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汉字信息的输入速度问题一直是汉字信息处理中的“瓶颈”问题,至今仍未得到完善彻底的解决。典型的音码、形码,以字为单位进行输入,离人们期望的要求相差甚远。况且,输入方式与人们的思维是不一致的。因为需要输入计算机的内容,往往是人们正在思考和创作的东西,而汉字输入偏偏要求人们考虑怎  相似文献   

2.
一、什么是灵感思维为了回答“什么是灵感思维”的问题,我们首先要谈一谈表达思维活动的一般模式。这个模式是一个三项式,由首项、中项、末项组成。首项是出发知识,末项是结论知识,中项是接通媒介。例如,当夏日人们看到蚂蚁搬家,就预言暴风雨将要来临了。这是一个思维活动。在这个思维活动中,蚂蚁正在搬家就是出发知识,这个知识是人们通过观察得到的。“暴风雨将要来临了”则是结论知识。为什么根据蚂蚁正在搬家这个出发知识就能得出“暴风雨将要来临”这个结论知识呢?就是因为二者之间有一个接通媒介。这个接通媒介由  相似文献   

3.
中国“天人合一”哲学思维的智慧与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松美 《东岳论丛》2005,26(1):131-135
在18世纪西方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加速化、全面化的环境灾难,在环境危机成为人类生存的第一危机以后。返观历史,人们几乎不约而同地发现,这是西方主客二元、天人二分哲学思维框架的产物;与此相反,东方“天人合一”的古老智慧,则可以弥补它的不足,拯救因它而来的环境灾难。然而,事情远没有如此简单,植根于中国小农经济和家族宗法政治之上的“天人合一”哲学思维,必须冲出神秘主义的纠缠和迷信盲从的羁绊,实现与理性、科学的结合,才有望成为医治现代社会疾病的有效因子,这是我们必须冷静看到的。  相似文献   

4.
徐建芳 《晋阳学刊》2013,(6):138-140
苏轼认为“韵”这一审美范畴的本质属性包括4个方面:一、具有超尘绝俗、萧散筒远的风致;二、具有余味无穷的言外之意;三、蕴涵有高雅的承平气象;四、以筒古澹泊的形式表现秾妍至味的内容.“韵”于文艺作品的意义主要在于:一、“韵”是决定文艺作品是否具有流传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二、“韵”是区分“士人画”与“画工画”的重要分水岭.而作家要想创作出富有高韵的作品,必须有深厚广博的学识积淀和超尘脱俗、淡泊虚静的人品修养.  相似文献   

5.
在有关政治经济学的书籍、报刊文章和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中译本中,经常看到“商品二重性”一词。但人们对这词的解释往往很不一致。多数作者把它解释为“商品的二个因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有的作者则把它解释为“商品的二个属性”,即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也有作者把它解释为“商品的二个基本属性(也即二个因素)”。 鉴于这词的用法和解释上存在的问题,结合《资  相似文献   

6.
“以意逆志”的解释方式,强调以“己意”来意度、推想和体味作品的意旨,是对解释的主体意识的高扬——它强调了接受者和阐释者在理解和解释活动中主体意识的介入和参与,肯定了接受者和阐释者参与作品意义重构的权力;它把解释活动看成是释义者之“意”与释义对象之“志”通过“逆”的方式相互交融而形成新的意义的过程,这是中国古代朴素、经典的解释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华夏”刍议——兼谈“炎黄”应为“黄炎”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夏”、“炎黄”这两个名称差不多天天在人们的口头上或文字中出现,然而究其原由,却不甚了了,这不能不令人遗憾.在我看来,“华夏”中的“华”,就是“夏”,“夏”也就是“华”;“夏”是取之于夏、商、周三代中的“夏朝”,本义是华美的意思;“华”、“夏”二字义通.“华夏”主要是指夏、商、周三代王族和近亲宗室贵族等各级统治者控制的大小“宗国”和庶民.秦、汉大一统以后,“华夏”便成了封建王朝及其地域的代名词,与“中国”有着相同的含义,时或也指“汉民族”.今天的中国称“华夏”  相似文献   

