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在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尤其是在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形势下,继承和弘扬孝亲的传统美德,赋予孝道文化以时代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由于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对传统孝道文化的冲击,孝道文化出现缺失和衰落,孝道文化在农村遭遇了诸多困境。本文试图阐明农村孝道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社会功用,对当前我国农村孝道文化衰落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当代农村孝道文化建设的基本对策及其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封龙山地区在两汉时期就是皇家重要祭祀圣地,著名学者李躬和伏恭都曾在此讲学授道,推动了儒学和孝道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自唐代至北宋初年,封龙山孝道文化逐渐复兴。金元时期封龙山地区作为北方儒学和孝道传承中心盛极一时。明清时期封龙山孝道文化走向社会深层。封龙山孝道文化传承的主要特点是:奠基于汉代官方祭祀神明和祖先的传统;儒学发展和书院教育是重要推动力量;封龙山孝道文化以踏实笃行为根本;官方和民间力量共同推动封龙山孝道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孝道有许多敬老、养老的思想和措施,并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养老敬老的思想文化传统。中国传统孝道作为伦理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在中国传统养老中起到了保障、凝聚、调控和稳定社会的作用。因此,在我国提前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之时,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孝道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感恩"是基督教的信条之一,"孝道"则是儒家文化的根。基督教感恩文化和儒家孝道文化的核心内容都是"爱"与"感恩",都提倡"敬爱父母"、"感激父母"。在国内当前社会道德普遍滑坡、感恩之心缺失的背景下,尝试将两种文化进行融合,通过诵读古文经典,汲取传统"孝道"文化的养分;并借鉴基督教文化"感恩"的教义和美国"母亲节"的表现形式,内在以"感恩"作为"孝道"的心理基础,外在把"母亲节"纳入节日序列中,对国人尤其是青少年进行感恩教育,唤醒大家的孝道意识,从而弘扬传统孝道文化中的精华,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丧葬文化非常浓郁,包括族人团聚、哭丧等六个程序。文章通过对丧葬六个程序与宗教孝道文化的简单论述,得出了渝东南少数民族丧葬习俗始终与中国孝道文化密不可分,是共鸣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程昆 《南都学坛》2013,(4):101-102
经济形态的转型与快速发展所衍生的道德滑坡、社会模式的变化与西学东渐所引发的价值多元等是引发孝道文化热潮的主要因素。这股文化热潮在推动文化知识普及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评价标准单一、过度追逐经济利益等弊端。在发掘孝道文化时,要以孝道文化积极意义为宏旨,以培育民族自豪感与凝聚力为导向,以提升个人道德素质与理顺社会关系为目标,以"历史之真"与"文化真实"的有益结合作为社会共同恪守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被推崇为道德伦理规范和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传统孝道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精髓,对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以孝道教育作为切入点,将孝道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培养大学生孝道情感,践行孝道行为,能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育大学生的道德自觉。  相似文献   

9.
封龙山孝道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泉,砥砺爱国心和责任感的重要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人际关系的道德准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应将封龙山孝道文化融入本地区多层次国民教育体系,大力推进封龙山孝道文化的研究和普及工作,政府和民间合力助推封龙山孝道文化走向复兴。弘扬封龙山孝道文化应处理好继承、转化和创新关系,以构建新型家庭伦理关系为基础,切实尊重老人物质和精神实际需要,探索并完善多元养老模式相结合的养老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0.
传统孝道文化对感恩教育的价值体现在养亲敬亲尊亲、博爱及生命教育3个方面。以传统孝道文化为视角,反思大学生感恩教育缺失表现,认为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是传统孝道文化在历史传承上的脱节、社会功利化的驱使、代际关系的转变和代沟问题的加剧、家庭和学校教育的错位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提出高校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即在传承孝道文化精髓、拓宽孝道文化载体、构建传统孝道文化教育长效机制中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11.
基于《论语》,归纳和阐述了孔子孝道思想,分别从企业伦理管理和伦理经营角度讨论了孔子孝道思想对我国企业伦理文化建设的价值,说明了将孔子孝道嵌入企业伦理文化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这样一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资源值得开掘,古为今用。在我国古代民间,关于孝道与崇老的文化和习俗,有着丰富的文字记载,孝道作为一个基本的社会问题,完全纳入了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范畴,深入人心,已经发展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多元文化已经成为各国文化发展的总体趋势,多元文化主要是指空间上由不同国别和民族文化所构成的文化多样性现象,时间上由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不同年代文化所构成的文化多样性现象,以及由这些文化交叉、碰撞形成的新的文化多样性现象。多元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孝道养成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面对多元文化的影响,只有遵循孝道养成的原则和规律,科学、合理地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扬弃”,对西方文化进行“取舍”,才能建立起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相适应的孝道文化。  相似文献   

