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是中央对老龄工作提出的指导方针,在青岛市委、市政府对老龄工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积极倡导下,敬老爱老养老助老在青岛蔚然成风。“如果您是一位成功人士,请率先垂范,与老人分享您成就的甘甜;如果您是一位有识之士,请献计献策,为老年人营造金色的家园;如果您身边有一个老人,请走近他,让他感受到晚年的温馨;如果您家里有一个孩子,请告诉他,孝敬老人乃做人之本;如果您是一位阳光老人,  相似文献   

2.
平时总是面带微笑、和蔼可亲的陆仁龙,为了让老人满意。对待员工、对待自己却是严格无比。他坚持以制度管人,更坚持科学民主管理。春天春意盎然,老人在这里惬意地听着评弹,赏窗外桃花三两枝的美景;夏天酷暑逼人,老人在这里悠闲地聊天交流,感受清凉世界;秋天丹桂飘香,老人在这里练字、弹琴,尽享琴棋书画的乐趣;冬天寒风凛冽,老人在这里暖暖地品茶,笑看雪花飞扬……这里就是位于奉贤区城区黄金地段的区老年活动中心。  相似文献   

3.
白晶 《当代老年》2010,(3):29-30
在天津和平区小白楼街,有位古稀老人,他最大的乐趣是“玩沙子”。不仅如此,他无论是外出遛弯儿,还是在家人做饭时,他的眼睛盯着的却是那些被丢弃的生活垃圾。当人们善意地用“拾荒大王”取笑他时,他却用绿色环保人士的理念解释自己的行为: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被错放的资源。  相似文献   

4.
每个老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激荡百年史”,都是他那个时代的丰碑;每个老人都是阅历深久的活化石,知道关于长生不老的梦想是多么可笑、荒唐;每个老人都是一部绝不轻易打开的秘籍。  相似文献   

5.
在湖北省襄樊南漳县花石桥村,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虽年高体弱,却坚持多年如一日的助和谐、助发展、助教育;虽步履蹒跚,却常常走家串户宣传党的政策和法律知识,让老百姓感受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生活;虽一生坎坷,但他对党的信仰始终不变、热情不减,五十年如一日,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  相似文献   

6.
敬老,学学孔繁森米初夏孔繁森的事迹,方方面面都很感人。他对藏族老人的那一颗赤子之心,那一片敬老深情,更是催人泪下!在灾区,孔繁森看到一位老阿妈冻得瑟瑟发抖,当即脱下毛衣毛裤给老人穿;一次下乡,他看到一位老人肺病发作,浓痰堵塞了咽喉,就用嘴对着听诊器的...  相似文献   

7.
陈方 《老年世界》2014,(2):18-19
有关老人的新闻近日又成了媒体报道的热点:在江苏,大妈们为了晚上跳舞,占据小区空地,在此停留的车辆都被贴上“警示”纸条;在吉林,一位82岁老人因为公交车没进站点让他多走了路,竞把司机骂晕了过去;在汕头,两名高三学生扶起了骑电动车摔倒的老人,反被老人诬陷讹诈,报警后才获清白……上周,有网络媒体将之集纳为专题并炮制一话题——中国的老人是不是“变坏”了?  相似文献   

8.
天津养老院近年来在抓好为入院老人服务的基础上,以“老年饮食”、“老年营养”当作老年保健的基本环节,以提高入院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为目的,积极探索科学膳食方法,使该院的膳食安排由原来的种类单一发展到现在的种类繁多;由过去的一般食谱过度到科学合理平衡膳食食谱;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衡东县有一位“民风卫士”,他年轻时立过战功,退休后管起了闲事,有人觉得这个“倔老头”讨人嫌,但更多的人却很尊敬他。抓赌禁赌今年76岁的颜励老人1948年8月参军入伍,1951年2月征衣未卸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6年转业回乡,几十年来一直在教育战线上工作。1986年,颜励离休后,本可安心养老,但他看不惯农村泛滥的两种恶习:一是歧视老人,不尽孝道;二是沉溺赌博,弃家荒田。他决心在有生之年,尽自己的力量来扭转这不良的风气。1994年的一天,颜励去荣桓镇赶集,看见两个青年在街上打架,打得头破血流…  相似文献   

10.
他放弃年收入十几万的生意,投进了几乎所有的家产,给137位孤寡老人当了17年的儿子;他让妻子到敬老院养猪,让女儿辞掉舒适的工作为老人端屎端尿。他就是人称“大孝子”的滨州市滨城区堡集镇敬老院院长冯学忠。  相似文献   

