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创新性研究成果是科研人员追求的目标,也是提高我国社会科学研究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文章以2001年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GeorgeA.Akerlof发表在SSCI上的论文为例探讨了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与质量关系,指出科研人员在进行创新性研究的时候,一方面要进行艰苦的积累;另一方面在取得进展后要及时发表,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全国性的学科建设,同时也必须关注地方性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地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和学科建设有自身的规律可探寻,可以根据当地的研究资源和优势积极促进地方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规划和建设,从而推动地方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同时也为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作出贡献。同时一个地方的学科建设需要突出地方优势和学科的地方特色,但是建设的目标并不完全是一个地域性的学科,而是一个有哲学社会科学普遍意义的学科,这也应该是地方学科建设追求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3.
《西北民族研究》2004年载文作者及引文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小红 《社科纵横》2005,20(3):185-186
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统计方法,对2004年出版的《西北民族研究》载文、引文及作者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从中归纳出该刊的载文、作者及引文特点,为进一步办好刊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CSSCI通过对引文的统计分析,揭示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基本走向,评价研究成果和社科学术期刊质量.从CSSCI的角度来看,结合对江苏省社科学术期刊发展状况的分析,要想提高社科学术期刊的质量,必须强化出版规范意识,更多地刊发具有原创性或创新性的高质量文章,注重设立专题栏目,同时要适当控制载文量.  相似文献   

5.
对课题管理中各级各类课题的申报方式、课题完成后鉴定和结项的不同方式等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社会科学管理体制改革和管理制度创新,不仅是繁荣发展社会科学的保障,而且本身就是繁荣发展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管理的不断改进与创新,既是社会科学研究创新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与医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相比,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学术资源开放获取发展缓慢。本文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期刊、机构库的开放获取现状为例,介绍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开放获取的情况。由于中国人文社科期刊没有像国外一样出现期刊危机,因此缺乏开放获取的推动力。如何推动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积极参与开放获取,是目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资源在开放获取活动中遇到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7.
香港社会科学项目管理的一些优秀管理理念、管理思路和管理方法,能为社会科学院的科研项目管理提供十分有益的资料参考和经验借鉴。在这当中尤以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基金会的项目管理具有较为突出的特点和典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9.
陆宏弟 《日本学刊》2007,(1):136-146
通过对中日两国高校学者发表的文献被SSCI和A&HCI收录情况的定量分析,可以揭示比较两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现状.中国高校被SSCI和A&HCI收录数量从本世纪起高速增长,而日本则始终缓慢增长,并呈波浪起伏之势.综合心理学和经济学是中日两国高校最热门的研究领域,而且研究水平旗鼓相当.在中国被SSCI和A&HCI收录的文献中,论文的百分比要比日本高,会议文摘则比日本低.2000-2004年,被收录文献的总量和其中的英语文献,两国高校差距甚微,非英语文献则中国高校明显少于日本高校.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社会转型与社会科学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 ,认为社会转型促使过去 2 0年中国社会科学以超常规速度发展 ,其内部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目前中国社会科学的学科结构接近国外现代社会科学。但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科学仍保留着旧的特征 ,许多引文指标与国外现代科学尚存在一定差距 ;某些指标 ,如研究的合作程度、课题来源、研究倾向、学科的定量化程度等尚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中国社会科学院著名学者命名的奖励项目为圈界,以奖励项目的起源、发展的历程、存在的问题、取得的成绩等为顺序,以学术奖的各种章程等制度文本、评奖启示与公告、学者回忆文章、媒体报道等为依托,以求达到对前辈学术大师的纪念、弘扬学者研究奖的作用,并思考以著名学者命名奖项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而提出相关建议供科研管理决策部门以借鉴。  相似文献   

12.
合作研究是科学研究发展中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合著论文是合作研究成果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计算机和先进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学术界交流合作机会的增多,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员有了更多参与跨机构、地区和国家的合作研究机会,合著论文的数量和所占比重呈增长态势。本文旨在对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大型综合性国际人文社会科学文献检索系统SSCI和A&HCI。在1995-2004年期间收录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合著论文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从一个方面揭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合作研究的发展情况,从而为这些领域的科学研究和科研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1998—2007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数据分析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生产力的发展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生产力空间分布呈明显的地带、省区差异,而且这种差异还在呈扩大趋势。从发文量、CSSCI来源期刊以及各学科发文量看,各地差异都十分明显,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质量是社科类学术期刊的生命。只有高质量才能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进而能吸引名家大家等研究学者的优质稿件,使社科类学术期刊的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由于办刊者定位等原因,有部分期刊存在质量下降的问题。以《湖南社会科学》20多年的办刊实践为例,认为提升社科类学术期刊质量的战略与措施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坚持学者办刊学术立刊的宗旨;切实做好选题策划的工作;注重培育作者群队伍;坚持匿名审稿,发挥高素质审稿专家的重要作用;设立谈稿会、评刊会制度,从源头上保障论文质量;坚持开门办刊理念,不断提升刊物质量。  相似文献   

15.
哲学社会科学在帮助人们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解决理论认识和科学思维 ,解决对社会发展、社会管理规律的认识和运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在北京抗“非典”实践中所做的工作 ,说明哲学社会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转化要尊重科研规律,正视科研成果转化难、转化慢、转化率低等问题,分析背后存在的科研开发观念不强、成果质量不高、立项选题不准、转化渠道不畅、转化激励不够、转化投入不足等原因。围绕科研生产力发展,必须推动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选准课题;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以提升研究质量;改革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以疏通转化渠道,注重利用互联网构建科研成果的共享平台,重视成果的二次开发,改革科研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以形成正向激励。  相似文献   

17.
王银娥 《唐都学刊》2008,24(5):70-72
作为精神产品的学术期刊,是编辑主体和科研主体共同劳动的结晶,二者的沟通与融合是刊物质量提升的基本前提,二者的互动互进是推动学术期刊发展的基础.同时,高质量的学术成果也必将影响和敦促读者,启迪其科学思维,陶冶其学术素养,铸造其良好人格.编辑、作者、读者三者具有趋同性,这表征着科学研究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以对社会的文明进步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历经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中国共产党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积累性发展,取得极其丰硕的重要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其组织架构、学科体系、学术成果、队伍建设等发生全方位、历史性变化。回顾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历程,各个阶段产生的变化不尽相同,既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发展特征,又展现整条线索的上升趋向;既蕴含着宝贵的历史经验与启示,又勾勒出时代赋予的发展使命与图景。梳理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的探索历程,从历史的经验中汲取前行的智慧,从涉及的相关问题中明晰发展的方向,这对于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作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与变革──文献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发生了重大理论变革。从理论变革的种种特征看,它与二战后世界社会科学面向应用的变革趋势是一致的。本文运用科学计量学方法,通过对中外文献数据库的统计分析和中文期刊文献的调查与分析,以定量数据描述了1978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的理论繁荣与学科变革的状况,并通过科学交流指标定量分析了变革时期中国社会科学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广东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合作与创新论坛"于2008年6月28~29日在广州召开.会议就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社会科学情报学研究和情报事业发展、信息时代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战略、创新环境下图书情报的学科发展及其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资源共享等问题进行了积极广泛的探讨.来自全国社会科学院、高校、军校、党校、新闻单位、港澳高等学校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武寅出席了会议并作了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馆长杨沛超教授主持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