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清末东北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甲午战争后,东北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发展的主要标志是:东北传统手工业迅速向资本主义近代企业转化;在清未“新政”中,东北三省官府兴办了一批近代工矿企业;民族商业、金融业资本日趋活跃和繁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渗入到农、林、牧、副、渔等各个领域,使东北民族资本主义向更深的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近代史上,资本主义曾经遭到封建顽固派的多方阻挠和反对,这是人所共知并易于理解的。然而资本主义为以近代西方国家为蓝图而改造中国的清末革命党人所非议,却是一件发人深省的现象。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清末新政期间,河南巡抚的频繁更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河南新政的成效,但河南地处北洋和湖北两大模范新政省区之间,不仅容易受其新政举措的影响,而且便于学习和借鉴。河南巡抚群体虽然思想上较为保守,但忠于清廷,忠实执行新政谕令,致使河南新政别有特点。河南新政虽然没有北洋新政和湖北新政那样成果辉煌,光彩夺目,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河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开启了河南早期现代化的历史征程。  相似文献   

4.
清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王朝,其在政治制度上的独特安排,使得民族问题成为清末立宪必须面对的一个政治难题。满洲贵族作为清王朝的统治者,是整个立宪运动的领导者和决策者,立宪本身又触及他们自身的特权利益,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清末立宪本身;清末立宪中的平满汉畛域,不仅仅是一个族群平等问题,而且关涉整个宪政改革的内在悖论;清末边疆地区的宪政改革,也是对原有多民族政治秩序的一种重新整理。  相似文献   

5.
王洪瑞 《殷都学刊》2008,29(3):55-61
中学教育是近代普通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清末河南的中学教育于相对急促中草草创立。在此过程中,省内各府州中学堂的设置规模不等,早晚不一,表现出了明显的地域差异。通过对各中学堂的存续年数、教职员数、开设科目数、年支经费数、培养学生数等指标的赋值加权分析,各府州中学教育的发展差异可基本划定:南阳、开封等府为发展良好区,卫辉、河南等府为相对一般区,许州、汝州等地为较为落后区。  相似文献   

6.
为了整理武汉市有关資本主义发展的史料,我們对辛亥革命前武汉市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史料的收集和調查訪問工作。这里就当时武汉市民族資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概况,以及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关系作一些介紹。  相似文献   

7.
河南许昌地区的回回民族张玮,胡云生许昌地区位于河南省中部,包括许昌市、禹州市、许昌县、长葛县、鄢陵县等2市3县,回族人口在4万之上,其中2市在万人以上。许昌地区回族历史悠久,而各时期的许昌地区各县志,很少有关回族的记载,虽在1937年出版的《禹县志》...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史学界对于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问题正在新的水平上展开探讨,这对于研究辛亥革命的阶级基础,对于研究近代政治史、经济史乃至整个近代史,都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在我国这样一个大国中,要在总体上科学地把握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状况,就必须加强地域性研究。武汉是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较大的近代工商业城市,清代末年,武汉的工商业发展水平,在全国居第二位,仅次于上海。弄清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状况,无疑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在一九五四年发表了《自秦汉起中国成为统一国家的原因》一文,对汉民族形成问题做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和阐述,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范老的文章引起了史学界的注意和反响,由此展开了一场汉民族形成问题的讨论。这场讨论活跃了学术空气,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解决汉民族形成问题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出乎讨论者们意料之外的是,这场讨论在我国民族理论界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过,这个强烈的反响带有截然不同的性质,有些民族理论工作者不是当初去积极地参加和继续这场讨论,而是过后把这场讨论批评为“不必要的误解、混乱和论战”(见《民族形成问题研究》,一九八○年成都版第十一页,以下括号里页码均表示该书)。那末,是什么引起了误解和混乱呢?批评者断定:这是由当初翻译斯大林《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的同志把译成“部族”而引起的;假如在斯大林著作里不出现“部族”,混乱就不会发  相似文献   

