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宇艳 《城市》2014,(3):15-18
正城市化是指随着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人口逐渐向城市集中,城市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生活方式逐渐向农村渗透的历史过程。认真研究和总结国外城市化的基本模式、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对于我国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一、国外城市化的基本模式(一)英国:政府调控下的市场主导型模式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是世界上所有国家必经的过程,自从西方工业革命开始,城市化就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城市化的福利是人类共享的,但与此同时经历城市化的国家也会面临诸多的社会问题。我国也不例外,在享受城市化所带来的福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本文将对我国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部分问题,诸如大中型城市热岛效应、部分地区的贫困问题和交通拥堵问题进行分析,吸取美国、日本在城市化问题的治理上所总结的经验及教训,并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对上述问题进行具体的解答及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本世纪的最后十年中,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实现,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必然会有一个较大的提高。现在,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使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合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从而把实现城市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一系列城市问题和  相似文献   

4.
张雪筠 《城市》2014,(2):33-37
正农民市民化是中国城市化、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一步转移",在国家制度、政策的影响下,中国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被分割成两个子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农民(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城市农民工的过程;第二阶段是从城市农民工到产业工人和市民的职业与身份的变化过程。随着农民第一阶段城市化转移的实现,存量农民工的市民化已经成为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焦点,也是学术研究必须面对和关注的重大实践与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5.
吴志明 《城市》2009,(4):65-68
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提高城市化水平是我国“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城市化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由1990年的26.2%上升到2007年的约45%.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普遍80%以上的水平还存在着明显差距。近几十年来.城市化引起的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紧张等问题越来越严重。由于我国地区性差异大、发展多层次不平衡导致西方传统的以单个城市或城市群为中心的城市化道路并不能适应我国所有地区并取得成效。如何选择一个比较适宜中国国情的城市化发展道路.仍旧是一个困扰中国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导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道路,对如何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强调要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报告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即城市化科学发展最重要的是城市化发展的合理性问题.在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必要性早就无可争议了,而城市化发展的合理性问题却一直被忽视.  相似文献   

7.
农村流动人口的“半城市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11,自引:0,他引:111  
本文尝试用“半城市化”概念来分析农村流动人口在城市的社会融合问题。“半城市化”是一种介于回归农村与彻底城市化之间的状态,它表现为各系统之间的不衔接、社会生活和行动层面的不融合,以及在社会认同上的“内卷化”。由于系统、社会生活和行动、社会心理三个层面的相互强化,农村流动人口的“半城市化”出现长期化的变迁趋向,这是对中国社会发展提出的一个严峻挑战,对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和变迁是相当不利的。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的城市郊区化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郊区化是指由于城市中心区的土地稀缺地价昂贵、交通堵塞拥挤、居住人口密集、环境质量恶化,致使城市中心区人口和企业、公司外迁到郊区,使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增长低于郊区的现象。郊区化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结果。从更大的范畴来说,郊区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阶段。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城市化发展到较高水平时的经验,根据我国目前城市化的现状及我国城市的郊区化问题,笔者认为,在中国目前占主导地位的仍是城市化的稳定快捷发展,但也应加强对郊区化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化战略的重点和政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对促进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成为中国“十五”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 一、推进城市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任务,也是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但城市化水平仍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与工业化水平 城市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镇体系的布局、规模结构与经济发展不适应;缺乏  相似文献   

