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深入认识梅州地区客家传统民居的装饰设计,以梅县、蕉岭和大埔作为田野点,采用田野考察法,对棣华居等11栋客家传统民居的整体装饰进行了收集、整理和分析,认为以围龙屋为主的该地客家传统民居装饰主要集中于屋顶、墙体、梁枋以及门饰等部位。其中,屋顶以脊饰为主,装饰素朴;墙体装饰形式、内容丰富,尤其是山墙、墀头、门壁以及墙裙部位;梁枋的装饰重点集中于柁墩、雀替、瓜柱、狮座以及“穿”等构件上,体现了“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门饰尤重外门和槅扇装饰,并形成了定式化的装饰格局。文章进一步认为:围龙屋的平面图式是客家人崇文重教观念的地域性体现,仿生象物的造型方式是客家民居装饰的一大创意特点,质朴简洁而又典雅壮丽是在潮汕工艺影响下形成的地域性装饰风格。  相似文献   

2.
新疆喀什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多民族多种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影响,喀什维吾尔民居中的柱廊空间作为户外生活的特色空间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民居廊道文化,其柱廊装饰艺术在多元文化以及伊斯兰宗教文化的渗透影响下,形成了既具有传统民居形态,又突出表现出穆斯林的审美意识和宗教心理的民居建筑风貌。本文以喀什维吾尔民居柱廊部位装饰元素为视角来探讨民居装饰特征中体现出的地域民居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大理白族民居彩绘是我国于2008年认定的第二批美术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对大理白族民居彩绘图案中我国传统哲思文化内容的分析与梳理,以白族民居彩绘的不同题材类型为基础,分析了图案彩绘与文字彩绘的文化特征,得出了白族民居彩绘具有使用“观物取象”与“象其物宜”图案提取方式的图案彩绘,以及具有“尚志有为”与“自强不息”哲思文化内容的文字彩绘。大理白族民居彩绘是大理白族地区具有典型性、标志性与特殊性的文化符号。从文化哲思观的视角展开对白族民居彩绘文化的研究,可以更为深入地解析白族民居彩绘在图案元素选取、组合、应用方面的哲思寓意,从而为白族民居彩绘文化的深入理解、接续研究与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开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丹江口水库淹没区传统民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中线二期工程的启动将使丹江口库区大量传统街区和民居建筑被淹没,因此对库区传统民居建筑进行抢救性研究显得尤为迫切.从民居类型与分布、空间布局、结构体系、构造特征以及细部装饰等角度对丹江口、郧县、张湾区等重点乡镇的传统民居进行比较分析,从生态性和地域性两方面论述了丹江口水库淹没区传统民居特征.  相似文献   

5.
传统民居宅门往往雕刻精美,设计考究,代表了宅主人的“脸面”。徽州传统民居宅门通过门罩形式和雕刻差异凸显了宅主人不同的身份地位与审美意趣,以门罩为核心的宅门装饰做法与比例关系体现了当地居民对建筑装饰独特的美学理解与营建逻辑。通过对黟县传统村落民居建筑宅门尺寸的测绘,梳理不同类型宅门的尺寸区间,分析宅门立面构图,总结宅门尺度的逻辑关系,最终得出黟县传统村落宅门设计中或在宅门整体构图上或在局部构图中,都借鉴了中国传统的方圆构图比,反映出传统方圆比不仅在官式建筑上有着普遍应用,乡土建筑的设计营造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其影响,方圆比在传统民居中的应用对古建修复提供理论支持的同时也给现代建筑的民族性表达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窑洞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中最为独特、最具地方色彩的住宅之一,其聚落布局、营建手法、建筑形态、装饰陈设等,都充满了丰富且朴素的生态思想.学习和继承窑洞民居中蕴含的因地制宜、因材施构、因材致用、因势利导等生态思想和设计手法,对现代居室的生态设计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虽然作为住房形式的传统民居“鸡罩笼”已经消失,但它所孕育的文化是公弄布朗族传统文化中不可逝去的组成部分。“鸡罩笼”的建房习俗体现了公弄布朗族文化中关于宗教的方面。“鸡罩笼”的空间布局与公弄布朗族的居住文化相关。在“鸡罩笼”这个“家”的空间里,形成了公弄布朗族人、神和谐共处的居住文化。  相似文献   

8.
南水北调中线二期工程的启动将使丹江口库区大量传统街区和民居建筑被淹没,因此对库区传统民居建筑进行抢救性研究显得尤为迫切。从民居类型与分布、空间布局、结构体系、构造特征以及细部装饰等角度对丹江口、郧县、张湾区等重点乡镇的传统民居进行比较分析,从生态性和地域性两方面论述了丹江口水库淹没区传统民居特征。  相似文献   

