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1 毫秒
1.
司马迁的《史记》是史传文学的杰作 ,对古代诗歌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文章在论述前人有关《史记》对古代诗歌的贡献的基础上 ,分析了《史记》在思想、题材、表现方法和技巧等方面对后代诗人的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史记》是一部信史,却体现出一定的小说色彩,对此历代学者已达成了共识,它记载了大量的神话传说、梦兆预言、灾异祯祥和奇闻逸事。其实历史和文学在叙事职能上是相近的,由于司马迁采用口述历史作为史料来源,用“好奇”的审美观来择采史料,并继承了先秦史书中的文学虚构手法进行艺术创作,这都使《史记》呈现出一定的小说性,但并不削弱它的史学价值,从其小说笔法中我们同样能获得历史信息。《史记》所以杂用小说笔法,有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良苦用心,也寄寓着司马迁发表一家之言的许多感慨。  相似文献   

3.
台湾十四院校的六十位教授,历时两年将司马迁的《史记》全文译成白话出版发行,这确实是做了一件大好事,为《史记》这部杰出的历史著作及文学著作的普及、为广大读者学习和了解我国古代的社会历史文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最近见到一九八六年岳麓书社出版的《白话史记》修订本,文字比较通俗易懂,译  相似文献   

4.
《史记》的语言艺术的研究是《史记》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清代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清人继承了宋明以来的研究方法与成果,并进行了开拓与深入。清代研究者把《史记》的语言艺术作为掌握其文学特质的起点,在精读、细读《史记》文本的基础上,重视字法、句法的研究,并进行了深入仔细地辨析与归纳。这些阐释使清代《史记》的语言研究成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深广地揭示了《史记》的文学艺术性。  相似文献   

5.
古代军事文学源远流长。其中有三部作品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它们是《左传》、《史记》和《三国演义》。前二者是正史 ,而《三国演义》则吸收、融合了二者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方面的长处 ,将中国古代军事文学的发展推向高峰  相似文献   

6.
《左传》、《史记》人物描写比较谈张玉辉,张玉军《左传》和《史记》是凝聚着历史精华、闪烁着文学光彩的中国古代历史散文名著。千百年来,两部作品那令人折服的文学成就,仍放射着灿烂的光辉。它们的艺术想力突出表现在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作者的笔下,一个个丰富饱...  相似文献   

7.
小说与历史有着不解之缘,在中国古代小说演进的过程中,唐前为小说的萌芽和形成期,显示出史说同质的特点。《史记》被比喻为文学与历史的渊海,从接受美学的视角考察唐前小说与《史记》的关系,《史记》所蕴含的丰富的小说因子被小说家所接受和借鉴,同时小说家在创作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完善并逐步转化为小说特有的体例和写作方法,为中国古代小说的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史记》人物传记论何明新《史记》是一部体大思精的纪传体通史,又是伟大的史传文学作品,在我国古代历史和文学史上都占有崇高地位。特别是它的人物传记更被人们誉为史传文学的光辉典范。那么这些人物传记有些什么不同于其他历史散文的重要特征呢?我认为主要有:第一,...  相似文献   

9.
《史记》语言的文学性历代以来都受到重视,成为《史记》文学研究的重要方面。汉魏六朝在对《史记》的叙事、文风等文学特点的评述中已有了对其语言的概括性认识。唐代尤其中唐以后,在古文运动大文化语境中,文人开始从文学角度来关注《史记》,韩柳"雄深雅健"、"峻洁"的概括代表了文学家对《史记》语言的整体感受。宋代随着文章学的发展,宋人不仅重视文章整体性的起承转合的章法,更深入到句法、字法的探讨。明代,随着文学复古运动的高涨,《史记》字、词、名句的研究更加深入细致,专著频出,开拓了《史记》语言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0.
宋明时期的笔记著作对《史记》文学成就的整体评价,主要包括对《史记》作为史学著作的文学性质的认识、对《史记》的传记文学性质的认识、《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史记》取得文学成就的原因、《史记》对后世文学创作及文学批评的影响等。这些评论能加深加强对《史记》文学价值的认识与理解,使我们从中看到我国古典散文创作的相承关系。  相似文献   

