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数字鸿沟”看世界经济发展与贫富差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数字鸿沟使世界范围的贫富分化更趋严重。信息差距在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地区的不同国家之间及同一国家的不同阶层之间 ,呈现出一种普遍的、多层次的分布状态 ,它引起的贫富差距的扩大具有历史的和现实的深层次的原因。但其核心问题是发展中国家贫穷的、既有的路径被信息化革命进一步强化 ,信息大国利用信息优势在财富的分配上处于有利地位。打破贫穷的恶性循环 ,不仅需要依靠外生的力量 ,更重要的是一国要有相适应的制度创新和人力吸引与教育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透视"童话型文化"--从《流星花园》的流行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汝发 《社会》2002,(7):4-6
<流星花园>的流行与"童话型文化" 似乎在不经意间,"流星花园"、"F4"就在社会上、尤其是在新新人类中热了起来:已经有50万张<流星花园>原声唱片和盒式卡带被卖出,标价108元的盗版VCD出售近7万套.F4的首张专辑<流星雨>第一天就卖掉10万,歌迷们网上订购的狂热,造成索尼公司的网站两次瘫痪,超过45万人参与了在新浪网站进行的"我最喜欢的F4成员"的网上调查.  相似文献   

3.
韩建伟 《国外社会科学》2022,(4):111-123+198-199
当前数字鸿沟是全球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中东地区表现得十分突出。中东地区在接入、使用及产出三个层次都存在数字鸿沟问题,不仅整体上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且区域内的国与国之间,每个国家内不同群体、不同地域之间也存在数字鸿沟现象。中东地区的数字鸿沟现象反映出该区域内各国数字治理能力的明显差异及有效的协同治理机制的缺乏。中东地区的数字鸿沟虽是“数字丝绸之路”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但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与中东地区的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未来中国应继续在弥合数字鸿沟方面与中东国家寻找新的合作点,加强“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  相似文献   

4.
实在论的最后崩溃--从虚拟实在谈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翟振明 《求是学刊》2005,32(1):16-27
文章通过对虚拟实在的潜在可能性的讨论,对照自然实在,得出了三条反射对等律1.任何我们用来试图证明自然实在的物质性的理由,用来证明虚拟实在的物质性,具有同样的有效性或无效性;2.任何我们用来试图证明虚拟实在中感知到的物体为虚幻的理由,用到自然实在中的物体上,照样成立或不成立;3.任何在自然物理世界中我们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完成的任务,在虚拟实在世界中我们照样能够完成.由这三条对等律足以推出,以实体概念为核心的实在论是不成立的,而其他种类的实在论一开始就缺乏理论根基.实在论的崩溃不会导致认识上的相对主义,因为客观规律的有效性并不依赖于实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同100年前相比,我们的世界在科学、贸易、医疗、交通与诸多其他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然而教育,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却几乎同100年前保持着同样的风貌:学生们在教室中抄写教师的板书,努力记住抄写下来的知识来应付考试.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网络建设和信息产业投资策略及上海发展计算机和网络市场的几个关键问题。文章认为,对网络建设和信息产业投资,必须有充分的预见性,把握信息技术进步的规律性,使性能价格比最优,使不可逆转的投资产生最大效益;“软性投资”比“硬性投资”更为重要;为了加快上海计算机和网络市场的发展,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生态环境,以计算机市场的空间布局进行规划;必须树立以消费带市场、以市场带产业发展的观念;上海必须建立坚实的信息产业基础,要把握新的机遇,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相似文献   

7.
李强 《日本研究》2001,(1):80-85
一个作家为什么会陡然产生创作的欲望和冲动 ,对此 ,古今中外已有不少经典性的解答 ;例如中国的“遣悲怀”、“舒愤懑”、“稻粱媒”,外国的“愤怒出诗人”、“力比多”转移、“文学如病蚌的珍珠 ,是痛苦的结晶”、“苦闷的象征”等等。因此 ,文艺心理学认为 :“情感”是文艺创作的直接动因 ,同时又构成文艺创作所表现的特定内容。本文拟从这个角度 ,结合《雪国》探讨一下川端康成的创作“情感”。  关于《雪国》,日本著名文艺评论家加藤周一曾经有过如下精辟的论述 :    川端康成的小说 ,以《雪国》最著名 ,大概作者本人也这样认为 ,…  相似文献   

8.
9.
从米歇模型看党校信息化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韶驰  钟莹 《探求》2011,(6):32-35
本文引入信息化发展阶段的经典理论模型——米歇模型,并以该模型为指导,深入分析党校信息化的发展轨迹,针对目前党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及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村村民自治的率先崛起 ,城市社区自治又迅速突破 ,成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与民主化过程中最有活力的基础性部分。城市社区自治与农村村民自治在时间上具有承继性 ,在内容上具有同质性 ,在形式上具有借鉴性 ,在结果上具有互动性。但两者处于不同的背景和生态之下 ,在制度变迁的背景、组织结构及运行机制、发展走向等方面各有自己的特点。从总体上看 ,农村村民自治的内在动力较强 ,外部环境则较紧张 ;城市社区自治的内在动力较弱 ,但外部环境较为宽松。  相似文献   

