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康岚 《社会学》2009,(3):41-48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在给予了一定的经济补偿后,变身为“城市居民”。对于这一作法,广大失地农民的态度是怎样的?他们是否愿意以这样的方式出让土地?到底有哪些因素最终会影响其出让土地的意愿?本文利用2008年夏天对上海、河南、辽宁、广东四地失地农民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影响农民出让土地意愿的因素包括征地补偿、抗风险能力、社会保障水平、可持续发展机会等多个维度的考量,其中抗风险能力和社会保障水平是影响农民出让土地意愿的必要条件(本研究中的上海与河南农民是典型例证),而农民失去土地后的可持续发展机会将对农民出让土地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效应(本研究中的广东农民是典型例证)。因此,仅仅依靠给予单纯的经济补偿并非合理安置失地农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上海的十个县是怎样并入上海的?1953年,国家实行计划经济政策,上海的副食品供应出现紧缺现象,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当时的上海市领导想到向国务院要土地扩大菜田,保证食品供应,从而有了上海的十个县。  相似文献   

3.
在上海未来发展中,能源、土地、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供给约束已经成为影响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特别是有限的土地供给成为上海"十二五"时期发展的重要瓶颈。清醒地认识土地资源约束的影响,通过优化土地空间配置和促进土地循环利用来破解土地资源困境,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前提,对上海"十二五"规划编制和上海2020年中长期发展战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人均GDP已经突破8000美元的上海,必须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入由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的阶段。因此.加快建立一个从“引资”上升到“引智”的平台,依靠人才。创新驱动.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总工会9月3曰发布的《上海职工劳动就业状况分析及趋势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上海的失业者中,有38.5%为35岁以下青年,这些处于就业黄金年龄段的年轻人因没有工作,经济上不得不依靠父母,成为“啃老族”。  相似文献   

6.
上海提高土地经济密度应以创新土地管控手段为方向,以产业能级提升为目标,以盘活存量土地为发力点,全面推进上海中心城区和郊区土地资源管理模式转变,尤其要以郊区新城经济密度提升为主要工作方向。要注重培育与上海“五个中心”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中“龙头地位”相适应的产业,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提升城市吸引力和辐射力,让上海的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7.
“十二五”时期是上海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人口、人力资源是上海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因素,其规模、质量、结构和趋势对上海经济发展方式选择和产业结构调整有重大的影响。上海要积极推进十七大提出的“三个转变”,加快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进一步提高人口和人力资源的宏观管理能力和绩效,为上海经济发展转型创造有利的核心条件。  相似文献   

8.
在上海市房地局最新发布的各项公告中,南京政治学院上海五角场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公告成为关注点之一。这幅按照《军用土地使用权竞价转让办法》实行转让的土地,成为上海实行土地公开招拍挂出让以来,第一幅以市场化公开途径出让的军队用地。  相似文献   

9.
上海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瑞君 《社会学》2008,(3):27-34
伴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市郊大量土地被征用和使用,导致失地农民日益增加。现阶段,上海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落实情况普遍比因土地被使用(租借)而失地的农民要好,“镇保”实施后就产生的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落实情况也较好,而早期征地农民的社保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失地农民补偿标准的统一和相关政策的协商尚有待解决。如何创新和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制度安排,使所有失地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上海建设用地规模趋于极限,且具粗放利用特征,结构不尽合理,产出效率较低。其原因主要在于产业结构高度化不够,城市规划理念尚有欠缺,土地使用制度不尽完善。面对土地资源的硬约束,上海要打造服务型和宜居型国际大都市,必须通过转型发展和制度创新来提升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水平,通过提升产业能级、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城市空间结构、创新土地使用制度、适度控制人口规模等方式来逐步缓解上海建设用地紧张的局面,提升城市宜居水平,保持城市生态和谐,实现上海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1997,(4)
韩国有个长寿村韩国庆尚北道,有个叫三松里的“长寿村”。这个村70多户人家,80岁的老人就有二十几名。村里人讲,这里土地肥沃,出产丰富,人们生活有依靠,心旷神怡,这就是长寿的秘诀所在韩国有个长寿村...  相似文献   

