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国社会导刊》2006,(4):48-49
胡同游做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出现在北京众多的胡同里已有多年的历史.所谓胡同游就是通过人力三轮车拉游客逛胡同,体会胡同文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胡同游热的盛行,在北京提供胡同游的公司也从几年前的一两家发展到现在的十几家,车夫们也不再只是当年的老北京人而增加了大量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打工仔.  相似文献   

2.
萨苏 《现代交际》2006,(12):43-43
我幼年的时候,住在北京东四的一条胡同里。东四胡同的房子都很老,很讲究的,院子都是高门楼,门口有雕刻狮子或者葵花的门墩,一个院子都是好几进。可惜既是文物,又要住人,加上知识青年返城,大搞搭小平房运动,每个古色古香的四合院都给搞得不伦不类。往往一个滴着灰油的烟筒嘴边,就是一幅前清  相似文献   

3.
好厨艺打动名模芳心 1970年林依轮出生在北京南城胡同.满族人对吃都很讲究,让他最怀念的吃食,是奶奶做的老北京炸酱面.做炸酱是个费工夫的事情,要2小时左右,不然出不来那份老味道,远远地在胡同口就闻到了.那时他专挑炸酱里的肥肉,拌着菜码,端着面碗蹲在门前,一边吃一边看着过往的行人.“吃饱了便去放风筝,春天时在胡同里不用怎么跑,就能把风筝放得又高又远,从前门大街就能远远地看到我们的风筝在天上飘着.”  相似文献   

4.
2003年,北京的建设用掉了2000万立方米的水泥。为了准备2008年奥运会,这个城市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本文的法国作者居住在鼓楼 附近的一个胡同社区。文中,她为我们讲述胡同里的特色生活。  相似文献   

5.
我怀念留长发的日子,怀念长发在风中飘飞的感觉,尽管,我是一个男人……那天,我去史家胡同的《中国妇女》编辑部给郑晶  相似文献   

6.
阳光晴好的周末,我回父母家,推开胡同深处那两扇吱呀作响的老木门,映入眼帘的是颇为温情的一幕:父母都坐在屋檐下晒着太阳,他们一个手里择着韭菜,一个在剥大蒜,正在轻声细语地闲聊,一看到我来了就笑着说:"我们商量好了,今天晌午要烙些韭菜盒子吃,正巧你就来了……"头发都已花白的父母,一左一右坐在门前.收拾得十分整洁的小院,此时铺满了一层金色的阳光,让我觉得这画面暖暖的,不由得在心里感叹:"等我老了,如果也有一个这样的院子,也能这样坐在阳光下与丈夫聊天,那该有多好啊."  相似文献   

7.
16岁的爱情     
初秋的夜晚,我坐在五道营胡同口里。酒过三巡时,我看见窗外有一个清秀的少年骑着单车拐入院落。他穿着一件干干净净的蓝色衬衣,衬衣下摆整齐地扎在牛仔裤里,仿佛要赴一个庄重的约会。店里除了我和朋友以外,只有一个年轻的服务生。少年显然跟服务生非常熟悉,点头招呼着。没过一会儿,少年跑到我和朋友面前,骑在座椅上,故作不羁状问:"喝酒呢?"我问:"大半夜的,  相似文献   

8.
像走进了一条漆黑的胡同里,我不知道是该继续向前,还是该退回原地?我只知道自己开始后悔了,后悔离婚的草率。  相似文献   

9.
北京的胡同大多数形成于元朝,历史悠久。胡同的走向多为正东正西,大胡同之间还开有南北走 向的小胡同,胡同的宽度在六步之内,大于六步的称为大街。胡同内的建筑几乎都是四合院。是 由东西南北四座房屋对称构成的院落。老北京人说:“有名胡同三千六,无名胡同似牛毛。”  相似文献   

10.
胡同,也称“里弄”或“巷”,是指城镇或乡村主要街道之间的、比较小的巷道。胡同,是老北京的一大特色著名的胡同有东交民巷、什刹海胡同等。一般都认为,胡同的称呼是从蒙语水井一词的发音演变而来的因为从元大都的实际看,胡同与井的关系更密切一些。  相似文献   

