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根据系统论思想和邻域系统理论,企业知识资本本身是由人力资本、结构资本、类知识产权资本和客户资本子系统或元素构成的一个具有链型结构和网状结构的邻域系统,具备显著的邻域系统特征。企业知识资本系统的目标是系统的价值转化与价值实现。在价值实现和价值转化过程中,系统各构成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是统一、不可或缺的整体。企业知识资本系统的价值转化是在系统不断变化、演进、跃升过程中完成的。而系统演进的动因主要在于各构成要素间相互耦合、互相关联的协同作用。涨落和协同寓于企业知识资本系统之中,时刻伴随着企业知识资本系统的价值转化,构成了企业知识资本系统演进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2.
每一个生命机体都是由具有各种功能的器官组成的(单细胞动物除外人器官与器官之间功能的发挥和相互间的协调运行靠的是一种内在的、维持机体良性循环的机制和要素。把企业放在社会经济环境中来考察,它也是一种生命体。我们可以看到:在同样的经济环境中有的企业可以适应不良因素的冲击,通过自我调节,实现内在的良性循环,保持生存、发展的良好势头;有的企业则不行。问题的关键在于该企业有没有维持机体良性循环、保持自身旺盛的生命力的机制,这种机制存在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关系以及体现这些管理关系的各因素之中,它是人与人之间的各种…  相似文献   

3.
李纪明 《浙江学刊》2005,18(6):156-162
WTO之后的国际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将是公司治理的竞争.各国公司治理结构所具有的灵活性,以及各国政治、法律体系的差异,使得各国公司治理演进较预期在功能上更具有适应性,而在模式上则表现得较为稳定.本文试图就公司治理趋势的这二个层面问题:模式和功能进行研究,检查制度维持或路径依赖和功能适应之间的交互关系,并试图分析在双失灵情况下契约趋同的作用,探讨全球化背景下公司治理演进趋势的方式和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4.
顾客满意策略是一种新型企业理念,这种理念从房地产企业的生产流程入手,研究如何建立适应CS策略的房地产企业生产模式.顾客对房地产存在两种主要需求--工期和成本,可以根据建设-库存、装修-订购、结构-装修-订购、设计-订购四种生产模式确定有效的组合,以实现生产过程的多样性与顾客要求的一致.  相似文献   

5.
日本特有的制度环境、文化传统与不同历史阶段企业内部的权力结构,共同决定了日本私营企业的治理模式.通过对日本私营企业治理动态演进过程中制度变迁、权力结构调整与企业治理模式选择内在关系的分析,探究日本私营企业治理动态演进的机制,并结合中国国情,推动中国企业治理转型中职能定位、资源能力与治理环境的匹配.  相似文献   

6.
要素所有者达成合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对资源的运用创造更大价值,但如何在合约中确定合理的企业利益分配结构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判别标准.近年来,随着管理和技术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所起作用的不断提升,高级管理者及高级技术人员的报酬也不断增长,或以人力资本形式直接参与对企业剩余的分配,企业利益分配结构不断发生着变化.企业利益分配结构的改变不仅是要素贡献度的改变,更是劳资双方权力结构的改变,高级人才收益的增长不仅是人力资本所有者产权价值的体现,也是企业所创造财富的分配主导权从货币拥有者向财富创造者的转化.  相似文献   

7.
周朝霞 《学术交流》2005,(12):91-95
企业外环境的管理是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其往往被企业忽视。企业应构筑企业外环境危机系统———企业危机外环境“七力”模式。企业外环境“七力”模式由七个要素组成:政治变化、经济发展、产业竞争、文化转换、法律完善、公众变化、媒介导向。企业应及时构筑企业外环境“七力”模式系统,企业与外环境要进行积极、及时、有效的富有创新的沟通,预防并有效借助环境力量处理危机。  相似文献   

8.
市场角色主体关系主要体现为政府角色、企业角色和消费者角色之间的结构关系。在我国转型市场时期,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作为市场角色主体,其角色主体结构关系倾向于政府角色——企业角色的结构取向,而成熟市场则是以消费者角色主体为核心取向的结构关系。在我国转型市场角色主体转化过程中,要依据市场自身规律,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市场定位,政府要通过克制过急心理来调整其决策行为,企业要通过营销竞争来提升其竞争理念,消费者要通过品牌选择行为的成熟来促进市场发育,来完成市场角色关系的和谐有序转化。  相似文献   

9.
企业体系一般是指企业为了确保其生产经营活动的最佳运作,并达到营利目的而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一系列因素共同结成的经营有机整体,从结构模式上看,主要分单一企业体系和系列企业体系两大主体。就一般规律而言,企业体系是不同时期社会经济制度的必然派生物,是与社会经济制度相适应而产生发展的,因此,研究企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对调整和完善社会经济制度有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从广义上说,日本的企业体系是适应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传统文化以及传统企业文化而建立起来的,但从狭义上看,日本融资体制的变革对企业体系的演进发挥了巨大的…  相似文献   

