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卞之琳三十年代前期的诗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十年代,是卞之琳新诗创作的旺盛期。除《三秋草》(1933)、《鱼目集》(1935)、《汉园集》(1936,与何其芳、李广田合集)、《慰劳信集》(1940)外,1942年出版的《十年诗草》,他自称是他三十年代的“诗总集”了,收诗仅75首,可见其选诗之谨严。他的三十年代诗,以全面抗战开始为界,可以分为两个时期。本文只就卞之琳三十年代前期(1930——1937)的新诗创作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2.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新诗对“明白清楚”之风的反拨中,废名是典型代表.他的诗注重暗示、曲折、含蓄,被认为晦涩难懂.不仅他的诗如此,他在重新考察古典诗传统时重新认同传统中的“含蓄”质素,形成对传统的再发现,亦是对自身诗歌创作经验的再发现.  相似文献   

3.
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江南长洲人。他一生经历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朝代,是“格调派”诗人的代表。其诗歌创作十分丰富。三十岁左右就有《留饭草》、《一一斋诗》等诗歌结集,他的老师吴中诗古文名家叶燮为之序称:“确士向刻《留饭草》,此确士于今人中辟门仞处;今刻《一一斋诗》,此确士于古人中辟门仞处。”①四十四岁,被张维  相似文献   

4.
文天祥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和诗人。他经历了南宋复亡的那一段极为惨痛的历史。他的可歌可泣、顽强不屈的斗争事迹,为宋末人民抗元历史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他的诗歌(主要是德祐二年以后收入《指南录》、《指南后录》和《吟啸集》中的动人作品)是他战斗生活的记录,展示了他崇高的爱国精神和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在他的杰作《正气歌》里表现得尤为集中、鲜明、强  相似文献   

5.
钱澄之是明末清初的遗民诗人,他的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急剧动荡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对清廷统治造成民不聊生的不满,缅怀故国之思,体现了诗人不肯臣肥于清朝的民族气节,充满了高度的爱国主义激情。  相似文献   

6.
“一生未遇庸非福,半世能狂亦可哀”.这是清初诗人黄仲则评论他朋友的两句诗。移用于黄自己是再恰当也不过的了。他四岁丧父,艰苦备尝,才华出众。二十四岁在朱筠主持的有当地名流参加的太白楼宴会上,当众赋诗,“年最少,著白夹立日影中,顷刻数百言,十数人皆缀笔,八府士子竞写,一日纸贵”。但不阿权贵,三十五岁的壮年就在贫病交迫中去世。他多才多艺,散文、词、书法、篆刻、画都精,著名诗人洪亮吉、袁枚等均与之为友,甚赞其诗,认为不是才人之诗,也不是学人之诗,而是诗人之诗(万黍维)“乾隆六十年间论诗者推为第一”(包世臣)。他的诗还得到后世很多  相似文献   

7.
沈约是齐梁两代的重要诗人.他不仅在诗歌理论上引导了齐梁诗歌的发展方向,而且善作诗,诗有名于当时,是"一代辞宗".他的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开拓了诗歌题材的新领域.他首开诗歌写艳情之风,并让大量生活中的琐细情趣入诗,使日常生活普遍诗化.  相似文献   

8.
为王伦辩诬     
王伦是两宋之交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他对金主张议和 ,故受秦桧信任 ,这一点最遭同时代人的攻击和后世的非议。他又坚贞不屈为国捐躯 ,显示了不屈的民族气节。对王伦应做出客观、历史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金代鲜卑族杰出诗人元好问,诗文冠金元两代,是我国文学史上有影响的作家。他的《论诗绝句三十首》,是他二十八岁时,仿效杜甫的《戏为六绝句》而创作的。在这一组诗中,他对汉、魏至宋代的许多重要诗人和几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作了较系统的评论。他慨叹于“正体无人与细论”,以“疏凿手”自任,有杜甫“别裁伪体”之意,企图使文学史上好坏两种倾向象“泾渭”一样分明。虽然这是以诗论诗,属于韵语,不可能象散文那样详尽直说,又由于篇幅太短,不可能环绕一个中心问题而畅发议论,但三十首诗中心  相似文献   

10.
任芳文 《老友》2012,(1):51-51
有人说,人到了老年,生活往往是冷清而寂寥的。然而,班显鸿老人虽已八十有五,迈进了耄耋之年,却因爱诗写诗而使晚年生活更精彩。他说,因为有诗相伴,他感觉自己的人生犹如旭日东升,刚刚开始。他对诗的创作欲望愈来愈强烈,诗兴勃发时,大有不吐不快之感。  相似文献   

11.
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刘禹锡,由于参加“水贞革新”之故。一生多难。从三十四岁开始,直到五十七岁,渡过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远谪年犹少,放归鬓已衰。”这种磨难,对他一生的命运来说,是不幸的;但对于他的诗歌创作,却提供了一般人无法得到的源泉和动力。刘禹锡的大量诗文,都是他在被贬期间的发愤之作。他一生写了八百余首诗,而在被贬期间所写的大量的咏史诗、寓言诗和抒情诗,则是其诗作中思想性和艺术性较高的一部分。这里仅就其咏史诗作一个探讨。  相似文献   