11.
<正>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这里,他不仅肯定了《史记》的历史价值,同时也肯定了它的文学成就.《史记》的史学价值是无可非议的,那么它的文学成就到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传统的观念认为《史记》是一部纪传文学,并且把它归入古典散文类.《史记》是一部纪传文学,但是把它归入古典散文类是不够确切的.从文学角上来看《史记》中那些成功的,对后世文学产生巨大影响的作品应当属于早期的中国古典小说范畴.  相似文献   

12.
古今中外的《史记》文学研究资料十分丰富,如何进行有效的整理,为理论研究和"史记学"的发展提供依据,是值得重视的问题。20世纪以来,学界在《史记》文学资料索引、汇集评论、典籍整理、书目解题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学术的不断发展,我们亟需对中外《史记》文学资料进行更全面的综合整理,建立丰富的资料库,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总结,形成系统的中外《史记》文学研究史,为《史记》研究走向国际化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前汉司马迁写的《史记》,既是历史名著,又是杰出的传记文学作品。它的这种历史与文学相结合的特点,在我国古代史书中最为突出。鲁迅称它为“史家之绝唱”,这是毫不夸张的。古人评论《史记》,一般只注意它“善序事理,辩而不华”的一面,或者赞它“其文疏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在《史记》中通过对史料的精心选择,把史学与文学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塑造了一大批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妇女形象,揭示了中国古代妇女优良的传统美德,反映出她们的生活命运和精神风貌,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一) 《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丰碑,在史学史和文学史上均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开创了纪传史体,为后世史家树  相似文献   

16.
《史记》在我国文学史上堪称一部划时代巨著,鲁迅先生曾用“无韵之离骚”给予高度赞扬。诚然,集先秦散文之大成,《史记》树立了一种叙事和风格的新典范,同时,作为文言文形成标志,在丰富和发展我国民族语言方面,《史记》又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汉代的一部史学著作,《史记》引用了不少先秦古籍材料,如《尚书》、《国语》、《左传》、《论语》、《战国策》等。但这并未破坏全书的统一风格。《史记》都是由汉代通用的书面语写成的。在对古史料的改写过程中,司马迁为汉代书面语  相似文献   

17.
翻开《史记》,我国古代的封建帝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将领、农民起义领袖、思想家、文学家、游侠、刺客、倡优……各色各样的人物,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这些有血有肉的鲜明形象所以能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是同《史记》善于个性化描写分不开的。《史记》首先是一部历史著作。其中虽然大胆而又成功地运用文学手段表现了历史人物,但它毕竟不是小说,不能虚构,只能“实录”,即根据历史事实(有的是文献记载,有的  相似文献   

18.
《史记》与《荀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与荀子之间虽然不存在所谓的师承渊源 ,但由于《荀子》是儒家的重镇 ,所以司马迁必然要研读《荀子》 ,从文字上就可以看出《史记》与《荀子》之间有着紧密的学术联系。《史记·礼书》与《荀子·礼论》互有异同 ,《史记·乐书》则与《荀子·乐论》观点相通 ,《史记》在法后王、自然人性论、富民重民等观点上对《荀子》有所吸取  相似文献   

19.
论《史记》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是人学 ,史学也是人学 ,作为文学和史学婚媾的宁馨儿 ,《史记》体现了深沉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从体裁上看 ,《史记》创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纪传体形式 ,司马迁不但把传主作为历史的人来看 ,还把他作为人性的人来看待。《史记》记录了最广泛的社会人物 ;并对所写人物的“为人”表现出特别的关注 ;还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整体地反映各阶层人群的历史活动。从内容上看 ,《史记》把神话素材进行了历史化处理 ,体现了远神重人的理性取向 ;并通过对人与天、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等一系列关系的考察 ,展示了重人事的思想 ;重才智 ,尊文明也是其人文精神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史记》对中国古典小说创作和发展的影响。《史记》传记文学的现实主义倾向对后代小说家影响深远;《史记》传记文学的艺术手段对后世小说的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史记》记传体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