10.
控制环境与管理控制系统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先治 《求是学刊》2004,31(2):56-61
控制环境是管理控制系统的基本要素。控制环境可分为组织外部环境和组织内部环境。控制环境随着社会发展、道德规范、经济体制、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等的变化而影响着管理控制系统。管理控制系统模式的演变与控制环境变化紧密相关。我国企业管理控制系统环境差异较大 ,统一的管理控制系统模式是不适用的。各种形式的管理控制并存是我国未来较长时期管理控制系统模式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钱津 《创新》2010,4(3):46-50
中国具有先进性生产方式的国有企业的劳动主体要提升觉悟与素质,成为代表社会先进思想和先进生产力的优秀群体,同时还要想方设法尽快拉近劳动客体与世界上发达国家先进企业劳动客体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国有企业生产方式的先进性还表现在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是直接结合的。而国有企业性质决定的以人为本的经营能够比其他所有制企业的以资为本的经营产生更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方刚 《阅江学刊》2013,(5):58-65
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表现出了双重国际化模式,即传统的生产国际化和新兴的资本国际化。前者包括自有产品与技术的直接出口企业、对外合资或独资的企业和开展跨国并购的企业;后者包括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境内上市外资股的公司和其他具有外资股的中国境内企业。中国企业应结合业务特征和产品市场结构,寻求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国际化模式。一方面,积极扩大产品的海外市场,特别是开辟具有增长潜力的新兴经济体市场,追寻全球生产链中的最佳位置;另一方面,引进战略机构投资者或寻求境外上市,加快企业内部重组与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3.
Why has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n Russia and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been accompanied by deteriorating living standards? Many of the reform programmes have contained social elements, but these have been neglected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Certain barriers to change – mental, cultur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 have made the implementation difficult. Russia and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have to pass through a problematic dual transformation, from authoritarianism to democracy and from centrally planned economies to market economies. Experiences from Latin America show that such transitions are virtually impossible. The social results from the transformations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have been disappointing, which has been documented by scholars in this field. Nevertheless, if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processes continue, the prospectes for the future are relatively bright. But there is also a negative scenario with authoritarianism and civil war as endpoints. A more cautious transition to a market economy might improve social welfare and living standards.  相似文献   

14.
何香柏 《阅江学刊》2012,4(1):38-44
以温室气体减排为主要立足点的气候变化问题在国内外已经引起了广泛而热烈的关注,相比之下,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还未被给予足够的关注,更不用谈气候变化适应性对环境法律的影响和挑战。我国气候变化的相关法律政策是以减缓为导向的,有关适应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还很少。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不可避免性、不可逆转性和空间时间上的广泛性,对环境政策与法律的假定基础、环境法律目的和现行环境管理体制等都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当务之急在于弄清气候变化与传统环境问题的本质区别,气候变化问题纳入现行环境法律的可行性等。  相似文献   

15.
龚文娟 《社会》2013,33(1):161-194
本文在回顾和梳理环境事实论与环境建构论的基础上,剖析了环境议题呈现的社会机制,并以A市市民反对L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的过程为例诠释这一机制。研究发现,环境议题的呈现机制包括了群体利益冲突、差异性认知和主张竞争、权力和资源及策略运作三个环节。环境议题不仅是客观环境现象的持续再现,更内卷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认知和判断;它的提出、表达和形成正逐步由“政府主导型”和“精英主导型”向“环境利益相关者共构型”过渡;环境议题呈现了不确定性和模式化趋势的特征,这既暗示了风险社会的到来,也见证了公众对环境公正和政治平等日渐强烈的呼声,以及市民社会成长与结构性限制之间的张力。  相似文献   

16.
The Leading Group for Deepening Reform Comprehensively has been set up on the decision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to be in charge of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reform, taking a balanced and coordinated approach, advancing reform as a whole and supervising its implementation. This means that change manage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tem on the agenda. Systematically reviewing and examining the course of the seven rounds of institutional reform introduced by the State Council since 1978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ange management, we find that the reforms have advanced gradually and steadily, with functional transformation as the core feature and key to each round of reform.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exhibits a marked two-phase character. The first phase focuses on change in government functions relating to economic management, while the second focuses on enhancing and improving macro-control systems to strengthen social management and public service functions. However, in terms of program design, the goals and measures of the past 10 years’ functional transformation have clearly not been specific enough to establish a cl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rounds of institutional reform programs and the concrete measures and their effects. Therefore,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institutional reform itself needs reform has become a new proposition for practice, one that needs to be reviewed in terms of strategic orientation, mode of implementation, public responsibilities and overall design.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企业绿色经营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绿色经营管理模式是我国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构建我国企业绿色经营管理模式的主要对策和措施是:制定企业绿色发展战略,推行企业绿色管理,建立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加强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生产和营销过程的绿色化管理,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尽快制定绿色优惠政策和相关法规等。  相似文献   

18.
关于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讨论,实质是普遍史观和特殊史观的关系问题。马克思立足于世界历史的视角,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思考和建构,经历了一个从普遍史观到特殊史观的过程;而从俄国革命所提供的“俄国道路”与“俄国方式”到斯大林的社会发展“五形态说”,恰恰经历了一个从特殊史观到普遍史观的回归。在建构中国史观的过程中,中国历史发展模式和现实发展经验、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和晚年东方社会思想以及俄国十月革命所开启的“俄国道路”和“体制嬗变”是三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19.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核心是财务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管理,包括许多方面,除财务管理之外,还有物资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营销管理、劳动人事管理等.但是所有管理只能影响某一特定方面,只有财务管理(即对资金运动的管理)才能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体实施管理.企业要完成从计划经济企业制度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就是将企业由从属于政府的生产单位转为从属于资本的经济组织,由以生产经营为中心,转为以资本经营为中心.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资本增值最大化.现代企业应构建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以非再生能源资源定价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逐步暴露。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经济发展策略,特别是近年来宏观经济与城市化快速发展,致使中国经济增长采取高耗能方式。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导致能源消费增长过快和环境污染加剧。能源与环境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双重约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势在必行,而关键点在于非再生能源资源定价改革。非再生能源资源的开发使用制度的变革,目的在于充分体现资源成本与环境成本。资源成本是需要通过完善资源的基础市场即矿业权市场来实现的,而环境(生态)成本是需要通过资源税费制度改革实现的。最终,通过价格信号引导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彻底转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