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青年择偶标准的历史演变和现实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秀艳 《社会》2002,(4):42-44
择偶 ,是一种异性间的人际选择。作为一个社会的人 ,每个人内心中都有一种期望模式去寻求、选择爱人。这种期望模式亦即我们平常所讲的择偶标准 ,是恋爱的出发点和决定因素。它不仅直接影响着婚姻关系的状况 ,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 ,也是现实社会价值观念的一个缩影。择偶标准的历史演变婚姻是人生重要的里程碑 ,关系着千千万万人的生活。在变动的时代中 ,它经受着历史的洗礼。人们的婚姻状况及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婚姻规则(主要表现为择偶标准)往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与特点 ,可以从一个侧面揭示社会变迁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婚姻,是一块跳板?——从征婚广告看女性择偶的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在一个从传统、封闭、单一的社会向现代、开放、多元的社会转型时期 ,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在征婚广告上是人们对配偶要求的变动 ,尤其是女性对配偶要求的变动。但是 ,比较十几年来女性在征婚广告中提出的择偶标准 ,我们发现女性向上择偶的意向始终没变。女性择偶标准的基本状况女性在征婚广告中对男性的要求主要涉及人品个性、生理条件、物质条件和政治社会条件4个方面。一般而言 ,女性认为婚姻的实质是“居家过日子” ,故非常重视对配偶人品个性的要求。广告中通常出现的词汇…  相似文献   

3.
林胜 《社会》2002,(9):47-50
择偶是婚姻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它不仅是婚姻缔结、家庭建立的前提 ,而且直接影响婚姻的质量和家庭的形式 ;同时它又是婚姻制度中较易受到外部社会环境影响的环节 ,特别是择偶标准 ,它总能率先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因此 ,择偶问题一直是家庭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一若对择偶的理论从内容上进行分类 ,可以分为这样三个明显的部分 :(一 )择偶标准。即对择偶对象包括政治因素如社会地位和政治立场 ,经济因素如财产多寡与经济状况 ,以及其他诸如门第高低、家庭环境和背景、受教育程度、文化修养、职业、年龄、性格、爱好、贞操、道…  相似文献   

4.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的社会转型时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相适应,要求建立一个新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体系,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的变化及其正负效应 价值观念是人们对社会活动在价值上作出的判断和评价,它是人的心理素质的核心,是人们行为方式的精神支柱。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政治生活的巨大变革,人们的价值观念正发生急剧的、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一百多年来的中国历史是一部行程艰苦卓绝、色调恢宏悲壮的变革史。在历史的行进速度,社会物质结构与文化结构的变化幅度,政治军事斗争、道德伦理观念冲突的激烈程度,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心理结构的转变节奏等方面都有别于世界各民族历史发展的格局。这段历史凝聚着中华民族文化自我否定的心灵痛苦,也灌注着现代中国人发现自我、解放自我,走向世界历史的喜悦和憧憬。它在两条历史发展轨迹上实现着两种变革:一是社会政治变革,一是文化思想变革。每一个先进的中国人都在这两种变革中分別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努力。鲁迅与郭沫若就是思想变革史上涌现出来的两位文化巨人。他们依据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尺度,分别对人类文化,特别是东方封建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文化做了独到的估价,共同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杰  相似文献   

6.
回顾新时期小说,作家们早已注意到伦理道德观念滞后性特征以及与社会进步之间存在着的矛盾忡突,在描述这类社会现象时,性爱道德与婚姻形式的关系一直是探索的焦点。正如同蝉蜕一样,中国社会正处于历史变革的阵痛中,由于特定的历史和社会原因,人们的价值观念尤其呈现着动荡之势,而关系到每一个人切身利益的性爱观更是处于历史性的流变中。本文的出发点正是基于这种流变性对新时期当代小说进行道德思考。商品化的新型社会经济关系必定促使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深刻的变化,其中包括道德意识,用现存的道德标准来评判新的社会问题,已经让…  相似文献   