14.
由于传统文化和养老模式的差异,英汉民族对孝道重要性及其内容的认知存在着明显差异。美国汉学家Jean M.Mulligan在其《琵琶记》(The Lute)英译本的长篇导言中对该剧孝道伦理进行了探讨。Mulligan之文化误读,是由中西孝文化语境认知的互为观照所致。  相似文献   

15.
孝道文化视野下的当代养老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敬老养老是中国传统孝道的基本内涵,孝作为伦理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在促进家庭和睦、社会稳定,特别在敬老、尊老、养老上曾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而养老问题尤为突出。社会现实要求人们重新审视传统孝道,弘扬与时代相适应的现代"孝道",构建与"孝道"文化相适应的养老体系,解决我国养老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传统孝文化经过两千多年的延续和积淀,良莠杂蹂,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其孝敬父母,奉养以诚,敬爱他人等合理方面我们要给予肯定,其子辈与父辈地位的不平等、移忠于孝等消极腐朽方面我们要坚决剔除。我们应该汲取传统孝文化的精华,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孝道。对此,本文提出通过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大法制保障力度和激励措施、加强舆论监督和宣传教育、对传统孝道的现代"改铸"等途径构建新型孝道。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由于汉文化的强力渗透,孝道观念在白族民间文学中演绎成为一道壮观的主题风景.白族民间那些以宣扬孝道、歌颂孝道为旨归的文学作品既表现出吸纳汉文化的态势,又显示出与汉文化不太相同的价值取向.白族民间文学的"孝"主题展现了白族文化与汉文化的生命联系,也揭示了文化传播和接受的复杂机制.  相似文献   

18.
孝文化的重建已成为当代构建"和谐社会"和"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对传统孝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是对传统文化应采取的正确态度,也是我们对待和谐观念科学的、理性的态度。传统孝文化是我国传统家庭伦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了家庭和社会的伦理道德及其行为规范,对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思想意识影响深远。在当今社会,孝道观念淡薄甚至缺失造成了一定的社会问题,传统孝道基础之上"新孝道"的提出,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道德素质,促进家庭和睦,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9.
孝亲观念应该是随人类进入一夫一妻制婚姻家庭阶段而产生的,传说尧、舜时代,便有了孝的观念和行为。具有信史依据的孝观念、孝行为和孝文化起源于西周时期。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孝"的内涵由"孝死"向"孝生"转变,成为子女善事父母长辈的伦理道德规范。孔子对"孝"进行理论升华,完成了对儒家孝道理论的初始建构。历代统治阶级都很重视对孝德文化的弘扬,甚至将其制度化和深入到启蒙教育等生活的各个角落。进入近代以来,孝文化与整个传统文化的命运紧密相连。"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对传统孝道的批判虽然是应该肯定的,但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对传统孝道文化不能简单对待,而必须溯其源流,辩证分析,去糟取精,实现由传统"孝道"文化向现代"孝德"文化的合理转换。  相似文献   

20.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稳定整个封建社会结构的伦理道德支撑,对促进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文明进步及助推中国梦具有现实意义。然而,当今时代,孝文化陷入了现实困境,无法适应个性独立的现代工业社会,社会流动、亲子代沟、保障欠缺也给孝道带来挑战,一些人出现了价值迷失。反思孝文化并实现其价值重塑,一要借鉴感恩文化重塑孝道文化;二要加强孝道教育,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三要健全法律法规,完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