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奥地利当代著名女作家艾兴格尔在西方文坛颇为有名,且对德国战后文学影响很大,其代表作《镜子的故事》以一种有别于传统倒叙的逆转叙述方式讲述了一个普通女人的一生。该作品的创作手法别具一格,主题表达极其出色。对这一短篇小说的初步解读,中国读者可从中窥见艾兴格尔的创作特点,领略其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4.
爱德华·奥尔比(EdwardAlbee)被公认为是继尤金·奥尼尔、田纳西·威廉斯及阿瑟·米勒之后美国最重要的戏剧家。其作品里自始至终都贯穿着对死亡的哲学思考。对于奥尔比而言,处理死亡无非就是处理活者的生存危机,只有把"生命价值"作为中心才能够超越被"无意义"腐蚀、葬送的生命本体,进而得到精神的再生。本文试图以神话原型理论对《动物园的故事》进行重新解读,通过考察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生命历程,把握死亡与再生这一切入生命本质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阅读与作文》2007,(6):8-31
《声声慢》又名《胜胜慢》,李清照这首词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不能列入婉约体。这首作法独特的词,就其内容而言,是一篇悲秋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罗愿是南宋前期的一位知名学者.由于其父罗汝楫曾经参预谋害岳飞的缘故,他的离奇死亡往往被后人理解为岳飞含冤死后的报复行为.在传统时代,鬼神杀人、冤魂复仇的传闻会被广泛的社会观念所认同,并支撑着世人对于此事的态度.在士大夫们看来,博学君子罗愿惨死与道德偶像岳飞神格存在诸多矛盾之处,围绕此事的讨论因而历久不衰.让知识精英们深感焦虑的是,此论题所涉及的教化功能与道德理性两难兼容,传统思维模式的困境与局限由此显露无遗.  相似文献   

7.
《文心雕龙》早已成为中国文论与美学中的“显学”,而其诸篇赞语的学术意义并未引起学界的关注.《养气》是《文心》创作论中的重要篇章,其以《管子》、王充的气论哲学作为基础,使之成为文学创作之“神思”的动力.《养气》赞语以其隽永朗练的四言诗形式,将《养气》篇的内容浓缩于其中,并将其明确地置于文学创作思维的框架之中.结合《养气》正文对《养气》赞语加以美学角度的诠解,发掘《文心》诸篇赞语独特的理论价值,可能会成为龙学研究的一个独辟蹊径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女性意识的顿悟——凯特·肖邦《一小时的故事》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19世纪末期美国南方的社会背景、女性地位、婚姻观念等方面的阐释,探讨了凯特·肖邦《一小时的故事》中的主人公露易丝女性意识突然觉醒的历史背景,揭示了世纪之交的美国社会对于女性价值的漠视和自由精神的束缚,剖析了妇女对于自由的追求只能以生命为代价的残酷现实。分析了作者的创作手法和作品的艺术特色,以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自由和死亡主题。  相似文献   

9.
对<浮生六记>的研究渐热,人们在关注和研究其内容的同时,对其艺术性的探讨,也应不断地深入.因此,本文将对<浮生六记>精巧的艺术构思、变化的意境美进行较深入、系统的探析,以期人们在理解、鉴赏<浮生六记>时,能将其内容美与艺术美完美地结合,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0.
<聊斋志异>中涉及人物面容妍媸变幻的小说约为八篇.这些篇章中人物"化貌"的实质是企图实现对苦难人生的逃逸和对无情时空的超越,其间寄托着作者对"真鉴"、对天下知音的热切渴求.而假象与真鉴、世道与自我、皮相与灵魂等富有哲理意味的问题,也在故事中得到了深入探讨.<聊斋>"化貌"篇章描摹了关爱苍生且情思细腻、风格飘洒的仙人形象,这种慕道的深层心理乃是作者对自由、广阔的精神家园的追寻.  相似文献   

11.
朱莉娅·罗威尔(中文名蓝诗玲)所译《鲁迅小说全集》是鲁迅小说英译本中最新最全的一部,为鲁迅作品走向世界做出了新的贡献。在充分肯定蓝译的同时,通过分析选自蓝译《狂人日记》、《孔乙己》、《社戏》、《祝福》和《弟兄》等5篇短篇小说中的6个具体译例,深入分析探讨了蓝译中出现的误译。  相似文献   

