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我国现行的"自上而下"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没有反映农民的真实需求,导致供给与需求错位.一方面造成不符合农民利益偏好的公共物品供给过剩,公共资源浪费,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导致符合农民需求偏好的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如何从农民自身的需求状况出发,建立科学的表达农村居民需求偏好的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成为当前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构建农民需求导向型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应做到:建立反映农村公共物品需求状况的民主表达机制;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立足农民对公共物品需求状况,明确政府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决策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和完善农民合作组织,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  相似文献   

2.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环节。然而,在农业税取消后,由于中国县乡政府公共财力下降及其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减弱,致使传统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单中心供给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农民的多样化公共服务需求,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困境相当突出。因此,需要改革政府"自上而下"供给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单中心模式,实行"政府主导、市场引入、社会协同、农民合作"的多中心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3.
公共物品供给效率与地方政府经济职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臧旭恒  曲创 《求是学刊》2002,29(5):60-64
公共物品只是某一特定集体的公共物品 ,具有一定的区域性。集体的规模对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相对于中央政府而言 ,规模较小的地方政府在公共物品供给中也具有更高的效率。同时 ,地区间差异和地方政府本身的利益取向等也决定了强化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 ,增加地方政府的公共物品供给是提高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的一个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4.
福利经济学主流观点认为社会公共服务作为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供给。事实上,在众多市场经济国家,非政府组织在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成长和壮大有其现实和理论背景。相较于对立的、漠视和依赖,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在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领域中更呈现一种互相合作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5.
浅析公共服务市场化的保证与原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公益物品与私益物品的划分为政府供给公共服务提供了理论基础。但公益物品与服务本身又是十分复杂的 ,又存在着共用性程度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公益物品的单一政府供给并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公共服务市场化由此产生。实践表明 ,公共服务市场化在节省政府开支 ,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作为一个系统的复杂的社会工程 ,公共服务市场化的顺利实行需要成熟的市场经济、民主化的公共决策、法制化的政府行为、成熟有效的技术支持作为条件保证。并且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应坚持公平、服务和多中心的原则 ,这样才能使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实行免于失控 ,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 ,取得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论政府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公共物品理论提出以来,城镇基础设施就一直被认为是典型的"公共物品"。而传统的不区分"政府生产"和"政府供给"的"公共物品政府提供"意识已使我国现阶段城镇基础设施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需求迅速增加的同时,供给存在着投资意识薄弱、投资主体单一、资金缺乏和市场有效竞争不足等缺陷。为此,必须重新定位政府在城镇基础设施行业中的角色作用,转变和创新政府职能,尤其是进行制度创新,确保城镇基础设施最终得以供应的同时,引入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7.
王德起  毛紫君 《创新》2021,15(1):1-8
我国城市发展与层级制密切相关,理论上存在着一条"层级制影响公共物品供给,而公共物品供给影响城市发展"的逻辑路径.层级制自上而下的政府权力运作机制,为高行政等级城市带来的资源倾斜、政策支持、财力支持影响着城市公共物品供给,在市场机制合力作用下形成极化效应,强化不同行政等级的城市发展不平衡状态,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与区域协调发展.为此,应从根本上破除低行政等级城市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处理好要素配置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以公共物品供给能力提升撬动低行政等级城市快速发展的杠杆.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中基础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研究认为目前中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原因,主要是公共财政对农村投入不足、公共产品供给主体角色不明晰等,总结出有利于农村公共服务实施均等化推进的理念,理顺了政府、企业和农民的角色定位,以实现公共资源配置的合理性、高效性、归责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公共需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岩  陈通 《学习与探索》2006,(5):184-186
满足农民公共需求,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而且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有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现状无法满足农民公共需求问题,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农民公共需求的对策是提高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能力,包括推进公共服务观念创新、推进公共服务体制创新、推进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创新,尽早建立农民需求偏好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10.
陶一桃 《求是学刊》2001,28(6):49-56
当社会资源主要由市场系配置而不是行政权力和计划时 ,当政府不再是大多数企业的所有者 ,全民所有也不再作为体现崇高政治理想和阶级路线正确性的惟一的美好的所有制形式而存在时 ,政府像从前那样直接管理社会经济的依据 ,就已经从现实的逻辑上彻底消失了。组织和执行公共物品的供给、保护产权、保护私有财产所有权、保证宏观稳定、限制溢出负效应、提供经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及公共教育是人民社会主义制度下政府最基本的职能。传统体制的弊端就在于由于制度约束 ,政府无奈地管了本应由市场来解决的问题 ,从而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和人民福利损耗。  相似文献   