7.
所谓婚姻介绍,就是帮助当婚男女择偶。所谓择偶,就是俗称的找对象。近年来,有人感到我国青年也有择偶的问题,因此极力建议开设婚姻介绍所。但调查主要几个介绍所开办两年的情况,成功率大约在2%。人们感到疑惑,婚姻介绍所究竟好不好呢?婚姻介绍所究竟好不好,还需有一段实践才能作答,我们不能姑妄言之.但是,婚姻介绍所既是帮助人们择偶的机关,那么对它的评价就离不开对择偶问题的分析。择偶,实际上包含着两层意思。第一层,就是当婚男女要选择怎样的对象,婚姻应当建筑在爱情之上,还是共同的职业兴趣之上,还是对方的经济条件之上,当然,全部吻合最好,但如果鱼与熊掌,两者不可兼得,哪一个为先,哪一个为后?这可以称为当婚男女的“婚姻价值定向”。第二层,则是技术性问题,这就是用什么方式才能选择到自己理想的“偶”,实现自己的价值定向。这两层意思看似相对独立,实质上是密切地辩证地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分析的关键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价值系统与现代价值观念重建范鹏我国社会正面临着多方面的变革,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我们正在经历着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随着经济体制的革命性变革,不可避免地要对我们以往的价值观念作必要的调整,从而使人们的价值追求符合已经...  相似文献   

9.
武汉高校青年教师择偶标准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种道平 《社会》2004,(11):43-46
择偶不仅是缔结婚姻,建立家庭的前提,而且直接关系着日后家庭关系的和谐与否及婚姻质量的高低。同时择偶作为一种社  相似文献   

10.
门当户对一直是传统社会人们选择配偶、缔结姻缘的度量规则,是提高婚姻质量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机制.目前中国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快速推进期,与传统社会不同,门当户对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改观,即摒弃了旧时代落后封建成分,融入了新时代进步理性成分,基于对门当户对择偶观念的高度认同,社会交换理论可以对都市剩女现象做出合理的...  相似文献   

11.
现在最感棘手的问题是,如何把那些老生常谈的“社会学课题”往深里推进一步。择偶和婚姻介绍问题便是这一类课题。这次发表的几篇文章,分别从择偶心理和婚姻介绍所帮助人们择偶的方式方面,作了一些调查和分析,提出了一些有点新意的见解。下一步怎么办?我们想,除了再深入一步作好调研之外,更关键的是要把自己初步的研究成果通过各种途径付诸实践。例如究竟如何创造一种社会主义的公共性婚姻介绍形式?这种新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又是哪一些?唯有与这种有意识实践和实验相结合的调研方法,才能深入生活内部,发掘出一般调查所无法采集到的资料来。作为第一步,我们盼望有更多从事这类社会工作或本身有体验的同志参加到我们的研究队伍中来。  相似文献   

12.
婚姻动机,是指男女双方对婚姻行为所产生的内在的、主观的愿望、目的或意向,也就是激劢男女双方结婚或离婚的原因。社会生活实践一再证明,婚姻动机是否正确,对婚姻、家庭关系影响极大。从婚姻、家庭关系的建立过程来看,目前我国城市中青年的婚姻一般经历这么叫个阶段:择偶→恋爱→缔结婚姻→建立家庭。婚姻动机作为婚姻的一种思想指导,始终在起作用。择偶标准(以爱情、理想、事业为标准,还是以财、貌等为标准)实际上是婚姻动机的亮相;恋爱和缔结婚姻则是从婚姻动机到建立婚姻关系的实践过程;长期的家庭生活则是对婚姻动机的一种检验。开什么花,结什么果。从许多婚姻纠纷、离婚案件来看,追本溯源,都和最初的婚姻动机有很大关系。婚姻动机作为一种思想、心理因素,是主观的,但是它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动因深藏于经济事实之中。一定婚姻动机归根结蒂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的反映。在我们当前的社会中,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  相似文献   

13.
李颖 《探求》2002,(2):71-72
在新世纪之初 ,我国处于加入WTO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时期 ,这一场意义深远的历史变革 ,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需要努力开拓新的领域 ,增加新的内容 ,这样才能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命力。笔者认为 ,要使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完善道德品质 ,改善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 ,就必须从强化法律责任意识做起 ,这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关键。一、强化大学生法律责任意识的意义法律是社会中最权威 ,最强有力的规范 ,法律责任意识的强化对人们的行为…  相似文献   

