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常有人问 :“退下来了 ,在家干什么?”答曰 :“读书。”我退休后有个心愿 ,就是把过去想读而无暇读的书读它一遍 ;再把过去匆匆浏览而心留遗憾的书重读一遍 ;还想把那些感兴趣的新版书也及时地读一遍。什么经济理论、人物传记、文史资料、要人回忆录、小说散文等等 ,全依个人的兴趣来读。再加一二十种报纸杂志 ,这样除了早晚散步外 ,天天关在房里阅读 ,也会紧紧张张 ,有时还感到时间不够用。如果无书 ,我真不知何以打发后半生的岁月。女儿见状 ,笑曰 :“爷爷比孙儿读书还用功 ,孙儿上学不好好读书 ,爷爷年纪一大把了 ,却还在用功。”女儿的话使我惊醒 ,自己的一生不也是弄颠倒了吗?年轻时需读书明理却未能多读书 ,退而颐养不做事了 ,却又苦苦读书 ,说起来难免尴尬。但又想 ,这并非自己的过错 ,而是社会使然 ,时代使然 ,历史使然。在旧社会 ,对一个贫苦人家的孩子来说 ,读书只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梦想。何况在我要读中学的时候 ,正是日寇铁蹄蹂躏神州之时 ,中国之大放不下一张书桌 ,怎么读书?全国解放了 ,我应该上大学 ,可又在洞庭湖畔做着与自己的年龄、知识不相称的土改工作组长。其后政务缠身 ,运动频繁 ,无暇读书 ,只能以干代...  相似文献   

2.
《职业》2010,(6):59-59
我是一个大三的学生,读的是一个名不经传的师范类学校,是一个二本,但又不是师范的专业,是学财务管理的,面临着即将来临的大四,我很恐慌,不知道要住哪里走?我想过去当会计,去银行,但不知道要怎样去包装自己,特别是银行,我要做哪些准备,比如说看哪方面的书等,能帮帮我吗?  相似文献   

3.
谷丰登 《老年世界》2008,(19):27-27
老汉年轻时爱读书,也读了一些书,最迷醉和欣赏的是那句“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诗句。 红袖者,美人也。在夜晚秉烛而读时,身旁有一美人相伴,空气中荡漾的是熏香、香茗的清新怡人的香味,这是何等雅致优美的画面。但遗憾的是老汉年轻时虽然通宵达旦,读书不少,但从来没有“红袖添香”一说,倒是常常独守孤灯伴书卷。  相似文献   

4.
1995年北京召开全国政协会议的时候,李滨声坐在我后两排的地方。我后两排当然会有人坐,坐谁都一样。独独这位李滨声往那儿一坐,就坐出故事来。他在一张晚报上随意勾了我的头像。谁都可以画我。但是李滨声这近乎一笔画的速写,叫我们政协文艺组的人在会后争着抢着围着笑着:真像。真像。被画人陈祖芬自己都说了:真像。1997年底我去日本采访超市,回京后要把文字变成书。我想书中要配几十幅彩照,还要配十几幅漫画,不由得就想到了滨声。到20世纪末我要出我的16本文集,想配上320幅漫画,想到的还是滨声。后来才知道,滨声…  相似文献   

5.
我从小就喜欢文学,年轻时喜欢读巴金的长篇《家》、《春》、《秋》,老了则读巴金的《真言集》,百读不厌。他是我反省自己灵魂的大百科书。与此同时,小时候我最喜欢读闻一多的诗,如闻一多《青少年时代诗文集》、《红烛》、《死水》、《洗衣歌》、《七子之歌》;老了,就抱着《闻一多全集》和《闻一多选集》,一部部地啃,其乐无穷。于是,在我第一次患癌症晚期,被判"死刑"后,以及第二次癌症全面复发,又被  相似文献   