11.
退伍军人王贵武,千里迢迢跪地为子,毅然替代在抗洪抢险中英勇献身的 10位烈士行孝养老。两年多来,他用各种方式默默地孝敬着这些老人…… 2000年 11月 12日下午,在天津市火车西站的一列客车上,走下来一位身穿浅蓝色旧布衣的老太太。站台上,一个 30多岁的大个子快步迎了上去,一把拉住老人的手,亲热地叫道:“妈,儿子来接您了……”这位接站的大个子叫王贵武,是天津市银座集团总公司总裁,而那位老人则是抗洪烈士高建成的母亲杨友秀。   这天,王贵武特意请来了他的 10位“母亲”到天津作客。她们是湖南省湘阴县胭脂乡湘坪村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导刊》2010,(29):44-45
他是一个普通的村医,经营着一家“爱心诊所”;他几十年如一日,将爱心播撒向身边每一位困难老人,为他们排忧解难;他又是一名不普通的村医,走进了中南海,受到总理的接见……  相似文献   

13.
吴迪 《老人世界》2014,(7):18-19
不久前,我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娱广播和唐山网络电视台《文化名人坊》的记者,访问了一位唐山文艺界的知名人士。他是一位老人,从事文艺工作60多年;他是河北省作家协会、美术家协会、戏剧家协会会员,出版过不少作品;他还是担任领导职务三十余年的离休干部。离休后仍在辛勤耕耘。他,就是赵栋。  相似文献   

14.
守望者     
张旭 《老年世界》2014,(14):34-34
每次在路上看到这位老人,我都会停下来。 老人是个罗匠,七十来岁的样子,紫红脸膛,一脸花白的长胡子在风中抖动。 我停下来,主要是看老人干活儿。老人喜欢坐在第七棵槐树下,他左手边是一辆加重的二八自行车,驮着他的全部家当:后座两根“人”字形立木,捆扎着竹条、罗圈等实木原料;前梁上挂一帆布包,盛放着羊角锤、老虎钳、小锯、剪刀、鞋钉、刮刀、饼干、茶杯、枸杞散酒等物什,车把上搭着网纱和衣服。  相似文献   

15.
石卿 《老人世界》2013,(10):52-53
他是满怀报国之心、经受战火洗礼的老红军;他是为企业发展倾注心血,为职工排忧解难的好领导;他是热心捐资助学,为下一代成长无私奉献的离休干部。他就是中航工业天津航空机电有限公司离休干部马得骏。  相似文献   

16.
飞鸣镝 《老年人》2008,(8):24-25
吉林长春老人王树芳,在帮儿子找对象的时候,偶然发现孩子们的婚事已成为许多老人的一块心病。于是,他灵机一动,在公园内办起了“父母相亲会”,义务为那些老人的子女当“红娘”。两年多来,他先后帮助500多位青年找到心仪的对象。  相似文献   

17.
采访吴伯鸿老人的那天,他正在识字岭公共汽车站整修候车棚。那排长长的木板凳,连同那遮阳避雨的棚支架,刚刚油漆得簇新红亮。地上,重重地写着几个惹眼的粉笔字——油漆未干。看得出,老人是极细心的人。他不时地走来走去,大声提醒那些不曾留意的候车人,一脸的认真和专注,那神情就像在关照自家的亲人。他说,一年里他要油漆好几次,这样车棚才会整洁美观。老人是来义务服务的。他在长沙市11路公共汽车线上,义务服务已有整整16年了。16年的风刀霜剑,将老人脸上的皱纹雕刻得一轮深过一轮,但他初衷依然,日复一日,用一颗宽厚仁慈的心…  相似文献   

18.
东方 《当代老年》2008,(5):14-15
91岁,在人们的印象中,应该是一个风烛残年、经不起任何折腾的年龄。而在江苏南京市玉桥商场,91岁的孙迪老人却把生意做得有板有眼,他自己装修店面,自己进货,卖的是年轻人穿的T恤衫、牛仔裤。他是这个大市场中经营牛仔服饰最成功的店主之一,每年营业额有60多万元。 孙迪老人每天骑着摩托车上班,上班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打开笔记本电脑浏览商务信息。这个比年轻人更能接受新生事物的老人,却有着让人不可思议的传奇经历:比如他65岁才开始经商;比如他刚做生意便被人骗去十万元——  相似文献   

19.
劲草 《当代老年》2009,(2):18-19
他出生于名门望族,曾因一首《大风彩招来22年的牢狱之灾;上个世纪80年代,他以《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肋等小说独步文坛;花甲之年,他跃入了商海,靠“出卖荒凉”,他成了中国作家中的富翁,他称自己成功的秘诀就是“以玩的心态做大事”:70多岁的他喜欢飙车,养着50多条世界名犬,平时喜欢练练书法,遛遛狗;他就是被当地百姓称为“宁夏名片”的张贤亮,一位历经沧桑而又安之若泰的可敬老人。  相似文献   

20.
1998年,李瑞环同志郑重地委托他的部下方放同志,把一封遗嘱信转交天津市委。信中说,他对天津人民有深厚的感情,他身后的事要委托天津办理,他逝世后留下来的东西孩子们都不继承,全家商量好了,统统变现资助天津贫困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