8.
关于“有教无类”的另一种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释“无类”兼解“有教无类”》一文列举了关于“有教无类”的三种解释:一是“教育不分贫富贵贱”,二是“按地域教练奴隶,不分族类”,三是“虽有教令,却无善德”。其实,除这三种解释之外,还有一种古代学者提出的比较合理的解释,而这一解释一直为今人所忽视。这种解释解“有教”为“有了教育”,解“无类”为“品行无差别”。概括起来说,就是“有了教育,可以使人们的思想品行趋向一致,不再有善恶之分。”这种解释最早见于《汉书·地理志》:“巴、蜀、广汉本南夷,秦并以为郡,土地肥美,……民食稻鱼,亡凶年忧,俗不愁苦,而轻易淫佚,柔弱褊厄。景、武间,文翁为蜀守,教民读书法令,未能笃信道德,反以好文刺讥,贵慕权势。及司马相如游宦京师诸侯,  相似文献   

9.
“四人帮”从推行其反革命政治纲领的需要出发,于一九七六年年初在文艺界抛出了一个“写与走资派作斗争的作品”的反革命文艺纲领。为了保证这一黑纲领的贯彻执行,写出合乎他们篡党夺权政治需要的阴谋文艺,“四人帮”又煞费苦心地编造了一个极端反动的深度论。它是“四人帮”炮制阴谋文艺的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必须彻底摧毁。文艺作品应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这是无用置疑的。恩格斯就曾经热切地期望无产阶级的文艺能够具有“较大的思想深度”。恩格斯所说的“思想深度”其含义是很明确的,那就  相似文献   

10.
社会角色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之一。社会学者一般都沿用西方社会学界对这一概念加以解释,说这个概念是指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分相一致和一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分人的行为期望,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在当今我国诸多社会学著作中,介绍社会角色或角色理论时,又大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以演员在戏剧中扮演某个角色作为例子。简而言之,即人们都接受了“人生如戏”的观念。好像从来也没有人问过:这是否完全符合中国社会?中国文化中的社会角色观念与西方有无区别?便急匆匆地以这解释中国社会,乃至于解释中国传统伦理及传统社会现象了。  相似文献   

11.
<正>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的学说的核心是“仁”。对于“仁”,孔子作过多种解释,但最能说明孔子仁学本质的,是他提出的“克己复礼为仁”和“仁者爱人”这两个命题。为了探讨“仁”的本质,特对上述两个命题进行剖析。一、什么是孔子所认为的礼之本“克己复礼为仁”这个命题源出于《论语·颜渊》篇,是孔子对其得意弟子颜渊的答问。后来,这一命题成为人们引起争论的议题。争论的中心是“礼”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只有弄清这一问题才能理解“仁”的阶级性和社会性,也才能对“仁”的本质作出符合事实和  相似文献   

12.
论“先验”因素在人的认识活动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习惯性思维看来 ,“先验”的概念只能是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范畴 ,如果仅局限在观念的层面 ,这一看法是不成问题的。但是 ,当我们把思维的目光转向现实社会的人的认识活动时 ,就不难发现传统先验论的“先验”概念仍然有着它的客观依据 ,并且是以“思想客体”的形式得到呈现的。当然 ,这种所谓的“先验”在本质上来说只具有相对中的绝对和绝对中的相对的意义。这是唯物辩证的认识论从现实的人的认识活动出发解析“先验”概念所必然得出的正确结论。  相似文献   

13.
“小资”的改造是无产阶级文学中最为艰巨的任务之一,小资产阶级在新的历史环境下作为文学艺术创作的主体和客体都需要进行改造.“小资”的改造不仅是思想意识的改造,同时也是身体的改造.对小资“身体”的改造反而使得必须被压制的身体欲望通过某些方式得到一定程度的表现和释放.作家的“小资”身份除了在直接的“小资”身体改造题材中得到表达外,在一些其它题材如战争题材小说中也同样有表达.在环境允许的条件下,作家们仍然会通过可能的方式来表达和探讨自我精神世界中的一些困惑.在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革命理性与未被改造的“小资”情结之间的搏斗,看到这之中所产生的一种双向流露——既有革命对“小资”的身体改造,又有“小资”的身体对革命潜隐的“反改造”.  相似文献   

