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整合企业环境资源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环境资源可分为企业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两大方面.企业外部环境叉可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层次,宏观环境如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及文化环境等;微观环境如行业环境、市场环境和金融环境.企业内部环境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环境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等.企业的环境资源关乎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必须对企业资源加以分析和整合,尤其是当今国际社会陷入严重经济危机之时,企业更应时刻关注其所处的环境及其变化,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贾平 《学术交流》2006,(10):104-107
战略与环境问题的研究是战略管理的中心问题,在影响企业战略的环境中,既有外部环境,也有内部环境,在一定阶段有些因素会形成决定性的作用。在我国企业制度建设过程中,制度环境对战略管理起基础性的决定作用,同时,战略管理可以通过所在组织特定结构基础上的功能行为而引起制度环境的变化。因此,制度环境与战略管理是“互动”的过程,建立“互动”的企业制度环境与战略管理流程,对我国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战略柔性已成为企业克服战略刚性、改善经营绩效、增强环境适应能力、促进高速成长的关键所在。结合企业环境复杂动态性的内涵和具体体现,梳理出复杂动态环境下提升企业战略柔性的现实意义,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企业战略柔性提升策略,为企业增强战略柔性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4.
企业规制结构,是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边界的划分,关系到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的运行、风险和战略决策,不仅仅依赖于自身能力的资源交易,还依赖于同外界企业的交易。市场与企业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企业网络是实现企业内部核心能力的源泉和基础,是企业赢得持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资源。  相似文献   

5.
知识管理问题已经成为国外的热点问题和国内的重要课题。知识管理应该是个广义的概念,既是个战略目标,又是个管理体系;知识管理不仅应在企业管理等非公共管理领域应用,而且应在政府管理等公共管理领域应用,此其为"知识管理广义论"。知识管理与公共管理密切相关,知识管理的发展需要公共管理创造外部环境来支撑,此其为知识管理的"公共管理环境论",知识管理的发展需要公共管理在文化、教育、政府、法治等方面的配合支撑。  相似文献   

6.
网络化市场的信息规则和企业边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化市场存在这三个信息规则正反馈、非兼容性、锁定效应,它们使企业之间的交易关系发生很大转变,从而改变了经济学理论所规定的企业边界.  相似文献   

7.
从企业的契约性质和生产性质两个维度出发,企业的成本可以划分为具有生产性的产品制造成本和知识累积成本以及具有交易性的组织管理成本和知识转移成本。从根本上说,企业边界动态演进的原因是企业与市场以及企业网络三种不同资源配置方式产生的上述成本之间的比较及其动态变化。在小型的家庭拥有企业时期、钱德勒式企业时期和企业网络等中间组织兴起时期这三种企业主要边界安排下,企业的上述四种成本均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并且这四种成本与相对的市场和企业网络的各项成本大小有区别。企业边界的发展趋势是模糊化、动态化和虚拟化,甚至存在无边界企业。  相似文献   

8.
在企业危机频发的今天,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危机预警机制已成为现代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企业危机类型一般有两种:由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危机和由企业内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战略、财务、产品、人员等危机.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杜绝危机的发生,防止企业因此遭受损失,企业应该针对各种危机类型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企业预警机制体系.这一体系由自然突变、经济环境、政策法规、技术变化等企业外部环境预警机制和财务、营销、生产、组织、决策等内部管理预警机制等共同构成.企业还应建立一个从信息收集、分析、评估、发布到危机处理等一系列程序化的运作流程,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从而防止因某一因素的变化而引起企业较大的波动.  相似文献   

9.
周朝霞 《学术交流》2005,(12):91-95
企业外环境的管理是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其往往被企业忽视。企业应构筑企业外环境危机系统———企业危机外环境“七力”模式。企业外环境“七力”模式由七个要素组成:政治变化、经济发展、产业竞争、文化转换、法律完善、公众变化、媒介导向。企业应及时构筑企业外环境“七力”模式系统,企业与外环境要进行积极、及时、有效的富有创新的沟通,预防并有效借助环境力量处理危机。  相似文献   

10.
环境建构论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以来获得了持续发展,成为环境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分支。本文基于环境建构论的发展历程,从环境社会学的多元研究范式、环境问题的社会建构论、环境建构论与环境实在论的争论等几个方面概述该理论,并对环境社会学的发展走向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