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中国电影第三代导演的代表,谢晋取得了杰出的艺术成就。谢晋电影创作的三个阶段均有其代表性的作品,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影片体现了中国电影伦理情节剧传统的最高成就。这一传统采用现实主义电影叙事手段,用戏剧性、典型化的方法基本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来编制故事。从《孤儿救祖记》、《渔光曲》、《一江春水向东流》到谢晋的电影,都体现了这一被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电影传统。谢晋电影在其发展的第一阶段有如下特点:其主人公基本上都是女性,且其起点比较低。这个女性从家庭里跑出来,成为孤独无助的人,找不到理想和出路。而就在这个时候,她会遇到一个比她更成熟、更年长的男性。这个男性一般都是革命理想的象征,他会帮助她去克服种种困难,使她从孤独无助的状态中得以解脱,从而渡过危机,超越自我,最后进入到一个革命大家庭当中去。在谢晋电影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其影片的故事模式发生了变化,往往是某个男性主人公被冤屈,被打成“右派”,或被流放,受到社会排斥;最后影片中最漂亮、最善良的女人却喜欢上这个被排斥的男人,最终用家的温暖、用女性的温暖和情感的温暖去抚慰他被集体所排斥时产生的创伤。第三阶段的谢晋电影一直处在一个比较困惑的挣扎状态,而这一阶段同时也伴随着中国电影黄金时代的终结。谢晋电影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期其实已经基本结束,虽然他自己还是非常努力地做了很多的改变,但是这种改变无法真正让电影回到大众生活当中去,因为这个时候不仅仅是谢晋电影,几乎所有的电影都没有观众,所以这个时期他逐渐退出了电影的中心舞台。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永远都是高峰,但谢晋电影在两个时代都是高峰。从1949年到1976年,他是那个时代电影的杰出代表之一。如果说有的艺术家是超前时代的话,那么谢晋就是一个时代的集大成者。他更多地把传统、西方、当代结合到一起,一直保持和时代同步,成为中国主流电影30年的代表。谢晋是谢晋时代的高峰,而且也是中国电影黄金时代不可逾越的经典大师。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电影第三代导演的代表,谢晋取得了杰出的艺术成就.谢晋电影创作的三个阶段均有其代表性的作品,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影片体现了中国电影伦理情节剧传统的最高成就.这一传统采用现实主义电影叙事手段,用戏剧性、典型化的方法基本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来编制故事.从<孤儿救祖记>、<渔光曲>、<一江春水向东流>到谢晋的电影,都体现了这一被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电影传统.谢晋电影在其发展的第一阶段有如下特点:其主人公基本上都是女性,且其起点比较低.这个女性从家庭里跑出来,成为孤独无助的人,找不到理想和出路.而就在这个时候,她会遇到一个比她更成熟、更年长的男性.这个男性一般都是革命理想的象征,他会帮助她去克服种种困难,使她从孤独无助的状态中得以解脱,从而渡过危机,超越自我,最后进入到一个革命大家庭当中去.在谢晋电影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其影片的故事模式发生了变化,往往是某个男性主人公被冤屈,被打成"右派",或被流放,受到社会排斥;最后影片中最漂亮、最善良的女人却喜欢上这个被排斥的男人,最终用家的温暖、用女性的温暖和情感的温暖去抚慰他被集体所排斥时产生的创伤.第三阶段的谢晋电影一直处在一个比较困惑的挣扎状态,而这一阶段同时也伴随着中国电影黄金时代的终结.谢晋电影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期其实已经基本结束,虽然他自己还是非常努力地做了很多的改变,但是这种改变无法真正让电影回到大众生活当中去,因为这个时候不仅仅是谢晋电影,几乎所有的电影都没有观众,所以这个时期他逐渐退出了电影的中心舞台.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永远都是高峰,但谢晋电影在两个时代都是高峰.从1949年到1976年,他是那个时代电影的杰出代表之一.如果说有的艺术家是超前时代的话,那么谢晋就是一个时代的集大成者.他更多地把传统、西方、当代结合到一起,一直保持和时代同步,成为中国主流电影30年的代表.谢晋是谢晋时代的高峰,而且也是中国电影黄金时代不可逾越的经典大师.  相似文献   

3.
2008年10月18日,一代电影大师谢晋,在他的家乡浙江上虞走完了他85年的人生历程。他永远离开了光影斑斓的电影世界,却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谢晋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的电影事业,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谢晋执导的精品佳作流光溢彩。在中国电影史上,谢晋是中国主流电影的杰出代表,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本期编发一组谢晋研究笔谈,从不同的侧面及角度,从学理上对于谢晋及其电影进行研究,以纪念这位诞生于浙江的电影大师。  相似文献   

