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路径不同于西方的经验,西方的社会工作是在助人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而中国的社会工作是以半专业化或称为行政性社会工作为起点的。在进行社会工作本土化实践的道路中,应结合中国自身的体制特征和文化特点,将专业的社会工作进行体制性的嵌入是加快本土化建设的一个行动策略;对文化背景的重视则有利于推动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主要矛盾、比较优势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经济发展不能还走专注数量和速度的老路。必须立足新阶段,走高质量发展的新道路;要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个维度。高质量发展具有五大本质特征:科技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基于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要从构建和完善机制入手,转换驱动机制,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再创协同机制,处理好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关系;建立倒逼机制,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扩大开放机制,实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完善包容机制,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4.
企业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专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缘于社会工作与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重叠,社会工作通材教育的广泛应用性,企业社会工作成为社会工作专业最大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在中国社会对社会工作专业认知不足,旧体制堵塞社会工作专业进入民政、社区领域的现实情况下,企业社会工作更成为社会工作专业的主要发展出路。这是每个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者应该认识与正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工作教育的迅速发展做出了理论解释,并对专业院校在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过程的路径与策略进行了分析。作者指出,鉴于不同的社会需要和处境,不同地区在发展社会工作教育过程中既遵循了一些共同的发展路径,也采取了根据不同情境需要的发展策略,使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呈现了非均衡的区域化特征。针对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和现代化的总体发展要求,作者简要讨论了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实践发展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6.
社会工作是一门助人的专业,在欧美有近百年历史,香港有近50年的历史.回顾香港社会工作的历程,从中学到一些有益于内地社工发展的经验:即本土化的过程,加上经济繁荣的推波助澜,以及香港政府的资助协助社会福利机构发展,才有香港社会工作专业的建构与发展.其中重要的是自发性地扮演关键性及推动性的角色.在自发性成为推力中,民主进程是一个极其重要影响因素.指出内地社会工作成为一个热点与我们的民主进程有极大的关系.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社会工作的发展也找到了一个极好契机.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三大社会工作群体——社会工作教育群体、福利行政管理群体和社区实务工作群体对中国社会工作不同的理解造成了一种无形的张力,中国的社会工作的发展就处于这种张力之下。  相似文献   

8.
在英美两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路径是从职业到专业;而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则呈现出从专业到职业的特点,这两种发展路径根植于不同的福利传统及历史背景。对于英美国家来说,在从职业到专业的社会工作发展路径中,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可度相对较高,专业权威性强及独立性较高;而对于中国来说,从专业到职业的社会工作发展路径,则呈现社会工作独立性不强、社会认可度低、专业水平不高等特点。借鉴英美两国社会工作发展的路径,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目前正在实现专业化和职业化并举,需要政府、社会工作者、高校相互合作推动社会工作发展。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中国特色艾滋病社会工作的实务和研究不断丰富,主要集中于艾滋病社会工作的价值伦理、理论视角、方法技术、发展范式、实务领域、社会政策、域外经验以及本土实践等八个方面。已有研究在成果丰富化、领域精准化、视角多元化、影响扩大化的同时,在迈向高质量、专业化、国际化以及特色化发展方面也存在诸多局限。面向未来,需要建立多学科跨专业的艾滋病社会工作研究框架,构建全方位立体的艾滋病社会工作专业和学科体系,开展艾滋病社会工作的本土化研究,加强艾滋病社会工作学科建设、社会服务、学术研究和政策倡导的融合发展,促进中  相似文献   

