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工业投资的增长带动了工业经济的增长,投资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但是,近3年特别是2008年以来,上海工业投资出现了增幅回落和强度趋弱的势头,高附加值产业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崛起,低附加值产业加快转移已经不可避免。既要保持工业投资在“调整、优化和提高”的基础上适度增长,又要在产业发展中发挥政府产业投资政策导向机制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上海工业经济发展和工业投资面临着两难选择。为进一步找准上海工业发展与投资的主要问题,选择国内粤苏浙津等主要发达地区工业投资情况作为比较对象。这些经济发达地区在近3年工业投资方面,既有与上海相似的发展路径,也有与上海不同的发展举措和创新。上海工业投资可从中找到差距,找准问题,从而梳理出确保适度增长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盛久元 《科学发展》2011,(11):31-35
台湾高新技术产业以其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上海引进世界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的重要载体和桥梁,促进了上海产业调整、结构升级,在上海城市产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上海在长三角地区、海西地区和成渝经济区吸引台商竞争中既占有独特优势,也面临不可回避的挑战。上海应采取优化两岸金融合作政策和人才政策、完善项目扶持制度和服务台商的工作机制、设立专项引导基金和加强对台交流的机制性平台等措施来优化台商投资环境、把握对台经贸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基于新形势下上海引进外资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对上海投资环境、定位和区位的具体分析,建立上海吸引高端外资的系统框架,并提出上海在市场开放方面,应扩大外资进入领域,鼓励外资投向"上海制造"、"上海服务"、"上海创造"的高端产业,依次引导外资的产业结构升级;在投资环境方面,应建立统一和可预见的法制环境,完善社会信用制度,以此维护市场的竞争秩序;在市场准入方面,应放宽行业限制,不断调整和优化利用外资结构。  相似文献   

4.
在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的背景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上海把握机遇、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性选择。如何抢占制高点,突出产业发展重点,形成比较优势,是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否率先突破的关键。上海应着力突破体制机制障碍,营造公平、公开、透明、稳定的政策环境和产业生态,激发企业发展活力;积极培育发展优势产业和优势环节,实现高端发展、引领发展;增强创新能力,努力在重点产业的关键技术上率先取得突破;鼓励商业模式创新,拓展市场需求;加大人力资本和无形资产的投资,实施新要素增长战略;拓宽融资渠道,强化资金支持;增强率先突破的控制、创新、协同和避险能力,努力成为国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策源地和集聚地。  相似文献   

5.
上海一贯十分关注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导向作用。基于以往产业发展思路的局限性以及未来上海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十二五”期间上海产业发展应重点把握好国家发展战略与上海产业发展实践、产业转移与产业扩张、产业领域高新化与产业技术先进化、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等之间的关系。因此,上海“十二五”时期产业发展不应是“十一五”简单的线性延续,需突破以往的思维定势,强化“以价值链为导向的产业高端化”,紧紧抓住核心技术、网络渠道、企业家、企业主体和政策支持等要素条件。  相似文献   

6.
"十二五"时期,是上海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上海工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作为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重要抓手的上海工业投资,同样面临着调整投资方向、明确投资重点、转变投资方式和提高投资质量的艰难抉择。因此,对上海工业和上海工业投资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保持"十二五"期间上海工业投资适度增长作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徐诤 《科学发展》2011,(11):25-30
台资电子资讯企业在上海信息产业构成中占据较大比重,与上海本土电子信息产业相比,上海台资电子资讯企业具有代工型特征、发展态势良好且技术溢出效应正在逐步显现等特点,因此,未来上海大型台资电子信息企业发展路径将可能是通过代工领域高端化、产业价值链高端延伸、结构调整升级等途径实现"转型"与生产基地向内陆"转移"。上海应在正确认识台资电子资讯代工型企业的作用之基础上,加强政策的规划引导和支持力度,建立与完善产业发展与投资促进、协调等机制,有步骤地为台资电子企业完成转型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8.
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转移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科学发展》2011,(6):12-25
目前上海已呈现后工业化时期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入发展转型的重要时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也面临战略性转变,并呈现出特有的方向与重点。同时,产业对外转移已成为上海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其趋势体现于规模扩张型、功能整合型和战略扩张型产业转移,并集中体现在一些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9.
上海产业经济和信息化发展必须围绕改革的主线,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加快转变战略思路和发展方式;要基于需求分析明确发展方向,基于市场机制推进专项行动,基于分类管理推进改革创新,促进上海产业经济走高端化、集约化、服务化发展道路,进一步发挥信息化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引领带动作用;要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把握价值规律,建立市场规则,完善价格机制,使市场供给能满足、适应和创造市场需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化活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加快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构建新型产业体系,打造上海经济和信息化升级版,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融合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上海是全国汽车产业重镇,在产业规模、产业创新、产业融合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具备了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的基础条件.与此同时,上海汽车产业也面临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竞争对手的挑战和新技术变革的机遇.上海应以创新引领发展,在研究开发、基础设施、产业生态、全球市场、人才和机制方面进行整体推进,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1.
“十二五”时期,中国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如何把握住未来10年的黄金增长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中国必须抓住未来发展的机遇,建立一致对外的出口和进口协调机制,着力提高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提高人才、资本、产业、市场的国际化水平,形成自主发展的中国模式,从战略上把握自己的命运。  相似文献   

