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十年代时,英国关于历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辩论进行得非常热烈。本文以人们广泛注意的普拉斯(M.Price)那篇《历史在危险中》文章作为出发点,进行探讨。这篇文章发表在英国历史学会刊物《历史》1968年10月号上。这篇文章提出了中学历史课程的地位和效果这个问题,并为之大声疾呼。她说,她看到了“历史的真正  相似文献   

2.
布雷萨奇在《美国历史评论》1982年第4期的介绍中说,沃格林对历史哲学所持的态度同美国、英国的一些新实证主义者和分析性历史哲学家所鉴赏的历史哲学截然不同。在沃格林《新政治学科学》(1952年)和《规律与历史》(1956一1974年)的许  相似文献   

3.
《英国历史评论》,1886年创刊,朗曼格鲁帕公司出版,刊载英国和欧洲史的研究文章,间也涉及其他国家的历史。《历史杂志》,1958年创刊,剑侨大学出版社出版。刊登偏重于英国近代史的研究文章,间也涉及其他国家的历史。《非洲史杂志》,1960年创刊,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刊载有关非洲国家的历史和考古、通商及殖民地等方面的研究文章。附有书评。《过去与现在》(历史研究杂志)1952年创刊,实业经营者出版。《过去与现在》杂志编辑部编辑。研究各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及其影响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发明哲学》是19世纪英国学者德克斯的一部作品,集中论述了与发明相关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德克斯从发明实际与历史的角度,将科学研究(理论、实验、发现)与实际制造(原始发明、改进、设计)统归到发明的过程之中,对发明做出了具有启示意义的广义理解。德克斯对发明过程及其每一个阶段的分析都体现了"发明即是创造"的观点。《发明哲学》的研究范式对技术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何辉 《国际公关》2022,(4):83-84
李德?哈特(1895-1970)是英国著名的战史作家和战略思想家.他曾经参加过索姆河会战.1924年退役后,他开始了写作生涯.他的一生,主要研究战史,代表作有《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为何不向历史学习》(《殷鉴不远》)《战略论:间接路线》(Strategy:The Indirect Approach...  相似文献   

6.
著名的后殖民理论批评家爱德华.赛义德(Edward WSaid)采用“对位阅读”批评方法,从文学、地理与空间、社会与政治、文化与历史的多维视角,对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的小说《曼斯菲尔德庄园》进行了创造性的解读,为我们透视出后殖民批评视野中别样的景观。赛义德的后殖民文化批评方法为我们开启了一种新的认知、思考和解释方式。  相似文献   

7.
由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吴一文、覃东平撰写的《苗族古歌与苗族历史文化研究》①是苗学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具有以下特点:一、丰富周全的内容自苗族民间流传的古歌被“发现”的那天开始,它所蕴涵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就受到了学界的重视。从1896年苗族古歌第一次见诸文字记录到《苗族古歌与苗族历史文化》课题的立项(1996年),正好是一百年。可以说,《苗族古歌与苗族历史文化研究》的出现,是一百年来的资料搜集和研究的积淀,是积大成之作。首先《苗族古歌与苗族历史文化研究》提到了英国传教士克拉克(Samuel.R Clarke)1896年在贵阳记录黄平苗族…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作家迈克尔·翁达杰的小说(披上一块狮子皮》用历史的眼光从多民族移民的角度展现了加拿大人独特的自我意识。与他的另一小说《英国病人》相比,《披上一块狮子皮》同样具有史诗般恢宏的气势,并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加拿大无名建设者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移民、语言、身份等后殖民理论颇为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理论的突破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从经济所有制角度,把人类历史过程分为:部落的,古代的,封建的,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和共产主义。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以下称《经济学手稿》)《政治经济学》序言(以下称《序言》)和《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进一步深入阐述了上述历史分期理论。并提出了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1998年英国通过了《人权法》,作为一项基本的宪法创造,它同时使得《欧洲人权公约》在英国的实施具体化了。英国《法律与社会杂志》1999年第1期上发表了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法学教授凯波贝尔(T.Campbell)的《人权:一项有争议的文化》一文,对  相似文献   

