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对货币史学精心研究的基础上,确认公元1024年宋代发行的交子是中国最初的纸币,并指出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同时还认为宋代已开始具有封建主义个性的市场经济,并且论述了随着宋代市场经济的形成、纸币的产生、也就出现了我国最初管理纸币的理论,并总结了这一理论对当今稳定人民币币值的现实意义与重大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纸币是货币的发展形态,其产生和流通有其本身的规律。本文拟从理论上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上,来探讨中国最早的纸币的产生及其流通规律。 一、中国纸币的产生 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纸币是交子,它产生于北宋时期(大约在真宗咸丰年间998—1003年)的益州(今四川)。它的出现是宋代商业、货币经济发展的结果。具体情况是由于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的纸币产生于公元10世纪,比其它国家早二百多年。在正式使用纸币之前,汉武帝(公元前一世纪)时的白鹿皮币就具有纸币的性质。唐宪宗(公元合世纪初)时的“飞钱”曾被史学家们公认为纸币的滥觞。“飞钱”类似汇票,是一种兑换的票券。后来真正的兑换券,也带有“飞钱”的性质。兑换券和纸币是由“飞钱”发展而来的。 我国古代最早的纸币是由兑换券演变而来,而最早的兑换券是北京四川商人先行使用的。当时四川使用铁钱,一贯重25斤,携带很不方便,于是四川商人便印制了一种纸券叫做“交子”代替铁钱流通。 最初的交子是用楮…  相似文献   

4.
王婷 《山西老年》2012,(7):33-33
我们现在通常称纸币为钞票,其实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并不存在“钞票”这一称谓。在货币发展史上,纸币曾被称为交子、会子、关子、交钞、钱引、钞引、和宝钞等,“钞票”作为纸币的通称是晚清才流行起来的。  相似文献   

5.
纸币在宋代的产生与大范围的流通,是经济史上的大事,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为什么标志着社会进步的纸币却在它产生的朝代逐步走向了衰落呢?这是千百年来人们一致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本文试结合宋代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情况对官办纸币贬值的原因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纸币在宋代的出现是中国经济史上的大事,但从它一出现,社会上便有了伪造纸币的现象。而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却尚付阙如。宋代纸币的作伪手段已相当丰富,一宗案例涉及伪造的人员往往少至二三人,多至几十人。为对付日益猖獗的伪造活动,宋政府除采用严刑苛律外,还不断地改善纸币的工艺质量,加强纸币制作部门的管理,强化伪币的鉴定工作,并采取了增加工匠的工资、防止纸币的制作方法散布民间等措施。即便如此,有宋一代,纸币的伪造仍屡禁不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历史上看,假造货币、非法获利的问题并非宋代纸币所独有的现象,中国历代铸币强调“重如其文”,一旦币材值低于币面值,民间私铸即大肆兴起。除此之外,政府所立钞法的不合理,某些官员的徇私枉法、玩忽职守以及纸币本身的可伪性,也给伪造者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7.
宋代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发行纸币的时代 ,由纸币、金属货币和有价证券共同构成的宋代货币体系 ,其相互关系的复杂及其不确定性导致了宋代通货膨胀的复杂和持久 ,也造成了对这一问题看法上的诸种分歧和不足。事实上 ,宋代正当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大转型时期 ,其通胀成因错综复杂 ,表现出混合型的特征。宋代纸币是一种混合货币  相似文献   

8.
我国宋代是世界上最早产生纸币的年代。在宋王朝统治的三百年中,纸币一直在流通着。但由于统治者贪婪掠夺,大肆滥发纸币,使纸币价值严重贬值,以至有不少思想家主张废除纸币,改行金属铸币。但也有不少有识之士提出反对,主张改进发行办法,让纸币继续流通。这两种意见一直僵持着。不久,宋王朝灭亡了。进入元王朝后,我国纸币的命运如  相似文献   