9.
民居建筑的形式和结构同各地区、各民族的居住民俗密切相关。胶东自古为富庶之地,现在仍遗存一些清末民初的民居,胶东传统民居的建筑与装饰特点既受当地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影响,也融合了外地的一些建筑元素,其中的木雕、砖雕、石雕技艺尤为精湛,最能体现胶东的建筑民俗风格,而蕴含其中的民俗特征也尤为突出。本文从实用性、审美性和民俗性三个方面对胶东民居建筑与装饰的特点予以探析。  相似文献   

10.
安徽传统民居是中国三大地域性显学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物质载体。南北文化交融影响下的"厅井楼居式"民居、儒家礼治观念下的民居形制、商贾心理作用下的四面围合暗室空间、"天人合一"思想影响下的天井空间、以服务生活为目标的灵活布局、重视边缘和节点的装饰手法、风水观影响下的多样入户门、体现精神寄托的徽州三雕……,这些设计理念与民居空间设计风格代表了徽文化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以艺术性和探索性著称的“中国学派”曾在国际动画史上取得过辉煌的成就。时过境迁,当今的中国动画失去了往昔的光辉,在故事脚本、人物造型和创意设计上缺乏神飞天外的想象“火花”。从丰富神话思维的《山海经》中汲取动画艺术创作灵感的观点,可以为当代动画带来不竭的动力“源泉”,为中国动画插上梦想与飞翔的“翅膀”。  相似文献   

12.
由材料发展引发的一系列关于建筑装饰设计创新的概念,其主要的目的就是更好将建筑装饰设计与材料运用结合起来。只有通过建筑装饰材料的更新与发展,才能达到将建筑装饰设计艺术、技术结合起来快速发展的目标。从建筑装饰材料发展的历史入手,分析建筑装饰材料使用现状,结合材料特性、绿色环保、智能材料、节能材料、低碳等角度对未来材料的可能性发展方向及其对建筑装饰设计的影响进行探讨,总结归纳材料发展对建筑装饰设计影响的一般性规律,促进建筑装饰设计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营造宜居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3.
如何处理好设计师与业主的关系,是设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人都是设计师”已经成为现实。面对严峻的挑战,设计师应充分认识沟通策略的重要性,研究沟通策略,不断提高沟通能力。设计师要做到:加强自我修养,塑造良好形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把为“人”服务确定为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贯穿设计沟通始终;要主动加强与业主的沟通交流,积极寻求设计师与业主的审美契合点,为室内设计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推动特大城市经济体加快发展,提升增长极的辐射、带动能力,变“小马”为“大马”强力,牵引“一圈两翼”协调发展,是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中心任务。然而,主城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成了阻碍特大城市经济体发展整体合力、形成整体竞争力提升的主因。所以,创新主城行政管理体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吕德安的诗歌有着"简单"与"纯净"的品格,显现出单纯而自然的乡村谣曲气息。在口语语态和纯净心态合一的直接呈现里,体现出个体灵魂的澄明和对平和温蔼优美人性的抒写。他的创作回避了沉重的话题和丑恶的事物,以对世界的善良与诗意的感觉方式,超越着庸俗与病态,在古朴的乡土和本真的世俗中寄寓着自己的人生理想。他是一个渴望借助诗歌的翅膀实现飞离现实之丑的诗人。  相似文献   

16.
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本体,高校文科教师的研究性教育要实现从传授到引导的转变,同时高校文科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要实现从接受到发现的转变,两种转变相辅相成,互为依托,这是高校文科研究性教学的一体两翼。高校文科研究性教学必须建构起这种一体两翼的平衡模式,才能切实提升教学水平、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研究能力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7.
"绿色"服装设计的途径及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当前"绿色"服装设计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发展"绿色"服装设计的必要性.从培养"绿色"服装设计人才队伍,拓宽"绿色"服装设计之路,拓展"绿色"服装设计的内涵,增强消费者"绿色"意识等方面,研究探讨了"绿色"服装设计的途径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探索、创新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模式与机制是高校育人工作与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双重要求。…一体两翼’双核团建”模式下高校团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以团委为主体带领公寓团总支和院系团总支这“两翼”开展工作,同时指导学生总会和社团联合会(含直属社团)“两翼”工作全面铺开;另一方面,以公寓团总支或院系团总支为主体,指导所属学生会和学生社团“两翼”共同建设。如此,“双核”互相交融,“两翼”多重发展,呈现网络式框架,实现效能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现行城市住房“过度商业化”模式给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带来了巨大负面效应,农村住房“自建”模式亦不利于农村城镇化与现代化建设.而城乡住房的“准公共品化”将使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更有效率,住房“准公共品化”政策的关键是在盘活现有存量房的同时,由政府向市场提供大量的平价房.  相似文献   

20.
在深入分析石家庄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挖掘了制约该市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症结,包括“四化”同步发展路径不清晰、城镇化缺乏龙头带动和产业支撑、工业化水平不高、农业现代化发展缓慢等.提出了以“四化”同步促县域经济腾飞的具体路径:重视顶层设计是前提;全面推进“大县城”建设是城镇化龙头;促进“两化”融合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是主体;以工业化理念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是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