11.
大栅栏西街原广德楼这地界儿,近几年有种现象非常奇怪,出了灯子家的胡同往南拐,每天总能看到一些形色匆匆的人在西街和朱家胡同交叉口,一块稍微宽敞点的地方,三五成群地站着,指手画脚地谈着什么事情。胡同里的老户对于这些人瞧不上眼,说他们是神经病,骗子,饭都吃不饱,快“卧倒”了,还动不动就谈几个亿的生意,“什么南水北调了,给长城贴瓷砖,哪儿挨哪儿呀”。赵想去探个究竟,瞅了个机会走到两位谈兴正浓的外地人身边。  相似文献   

12.
钻进北京东四附近的胡同,本刊记者找了20分钟,却没找到东四七条46号.向附近居民打听北京协作者在哪里,没想到随口问了两位不同年纪的街坊,都能准确地告诉记者:前面第二个胡同一直走到头.  相似文献   

13.
胡同游做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出现在北京众多的胡同里已有多年的历史。所谓胡同游就是通过人力三轮车拉游客逛胡同,体会胡同文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胡同游热的盛行,在北京提供胡同游的公司也从几年前的一两家发展到现在的十几家,车夫们也不再只是当年的老北京人而增加了大量  相似文献   

14.
在北京现代化的城市中心,你还能找到由胡同和四合院组成的低矮的旧城区。对于胡同居民们来说,胡同的意义不仅仅是这些单层建筑群体本身的庄严美感,还在于邻里之间早就建立起来的那种社会关系。从胡同到高楼是一个旨在记录北京正在消失的胡同的项目。这里刊登的图片,是从胡同到高楼项目正在建立的影像档案的一部份,图片都是由胡同里的居民和该项目的支持者拍摄的。  相似文献   

15.
京味文化的缩影:南锣鼓巷古都风貌保护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锋 《城市》2004,(2):55-57
南锣鼓巷位于北京中轴线东侧的交道口地区,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平安大街,全长786米,与元大都同期建成,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以南锣鼓巷为主干,向东西伸出对称的胡同各8条,16条胡同有序排列,呈鱼骨状,俗称蜈蚣街(以前在南锣鼓巷胡同的最北处有两眼古井,恰好就成了这条蜈蚣的两只眼睛).又因为该地区中间高南北低,像倒扣的罗锅,所以称罗锅巷,谐音锣鼓巷.它是典型的元代建筑格局.  相似文献   

16.
钱江 《老人天地》2010,(11):9-9
初秋的北京碧空如洗,我和同乡前辈朱斐来到靠近中南海的会计司胡同,走进两扇红门里已故总书记胡耀邦的家,看望他的夫人李昭。十多年来,我几乎每年都来这里,看望和蔼可亲的主人。  相似文献   

17.
搬家     
王蒙 《老年人》2014,(9):26-27
正我有许多次搬家的经历。记得幼年时期曾经住在北京后海附近的大翔凤胡同。那是一个两进的院落,我们是租住的。我至今记得夏日去什刹海的搭在水面上的店铺里吃肉末烧饼,喝荷叶粥,傍晚看着店工费劲地点燃煤汽灯的情景。后来家境每况愈下。住不起两进的院落了,搬到北京西四北南魏儿胡同14号去,住里院,外院是另一家。里院有一架藤萝,初夏开起红紫白相间的花朵。花朵很  相似文献   

18.
正涮羊肉是北京人致敬冬天的仪式。以涮肉抵抗严寒每当北京气温骤降,秋裤成为日常征服世界的必备武器,走在马路上风刮得脸疼,走路都不利索时,我的每个毛孔就会开始呼唤涮肉。涮肉最好的地方是南城。司机是永远不愿开进胡同的,于是你只能在胡同口下车,在大寒风乱窜的胡同道里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硬生生走  相似文献   

19.
胡同里的四合院是北京特有的民居形式。如果你住惯了高楼大厦,看腻了宽阔街道,那就请到北京的胡同里来看看,来感受一下这儿的“胡同文化”和“四合院文化”吧。  相似文献   

20.
沈睿 《中外书摘》2011,(12):73-74
即使是“文化大革命”的时代,卖小鸡的农民也在北京城里的大街小胡同里串游。我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来,也不知他们怎样躲过重重的反资本主义的关卡审查。一到早春,我们就常常听见胡同里由远及近的吆喝声,“卖小鸡喽,卖小鸡喽-”那个“喽”字好像是歌声一样悠长,余音袅袅,在胡同里荡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