14.
房产、房价的财富效应最为直接和直观的反映是城市分出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化是房地产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迄今为止,政策调控的基本措施,一是增加供给,二是限制需求,力度不可谓不大,态度也越来越强硬,但效果却不甚理想.假如认为这是由于货币发行过多,很可能倒果为因.从租购均衡分析结果看,未来房价将继续上涨,这是由影响房价与收入、房价与利率、房价与租金的各种市场约束和均衡条件所决定的.房价畸高其中固然有中国元素,但不足以解释这一现象,所以只能是另一种解释,即房地产不恰当地充当了流动性工具.“丈母娘推高房价说”的真实含义其实在于现阶段人口流动的结构性特征、城市“围城”效应的人口红利以及本地居民对待未来的收入预期与风险态度.中国的房贷跟美国“次贷”完全不同,该逐步放松了,否则又会导向另一个反面,变成过度紧缩.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功能是为人们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教学中,该功能是通过用“反思、批判和预见”的特有思维方式去改换学生常规思维实现的。要使两思维交互转换需要“搭桥”,一方面搭建由哲学思维向常规思维的“沉入”之桥;另方面搭建由常规思维向哲学思维“提升”之桥。要搭好“两桥”,需要选择彼此“两岸”向对方延伸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具体操作手段,这就是“搭桥术”。  相似文献   

16.
论编辑信息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广增 《东岳论丛》2004,25(3):208-208
信息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是个新成员,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Iurkowski的解释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1979年美国信息产业界把信息素质解释为"人们知道去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笔者认为,所谓"信息素质",就是指人们对信息活动的意识情感、伦理道德以及对信息的获取、理解、使用、处理、表达的能力.那么,编辑的信息素质也应从这几方面来阐述.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要对五种人类学著作所做的笔记,在70年代公开发表以来,强烈地震动了马克思主义学术界.这是因为“人类学笔记”证明,马克思在晚年仍然对真理如饥似渴地追求,使人们目睹了他在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上迸发出来的思维的闪光.这些堙没了近一个世纪的笔记还证明,马克思在垂暮之年,在失去终身伴侣和爱女以后,仍以病弱之躯鼓起生命的余力,沿着陡峭的山路进行着意义重大的攀登.马克思这些“人类学笔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气势磅礴的理论画卷.这里有原始社会、原始文化、原始道德、原始宗教这些典型的文化人类学问题.也涉及更为广泛的、重大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问题,对我们结合新的时代特点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这里就几个目前受到关注的问题扼要地作些介绍.  相似文献   

18.
论“象”与“象思维”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包含外在感知之象、内在感知之象,把握某种小宇宙整体内涵的气象或意象,乃至本原之象或大宇宙整体之象等等无限丰富的层次。“象思维”的显著特点表现为“象的流动和转化”,即象在同一层次和不同层次的运动。“象思维”正是借助象的流动与转化,以达到与大宇宙整体之象或“道”一体相通的“把握”。概念思维是以对象化和规定性为前提的思维,它所启动的科学理性与技术理性对于创造现代文明功不可没;但是,当人类在运用概念思维取得巨大成功时逐渐将其绝对化或异化,以致唯科学主义与唯技术主义思潮酿成科学技术的失控。提出“象思维”的研究,在于揭示“象思维”的合理性,确立其在思维活动和发展中的本原地位,修复由概念思维绝对化或异化所切断的人与自然一体的纽带  相似文献   

19.
<正> 文艺究竟能不能比生活更高?我想从以下方面作些思考:文艺是否仅只是认识;毛泽东同志是否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把文艺作为一种认识来同生活作比较;“更高”是否是认识“更正确”(见刘光裕的文章,载《江淮论坛》1982.2.)的意思。文艺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集中表现。审美,是人的大脑对客观的审美对象的一种能动反映,是艺术掌握现实的一种方式。在文艺家对现实的审美活动中,理性认识活动在其中具有规范知觉、想象的趋向的作用,使人们在审美中不只看到对象的感性形态自身,而且通过它获得对生活的广阔理解,达到对对象的深刻把握。由此艺术家才能把许多个别的特殊的感性材料概括为艺术形象,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使审美活动不成为低级的感性知觉,而是富有深刻认识内容的对生活的能动反映。从文艺家审美活动的结果——艺术美的创造来看,正是由于理性认识活动的参与,使文艺作品具有反映客观现实的本质规律的特征,即使作品获得“真”的品格。但是,认识活动在文艺家  相似文献   

20.
列宁说:“物、世界、环境,是不依赖于我们而存在的。我们的感觉,我们的意识,只是外部世界的映象。”(《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毛泽东说:“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艺作品既反映了客观现实生活,又渗透着作家的思想感情,是客观的物象和主观的意象相统一的产物。中国古典文论中的“情景交融”说.是符合这一文学原理的。所谓“情”,指的是“意象”,所谓“景”,指的是“物象”。所谓“交融”,指的是二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