10.
城市是非农产业的集中地,城市化是产业结构高度化和非农产业在空间上聚集的结果,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提高城市化水平,着力推进以小城镇为基础的城市化进程,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任务.然而,在我国现阶段的小城镇建设过程中,还存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由于城市化、机动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正面临着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如何有效缓堵已经成为一个战略性难题。本文分析了城市交通拥堵的实质,对许多措施缓堵效果不佳的原因进行了系统、深入地剖析,并对我国城市交通缓堵进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近10年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理论和政策背景,指出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存在土地、能源等自然资源过渡消耗和浪费问题,也存在重城轻乡等突出社会问题;采用人口供需平衡的方法,分析评价了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同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和土地城市化的关系;对城市化加速理论进行剖析,认为我国当前工业化技术体系不适用于机器技术体系下城市化加速的经验规律,应该结合我国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走资源节约型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建议适当降低城市化发展目标与速度,纠正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偏向"和"以物为本"的做法,体现国家赋予城市化带动农村发展的重任,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3.
按照人均GDP为标志的发展阶段比较,中国城市化水平比一般国家低了15个百分点,结构上呈现工业化超前和城市化滞后的状态,也形成GDP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严重扭曲。这是建国以来特别是1960年起开始的反城市化道路和政策所致。但1978年以后,并没有真正从理论上认识城市化对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在推进城市化的战略、体制和政策上,是犹豫和半推半阻的。城市化滞后给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事实证明,城市化水平低是城乡差距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建国以来,包括改革开放以来,推进城市化方面的犹豫和缓慢,是导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诸多问题的重大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4.
陈江生  李萌 《城市观察》2012,(3):5-11,40
城市化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理性认识我国城市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前提。本文认为城市化建设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源的提升,根基是基础设施的均衡建设,主要问题在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保障条件是制度创新。并从这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超过50%,城镇化率赶上了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已经进入城市型社会,但还处在城市社会的初级阶段。这是构建新时期、新阶段中国城市化道路、方针、政策和战略框架的基本依据。从世界历史看,城市化是通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也与大量失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自由劳动者的出现紧密相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迅速,成功避免了其他国家高速城镇化过程中时常遇到的大规模城镇失业和贫困,但累积了诸多矛盾和问题。与其他国家相比,未来的城市化道路必须把握四大战略基点:城市社会的城市化、大国的城市化、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以及直面历史问题和化解累积风险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6.
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殊性,我国人口的城市化和经济的城市化难免存在不一致的情形。需要思考的是,我们是需要大量农村人口从身份上变为城市人口的城市化?还是农业人口不仅在身份上而且在经济就业上也同时实现城市地区非农就业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7.
关于现阶段我国城市化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的合理模式是什么?这是近几年来在我国学术界讨论得非常热烈的一个课题。笔者不同意那种把“遍地开花”地发展小城镇作为实现我国城市化基本模式的看法,认为,根据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在我国城市化的现阶段,必须选择以大城市 为主体的城市化模式。这是现阶段我国城市化的合理模式。这一模式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继续发展现有的大城市。并随着质量和效益的提高,适当扩大其  相似文献   

18.
牛凤瑞 《城市》2014,(2):4-6
正时髦用语是社会思潮、社会风尚、社会潮流的反映。媒体时髦用语往往是主流认识和政策导向的凝聚。我国有关城市化的时髦用语在很大程度上隐含了城市化的理念、战略、路径、模式及价值取向。城市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高级阶段,其本质是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我国13亿人口在几十年内完成的城市化是影响21世纪世界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从中国的特殊国情、  相似文献   

19.
王晓玲 《城市》2016,(7):20-24
准确、全面地把握城市化内涵是推进我国新型城市化的理论起点。长期以来,由于对城市化内涵的片面理解,导致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笔者分析了城市化的内涵、城市化时代的特征,对饶会林先生的城市化和城市化时代思想进行阐释,并对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北三省和广东省比全国早10~20年进入城市型社会。本文利用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东北地区和广东省进入城市社会以后城市化的动力问题。研究发现,在城市社会的初级阶段,城乡收入差距、人均收入、流动人口和城镇登记失业率对城市化仍发挥重要作用;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对城市化的作用不显著;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动力作用已经释放完毕,甚至显示出负向变动关系;国有投资比重整体上未通过模型检验,但尚不能断言国有经济拖累城市化进程;对外贸易对城市化的影响不显著,而外商直接投资对城市化有挤出效应;固定资产投资、政府干预对城市化速度的推动作用不显著甚至为负。与进入城市社会之前相比,城市化的传统动能仍然较强,新型城镇化动能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