4.
2008年10月18日,一代电影大师谢晋,在他的家乡浙江上虞走完了他85年的人生历程。他永远离开了光影斑斓的电影世界,却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谢晋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的电影事业,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谢晋执导的精品佳作流光溢彩。在中国电影史上,谢晋是中国主流电影的杰出代表,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本期编发一组谢晋研究笔谈,从不同的侧面及角度,从学理上对于谢晋及其电影进行研究,以纪念这位诞生于浙江的电影大师。  相似文献   

5.
中国电影传统观念的主要特征为以突出伦理教化和政治倾向的"载道"原则为基本特点的功能观念、以"影戏"的基本规律为本体的创作观念、以"寓教于乐"的文艺创作传统为核心的接受观念,以及注重探索适合大众审美情趣的电影艺术创作方法等.谢晋电影创作观念,上承郑正秋、蔡楚生等创立的电影创作传统,下开中国传统电影借鉴并融合现代电影手法的先河,对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实现了审美超越,为中国当代电影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学院电影学系,北京 100088)
  摘要:  对于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谢晋模式”讨论,即使是从纯粹纪念的角度,二十多年之后,也到了给出一个是非曲直的结案陈词的时候了。从时代变迁、历史检验和蝴蝶效应的双重角度可以重新审视谢晋模式讨论。1986年7月18日年轻学者朱大可在《文汇报》上发表了题为《谢晋电影模式的缺陷》的2000字短文,“一不小心由文学研究卷入了电影批评”,其后果却是在中国的电影批评界掀起了一场“谢晋电影模式”讨论的轩然大波。这件事情的不合常理,与洛伦兹的蝴蝶效应不合常理几乎完全一样。可是尽管朱文有严重错误,却无人理会,且并不妨碍其后一系列附和和拔高式文章的炮制出炉,“谢晋时代应该结束”的观点被进一步提出,谢晋电影成了电影界知识分子展现其优雅才能的学术演练场。理论准备似乎还没来得及充分就绪,理论批判的目标就出现了。谢晋导演似乎一下子就从天之骄子变成了被以严肃口吻揶揄挤兑的艺术弃儿,就连辩护者也无力回天。这次冲击波对谢晋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谢晋的电影创作思路受到重创,以《最后的贵族》为标志,这位曾经无与伦比地执著于电影艺术的创作者进入了其电影创作的休克状态和转型期。鉴于当时的处境,钟惦棐先生写了一篇语重心长的题为《谢晋电影十思》的文章,但其对谢晋电影及其讨论中引发的各种问题的深入思考及得出的结论,远远超过了同时代人,甚至在某些方面我们至今还没有完全领会其良苦用心,这些都应该得到重新解读,意在以史为鉴,汲取历史的教训。这次讨论,尽管在当时撼动了中国主流电影传统模式的稳定形态,但历史本身的讽刺与羞辱从来都是辛辣的、有力度的。我们看到,在高度产业化的利益驱动之下,一度被撼动了的传统模式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更加具有左右逢源的修辞性姿态强势全面回归!好莱坞虽江郎才尽,但却依然故我、踌躇满志继续大规模地征服世界,更具讽刺性的是,这种回归的理论的呼喊与细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粗犷有力、肆无忌惮和明白无误。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矢志不渝,为之奋斗一生,历尽艰难困苦所创造出来的成果,往往不只是在具体的思想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层面上显示出某种与众不同的东西,而且一定会在文化品格的深层次打上他的烙印,谢晋的电影正是具有这样的显著特点。谢晋在电影艺术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早已为世人公认,无论是表现中国人民在伟大的变革时代的奋斗业绩与心路历程,还是对于中国电影诗学的形成与发展的巨大贡献,丰硕的创作成果已经充分展示了一位探索者无与伦比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8.
谢晋电影是在新中国的政治意识形态起主导作用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但特殊的是,谢晋电影继承了儒家文化富有生命力的内涵。《红色娘子军》中吴琼花和洪常青之间爱情关系在叙事表层的被删节和在影片深层牢固存在这个事实、谢晋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内涵、谢晋电影对各个时代的艺术政策的实施,均表现出了一个典型的中国本土导演对儒家文化“仁”和“中庸”思想的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解和应用使得谢晋成为一个用电影负载和阐释“中国”文化的导演。  相似文献   

9.
学界对于中国电影创作的研究,常常不可避免地会以片中人物(“自我”)与其所处社会空间之间的关系分析作为逻辑起点。学者们认为电影情节中的戏剧性关联从本质上能够反映出意识形态现实,这种例证在中国当代电影中比比皆是。而中国电影创作中常常贯穿、延续着新中国成立前儒家传统与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性问题,也恰恰是这种连续性和矛盾性开启了影片中自我、家庭、工作岗位以及国家——这些关涉社会整体性想像的各个基本方面之间的关系。从这些理论前提入手,本文试图讨论中国电影中最为错综复杂且激动人心的流行叙事样式,这一样式体现出传统的社会道德体系与新兴国家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妥协,进而清楚有力地阐明处在两者夹缝之间的故事中的人物情感矛盾与情节冲突所能企及的范围与表现力度。这一叙事样式正是在西方早已广为人知的“情节剧”。由于这一分类不同于传统的中国类型电影体系,所以在使用这一概念的时候,有必要进行一些理论观念的跨文化平移。①  相似文献   