11.
马丁·博伊德(Martin Boyd,1893——1972)是澳大利亚小说家,出生于维多利亚州显贵家庭,曾学习建筑设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去英国,在英国军队任职,战后返墨尔本。1921年再度赴英,成为作家。1928年获澳大利亚文学奖金.1957年移居意大利直至去世。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度过的,在澳大利亚只生活了26个年头。博伊德在澳大利亚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他的小说大多以他所熟悉的上流社会家族为题材,通过这些家族浮沉兴衰的历史,反映时代的变迁。作品述叙简洁生动,行文平易流畅。主要作品有《爱神》(1925)、《蒙特福特一家》(1926)、《春天的丑闻》、(1934)、《晨境中的修女》(1940)、《露辛达·布雷福德》(1946),《如此快乐》(1949),以及四部曲《卡纸皇冠》(1952)、《难办的年轻人》(1955))《爱情的奔放》(1957)和《百舌鸟歌唱的时候》(1962)等。本篇介绍博伊德的文章原载于1975年的第二期《西风》杂志,后收入《澳大利亚作家》(1980)一书。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是否适用于英语会话体诗歌意义的诠释与鉴赏,采用英国诗人Roger McGough的诗歌《列车上的对话》(简称《对话》)作为分析文本,从语境概念与《对话》的语境入手,分析"会话本质"理论与《对话》模式,阐释隐喻理论与《对话》含义,论述诗歌语言与《对话》语言。分析结果表明,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诗意诠释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3.
1942年春天,延安文艺界掀起一股批判性思潮,《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就是为整肃这股文艺思潮而形成的理论纲领.《讲话》本身是一个时段性、针对性很强的文艺发展方针.通过一系列的理论活动,周扬突破了中共中央当时对《讲话》意义的既定表述,不断大力提升《讲话》的历史地位.伴随着中国历史的前行,周扬意识到《讲话》精神的局限性,对其主要观点进行了拓展和修正.  相似文献   

14.
简讯     
我校社会学系与美国威斯理大学为纪念英国应用社会学H.海曼教授而设立的“纪念海曼教授社会学论文奖”今年9月评选揭晓。一等奖:《工人转工意愿分析》(丘海雄)、《工人职业安全感》(金雪鸣)、《工人工作价值研究》(温世伟)。二等奖:《广东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农村现代化》(黎熙元);优秀奖:《都市居  相似文献   

15.
美国《哲学与现象学研究》杂志(1961年6月号)介绍说,爱尔比的《英国功利主义史》一书是论述从17世纪到19世纪末功利主义的发展。本书前半部在仔细研究了康勃兰(R.Cumberland)、盖伊(J.Gay)、布朗(J.Brown)、休谟、哈特莱(D.Hartley)和特  相似文献   

16.
<正>提到英国文学家D.H劳伦斯,最有影响力、被大家广泛认知的是他的小说作品,如其代表作《儿子与情人》(Sons and Lovers),《虹》(TheRainbow),《恋爱中的女人》(Women in Love)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Lady Chatterley’s Lover)等。虽然他的作品中曾经因为对情爱的深入描写引发极大的轰动,招致批评和抵制,劳伦斯本人也因此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历史上最特别及最具有争议的作家之一,但这些并不能阻止后来文学界及大众对  相似文献   

17.
我们面前的这部《历史研究》,是英国学者索麦维尔根据英国著名历史哲学家阿诺尔德·约瑟夫·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 1880—1975)十二卷本的同名巨著节录的,并又经过原著者的校阅,所以,它较好地反映了汤因比原著的历史哲学思想。汤因比的历史哲学曾在西方学术界风行一时,在我国也有一定影响,因此,很有必要对汤因比的这部《历史研究》作一番研究。  相似文献   

18.
詹姆斯·斯图亚特(1712—1780年)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时期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他是“建立了资产阶级经济学整个体系的第一个不列颠人”.他的代表著作是《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1767年).他与亚当·斯密同处于资本主义从确立到发展的工场手工业极盛时期.他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尽管他的理论在某些方面具有重商主义残余.但他在价值论、货币论、利润论以及资本理论等方面,较多地站在历  相似文献   

19.
英国社会福利哲学家、英国和当代世界社会福利理论和社会政策奠基人——蒂特马斯(Richard M.Titmuss,1907—1973)利用为R.H.托尼(R.H.Tawney,1880—1962)《平等》一书1964年版撰写前言的机会,以平等主义价值观为核心,利用纵向历史和英美比较资料,全面、深入、系统和历史地分析现代工业社会,尤其是经济增长模式对现代社会经济生活和现代社会福利制度产生的广泛多样影响。  相似文献   

20.
何辉 《国际公关》2022,(1):83-84
李德·哈特(1895-1970)是英国著名的战史作家和战略思想家。他曾经参加过索姆河会战。1924年退役后,他开始了写作生涯。他的一生,主要研究战史,代表作有《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为何不向历史学习》(《殷鉴不远》)《战略论:间接路线》(Strategy:The Indirect Approa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