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诗歌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渐成气候,主要的诗歌流派有观念主义、后观念主义和元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诗人破除了传统诗歌的写作规范,大胆进行语言实验,把各种艺术语言与表达方式纳入诗歌文本,使诗歌的话语方式、文本形式及文体特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话语建构表现为口语和隐喻的交错互补,文本形式表现为拆解与再造的双重模式,文体特征表现为诗歌与其他文体的多维联系。  相似文献   

2.
李平 《生存》2020,(8):0214-0214
口语交际能力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基础能力。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能够帮助人们进行有效沟通,提高办事效率。而口语交际活动是提高职校学生交际能力的主要手段。本文以口语交际活动对职校学生思辨性的促进作用为主要探究方向,对其能够有效地促进职校学生拓展语言全面性、增加学生语言反思能力以及形成良好的思维逻辑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对职校学生思辨性的培养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
研究证明,学生英语语音能力对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各级英语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学英语教学更无暇顾及。本文基于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发展的需要,从词汇、文本和口语教学三个方面讨论语音渗透教学途径,意在培养学生听说能力方面做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胡苏珍 《浙江学刊》2013,(3):106-113
口语是现代汉语诗歌语言资源的一部分,但芜杂、粗糙、通俗的特性决定了它不具天然的诗意。整体考察现代诗歌"戏剧化"言说中口语入诗的风格或策略,可以得出三种诗化途径:一是新月诗人用他们的格律化追求对诗中戏剧化情境中的口语铸以诗之"形"(包括节奏、声音等音乐性),音律确保了口语在诗中的韵味;二是卞之琳把口语置于隐含人生哲学态度、具有禅思"冥想"意味的虚化意境式戏剧化场景当中,对口语赋以诗之"味",提升口语的诗意;三是如翟永明、臧棣、孙文波等1990年代以来的优秀诗人那样创设特异的语境,挖掘口语的潜力,文本中的戏剧化场景使口语产生新的语义编码,赋予口语以诗之"思"。  相似文献   

5.
刘泽财 《生存》2020,(10):0124-0125
童的语言获得需要外部因素刺激,语言刺激反应联结可让儿童的语言得到发展。当语言刺激量增大,语言发展水平也会增高,反之,好的民间故事来自人们的劳动和生活中,它的语言来自于口语,经过历史的积淀,又高于口语。这就决定了民间故事教学能增加语言刺激量。使其拓展小学生的说话语境,创设情境,充分挖掘学生的说话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进行内部的语言加工,最后转化成自我语言,最终促进小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口语崇拜是一种与写实主义、个性主义、大众化等思潮相互呼应的现代文学观念,它的产生与西方的语音中心主义语言观对中国的影响有关.由于五四新文学的领导者及以后的理论家主要以语言变革的逻辑为其口语崇拜主张立论,当现代语言变革特别是"汉字革命"的合理性受到质疑时,文学中的口语崇拜观念便面临理论危机.口语崇拜观念还面对着从文学自身出发而产生的质疑,这种质疑的声音在现代文学史上虽不是时代最强音,但却切中要害.  相似文献   

7.
刘祖国  李翠 《唐都学刊》2010,26(6):108-112
道教典籍《太平经》是研究东汉语言的宝贵材料,但当前的研究文章都没有对其语言性质作过详细分析,不具体分析文本的语言性质就无法全面、客观地把握其词汇、词义系统,也无法深入解读其思想文化内涵,这对于语言以及宗教思想研究来说都是不利的。对《太平经》的文本进行深入的再解读,可以从四个大的方面具体分析其语言性质。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口语交际的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语言修养,让学生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具有自信心,尊重、理解他人,文明地进行沟通。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的核心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口语交际相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敢说、会说,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提高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视。笔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提出了关于初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白玛仁嘎 《生存》2020,(15):0073-0074
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大背景下,高校普通话口语课堂建设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普通话发音技能,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要对其背后的文化习俗和汉语思维方式有更深入的了解,以便在日常生活中用更加规范的词汇和语法来表达自己,在形成传统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识,培养语文思维,这就需要高校和高校的共同努力,高校要加强普通话口语课堂建设,加强基本语言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10.
丁建伟 《社科纵横》2013,(11):151-153
口语交际与诗文诵读在心理机制上都存在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选择加工性、情绪的反馈性和传码的自控性。但是因为诗文诵读有文本依托,所以诗文诵读的编码和口语交际的编码不太一样,这样导致诗文诵读在心理机制上没有思维的零乱疏漏性。再者,口语交际是一个双向的循环过程,而诗文诵读却是单向的,可以把诗文诵读看成是口语交际的一个子过程。正因为以上诗文诵读与口语交际心理机制的异同,才使得通过诗文诵读训练提高学生口语交际水平有了必要和可能。  相似文献   