6.
竹子 《现代交际》2006,(1):72-72
第一份简历:宝洁。当我经历了一对四的一个小时的全英文终面后,我知道,宝洁将与我擦肩而过。第一个面试:华为。当二面结束时面试官真诚地建议我继续读博士时,我已知道了结果。第一次意外翻车:KPMG。笔试未过。认识我的同学应该知道我为什么不明白,也应该都不明白。最愚蠢的面试回答:IBM。终面时老板问:你为什么想  相似文献   

7.
王敏 《老年人》2010,(2):41-41
一天,妻子问我年轻时最大的理想是什么?我一时无法作答。想想在漫长的锅碗瓢勺交响曲中,“理想”两字早已不知去向了。面对妻子的询问,我思忖良久,认真地告诉她最大的理想就是希望衣食无忧地读点书。妻子听了一脸讶然,那表情好像在说:这样的理想是不是太低级了点。  相似文献   

8.
孔庆东 《中外书摘》2011,(12):78-79
我认为,作为当代人要读四种书,按照重要性排列如下:分别是经典书、专业书、时髦书和休闲书。这四种书都应该读,不可偏废。经典书,就是各界推荐的中外名著。这些经典书集合到一块儿大约有上千本。我在《百家讲坛》上说过,上千本经典书中选择五十本来读,你一辈子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相似文献   

9.
彭燕郊淘书     
彭国梁 《老年人》2006,(1):24-25
彭燕郊先生,今年应该是八十有六了。在中国的诗坛,说到他恐怕没有谁不知道的。如果说有谁不知道,那我就想说,此人和诗还有着相当的距离,或者风马牛不相及。人过八十还能写诗,而且还能写得那么好那么“年轻”,我估计当今诗坛再也找不出第二个,用古话说就是“无出其右”了。我这里不想说彭老在诗坛上的影响和成就,而是想说说他的淘书。在说淘书之前,又想学学前人写文章,先来个“破题”。所称“彭老”,不是说他的年纪老,而是对他的一种由衷的尊敬。虽然86岁算不得年轻了,但与彭老接触,怎么看他都显得年轻。初次跟他通电话,我就以为他是一个年轻…  相似文献   

10.
我的爷爷故于1985年。他有一把白白的长胡须,有点像古戏里的关羽,只是关羽的胡须是红色的,爷爷的胡须白得像雪──到我后来知道了男人里有美髯公一说,就觉得只有我爷爷才配。从我懂事起,爷爷就退休在家。他年轻时的事儿我一点儿都不知道,只知道他说话与人不一样,很文气。而且生活很爽洁,一点不拖沓。他有好几个儿女,但他退休以后,一直靠着自己微薄的退休金生活,从不跟儿女有瓜葛,而且把生活打点得很精致。这一点让小镇上的人很是羡慕。爷爷在我印象里最让我讶羡的是,他的故事讲得好极了。我记得夏天和冬日的晚上,爷爷的身旁总…  相似文献   

11.
《金色年华》2009,(12):36-37
我是一名“高四”学生,现在开始已经两个月了,但是我似乎又回到了高三的学习状态——老是读不进书,上课想专心听课但又好像听得半懂不懂的。  相似文献   

12.
快活每一天     
袁睿 《当代老年》2011,(3):38-38
年轻时被一个空泛的理想驱使,每天都忙忙碌碌好像充实,其实连自己都不知道真正忙啥。就如同一个不善种地的农夫,每天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跟别的同辈人并无什么大区别,到头来收获却没有人家丰厚。人到中年始谙人生忧乐冷暖。这时好像懂得了再大的理想,若想实现也得每天都要奋斗,  相似文献   