12.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技巧,还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途径。文章对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较流行书名英译本进行了分析,从直译、套译和意译法等翻译方式角度探讨了隐喻对四大名著及其书名英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林纾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其译作数量之多,后人罕有匹敌。然林译小说在为人称赞的同时,却也时常因其大量漏译、误译、删节与改写而为人所诟病。该文拟从改写理论的角度分析林译《吟边燕语》,从而得出林译小说中的有些讹误与超胜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与文化原因,而并非总是林纾的疏忽大意。  相似文献   

14.
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当代戏剧家哈罗德·品特的作品向来以神秘怪诞和晦涩难懂著称,如冰山一般的表浅内深是品特创作的精髓,一语双关或一词多义是品特剧名的特点.从1970年台湾学者刘会梁最早翻译品特作品到2010年华明翻译的《品特戏剧集》在中国大陆第一次结集出版,在品特剧被译成中文的40年里,其双关剧名的中文翻译经历了由对字面的忠实翻译到对作品喻意深度的探寻再到对平面化直译的追求,从强调字面忠实品特的原作风格到更好地兼顾品特的双关和多义再到还原品特的原创简洁.本文以品特三部双关剧名的中文翻译及变化为例来探究中国的品特研究者们在文化语境的变迁中对品特作品的不同解读和诠释以及对品特的接受、认识和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5.
以《楚辞》的四个国内译本为研究对象,在我国国际影响力提升、文化输出重要性逐渐彰显的大环境下,从翻译伦理的角度重新审视典籍英译的翻译方法,走出文本分析的局限,强调译本的整体传播效果。回顾了翻译学回归伦理探讨的历史,针对译本体例编排和异质转化两个方面,从翻译伦理角度评析近十年来《楚辞》的四个国内译本,突出翻译伦理在典籍英译中的指导作用以及“丰厚翻译”法对今后典籍英译的启迪。  相似文献   

16.
译者的职业规范体现一定社会背景下翻译行业从业者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清末民初翻译行业逐渐兴起得益于稿酬制度的建立、科技的发展、出版业的兴盛及独特的传播方式,但其时并未形成正式、统一的翻译职业规范。通过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清末民初译坛规范了译者的翻译职责、译者的翻译选材及翻译体例,规范了翻译的标准即译本的忠实性,论证了“信...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英语的语言特点与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意合倾向、求简倾向、词性转换、修辞效果、渗透性、吸纳性六个方面对中国英语的简洁性、敏感性、能动性、创造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等语言特点进行研究。中国英语遵从英语的基本规范,但以中国文化为主要基点,异化翻译是中国英语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英语与地道英语和而不同、并行互补。由于其独具的中国文化特色和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中国英语呈现出无限的发展潜力和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运用CiteSpace软件,梳理2009至2019年国内CNKI核心期刊和国内硕博论文库的相关文献,论述中国形象研究在国内的发展历程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语料库批评翻译学的新视角。研究发现,中国形象研究大多集中在传播学、文学、译介学等学科领域,语料多来自国外媒体报道、外国文学和翻译作品等,中国形象研究局限在“他形象”研究,缺乏对中国形象的“自形象”研究,鲜见以国内政治文献的外译作为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多为定性研究,缺乏一定的客观定量研究。语料库批评翻译学为中国形象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和途径,依托对国内政治文献的翻译,不仅为中国形象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范式,而且对实现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和“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形象宣传也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聊斋志异》中“相爱一永诀”型爱情篇章大致可分为不容于世、人鬼殊途、爱而失望、弃世求仙和缘满离去五种,从中蕴含了作者对人间爱情的叹息。“相爱而永诀”的情节悖逆实质上透露了蒲松龄心底挥之不去的人生悲情和矛盾困惑:自然感性生命与理性的冲突,人世与出世的矛盾,爱与爱的幻灭的矛盾等等。而其对悲剧结局的艺术处理却是充分诗意化的。  相似文献   

20.
构建适应时代发展、遵循党建规律和个体成长需要的党员教育管理微观模式是医学院校突破临床实习生党员教育管理困境的必然要求。在透视当前临床实习生党员教育管理现状并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习生党员生活和学习实际,通过构建党员教育管理进科室、进宿舍、进网络和进社区,实现党员教育管理的专业化、生活化、信息化和社会化,充分发挥实习生党员的模范引领作用,从而提高临床实习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