贸易自由化产生"推进压力创造效果";FTA能够使成员国的敏感产业进行缓慢调整,降低了产业调整的成本,从而对全球贸易自由化产生"压力转换效果";以FTA为单位进行WTO多边贸易谈判,由于谈判主体的减少而能够在更广泛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上较快地达成协议.在充分考虑FTA对全球贸易自由化负面影响的基础上,尽量采取趋利避害的措施,以期加速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多哈回合谈判失败的直接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农业问题和非农问题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尖锐的利益对立和在这种对立之上形成的复杂的利益博弈格局;根本原因在于现存多边体制下的不民主和各国利益的不平衡。WTO规则主要体现了发达国家的利益。多边贸易体制不尽如人意,这必然会刺激自由贸易区(FTA)和双边自贸协定的进一步发展,并进一步以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面对这种局面,我国应加强自己的FTA战略,并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借鉴多哈回合谈判的经验和教训。在我国的FTA战略中,构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李冰 《理论界》2014,(7):161-163
目前"亚洲四小龙"中最具实力的是韩国。东亚区域合作发展的潜力为韩国经济腾飞提供了机遇。韩国自卢泰愚时期开始,历经金泳三、金大中、卢武铉、李明博几届政府,通过推动东亚区域合作来振兴经济,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增进与世界强国的合作关系。韩国是全世界第一个与美国、东盟、欧盟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以下简称"FTA")的国家。在推进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方面,韩国已位于领先地位。目前中韩缔结FTA的条件已日渐成熟。中韩FTA不仅将促进两国经济发展,还将促进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5.
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缔结FTA的高潮,区域贸易一体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在WTO框架下的多边贸易谈判进程一直停滞不前.FTA对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就FTA对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那力  魏德才 《江淮论坛》2013,(4):120-125
地理标志问题是WTO中最为困难的谈判领域之一,TRIPS确立的地理标志多边保护规则并不完备。近年来,方兴未艾的自由贸易协议(FTA)给地理标志的国际保护提出了新的问题与挑战,使之成为贸易大国之间博弈的战场,特别是通过地理标志专门立法保护的欧盟与以商标法保护地理标志的美国,都在通过FTA扩大自己的保护范围与影响,彼此发生了利益冲突。我国应积极参与多边贸易地理标志谈判,密切关注贸易伙伴FTA中的地理标志条文,在双边FTA中谨慎对待地理标志问题,以维护我国权益。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海洋领域非传统安全因素在韩国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文在寅政府对既有的海洋安全战略进行了调整,主要基于韩国海洋安全的地缘特性、东北亚海洋安全局势恶化、朝鲜安全威胁增强、韩国自主国防呼声高涨等诸方面的战略考量.调整的基本态势表现为:在延续21世纪以来韩国既有海洋安全战略调整的基础上,逐步表现为在战略演变层面推动更为积极的海军现代化建设,核心进程是寻求"自主"和"以实力求和平".此种调整,受到韩国海洋安全战略自身的缺陷以及"美国因素"两个方面因素的制约,对优化韩国的国家利益、提升韩国的海洋安全话语权,以及韩国的自主国防能力增强、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框架下的海洋事务合作等几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冷战结束后,伴随着世界秩序的转型,东亚秩序也处于缓慢的重塑之中。冷战后美国在东亚的核心利益是继续巩固并扩大在本地区的存在,为此它延续了冷战时期的联盟战略体系。由于国内经济建设、为缓解自身的崛起对区域内国家带来的压力以及改革开放后对外战略观念的变化,中国的东亚战略主要包括:融入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的全球主义战略、与区域内主要大国特别是美国保持合作关系的大国战略以及积极参与东亚地区一体化建设的地区主义战略,着眼点集中体现在承认而不是排斥美国在本地区的现实存在,通过开放性区域主义模式塑造东亚未来秩序,推动实现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19.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东亚地区主义快速兴起,并通过培育地区合作安全观念、改善地区安全环境、重构地区权力结构等方式,塑造着一种新的地区秩序,对现行美国主导的双边同盟体系及以此为基础构筑的东亚权力体系带来现实威胁和严峻挑战。为回应东亚地区主义的挑战,美国采取强化与东亚部分国家的双边关系、拓展其主导的亚太地区多边机制、制约和改造非美国主导或参与的东亚地区机制等战略措施,控制或引导东亚地区主义朝着美国指引的方向发展,以维持美国在东亚地区的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以领土领海争端、地区安全和历史遗留问题为主要内容的东亚传统安全问题,再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东亚传统安全问题的再现是冷战后国际形势发展的产物,东亚地区各国之间的互不信任影响东亚地区主义的发展,东亚地区安全的“三大困境”阻碍东亚地区主义的发展,美国霸权力量的存在牵制东亚地区主义的发展,区域认同的弱化延缓东亚地区主义的发展.我们必须抱着循序渐进的务实态度,促进各方协商对话,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传统安全问题.大国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为东亚地区主义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东亚地区各国还要学会处理好与地区外国家,尤其是与美国的关系.可以说,东亚地区主义发展的关键在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