9.
由于商业的发展 ,宋代的货币制度也随之发展和演变 ,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铜、铁、金、银钱的铸造和流通 ;交子的发生和发展 ;南宋铜钱日益减少 ;纸币在广大地区流通及其发行量猛增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年代在世界范围实行了纸币流通制度。在此以前中国即有取消金属货币的主张和理论。实行纸币流通制度,必须对纸币代表什么作出理论上的分析。中国纸币理论的演变,至80年代,发生了纸币是否代表黄金的讨论。笔者为纸币是否代表黄金讨论的参加者之一。笔者认为,纸币代表在流通中形成的、客观上存在的、没有货币商品实体的抽象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茂荫纸币思想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咸丰货币改革中的重要一员,王茂荫的货币思想一直为国内外学界所关注。中国学界长期认为他是一位反对名目论传统的理论金属论者,但实际却不然。王茂荫货币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以实运虚,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实际运作中政府需要一定比率的商品货币储备支持纸币;根据预定的货币法则,纸币和商品货币在一定比率下同时流通。他提倡保持商品储备以坚定纸币持有者对纸币的信心,主张权力机构制定纸币的价值,并需要持币者的信任去支持。而货币信用理论认为虽然货币的价值由货币发行机构(通常是政府)所制定,但需要获得持币者的信任才能成功。实用金属论认为在某一历史情况下,纸币的发行需要商品储备的支持。这些恰恰表明了王茂荫是持货币信用理论的实用金属论者。在未受到西方影响的中国货币思想传统中,王茂荫是最富于创见的一位思想者。他提倡的将公共货币和私票相结合的规则如被采纳和认真执行,将会使咸丰货币改革在更大程度上获得成功,很可能会改写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2.
根据商品价值流通规律、纸币特点和纸币流通规律 ,可用理论需要的纸币流通量除以实际纸币流通量 =X来测定币值。若 X >1则币值增值 ,若 X <1则币值贬值 ,若 X =1则币值稳定。这将是一种极为科学有效的币值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宋代的纸币     
我国是最先发明和使用纸币的国家。从纸币的起源讲,至今已有两千多年时历史,了。纸币的出现是长斯经济发展的结果,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但对于它的起源和发展问题,学者们至今仍众说纷坛,莫衷一是。笔者仅就自己所见,写成此稿,就教于同好。  相似文献   

14.
现在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纸币流通,并且纸币已与黄金逐渐脱钩。在纸币与黄金没有联系的情况下,黄金是否仍然是货币商品?纸币是否已发展为独立化的货币?纸币本身没有价值,为什么有购买力?对于这些问题,学术界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对立的看法。要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当然,一方面必须考察货币流通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必须从马克思科学的、丰富的货币理论中找根据。下面谈谈我对货币理论中若干问题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5.
元代发行的纸币,经历了中统钞、至元钞、至大银钞、至正交钞等四个阶段,并制定了较为系统的纸币管理制度。元代末期出现罕见的恶性通货膨胀,成为元政权崩溃的重要诱因。研究元代纸币制度在今天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苏州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古城,苏州的通行纸币和主张发行纸币的学说也由来已久。本文拟就清代苏州裕苏官银钱局发行的钞币和道光年间苏州货币学者王瑬大力提倡通行纸币的学说,试作一些论述和探讨。苏州裕苏官银钱局发行的钞票清代第一次使用纸币是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当时顺治帝亲政,因军费浩大,入不敷出,曾发行“顺治钞贯”。歪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军事上全局平定,钞贯即全数收回,并停止发行。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清廷财政十分困难,福建巡抚王懿德,右都御史花沙纳倡议发行纸币,咸丰帝批准后立即推行,这是清廷第二次发行纸币。当时,以制钱为单位的,名  相似文献   

17.
“货币天然是黄金”的时代过去了,纸币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货币。纸币本是无内在价值之物,其所以能为人们普遍接受,乃是因为它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有国家作为后盾。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分散的经济逐步变为全国性的综合经济,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也日益加强,因而有能力实行纸币流通制度。人们所以能接受纸币这一事实,除了政权的力量外,还由于在经济发展的这一阶段上,人们同时是货币的承受者和支出者的这一双重身份的性质更强了。和过去相比,人们在商品交换中更不关心货币所包含的内在价值究竟有多少,或者是否具有内在价值,因而毫无内在价值的纸币能够成为独立的货币,执行货币的职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人民币序列号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投影法和BP神经网络的纸币序列号识别方法。算法步骤包括对纸币图像进行二值化、边缘检测、倾斜校正、序列号定位、序列号分割和特征提取,算法最后利用BP神经网络对纸币序列号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受纸币倾斜影响,对图像背景要求不高,平均识别率达到了99.375%。  相似文献   

19.
货币发行与通货膨胀欧尚荣当今世界流行的各式各样的纸币,追本穷源,为中国所发明。早在宋朝(约公元960年),民间就出现了纸币;但最早由政府发行的纸币为1024年,当时称为“交子”,其后流传于世界各地并逐步演变成为名目繁多色彩斑斓的纸币。可以说,这又是中...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日本国1911年出版的《ManuaIs of Far Eastern Numismatics》(《东洋古钱学丛书》),《No.I Chinese Paper Money》(《第一卷支那国古纸币》),是一本论述中国纸市发展的专著,发行到世界各主要国家,其中所论述的有:大唐宝钞等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