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西北民族地区自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以来,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经济社会发展机制上仍然存在着缺乏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发展基础、民族宗教关系造成社会利益关系复杂多变、社会建设滞后影响发展系统的稳定、地区发展差距与利益保障协调机制非同步性的矛盾亟待解决等问题。从非正式制度视角深入思考这些社会治理中的新问题,认为应通过引导西北民族地区群众合理表达利益需求、挖掘民族传统文化政治资源,激发个体和群体的创新动力、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建立健全利益整合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逐步实现西北民族地区的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非正式制度对农村法制建设的作用是双重的,在农村法治建设过程中,发挥正式制度的不足和高成本带来的风险,非正式制度同样可降低法治建设的成本。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其消极影响指非正式制度对社会的功能是负向的,无法做出有利于社会稳定、发展与和谐的局面。民间法更被看重,从而规避、阻碍和替代国家法的实施,甚至覆盖国家法的运作,这样就不可能实现法治。发展好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非正式制度实施与经济社会与法制建设的协调发展关系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将有助于我国西北地区的稳定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社会学的解释逻辑出发,为政企关系在西部民族地区转型经济中扮演的角色和有关的经济现象提供一个不同的分析角度。民营企业的产权结构和形式是与政府和社会建立长期稳定关系,并适应其所处环境的结果。因此,产权结构和形式并不是像经济学家所说的那样反映了企业的独立性。恰恰相反,它反映了西部民族地区民营企业与其环境及其它组织、非正式制度,或者组织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稳定的交往关联。  相似文献   

4.
制度变迁、西部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与政府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的制度安排是西部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但西部民族地区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制度安排的本身不合理性、制度安排的社会不适应性等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瓶颈。本文在综述制度变迁与政府作用的理论基础上,肯定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并提出政府在促进西部民族地区制度变迁、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应注意政府失灵、民族地区特殊的制度环境和在新的制度安排中树立制度和谐理念,最后提出完善基础性制度安排、协调利益关系、积极承担制度成本、采取灵活的制度变迁方式和凝聚制度变迁的外部力量。  相似文献   

5.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改变西部民族地区贫穷落后状况的必要措施。西部民族地区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存在的问题也很多。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制度本身的不健全、政策执行不力和目标团体的不配合。强化政府职责并适度引入市场机制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西部民族地区的现代化正处于由前现代化阶段向现代化阶段转变时期 ,这是介于“传统社会”和“起飞”阶段之中的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制度创新是西部民族地区克服后发展负面效应的关键途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要依靠国家政权体系的力量 ,实现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7.
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和完善党政机关用人制度的改革,为其他领域实行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创造良好的政治氛围。改革文教、卫生、科研等事业单位的用人制度及工资报酬制度,进一步完善保护知识产权的有关法规,充分发挥本地人才的优势和潜能;发扬学术民主,拓宽民主渠道,为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各类人才进言献策提供宽松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实践表明,民族地区实施跨越式发展,除客观条件外,还有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转变观念。通过解放思想,树立创新意识,克服因循守旧的思想,自觉地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那些教条主义的理解中解放出来,才能使西部民族地区从传统走向现代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过程中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本文在指出发展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应遵循三大基本原则的基础上 ,提出了改变其落后局面必须采取的一系列相互配套的综合性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依据笔者对HN省YC县L村的个案调查资料,对失地农民的利益诉求进行“过程—事件”分析,并对其采取非正式渠道表达利益的原因及效果进行解释。调查发现,正式渠道的不畅通及失地农民自身文化水平有限,使得他们不得不采用适合本地实际的非正式渠道来表达利益诉求。因此,应在对非正式渠道的诉求方式进行规范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利益表达制度,健全利益诉求机制,才能保证公民利益的充分表达。  相似文献   

11.
政府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制度供给和市场监管等作用.受传统“金融抑制”、“重官轻民”观念的影响,中国现有的金融法律法规主要针对正规金融,忽视了民间金融的相关立法,存在制度供给失灵:法律制度缺位、配套制度不完善、经营活动缺乏有效监管等.民间资本固有的高效率与低门槛使其存在巨大的需求市场,其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利弊共存.现实亟需政府作出制度回应,引导民间金融逐步走向规范化,破解民间金融健康发展的法治化路径难题.  相似文献   

12.
计划经济体制下 ,我国政府既“掌舵”又“划桨” ,这种政企合一的体制存在着诸多弊端 ,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转变政府职能是我国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现阶段 ,我国政府应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其经济职能 ,采取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取向的管理模式 ,实行政企分开 ,重塑政企关系。  相似文献   

13.
政府和企业关系是一个老话题 ,但这一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文章首先回顾了关于制度创新的一般理论 ,然后考察目前我国企业集团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制度障碍 ,指出它会诱发企业集团强烈的制度需求 ,进而说明了政府是制度供给的主要方面 ,企业集团的制度需求在相当程度上依赖政府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条件下的一个特殊区域。民族地区政府是我国政府体系中的一个具有一定自治权力的政府体系。本文即对民族地区政府绩效评估的基本理念、评估的指标及其体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建立和完善民族地区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民族地区市场经济建立与培育,不仅依赖于微观经济的发展,还有待于宏观环境的建立与政府职能的转换。民族地区政府职能的转换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当地市场建设与培育的宏观环境。由此,转换民族地区政府职能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发展和培育宏观环境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6.
政府失效指的是政府不能有效地利用政治的、行政的和法律的手段来有效约束和激励政府官员从而导致政府职能的失却或者弱化。几乎所有转轨经济中的国家政府,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政府失效问题。政府失效的具体表现,就是把对官员的激励和约束从应有的非经济手段转变成了经济的手段,把对失职的惩处转变成了对尽职的赎买。最为突出的就是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产权转让。政府失效导致了政府官员对选择国有企业经营者的不负责任,以及被政府官员选择出来的经营者对国有企业经营的不负责任。企图用产权制度改革的方法去解决政府失效的问题肯定不可能得到理想的结果。目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积累起来的全部问题,都指向了一个焦点,那就是政治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只有完成了这一过程,才能真正地解决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经济体制的改革才有可能顺利进入下一阶段。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的高等学校作为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基地,应主动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要依据现阶段我国民族地区的人力资源形式和经济结构发生的新变化,积极拓宽教育投资渠道、扩大培养规模、认同民族文化并使之产业化,高校领导要熟练掌握激励知识分子的艺术,热情扶持少数民族干部。  相似文献   

18.
从理论上看,“服务型政府”作为一种新的政府治理模式,是由西方的“主权在民”和我国的“为人民服务”思想或理论决定的。从实践来看,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入WTO、全球政府改革浪潮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的凸现和各种突发事件的增加,构成了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外在压力机制和内在动力机制。这种“理论的依据”和“现实的需求”,就使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构成为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19.
政府治理理念是对政府治理活动合规律性和合价值性的认知定势和认知运行模式的总和,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思维模式,这就决定了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其创新是政府改革的先声和基点。对于正处在大开发大发展关键时期的西部地方政府而言,顺时应势创新治理理念,既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完备的市场机制的内在要求;同时又是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难题,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实现三大文明全面协调推进的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为此,西部地方政府必须树立立足西部,放眼世界的全球理念;宏观调控、引导指路的掌舵理念;敞开胸怀,吸纳新知的学习理念;执法护法,依法办事的法治理念;抢抓机遇,敢为人先的竞争理念;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的科学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现实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各民族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取向,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我们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民族地区思想文化、理想信念、社会目标、行为规范的引领、导向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民族地区建设的各个方面,大力推进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