12.
在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上海就业状况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是就业总量增长缓慢,就业结构受产业结构调整影响较大;二是就业人口加速流向郊区,区域性就业问题日益凸显;三是失业群体年龄分化,双高失业现象尤为突出。因此,在就业总量和就业结构上对就业体制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上海应构建一个功能较齐备的市场就业系统,以制度保障、产业协调发展、政企协作、市场发挥作用和个人积极就业为导向,逐步构建多层次就业体系,进一步促进就业,实现高质量就业、充分就业和合理就业的目标。为此,一是要优化失业保险调整机制,建立就业促进基础平台;二是要构建多层次就业促进体系,实现充分就业;三是要对接产业调整导向,实现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过整体推进,构筑规划、建设、管理、技术、产业、社会和合作协同发展的综合体系。未来上海应以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为核心,以法律机制为前提,以政府监管机制为保障,以能力建设机制为基础,以社会参与机制为监督,按照"引逼结合、多方合力、突出重点、先行先试"的原则,加快上海生态文明建设机制创新。主要途径有:完善碳排放交易试点,建立长效市场机制;推进分布式能源应用,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优化交通能源结构;培育发展再制造产业,推广先进制造理念。  相似文献   

14.
余文凯 《科学发展》2016,(11):102-112
上海应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能级、建设世界级全球城市为目标导向,打造 “智能发达、创新活跃、生态宜居、和谐包容”的智慧城市:实施“网络空间强国战略”,持续提升形成全球网络与信息枢纽;深化“四个中心”建设,提升上海全球资源战略配置能力;布局“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提升上海科技创新全球影响力与领导力;加速“互联网+”的融合与重构,激发上海产业与市场活力;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规划、治理、服务能级;凝练城市文化,抢占“中国文化”输出战略高地;推动区域联动发展,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全球门户.  相似文献   

15.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面临的城市问题也是富有挑战性的。随着上海城市功能的转型,中心城区工业用地逐步退出,或保留转向都市产业和创意产业,或整体拆除重建,不断改变着城市的空间结构。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上海中心城区工业用地多元化的退出路径,从政府、市场、社会三个层面分析工业用地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6.
发展机器人产业对上海意义重大,上海机器人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战略定位须着眼于上海的转型发展和自身的基础。为此,应加强战略引导和资源整合,制定上海机器人产业与技术整体规划和路线图;加强需求的政策引导,发挥本土市场的拉动作用,促进机器人在各领域的应用;吸引大型企业参加应用开发,培育龙头企业;支持中小型企业加速发展,在细分市场形成竞争优势;完善机器人产业园区,提高政策优惠力度;协调整合产、学、研、用和跨学科资源,建立以企业为中枢的研发体系,以促进产业集聚和创新行业。  相似文献   

17.
李菲云 《城市》2016,(1):40-43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是国家战略的需要, 也是上海自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 笔者从创新动力、 创新能力及创新转化3个方面分析了目前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瓶颈, 并对如何突破这些瓶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陈基伟 《科学发展》2012,(11):90-99
上海土地资源增量空间有限,其中用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的用地更为有限。工业用地是上海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主要载体,进行土地二次开发,盘活存量土地,是破解土地资源瓶颈、促进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广泛收集以往上海工业用地二次开发成效、措施与案例的基础上,梳理出三种主要实施路径:优化定位、产能提升和增资技改,从政府、企业和园区管理者三种角度对二次开发难点进行剖析。最后从加强研究、创新政策和完善机制角度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包括编制专项规划、更新规划理念、完善收储和供应制度、健全管制制度、建立管理机构、利用经济手段促进盘活等。  相似文献   

19.
"十二五"以来,上海全面启动城市光网、无线网络、智能管理和各类数字应用,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但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推进速度较为缓慢,智能应用的领域和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明显。上海智慧城市建设下一步的战略导向是:改变以往的供给导向型推进战略,采取需求导向型推进战略,即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原则,以市场需求和创新为动力,以智能应用为先导,以智慧产业为核心,以提升应用智能化水平和智慧产业能级为主线,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企业主体作用以及政府的引导作用,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高城市智慧水平,让市民共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20.
开发区软环境是开发区市场发育程度、经济竞争力、对外开放程度、政府管理水平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综合体现。投资软环境的优劣是评价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是外来投资者做出是否投资和如何进行投资的重要依据,是开发区能吸纳多少外来投资以及这些投资的现有贡献度对区域今后可持续发展推动力的重要表征,是体现开发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上海的开发区在经历了土地等资源招商为主体的初始发展阶段和以政策招商为重点的快速增长阶段之后,已经步入转向环境招商为核心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在当前面临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未来上海开发区要重塑竞争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就需要根据产业发展提出的不断升级的综合投资环境诉求,努力提升文化软实力,通过对开发区文化的培育、提炼和发展,让开发区具有独特个性、精神和良好氛围,进一步优化开发区投资环境,增强开发区对外界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提高开发区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开发区的全面发展,着力弥补软环境方面的相对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