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看摔飞机     
一名年轻人应征机场塔台的工作,他通过了前面考试后,最后一关是口试。 考官:“有一架飞机准备降落,你从望远镜里发现他的起落架没有放,你会怎么办?”  相似文献   

2.
如果注意以下五种迹象,你将会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停止挣扎,另外寻找一份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一、怀疑自己不合格工作感到痛苦。实际上这可能是自已工作表现不佳而又总不愿去认识的一种心理反映。因此应该扪心自问:自己到底干得如何?即使你没有得到公开的回答,仍然可以发觉一些蛛丝马迹,表明你的工作没有达到一定标准。你可以请老板对你的表现作一个评定,以确定是否仍符合他的要求,或者是请教一位精明且诚信的同事(最好他的级别比你高)为你作一非正式但保密的评估。如果你从哪一方面都得不到建设性的意见,但不知为何仍感到你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问题的产生日前,在北京举行的斯诺克台球中国赛上,我国小将丁俊晖一举夺得该排名赛的世界冠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说:“读书有什么用?将来毕业了还不是要找工作?找不到工作就会待在家里让父母担心。我觉得人活着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现在我打球有钱挣,挺好的。”“如果让你重新选择读书和打球,你选择哪个?”“当然是打球——打球有钱挣,读  相似文献   

4.
汪择 《人才瞭望》2003,(5):45-45
行动是承诺的语言,它比辞令更有力。我们都碰到过这样的情况:有些人说了要做某件事,可又没有做。销售部经理答应打电话给你,可又没打;服务部经理允诺来检查你汽车变速箱的故障,却又不见人影;雇员关系专家答应给你一份标准雇用合同,但却没有给。有的管理人员总是对你说,这是其他人的过错,生产经理会告诉你:“我不懂调度,你最好还是去看一下计划。”而优秀经理注重行动,他会允诺替你作出计划。如果优秀经理说要给你寄一份雇用合同,他会采取行动派个人来。当优秀经理决定帮助你时,他会承诺采取行动。如果你有麻烦找他帮忙,他会接受你的要求。他…  相似文献   

5.
《人才瞭望》2005,(8):96-96
“怎样挑选出合适的人,比你怎样在人到职后管理他更重要,如果你选错了人,世界上再高明的管理技能也帮不了你。所以,招聘中多一分投入,将来就会多几分收获,无论是团队建设还是工作绩效!”一位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发出如此感叹。  相似文献   

6.
“无论面临什么事情,你只要愉快地选择,就可以消除被强迫的感觉,这样也就会使你改变态度。” 作家葛若宁叙述了他的一次经历。有一次,他在飞机场等待一架为恶劣天气所阻、久久盘旋而不能降落的飞机,时间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葛先生注意到一位等待未婚妻的青年那极度焦急不安的情形,时间每过去一秒,他的情形就更加糟糕。  相似文献   

7.
王琛 《人才瞭望》2003,(6):52-52
缺乏目标的经理将一事无成。瞎子给瞎子引路。有不少寻求决断的管理人员在黑灯瞎火的官僚机构的长廊里摸索,充当接受决定的基层管理人员和作出决定的高级经理人员之间的传令兵。这些管理人员有一天会告诉你,更新通信系统是优先考虑的事,而明天却说绩效评估是头等重要的事。他们不断改变自己的工作重点,使职员们无所适从,在矛盾重重的官僚机构中毫无目标地瞎忙。优秀经理选择自己的目标,并持之以恒。如果他说“培训管理人员是我们工作的重点”,那末在3到6个月内你仍然能听到他这么说。他手下的每一个人都十分清楚他们的工作目标。优秀经理决…  相似文献   

8.
他仪表堂堂,她却姿色平平, 看惯了郎才女貌的人们不仅好奇: 你怎么会选择这样的女子?于是, 他笑着讲起一个“八不许”的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9.
陷阱一 相信上司会做到“兼听则明” 上司对你的了解除了看你的工作成绩外,更多的是通过别人的嘴巴完成的。尤其是当你犯了什么错误时,他宁愿听小报告也不愿意去实际调查或多问  相似文献   

10.
一位管理学家说:“如果你让别人干得好,就得给他一份恰当的工作。”衡量一份工作对一个人是否恰当,关键是看他是否有兴趣、有热情。盛田昭夫从索尼公司的管理实践中清楚地认识到,如果人能够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就会精神振奋,更加投入。   为了让员工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盛田昭夫下令创办了一份公司内部周刊,并在上面刊登每个单位或部门现有的空缺岗位,有意向的员工可以前去应聘,同时公司约定每两年一次,设法调整部分职工的岗位或工作性质,使他们对工作保持新鲜感。公司希望借此对那些有闯劲、期望一试身手的员工提供及时的…  相似文献   

11.
■如果一个人很爱吃肉,一次吃得过多,他会有种“真是再也不想吃”的感觉,俗语称这种现象叫做“吃伤了”。   ■如果,你曾经对一份工作恪守巨大的热情和执着,却在有一天发现工作像忘恩负义的小人一样背叛了你的理想和期望,你也许会有种“真是再也不想做这份工作”的感觉,这种现象叫做“干伤了”。   ■被工作所伤的职业人在现代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他们大多表现为身心疲惫、精力耗尽、言语极端,不想再和现在的工作有任何的联系,迫不及待地要换一个行业。   ■但是不能由此判断他们缺少工作的能力,因为职业咨询师告诉我们,干…  相似文献   