13.
常有人问 :“退下来了 ,在家干什么?”答曰 :“读书。”我退休后有个心愿 ,就是把过去想读而无暇读的书读它一遍 ;再把过去匆匆浏览而心留遗憾的书重读一遍 ;还想把那些感兴趣的新版书也及时地读一遍。什么经济理论、人物传记、文史资料、要人回忆录、小说散文等等 ,全依个人的兴趣来读。再加一二十种报纸杂志 ,这样除了早晚散步外 ,天天关在房里阅读 ,也会紧紧张张 ,有时还感到时间不够用。如果无书 ,我真不知何以打发后半生的岁月。女儿见状 ,笑曰 :“爷爷比孙儿读书还用功 ,孙儿上学不好好读书 ,爷爷年纪一大把了 ,却还在用功。”女儿的…  相似文献   

14.
每天我都在遭受这种电子邮件的狂轰滥炸。邮件的来源你绝对想不到——是我妈妈!没错,她就是垃圾邮件的制造者!你对爱尔兰人的祈祷词有兴趣吗?想知道怎样才算“真正的朋友”?愿意读一下某人为爱猫做的新诗吗?反正我没有兴趣。可是每天我都在遭受这种电子邮件的狂轰滥炸。邮件的来源?你绝对想不到——是我妈妈!没错,她就是垃圾邮件的制造者!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孙小霞、李大勇;湖南省:卿前鹏、张迪;四川省:符纯云、王星;陕西省:党剑诗、刘方舟;安徽省:刘钦贤、杜青山等诸位诗友:你们好!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我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华中师范大学读书时的学弟丘质模先生。前不久,他给我寄来几首诗和他写的一本即将出版的书《教育人生六十年》,并命我给他作序。我认真读了他的诗和书,觉得对自己写诗、做人都很有教益,便在此撰文与你们共同欣赏了。我一共选了他三首诗,现照录如下:  相似文献   

16.
黾子 《老人天地》2010,(4):46-46
我年轻时住大杂院,曾在院里种过西红柿、豆角之类的蔬菜。我将淘米水、鱼肠子、豆子等放在瓶瓶罐罐里沤着,弄得满院味儿,晚辈们不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和无数城市居民一样,都搬进了鸽子笼一样的楼房里,种菜的经历也变成了美好的回忆。没想到晚辈们留学美国后,我赴美探亲,居然又重操旧业,种起莱来。  相似文献   

17.
给母亲捶背     
刘燕玲 《老年世界》2008,(20):20-20
母亲执意要搬一个小凳子坐在我前面,好让我舒舒服服地坐在沙发上,一边看我喜欢的电视剧一边顺便给她捶背。这是我第一次给母亲捶背。记忆里,母亲一直都是那么能干那么健康,为家庭为生活如不停旋转的陀螺一样忙忙碌碌,好像就不会生病。她像天下所有贤惠慈祥的母亲一样,只知道为儿女不停地付出,却从不要求点滴回报。我作为母亲的女儿,一直都是那么怡然自得享受着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爱,却从没想过我该尽的责任和义务,直到今天……  相似文献   

18.
有问有答     
《女性大世界》2005,(5):142-142
我的头发怕晒,一晒就黄,还没有光泽,像干草一样很难看。我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有没有头发防晒的产品来护理护理?  相似文献   

19.
在下并非一个不求安稳的人,只是认为一个现代人,不到外面世界去挑战一下自己的生存潜力,就会觉得这一生中少了精彩一笔. 走出校园时,我没有去找工作,而是选择了漂泊.我也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个玩世不恭、吊儿郎当的人,只是总在想,凭着一脑子的学识,自己应该是跑到哪里都有能力解决起码的生存问题的人,不然又何必老老实实去读那么多年的书呢.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个社工     
懵懂的开始 我并不是一开始便选读了社会工作专业,那时只知道反正能考上香港高等学府就行,读什么都可以.如今想起来有点可悲.我的情况也正反映出大学教育的迷思——是让年轻人学做人,还是帮助他们找一份含金量最高的工作? 后来,在误打误撞的情况下,我走进了香港中文大学(以下简称中大)社会科学院的社会工作学系.就这样,我的社工人生开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