11.
公共物品与政府职能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曲创  臧旭恒 《求是学刊》2004,31(2):62-67
公共物品的“公共性”表现为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这种公共性有一定的范围 ,并且与个体的收入水平正相关。收入水平不同的地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具有差异性 ,但我国目前各级政府的公共物品供给与各地区的需求并不相符 ,不发达地区的公共物品供给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12.
农业作为弱质产业,在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着比较突出的市场选择失灵问题,必须进行以政府为核心的选择,确立政府投入的主导地位.受二元经济结构下非均衡的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影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投入主体长期缺位;农村税费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基层政府公共产品的投入能力;现行财政支农制度存在着严重的设计缺欠,投入效率低下,导致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严重不足.要通过深化农村公共产品投入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府作为公共产品供给投入主体的作用,构建后农业税时代农村公共产品政府投入的新模式,切实提高财政支农效果.  相似文献   

13.
常敏  詹建芬 《阅江学刊》2011,3(5):65-70,91
农村公共产品自愿供给在供给主体、供给动机、供给规则上与政府供给、市场化提供、制度外供给均有所区别。自愿供给的实现,受多维度、多层面、关联互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需要一定的制度基础、制度激励、制度效率和制度规范。浙江农村公共产品的自愿供给从产生到逐步成熟,目前已呈现出供给主体、供给项目、供给渠道和供给资源多样化的总体特征,并初步形成集体、企业和个体、社会组织自愿供给三种制度类型,为提出农村公共产品自愿供给制度的总思路,完善农村公共产品自愿供给的制度设置,缓解农村公共产品供需矛盾提供了理论指引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4.
姚迈新 《探求》2018,(1):110-115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有利于促进粤港澳地区经济高度融合,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并进行政治与经济的双重探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在粤港澳大湾区公共物品供给的治理层面,"邻避效应"、"行政分割"、"内部失衡"和"权威缺乏"是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要通过以下措施保障粤港澳大湾区公共物品的供给:完善区域公共物品的需求表达机制、加强湾区城市群内部城市的协调合作、成立湾区城市群的共同发展基金会、实施各种创新政策保障区域公共物品供给。  相似文献   

15.
构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新体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认为,要解决农民增收关键是政府要承担起应负的责任,打破城乡分割的挝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构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新体制,为农民提供充足的公共产品,从而为农民增收创造有利的条件.本文针对现行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新体制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6.
区域公共物品供给是其效益覆盖范围内的不同利益相关者进行利益博弈的集体选择结果。目前,在区域公共物品供给过程中,不同利益相关者纷纷表现出相异的利益追求:地方政府追求的更多是地方利益;企业组织主要追求实现利润最大化;非政府组织主要体现政府或自身的利益需求。因此,以区域社会公共利益为目标,协调区域内不同地方政府、企业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之间的不同利益追求,显得十分重要。具体说来,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设服务型的地方政府,促使地方政府追求实现区域社会公共利益;二是培育企业组织的社会责任,促使企业组织维护区域社会公共利益;三是提高非政府组织的自主治理能力,促使其更好关注区域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7.
周立 《浙江学刊》2006,(1):48-53
生态环境不仅是区域性公共物品,而且逐渐演变成全球性公共物品。因此,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归属于公共部门。作为公共部门的政府(GO),应是环境保护的主导者。而同样作为公共部门的非政府组织(NGO),应是环境保护的主要实践者。并且,GO和NGO的环保活动范围应伴随生态环境全球公共物品属性的增强,而扩大到全球领域。中国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主要根源于政府在农村公共物品提供上缺乏责任认同,而这又来源于发展观的两个迷信对经济增长的迷信,对市场配置资源能力的迷信。两大迷信带来了中国农村公共物品提供的明显不足。明确政府、非政府组织的责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需要各方付出切实行动。  相似文献   

18.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基层政府作为公共组织,有效地供给优质高量的公共产品是其基本职责,并且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不科学,结构不合理,责任不明确,总量不充足,因此优化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环境物品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环境政策本质上是对环境物品这一公共资源的再次分配.环境利益的不平等分配、环境风险的不公平承受和环境治理责任的不合理负担是主要的环境分配不正义现象,其根源于公民参与不足的政府环境决策体制、效率优先的公共环境政策导向、市场机制为核心的环境资源配置制度和政府责任缺失的环境物品分配结构.只有改变产生环境不正义的政治结构、调整环境资源配置机制、转变政府环境建设决策模式、明确政府在环境物品公平分配方面的政治责任、尊重公民的环境人权和政治参与权、完善公共环境服务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环境不正义产生的政治根源,实现环境物品的公正分配.  相似文献   

20.
李昌和 《唐都学刊》2006,22(6):85-88
我国西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短缺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体制缺陷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共财政的公共受益性不强、行政管理事业费用增长过快、财政转移支付的层级过多、农民消费主体参与表达机制不建全、公共产品供给的监督和管理薄弱。对此,通过强化公共财政的公共受益性、压缩行政管理层级和规模、深化国有垄断性行业企业改革、开辟多样式的公共产品供给渠道、构建政府与村民互动协调机制以及完善公共产品供给监管机制等体制创新,促进西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