14.
门当户对一直是传统社会人们选择配偶、缔结姻缘的度量规则,是提高婚姻质量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机制。目前中国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快速推进期,与传统社会不同,门当户对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改观,即摒弃了旧时代落后封建成分,融入了新时代进步理性成分,基于对门当户对择偶观念的高度认同,社会交换理论可以对都市“剩女”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建国五十年来的中国家庭巨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大量的历史与现实资料 ,深刻探索建国 5 0年来中国家庭变革的性质、特点和发展趋势。指出 ,当代中国的家庭变革已突破了家庭某一方面的局部变化 ,使家庭观念、家庭关系、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家庭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发生整体性的全面变化 ,由此引起一场家庭形态的大变革 ,即从农业社会的血亲主位、父子轴心、男性专权的传统家庭 ,向工业社会的婚姻主位、夫妻轴心、两性平等的现代家庭转化。这场家庭变革标志着人类经历了数千年来男性统治的历史发展之后 ,女性权力的重新崛起。它每前进一步 ,都伴随着两性的激烈冲突 ,婚姻的频繁裂变 ,家庭的剧烈震荡。家庭的演进与更新 ,就是在自身的剧烈震荡中进行的。然而 ,家庭震荡并不意味着家庭从此走向衰落与消亡 ,而是在变革的激荡中走向新生。未来家庭必将是两性完全平等并真实相爱的天地  相似文献   

16.
罗承松 《社科纵横》2010,25(12):110-113
婚姻是文化的,它以社会、经济、法律为后盾。经济发展、婚姻政策、人口迁移、政治变革、观念变化都会引起婚俗的变迁。婚俗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必须应社会过程要求而进行调整,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是一种指向现代社会的整体性社会变迁,其中蕴涵着现代性的生长与传统性的隐退、融合,并表现出相当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特质,这种特质在中国转型期表现得尤为显著.中国民营企业家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生经济利益群体,较大程度上承载着这一复杂嬗变的重要制度性特征,其具体的政治行为方式更是值得深入探究的内容.转型期中国独特的“政治经济学”逻辑的确造就了当前民营企业家与西方发达国家新兴资产阶级所曾发挥的政治变革积极推力相区别的、相对模糊的独特的政治行为人格面相,但即便如此,作为规律性的趋向,若假以时日,开放的市场经济终将导致这一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实质性变化,因为这是现代性内涵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8.
旨在实现中国特色现代化大业的改革开放,是一项自觉全面的社会结构性变革和重组整合以期实现社会转型的系统工程。它不但要触动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影响利益分配关系和权力关系,而且要冲击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打破闭关自守的封闭状态。在这场新旧交替的剧烈变动过程中,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以其客观的必然性悄悄地伴生着,无情地冲击着社会有机体,给社会带来了动荡和不稳定。同时,改革开放又必须要有一个  相似文献   

19.
影响婚姻基础的社会因素很多,传统的伦理观念、社会意识形态、物质生活条件等都从不同的角度对恩格斯所指出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起着阻碍作用,致使恩格斯所指出的“除了相互的爱慕以外,就再也不会有别的动机了”的婚姻一时还难以完全实现。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影响婚姻基础的因素最初总是表现在一定的择偶方式上,它给本来十分自然的两性结合添上了一种扑朔迷离的色彩。自从一夫一妻制婚姻出现以来,择偶方式出现了包办、买卖、经人介绍、自己结识四  相似文献   

20.
论家庭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家庭中,人们对家庭是非常熟悉的。可是,我们熟悉它,并不等于能够科学地理解它。当前,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妇女就业人数的不断增加,人们的家庭生活正经历着重大的变革。家庭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它与婚姻、人口、社会道德、社会教育等问题,都有密切联系。因此,对家庭问题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已经提到日程上来。在全国人民奋勇攀登科学高峰的大好形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