12.
王维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从他的名和字中就可以略见一斑。王维字“摩洁”,如与名连读则为维摩洁,他的名和字取自《维摩洁经》中的“维摩洁居士。”据说他三十岁丧妻后,终生未续弦,也终生不食腥膻之物,他大约在四十岁以后就开始过着一种亦官亦隐的生活,最初隐居终南别业,后来在蓝田辋川得到宋之间的别墅,生活更为优闲,“与道友裴迪,浮舟往  相似文献   

13.
寒山子自三十余岁离开长安入天台山后,即过着亦隐亦仙亦道亦僧的生活;他的诗歌勃郁着俗语、韵语、教语和禅趣,独标一格,故其在世时,即在儒林文苑、道教羽流、禅宗佛门中流传,并颇事声望了。寒山诗之高妙曾使大诗人杜甫为之“结舌”、祥师名僧为之倾倒。《编年道论》卷十二载日:昔宝觉禅师尝命太史山谷道人和寒山诗。山谷诺之。及淹旬不得一辞。后见宝党日:“更读书作文十年,或可比陶渊明;若寒山子者,虽再也亦莫能及。”宝觉以为知言。山谷,香来少陵也,所言为此。大凡圣贤造意,深妙玄远,自非达识洞然,亦莫能辨。又,山谷或财…  相似文献   

14.
唐代发皇时期的重要诗人王维,在他四百多篇诗作中,数量不多的山水田园诗,为什么成就最大、影响最深,并使他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领袖之一?主要是因为他善于用清新的情调,匀润的色彩,用他的心灵铸造精湛的诗篇。他的诗是他心灵的艺术再现,这些诗中含蕴着他既“忍”又“韧”们人生态度,是他心理嬗变特质的记录。几次受挫,并未泯灭其政治热情王维一生,仅仅六十一个春秋。二十一岁(开元九年)时,以进士擢第,任大乐丞。三十  相似文献   

15.
岑参(公元715——770年),南阳人,是我国唐代中叶杰出的诗人之一。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于天宝八载(公元749年)、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两度出塞,在边塞生活了六年,创作了不少反映边塞生活的优秀诗歌。回朝后,由杜甫等人推荐任右补阙,转任起居舍人等职。大历元年(公元766年)任嘉州刺史。后罢官,于大历五载(公元770年)客死于成都旅舍。其诗风格与南北朝  相似文献   

16.
我曾经的邻居,是一个三十多岁的青年,和母亲生活在一起,没有成家。他没有工作,每天都拿着一把锋利的小刀做他的根雕。母亲的退休金根本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她便天天去捡破烂,稍有空闲,便去城外刨树根,扛回来给儿子用。人们对她很不理解,三十多岁的男人,你养着他也就罢了,为什么还要费力地帮他不务正业呢?  相似文献   

17.
一 东坡在他的《凫绎先生文集叙》中写道:“先生之诗文,皆有为而作,精悍确苦,言必中当时之过,凿凿乎如五谷必可以疗饥,断断乎如药石必可以伐病。”这段话非常明确地表述了东坡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他的政治讽喻诗便是这一创作原则的忠实体现。这类诗在他的全部诗作中比重不算很大,但其所反映社会生活之深广却大有可观。《荔支叹》是他政治讽喻诗的代表作。诗云:  相似文献   

18.
浙江诗人李浔,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版了多部诗集,近期出版的《随笔诗》是一部诗歌自选集,可以看到中年李浔的诗歌中所有的抑郁、感伤以及摆脱现实束缚的渴望。他的诗歌有着一贯的温婉细腻,有的幽默风趣。新疆体验,使他的诗歌呈现出亮色。然而,他担心的是,回到故乡该怎样去生活,他所热爱的诗歌是否在三十年之后还有读者。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既是诗人 ,也是哲人。他以儒道思想对待人生和生活 ,发之于诗则形成了一种卓然于一般田园诗人之上的自然平淡之美。因此 ,深刻理解陶诗的艺术境界 ,就必须深入理解陶渊明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20.
唐寅是明中叶时期吴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名列江南四大才子之首。他精心创作的《花月吟效连珠体十一首》七律组诗及有关花月诗,是诗人诗酒自娱、任情自适生活情景与美好理想的形象体现,也是诗人力图摆脱困境、追求个性解放时代精神的强烈反映。组诗思想之恬淡闲逸,结构之严密完整,语言之清新圆畅,修辞之活泼灵动,意境之澄明幽雅,无不彰显出诗人天才创造的魅力,是江南边缘文人生活情趣、诗学水准、诗意人生与自然意识的典型代表。唐寅"花月诗",以其特有的创新精神、审美价值与诗学意义,奠定了中国诗歌史上里程碑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