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人性基础、价值意蕴和评价尺度三个方面论述了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理论的哲学合法性问题。从人性基础上看,发展的主题是人,发展的目的是成为人,发展的动力是人的活动;从价值意蕴上看,发展就是要追求并力图实现人的自身本质,要努力地“成为人”,体现了人类的理想性追求,体现了人类超越当下现实的指向性;从评价尺度上看,生产力尺度和生态尺度都只具有历史的合理性,而不具有最终意义,应该把是否有利于人的发展作为衡量发展的最终尺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马克思"两个尺度"的视域下,论述了科学发展观是发展的客体尺度和主体尺度的统一:科学发展观既是对发展客体尺度的科学认识,是发展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是对发展主体尺度的深切关怀,是发展必须坚持的价值观;科学发展观是发展客体尺度和主体尺度的统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个人的活动必须同时遵循“是与非”、“利与害”、“善与恶”、“美与丑”四大尺度 ,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认识 (真理 )尺度、价值 (功利 )尺度、伦理 (道德 )尺度和审美尺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公平观.每一个时代的公平观都是适应当时的生产方式形成的,是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提高效率的要求相适应的.它形成了建立在历史尺度上的现实的、具体的公平.但是,这种公平往往是以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代价的,是同公平的人道尺度相冲突的.这正是公平二重性的内在冲突.现实的公平与理想的公平、历史尺度和人道尺度的完满统一,只有在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我国现阶段的公平观,既要适应市场经济的性质,体现公平的历史尺度,也要体现社会主义性质和人道主义的尺度.在两种公平尺度的冲突中寻求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5.
从"三个代表"看社会发展的评价尺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认为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评价尺度体系(生产力尺度、制度尺度、人的全面发展尺度)的丰富和发展。它构成了社会发展评价尺度体系的理论基础,对我们建构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揭示人的本质过程中提出了人的活动的两个尺度:人的尺度和物的尺度."两个尺度"思想蕴含着客观规律性与主体能动性的统一、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统一以及深刻的和谐理念.马克思"两个尺度"思想在我国当代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启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视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实现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重视人民的主体素质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历史评价尺度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学川 《学术探索》2006,2(4):93-98
历史评价尺度是指主体从自身特定的需要、利益等内在价值尺度出发判定历史客体及其变化是否具有价值、价值大小的标准、模式。历史进步的评价尺度具有以下基本要求:一是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的统一体;二是科学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体;三是宏观尺度与微观尺度的统一体;四是历史尺度与现实尺度的统一体。历史评价尺度体系在较高层面上由生产力、制度文明、精神文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尺度组成。生产力尺度是历史评价的根本尺度,制度文明尺度是历史评价的关键尺度,精神文明尺度是历史评价的重要尺度,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尺度是历史评价的终极尺度。  相似文献   

8.
科学的文化评价尺度的确立是中西文化深入交流的基础。马克思唯物史观确立之前,文化评价尺度总体上围绕着以价值尺度为主要标准对中西文化进行评判,这种文化评价尺度有根本的缺陷,即缺少经济方面的标准。文章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石,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的评价尺度,大胆地构建文化的评价尺度:文化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生产力发展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具有内在相关性与和谐一致性。生产力发展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设条件,人的发展又对生产力发展产生巨大促进作用。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只能是生产力尺度与人的尺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到底应该是生产力尺度,还是生产力与人的发展两种尺度的结合,抑或是生产力、人的发展和制度等多种尺度的综合?从社会进步、生产力及评价尺度等范畴的科学内涵来看,社会进步的实质即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不断升华,而作为这一升华之深刻根源的生产力,则是一个物的因素与人的因素相统一的综合性范畴,它不仅可以诠释各种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变革,同时还蕴含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取向,因而,衡量社会进步唯一合理的尺度只能是生产力尺度.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巴黎手稿》自公开发表以来,其中的美学思想引起了长期的争论,焦点是“内在尺度”的归属以及“美的规律”与主体内在尺度的关系。本文联系近年来的论争文章,认为“内在尺度”属于主体人的看法更切合《手稿》的整个思想;“美的规律”是客体尺度和主体尺度的结合,主体尺度即人的本质力量,主要指人的目的、需要和意图;应联系“实践”来辩证地认识“美的规律”及其客观性,美的规律作为社会历史规律,无所谓绝对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2.
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悖论命题违背唯物史观的根本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些学者以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之间有不一致的情形就推断出两者存在着难以相容的"悖论".不能否认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之间存在着差别,但是,这只是两者关系的一面,其另一面则是,它们不仅都由实践决定并随实践发展而发展,而且,历史尺度是价值尺度的现实化,价值尺度是历史尺度的终极目标,二者有着现实的统一表现,并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有着和谐统一的理想境界.认为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存在"悖论"的片面解读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主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论证对应生原则、历史性原则、辩证性原则相抵触,直接违背唯物史观的根本精神.  相似文献   