10.
张秀丽 《中州学刊》2012,(2):156-160
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在教育方面实行改革,令全国府级书院改为中学堂。河南省遵从清政府令,将全省府级书院改办为中学堂。由旧时书院改为新式学堂,相应对师资也有一定的要求。这一时期,各级各类新式学堂都属初创,而中学堂教员又需高级师范学堂毕业生才符合定章。就河南而言,所需师资数量与实际培养能力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这就迫使河南的教育行政官员不拘一格开辟培养师资的渠道、吸纳各方面人才,以解决河南中学堂教员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11.
清末现代"民族"概念形成小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现代意义的"民族"概念的出现与早期运用,是认知民族主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现代概念的萌生可能与19世纪西方民族的接触和文化碰撞具有一定的历史关联,而流行得益于日本汉字新词对译西方的用法,是中、西、日文化交流互动的结晶.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历史学界,特别是经济史学界,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十几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破产问题作过不少研究,并形成了一些看法。这些看法,粗看起来,大多数都言之成理,但根据历史的实际情况细加考察,却值得进一步研究。一、发展时间主要不在战时,而在战后几年关于这次发展的起迄时间,通行的看法是:从1914年大战爆发或稍后就开始了,到1918年大战停止便结束。这一看法,根据已知的材料看,是杨铨最先提出来的。他列举下列统计表格(见表一)之后,即得出结论说:“工业极盛于民四(欧战之第二年),而衰于民七(欧战停止之年)。”有些论著甚至将发展开始时间推前到大战爆发之年,即1914  相似文献   

13.
巴杰 《殷都学刊》2010,31(2):33-36
福公司是清末外资在中国开办的最大矿场,针对福公司矿场扩界及就地售煤,河南士绅、地方当局互为援长,展开保矿活动。与学界既有研究不同,福公司矿权交涉折射出士绅对于政府,依从多于抵制,绅权还没有"高涨"到可以制衡政府的程度;地方政府的表现也不是地方势力膨胀、中央权威下移的体现,实际上是"保全主义"思想的延续,"理为势曲"的现实常常迫使地方政府不得已屈意求全。  相似文献   

14.
1949-1956年,中国处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状况的变化,党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也是不断变化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在建国初期党形成了"利用、限制"民族资本主义政策,并在建国后加以运用和贯彻。在过渡时期,党将"利用、限制"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转变为"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党和政府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改造,使中国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初,河南地方自治不能顺利推行受制度和时势等诸多因素制约.地方自治制度设计中强烈的官治色彩是其制度原因;自治主办者为解决财政困难加抽捐税,引发地方社会抗拒自治而成为民乱之源;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发展微弱导致改革缺乏地方社会的有力回应,痞化势力的存在则阻碍了其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河南地方自治不能顺利推行受制度和时势等诸多因素制约。地方自治制度设计中强烈的官治色彩是其制度原因;自治主办者为解决财政困难加抽捐税,引发地方社会抗拒自治而成为民乱之源;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发展微弱导致改革缺乏地方社会的有力回应,痞化势力的存在则阻碍了其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17.
关于资本主义以前有没有民族,资本主义以前存在不存在各种民族类型的问题,在学术界过去和现在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文仅就资本主义以前有没有民族、民族有没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否认资本主义以前就有民族存在的危害性谈一点拙见。  相似文献   

18.
社会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高放 《江汉论坛》2001,28(8):27-32
当代资本主义是社会资本主义,它已超越了列宁所讲的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阶段。当代社会资本主义具有六个新的基本特征。认清当代资本主义是社会资本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技术资本主义理论认为,资本主义在当代的演化已经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生产形式、商品类型、劳动形式,消费形态都由于与新技术的深层次互动而发生巨大变化。围绕技术创新,技术资本主义得以建立了与传统工业资本主义完全不同的经济范式,构建了独特的"资本—技术"生态,并借此使资本的扩张力量达到了更高的水平。技术资本主义理论试图揭示新兴技术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重塑和改造作用,以及科技创新主导的全球化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经济样式、文化意识形态所产生的总体性影响,图绘当代资本主义作为"资本—技术"综合体的基本面貌。技术资本主义理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立场,虽然仍存在一定不足,但它为我们理解当代变化莫测的资本主义提供了一种既不同于"文化—意识"形态分析,又有别于传统技术批判理论的分析框架。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认识技术资本主义概念下科技创新和资本主义的内在联系,既是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把握,也是对资本主义未来的一种展望。  相似文献   

20.
产生和发展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资本主义 ,在社会主义革命时代 ,列宁赋予它社会主义性质的全新解释。毛泽东在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实践中把马列主义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开创了中国式的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道路。这是中国废除私有制、进入社会主义唯一正确的道路 ,同时成为和平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