11.
江晖 《阅江学刊》2023,(3):74-83+174
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在带来技术惊喜的同时,也引发了有关“AI代人”的讨论。这场危机是数智时代的副产物“数智鸿沟”的全面升级,个人生存和国家技术治理受到严峻挑战。在全球对技能贫困者的广泛关注下,日本政府在数字化转型人才危机应对政策的基础上提出“技能重塑”计划,作为“新资本主义”经济框架下强化人力资源投资战略的支撑性举措。日本原有的企业员工培训体系和产学官连携机制在计划施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给人类与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共存共生提出了新课题:如何在定政策、设标准的总体思路下,调动企业能动性、更新技术认知并警惕“唯技术”的导向风险,日渐成为AIGC时代人类必须直面的现实。  相似文献   

12.
杨洁 《浙江学刊》2001,(6):115-119
中国女子接受现代教育的最初形式是女子学校,它首先由西方移植而来,并自沿海向内地扩展.上海作为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成为中国女子学校的最早生长地.教会女学首先出现在上海等通商口岸;中国自办的女子学校也由上海发源;上海还是中国女子走向职业教育的起点.在中国女子教育的早期发展中,上海女子教育观念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从上海女子学校的早期发展可知中国现代女子教育的起步得益于西方教会在华教育活动,但其发展经历了从西方化向本土化、从传统性向现代性的转化.这一转化过程建立在中国社会观念的自身改造之上,中国广大的知识分子和民众才是女子教育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3.
作为当今英国最重要的新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霍布斯鲍姆(Eric J.Hobsbawm,1917-)受到了中国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尽管他主要是研究18世纪的英国、欧洲历史,涉及中国的著作并不多,但是他的著作几乎都有中译本.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中国就开始翻译出版他的论著.  相似文献   

14.
杨仲航 《社科纵横》2007,22(11):46-48
在中国传统行政伦理中,不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讨论官员个人的行止与荣辱问题,"知止"是对封建士人的一项基本道德要求;政府官员个人行为的价值判断以及如何形成和维护正确的价值判断,依然是当代廉政建设的主题之一。防止与惩治腐败是公共行政伦理建设的重要方面。从"知止"这一传统行政伦理概念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强调公务员的责任意识和荣辱观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政府廉政建设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国荣  杜萍 《社科纵横》2006,21(3):76-77
本文以腐败的内涵作为切入点,分析了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并结合香港、新加坡廉政建设的经验,指出遏制腐败一方面要重视思想教育,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6.
任蓝 《学术交流》2003,(10):164-167
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小说出现了回归趋向:回归传统、取悦大众成为不少作家的共同选择。韩少功则始终坚持精英写作立场,且在文体探索上走向"非小说"一途,这既是对现代小说规范的突破,同时又是对中国"杂文学"传统的回归。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即将来临。新的世纪将是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伟大时代。面对这样一个新的世纪的来临,社会科学工作者更应该适应国际国内以从来没有过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树立起使命感、紧迫感和忧患意识,进一步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普及和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而服务。(一)当今世界的迅速发展,尤其是高科技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科学显的越来越重要。因此,适应新形势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普及和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仍然是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的认识问题。社会科学作为党的事业的重…  相似文献   

18.
"党内民主化论"是近年来一些政治学者为探索中国实现政治民主的具体途径而提出来的、在尊重执政党权威合法性与现行政治秩序的稳定性基础上的政治发展战略设想.它主张通过发展党内竞争性的民主机制,来引导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相对于民主问题上的西化论而言,它更具有温和性、渐进性与务实性.本文试图考察这种思想主张的基本观点、产生的背景、内部两种观点的区别与各自的可行性、知识分子与决策层对这一思想主张所作出的反映,并进而分析它对中国未来政治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朱宝树 《社会》2001,(7):19-21
人口多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基本、最重要的国情 ;人口过多仍是我国首要的问题。在我国的人口发展战略中 ,人口控制仍然居于首要的位置。可以认为 ,长期以来我国的人口发展基本上是以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为前提的发展。上海市的人口控制和发展进程明显超前于全国。在人口控制与发展的关系问题上 ,上海应当而且可以率先于全国实现一个大的思路转变 ,即由控制中发展转变为发展中控制。发展中的控制首先强调以发展为前提这一硬道理。控制要服从发展的需要 ,其目标应定位于适应发展需要的适度水平。发展中的人口生育控制、人口城市化控制、外来…  相似文献   

20.
李文洁 《求是学刊》2002,29(3):94-98
汉代大一统政权的建立 ,使得战国时激扬的主体精神难以再现 ,士人因此产生“不遇”之感。士人在解释“不遇”处境的同时 ,试图重新体认并适应外在环境。基于不同的时势和对自身处境的不同认识 ,士人先后尝试了几种可能的立身方式。这一过程中士人角色意识的转换 ,显示出由策士到文章之士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