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解决随迁子女异地升学问题已经进入政策视域,但受政策制定条件的限制,政策制定前提与政策价值选择之间仍然存在冲突,这将影响随迁子女异地升学问题的解决。对此,需要从保障随迁子女受教育权的视角审视教育政策及其制定过程。同时,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育政策质量,促进教育政策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2.
做好外来务工人员随迁未成年子女成长帮扶工作对促进社会稳定、保障企业发展和维护外来务工人员随迁未成年子女权益具有重要作用,是帮助外来务工人员随迁未成年子女融入社会的重要举措。受政策、体制、文化等因素影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未成年子女在学业适应、心理适应和融入适应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为此,应通过制度保障与社会行动相结合、社区组织与社会组织相结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构建政府、用工企业、社区、学校、家庭五位一体的帮扶体系,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未成年子女的成长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3.
由于制度设计、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问题,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障碍日益凸显,严重影响其平等地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更对其成长和发展形成掣肘。因此,有必要通过统筹地区间的教育资源、试行教育券法制化的方式,突破户籍限制,简化入学手续,并通过均衡地区内教育资源、政府采购优化教育资源等途径,最大限度地解决随迁子女的入学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南京市一所接收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公办学校的调查,发现随迁子女对自身未来的预期较低,他们大部分最终进入职校继续读书,读高中的比例非常少。这种教育选择是一个多方主体共同建构的结果:首先,国家的"双轨制"赋予了职校与高中不同的寓意;其次,由于随迁子女家长在经济资源和知识库存上的缺乏,使得他们即使对孩子有较高的教育期望,却无法转化为有效的督促和帮助;第三,教育部门仅关注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入学问题而非升学问题,在学校教育过程中采取"区别教育"(即集中于他们随迁子女的身份)而非"融合教育"。这些机制共同作用于随迁子女,使他们最终选择职校,而他们自身也会主动地合理化这种选择。因此,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成就低预期的问题,不能仅仅着眼于个人"自我选择",更应该从制度层面思考"结构选择"。  相似文献   

5.
流动人口子女平等受教育权的应然与实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流动人口子女平等接受教育,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与安定和谐,是被国际法、我国《宪法》和有关政策法规确认的应有权利.然而当前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依然存在着入学条件不公正、难以平等享用公办教育资源、隔离教育、权利保障薄弱以及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致使其平等受教育权大打折扣.只有从户籍、入学就学、财政投入、扶持民办教育、宏观规划、监督保障等方面加强制度改革与创新,弥补制度裂缝,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平等受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6.
数字     
正154件今年38岁的周眈宏是商镇中学一名政治教师,在他16年教学生涯里,先后有小发明、小制作(教具)等共计154件,荣获奖励200余次。更重要的是,他对科研的爱好也让学校重视起了科研教育,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3600名从福建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暨监察工作视频会议上获悉,今年福建将全面放开"异地高考",今年共有3600名外省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报名参加福建普通高考。  相似文献   

7.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是党和政府高度关心的问题,解决好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环节。本文应用教育人类学田野工作方法,2021年4—12月进入通辽市KL小学,以蒙古族进城务工人员(以下简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亲子关系现状进行深入研究,从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UBronfenbrenner)的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对随迁子女亲子关系的困境及成因进行深入剖析,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亲子关系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利于保持和睦的家庭氛围,使其避免生态系统环境造成消极的影响导致对个体产生消极的后果。  相似文献   

8.
就在教育部规定的“年底大限”即将到来之时,备受关注的北京、上海、广东三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方案相继出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语言应用与训练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语言应用面临如下现状:自身受方言影响根深蒂固,语言习惯差;学校对推广普通话重视不够,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有待提高;家庭语言培养环境缺失;社会语言环境欠佳,说普通话的氛围不浓等。为此,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应多方参与,形成教育合力,创造条件,加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社会融入度;提高认识,加大推广普通话的力度;主动与孩子加强交流;营造良好的普通话交际氛围等。分析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语言应用面临的现状,积极探求他们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更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10.
许立康  刘瑞菊 《社区》2014,(3):16-17
苏州市万年社区常住人口11162人,外来人口3200余人。社区中来苏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安全照管存在许多问题。作为社会教育重要平台,社区有责任承担起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安全教育工作,以保障未成年人的各项权益,为外来务工人员排忧解难。  相似文献   