12.
求职实战     
工作了几年之后发现职业不适合自己个人发展怎么办?——重新踏上求职的历程吧。即使是有了多年工作经验的人,在重新面临职业选择的时候也会陷入迷惘和困境:到底我适合做什么?我该怎么找工作?我该怎么应对面试?眼看求职要成功了,我该怎么向公司提出薪水要求和其他要求?让美国求职专家来告诉你吧:第一阶段:明确目标在求职调查的第一阶段,你要努力明确行业范围。首先,参加一个技能评估测试,分析一下你在哪些领域会做得更好,你喜欢做什么。然后把你对这个领域的了解运用到你的调查行动中。很多人在这一阶段就陷入迷惘。 而能帮你走出迷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大学应该学什么? 四年以后毕业了你会做什么,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向?现在其实不太容易看清楚。我们过来人回想一下,每一个人大学时的专业,可能跟他现在从事的行业有很大的差别,即使是他大学的专业跟他现在的行业是一模一样的,大学学的东西现在能用上的也非常少。  相似文献   

14.
丁宝和曾是农民,没有太多文化和说词,他懂得千年来的古训;你唬弄土地,土地就会唬弄你,甚至令你颗粒无收。他现是厂长,有很多的想法和追求。他懂很吸装业的竞争:你轻视质量,质量就会惩罚你,甚至让你倒闭破产。在衬衫市场的竞争中,他频频出奇,又频频得胜,因为他具有——在北京西郊永丰乡亮甲店村的一幢具有民族风格的现代化办公大厅里,一位刚刚放下锄头、甩掉高梁花子的农民丁宝和,干起了祖祖辈辈没有干过的现代化工业。开始时,有人把他看得太上。他个头不高,没有多大的绅士风度,但他偏偏要给自己的产品起了个高雅的名字——…  相似文献   

15.
在工作压力之下你会怎么说?是“喘不过气,忙乱不堪”还是“面对挑战,干劲十足”?两者之间的生理差别微乎其微。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工作压力有其积极的作用,它可以使你更坚强,也可以将你摧垮。在多数情况下你可以选择。以下是专家提出的有助于你在压力之下表现得更好的8种方法。为压力正名不要怨恨压力。它实际上是在表明你的事业有了进展。你应该把重任在身视为难得的机会,它能推动你前行,掌握新技能,表现自己的勇气。不要一味抱怨会耗尽你的精力,应以乐观的态度迎接超负荷的每一天。你要告诉自己:“这是一个我有能力应付的挑…  相似文献   

16.
参加摩根斯坦利的最后一轮面试时,一位分析员面无表情地与我握手寒暄后,不动声色地发问了:"如果你找到一份工作,薪水有两种支付方式,一年12000美元,一次性全部给你;同样一年12000美元,按月支付,每月1000美元。你会怎么选择?"我心里"嘭"地一跳.这人怎么不按常理出牌啊!我搬出课本里的名词:"这取决于现在的实际利率。如果实际利率是正数.我选择第一种: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无论如何发展,在个人纵向发展的社会关系上,除了上司之外,就是下属。上司对你的赏识、提拔自然非常重要,但下属对你的推举作用也是无可替代的。所以,怎样处理好与下属的关系,充分发挥下属的聪明才智,是每一个领导者必须关注的问题。 如果说,处理好与领导的关系是你必须认真关注的要事,那么,充分调动与利用好你的下属的积极性与聪明才智,则是你心修的一课。通常情况下。你不能选择你的上司,除非你决定是否接受某份工作或继续留任,但对于让谁为你工作,你如何组织他们,如何激励他们以及如何使用他们等这些事情,你则完全可以进行多样选择。因而,与下属工作如何互动,给你本身带来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职场生涯中学会与上司相处至关重要。上司对你的意见和看法往往会影响到你事业的成败,上司的赏识与否直接影响到你职位的升迁。因此,职场之人必须掌握与上司相处的技巧,才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学会多请示多汇报 你是不是常常向上司询问有关工作上的事?或是探讨自身问题? 如果没有,从今天起,你就应该改变,尽量地发问。一个未成熟的部下,向成熟的上司请教,是理所当然的,并不可耻。有心的上司,都很希望他的下属来询问。下属来询问,就表示他在工作上有不  相似文献   

19.
沈源先生是一个在第一次见面就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他个子虽然不高,但言谈举止中展现出毫不做作的热情和挥洒自如的典雅。凝视他的眸子,你仿佛能看到他十余年在IBM打拼出来的一种成熟和自信。作为7N公司的中国区掌门人,沈源先生正在把一种全新的合伙人就业理念注入到我国传统的IT外包业。  相似文献   

20.
在苏州这样一个温文尔雅的城市,越来越多的人抛弃舒适、稳定的工作,开拓属于自己的领地.在高建康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新一代苏州人的精神和气质,同时,从他的身上,看到了一个城市在浪潮中不断成长的方向.他从来都有着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他更懂得义无反顾的含义,所以,他会毅然决然地为自己选择一条创业的道路.当然,在拥抱成功的时候,他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选择继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