12.
种源农业是现代农业基础性、战略性的核心产业,是体现上海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提高农业用地产出效益,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上海土地资源稀缺,提高农业用地产出效益是实现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上海发展种源农业恰好可以解决土地资源稀缺、农业产出效益低下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贾宏图 《老年世界》2008,(11):18-19
对返城的知青来说,北大荒总是个牵挂。离开自己当年插队的地方黑河已三十多年的上海女知青陈宜芳,又回到了那片深情的土地,她要寻找的却是她自己的一口棺材!  相似文献   

14.
章希 《交通与港航》2009,23(5):51-53
洛杉矶是美国最大的集合城市之一。低密度扩散的土地使用政策使居民的居住点分散在范围很大的土地上,居民的出行都要依赖私人交通。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发展公共交通必须摆到议事日程。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洛杉矶陆续建造了4条轨道交通线,但是轨道交通的服务范围所能覆盖的还不到洛杉矶整个面积的10%。大部分地区的公共交通主要依靠公共汽车,而公共汽车的服务质量则在不断下降。受到交通拥堵的影响,从80年代开始,公共汽车的运行速度平均每年降低1%。  相似文献   

15.
陈基伟 《科学发展》2012,(11):90-99
上海土地资源增量空间有限,其中用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的用地更为有限。工业用地是上海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主要载体,进行土地二次开发,盘活存量土地,是破解土地资源瓶颈、促进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广泛收集以往上海工业用地二次开发成效、措施与案例的基础上,梳理出三种主要实施路径:优化定位、产能提升和增资技改,从政府、企业和园区管理者三种角度对二次开发难点进行剖析。最后从加强研究、创新政策和完善机制角度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包括编制专项规划、更新规划理念、完善收储和供应制度、健全管制制度、建立管理机构、利用经济手段促进盘活等。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紧缺,上海尤为如此。目前上海人均耕地从解放初期的0.76亩,下降到0.36亩,在市中心区则更是寸土寸金,土地价值很高,其繁华地段每平方米每年的商业利润高达三、四千元。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项建设用地实行由政府征  相似文献   

17.
张强  刘晓霞 《现代交际》2014,(1):125-125
目前,我国吉林省农业的发展是以要素投入为主,即主要依靠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投入,在城镇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不断增多,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出现了既限制农业可持续发展,又制约农民收入水平的土地季节性撂荒和粗放经营以及土地利用效率下降等现象。所以,加强吉林省新农村建设,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上海作为人多地少、资源匮乏、产业密集、环境容量十分有限的超大型国际化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刚性需求与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将长期存在.通过规划引领、存量转型、降低税费、优化出让方式、健全土地储备、建设标准厂房等举措,上海可在土地领域逐步探索出盘活低效存量工业用地的新途径,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土地要素上的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2014,(8):F0003-F0003
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白文华工作室是由原上海市南汇区区长、上海世博局副局长、上海地产集团总裁、上海世博土地储备中心主任、上海世博土地控股公司董事长,现任国盛集团监事会主席白文华为领军人物的以城市建设投融资、国企改革与治理为研究方向的研究平台,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于2010年5月授牌设立。  相似文献   

20.
古力 《老年世界》2010,(15):29-29
北京奥林匹克运动盛会的豪情至今还在我们心头萦绕,上海世博,这个经济、文化、科技领域的世界博览盛会,伴着烂漫的春花,又向我们款款走来。上海,展开双臂,迎接八方宾客,浦江两岸,绚丽多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被越来越多的人传颂,更寄托了所有中国人的希望和热情。我尚未踏上世博园的土地,然而,凝望着电视荧屏,心中洋溢起世博会这曲绝美动听的华彩乐章,我的心,早已飞向了那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