10.
移植于欧美的专业社会工作在中国本土遭遇了水土不服,出现所谓的绞溢病象,究其原由主要是其本土化是以欧美为中心的,还是一种调整本土实际填充欧美框架式的发展。对此,可以尝试沿引土生化的概念,即发展一种以本土为中心,与本土实际相契合的内生性社会工作。以此概念为依托,构想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可经历三个发展阶段:自我殖民化、本土化和土生化,与此同时进一步提出土生化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1.
对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工作是专业化的助人服务工作,其实务性、操作性较强。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性取向要求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特别要注重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但从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实际情况看,由于缺乏良好的实践环境和条件,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实践环节薄弱的现象。对此,一方面,我们要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意识和加强专业宣传;另一方面,要积极促进专业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社会工作的发展走上了一个新的平台.社会工作实务开始由星火式的点状分布走向燎原式的系统发展,兴办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达到两百多所,社会工作研究成果源源不断地涌现.社会工作的这一跳跃式发展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中展开,得益于政府、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境外社会工作界、传统工作体系、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的良性互动,这种良性互动建构了中国的社会工作,促进了社会工作的发展.这一发展要求专业教育工作者由以往推进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从而推进社会工作的职业化为主要目标转向以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化为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3.
积极参与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是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任务。高校社会工作专业要切实按照中央精神,明确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目标与责任,加强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规划与建设,改进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学与实践,努力承担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培养职责。  相似文献   

14.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工作专业作为培养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专业服务促进社会和谐的新专业,近10年发展迅速。从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的统计资料看,已经有200多所大学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文章从我校新办的社会工作专业出发,探讨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与社工人才培养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5.
儒家社会工作学的教育与实践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旨在介绍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学者如何运用儒家理论、道德观与技术作为中国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价值观及技术的基础。笔者根据多年社会工作教育与实务的经验,提出一套高级通用社会工作模式,供当今及未来中国社会工作教育与实践之参考。本模式的设计运用古今中国文化的内涵,考察当今环境及需要,目的在于解决社会问题,开发人类潜能,使人类社会逐渐达到小康以及大同境界。儒家社会工作学的教育与实践模式是根据儒学“易道”原理及伦理道德作为改变人的行为及其所在环境的准则,如何应用儒家变易、简易、不易的道理,为个人、家庭、团体、社区及社会的规划与变革提供指导,乃是本模式的主旨。  相似文献   

16.
社会工作专业的应用性取向要求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要特别注重实践教学。要使实践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大力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搞好实验室建设,提高实践教学基地使用效率,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中国社会工作教育面对的困境作为背景,再一次梳理社会工作专业的本质,认清社会工作专业作为道德和政治实践的面向。本文进一步简单介绍社会工作研究发展的历史,指出其知识生产与其他社会科学差异之处,以及实证主义研究的问题。最后,本文讨论行动研究与社会工作实践的关系,从而认为行动研究是最具有社会工作性格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8.
建构儒家角色理论——以竞小康致大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探讨儒家角色理论对社会工作实践的相关性、实用性及其贡献.讲解比较了古代儒家角色理念与戴维斯角色理论的历史、概念、哲学观及技术应用,以便促进社会工作者有效运用东西方理论.比较东西方角色理论的历史观念,西方理论主要是指角色理论,东方理论包括阴阳说、五行理论以及易经--古代华人的世界观.历史溯源的比较涵盖儒家角色理论,戴维斯角色理论.角色理论的基础方面,比较了东西方学者的观点.作者分析论语的内容,将其作为新儒家角色理论的依据,提到儒家角色的观念与实践在历史中如何被统治者曲解误用.近期的文献考察证明儒家角色理论仍存在于各不相同的华人社区中包括中国大陆、台湾地区、香港及在美华人.作者根据当前的现实状况提出新八伦理论为当代新儒家角色理论的基础,研讨了它的优缺点.结论指出该理论可被应用于全球性社会工作的教育和实践中,以竞小康致礼运大同.  相似文献   

19.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冲突及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由对人的看法和对社会的看法构成,社会工作的行为守则则是价值观的操作化。它可以帮助解决许多问题,也可能导致当事人的自由和福利、当事人权利和工作者权利、工作者的普通身份与专业身份、社会工作价值与其他社会体系的道德困境或价值冲突。社会工作者必须进行道德决策,在诸好或诸坏间进行平衡。中国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实务工作者需要领悟传统文化的特性,整合以人为本和集体主义的理念,以融汇视角把握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引入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提炼传统文化的助人理念并举是中国社会工作良好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