13.
审美建造方式的问题在于如何确定它的尺度.本文以马克思的两种尺度理论为基础,辨析了两种尺度的本质属性,指出人的第一尺度(“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恰是它的主体尺度,人的第二尺度(“任何种的尺度”)才是审美尺度.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人的两种生产方式,即以主体性尺度为基础的理性制作方式与另外一种“随物赋形”的审美建造方式;后者是人以万物自身固有的尺度来生产,它的产品是事物本身而不是人的劳动产品.这也就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在这一建造中,人以世界自身的尺度使世界澄明、显现为世界本身.  相似文献   

14.
人的尺度所强调的是,社会进步要有利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尺度在根本上符合社会进步概念的人文意蕴,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兼容所谓的生产力尺度的要求.即使二者有不一致之处,这些区别也只能作为"生产力尺度"不适用于社会进步评价的例证.而同时认可二者的双重尺度观也会导致理论和实践中的困境.因此,人的尺度有可能也有必要作为社会进步评价的单一尺度.  相似文献   

15.
艺术能否创新对艺术家是"生死"攸关的事。就艺术的内部逻辑而言,艺术的本性就是纯粹的创造或创新,创新也因而成为艺术及艺术家的基本职守和生存据点。衡量艺术是否创新有两把尺度:人文精神尺度与形式技术尺度;艺术要实现创新,必须满足两个标准之一。艺术创新还可划分为两个类型:原始创新与衍生创新。前者包括整体创新与局部创新两个方面,后者包括同质化衍生创新和异质化衍生创新两个方面。综观艺术中的各种创新案例可以发现,除了直面现实、直探生活、直接"地气"的这种根本性路径外,又有缘于观念转换而开导的新境、回眸远望而生发的新意、高峰当前明智的另谋出路所拓展的新域、高手之下机敏的避实就虚所创启的新法;更有将"迟暮美人"解构重构而呈现的新生,以及因跨界而游、融会贯通所臻达的新界等等。  相似文献   

16.
论科学、道德与文明的终极尺度及其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明是文化中积极性的成分,是人类与自身和自然界交往方式的科学化和道德化的体现。人种尺度和物种尺度构成科学、道德与文明的终极尺度,它们在人类生活形式中实现的程度差异决定了人类文明必将经历原始社会的自在的物种文明形态到传统社会的人种文明形态并最终发展到未来的自觉的物种文明形态。  相似文献   

17.
人的活动是人存在发展的根本方式,而人总是按照一定的尺度去从事活动的,美的尺度就是作为主体的人必须也必然要坚持的基本尺度,它体现着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对象物之间的情感交融关系,呈现出一系列的二重特性,在人的活动尺度体系和人的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生态学尺度问题中,尺度的内涵及其本体论地位问题具有基础的重要性。生态学尺度的内涵兼具多义性和统一性。在忽视统一性的情况下,尺度概念的指称可能会发生错位。进一步地,生态学尺度的本体论承诺会遭到质疑。由此,尺度之指称处在实在性和建构性的张力中。从尺度实在论的立场看,生态学尺度是存在的,尺度的实在性相对于尺度的建构性而言具有本体论的优先地位,尺度的建构性受限于实在的语境。尺度实在论是推进生态学尺度理论发展的合理前提。  相似文献   

19.
马岳 《理论界》2005,42(12):28-29
本文主要阐述了马克思关于人类生产"两个尺度"的理论."两个尺度",即"外在尺度"和"内在尺度".对"两个尺度"的内涵和作用进行了较详细地阐述.  相似文献   

20.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 ,但它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又有不同的实现形式和计量尺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实行按劳分配 ,既不能把单一的社会平均劳动作为计量尺度 ,也不能把单一的社会必要劳动作为计量尺度 ,而只能实行社会平均劳动与社会必要劳动相结合的复合的计量尺度。只有实行复合的计量尺度 ,才能使按劳分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主动创造性 ,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