10.
李欧梵曾以“社会写实主义”或“批判的写实主义”来归纳现代中国电影传统,这在一定程度上遮蔽着中国电影史的另一条动脉:“通俗文化演义”。社会言情电影是通俗文化演义传统中的主脉,它不时占据着中国影坛的主流。谢晋将文艺遗产融入电影,遵循“改良现实主义”的社会言情电影创作传统,这恰与“批判的写实主义”形成对照。在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思想文化史中,谢晋电影扮演着“公民启蒙”的桥梁角色。80年代至今,中国影坛能够出现《芙蓉镇》、《霸王别姬》、《活着》、《色|戒》、《一九四二》等比较成熟的佳作,既表明了“情感体验”与“改良现实主义”的生命力,也显示着“文艺遗产”与“公民启蒙”的当代活力。  相似文献   

11.
“后退”:谢晋的女性叙事策略刘宏球1众所周知,谢晋的成熟与成名是从执导获得第一届百花奖的《红色娘子军》开始的,而《芙蓉镇》的完成则标志着中国影坛上的一位世界级电影大师的诞生。纵观谢晋的创作道路,我们不难发现其镜头总是对着中国革命进程中各个时期的女性,...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电影界,谢晋是不可多得的导演,他在艺术上有着鲜明的追求和崇高的理想,总结他的创作美学观,无疑是对我国现代电影发展的一个积极的推进。  相似文献   

13.
谢晋,中国电影的"红烛"。谢晋一生,百分之九十九的光照和暖意都留给了中国电影,他的作品"光合作用"了中国几十年几代人的社会记忆。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他都是唯一一个真正能够代表"中国民族电影"的作品缔造者。谢晋导演的电影几乎都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  相似文献   

14.
谢晋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的地位是令人瞩目的。他的作品不仅多次荣获我国电影界最高地位的“金鸡奖”,而且荣获国际电影节的大奖。有人把谢晋的创作称为一种“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非是一种贬义词。模式有自己的格局、特点,“谢晋模式”正是谢晋刨怍独特的风格,是谢晋个性的集中表现。一个艺术家首先要有自己的“模式”,然后不断地突破它、超越它,推动自身的发展和壮大。谢晋的优势和不足正是从这种“模式”中集中地表现出来了。  相似文献   

15.
王建柱 《老友》2009,(4):8-10
谢晋导演走了……2008年10月18日,在浙江上虞,他的家乡,这位85岁的中国电影泰斗,默默地停止了呼吸。消息传开,中国电影界为之震惊……谢晋,中国电影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6.
作为香港电影的重要电影企业,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投资拍摄了多部依据明清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作品,这些影片在对原著小说情节进行影像再现时,采取了“节选”“浓缩”“杂糅”等不同方式,这既是源于电影与文学在叙事篇幅方面的潜在冲突,也在一定程度上和原著小说某些情节、人物的特殊性存在必然的联系,更与影片导演的创作主体意识息息相关。邵氏明清小说题材电影对于原著情节的改编和呈现不仅投射出香港电影艺术家对于这些古典名著的独特理解与诠释,也为其后香港电影的此类艺术实践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7.
谢晋在电影作品中塑造了许多深入人心的角色,其中作为配角出现的“帮助者”亦独具特色。这些“帮助者”除了帮助主人公摆脱困境、完成任务外,也传达出一种意识形态话语。因此,这些“帮助者”极具时代性。谢晋的电影创作跨度很大,以“十七年”时期、文革时期和新时期分界,“帮助者”所传达的意识形态话语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8.
现实主义电影创作直接相关于现实主义理论,在中国电影史上,现实主义电影一度留下了灿烂的轨迹,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从现实主义创作理论入手分析中国现实主义电影中存在的问题应是一个有效的途径,这对于当下中国电影如何摆脱现实主义电影的萎靡现状、走出其自身的困境,也有着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0月18日凌晨,著名电影导演谢晋在故乡上虞患心源性猝死,享年85岁。在纪念谢导之时,也应该注意到遵循生命自然规律这一科学问题,这对于众多生者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谢晋是我国最负盛名又最多争议的电影导演。关于“谢晋模式”的讨论曾是理论界的热门话题。沸沸扬扬的讨论虽然平静了下来,但仍然留下了不少值得思考的问题。我并不隐瞒对“谢晋模式”肯定的态度。“谢晋模式”作为中国电影的一种特有现象,其中包括着深广的社会内容和审美内容。本文仅试图从谢晋与时代的关系入手对他的影片作一些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