11.
教育隔离主要表现为学校隔离,在不同性质的学校就读的随迁子女之间就处于一种空间隔离的状态。调查发现,学校作为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社会化的主要场域,不同类型的学校蕴含了随迁子女与本地学生的不同社会交往逻辑。公办学校就读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在发展同伴关系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大局限,在民办学校就读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接触的大部分是相同身份的同学,与本地的学生几乎处于隔离的状态,对他们的社会融入感产生了负向影响。家庭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对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社会融入感产生了显著影响,其社会融入感不仅具有代际传承性,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一部分进城务工子女也跟随父母进入城镇生活,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情况也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打工子弟受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打工子弟学校的建立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暂时的学习场所,但他们在小学毕业后的升学之路却充满未知,一道道屏障使他们的异地升学举步维艰。本文对打工子弟异地升学面临的来自政府、公办学校、打工学校、家庭、社会的难题做出分析,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0年实地调研数据,发现目前佛山外来工子女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从外部环境来说,主要有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免费门槛过高、政府宣传力度不够,公办学校财政和学位压力较大,民办学校扶持力度不够、教学质量没保障等;从外来工自身方面来说,主要有文化素质不高、家庭教育支持欠缺,收入水平低等。今后佛山要进一步放宽外来工子女入学准入制度、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完善外来工子女教育救助制度和重视外来工子女心理健康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按流入地为主,公办学校吸纳为主的原则,部分公办学校的外来人口子女比例超过90%。这样的学校,在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如何针对性的开展适合的教育,通过有效评价改进和推动教育有效发展,是一个非常有研究和探索价值的课题。我们以此为中心,努力地做了一些思考和尝试。学生实际对评价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校是定点吸纳外来人员子女学校,学生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学生学习基础差,差距大,差异化教学尤为必要;二是升学以职业学校为主,职业准备教育亟待加强;三是城市  相似文献   

16.
随着相关政策推行与落实,城市农民工随迁子女早已"闪亮登‘场’",逐渐实现"物理进场",但能否实现了"意义进场"?本文以贵阳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全面分析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公办学校场域中的一系列的"生存"境遇,并尝试提出几点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公共产品生产需要有效的公共资源配置机制。中国长期以来实行属地化管理体制,规定地方政府负有为户籍人口提供公共产品的事权责任,中央政府对财力、建设用地和行政编制三项公共资源进行宏观管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数量猛增,使流入地政府客观上必须为他们提供义务教育,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需在财力资源、建设用地和教师编制等方面均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但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高度集中的地区,义务教育资源供求矛盾非常突出,资源不足且配置失衡。为全面、公正、有效地为随迁子女提供义务教育,政府应设立义务教育专项基金,明晰不同层级政府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分担职责,科学实施区域规划、调整学校布局,促使大型住宅项目配套建设学校,实行统一的城乡学校生师比和班师比配置标准。  相似文献   

18.
正问题的提出我校是一所政府指定吸纳外来人员子女学生的公办学校,外来人员子女占比90%左右,入学成绩合格率28%,升学合格率85%。父母初中学历占65.25%,小学及以下占15.2%。父母个体经商比例38%,打工比例43.8%,租房比例72.1%。民工小学毕业人数占59.3%,升入职业学校数占近90%。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面临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学生成绩基础差,靠读大学改变命运  相似文献   

19.
刘东霞 《国际公关》2023,(2):123-125
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有着对美好教育的向往和期盼,对他们多元化发展需要的满足,是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合高质量的体现之一。基于他们的内生需要,提出促进民工随迁子女发展的社会支持策略,旨在增强他们主动参与社会融合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国际公约的视角,认为无迁徙自由权造成了农民工子女入学难;受教育的不公平造成了农民工子女的读书难;性别不平等造成了农民工女童的升学难;不良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农民工子女的学习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