11.
动态·多元·互文——克里斯蒂娃的文本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本理论是克里斯蒂娃理论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既是其符号学理论的延伸,又吸收心理分析及主体理论的精髓.在克里斯蒂娃纷繁复杂的理论体系中,诗歌语言、文本结构、文本互文性渐次递进地体现了克里斯蒂娃的文本理论的独特性,其文本理论是在对语言学和心理分析两方面理论批判性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当代西方文本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种语言口语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中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与人交流的都是汉语,即使学了英语,也是"哑巴英语"。因为平时几乎不说,更谈不上运用。因此中国学生也就很难从生活中得到输入英语语言材料的机会;学生在每周有限的四节英语课当中所学到的听说训练,由于平时很少说英语,课堂上所学的英语句子除了早读外,其他时间也很难运用、复习和巩固。更何况现在大部分学生早读时根本不开口读英语,其原因还是平时缺乏练习,课堂上老师教的课后不能及时在遗忘之前得到巩固,从而导致好多学生不会读英语单词、句子、课文。这样的语言环境及所带来的后果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听说训练,也限制了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说是人们交流的主要途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主要通过说来完成。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本质上就是为了交际,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法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去说英语。然而由于英语是一门升学考试的主要科目,许多教师只注重如何提高学生成绩,忽视能力培养,轻视口语训练。因此,尽快提高学生口语水平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口语水平呢?  相似文献   

14.
读中活动是英语语篇教学的主体,也是英语语篇教学的核心环节,其主要任务是通过阅读了解文本大意,理清文本思路,从而获取文本的具体信息或细节性信息。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篇章结构、语言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句法、词汇等设计一些带有整体性、层次性、梯度性等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从而帮助学生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解读语篇,探究语篇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大学英语口语考试对西北高校英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梅  胡海兰  程云莉 《社科纵横》2004,19(2):127-128
继大学英语口语考试在东部高校相继举办之后 ,2 0 0 1年五月在我校兰州大学举行了西北地区的首次口语考试。本文通过对这次口语考试结果的分析 ,结合对目前西北高校英语教学现状的综述 ,拟提出“立足学生实际 ,加强语言基础训练 ,重视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的西北高校英语教学可行性策略及具体实施规划。  相似文献   

16.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的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在训练学生正确、得体、灵活运用所学语言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的能力,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因此,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1语言的标准化。语言的标准化有时会因政治因素而有所改变。19世纪,芬兰人发展了他们的口语,为社会发展起到了一系列的作用。芬兰人需要一种标准语使他们从瑞士语与俄语中独立出来。他们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现在芬兰语已经成为该国家政治生活中强大的因素。到了2...  相似文献   

18.
《语言自迩集》是一部反映清末北京方言口语词汇面貌特征的历史文献,其中英文注解与汉文注解并重,真实地记录了当时北京口语里的特有词语、特有的读音或特殊含义。该书对研究清末北京口语词汇、北京方言词汇史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求是学刊》2018,(2):136-142
先秦时期,口头和书面是两种并存的文学创作方式和传播方式,史传文学也曾以口头的方式创作和传播。书面语和口语最大的区别表现在词汇方面,从词汇方面来看先秦史传口头叙事的语言特征,是为了更好地还原先秦的口头叙事状态。史传中的韵语使句子音节协调,朗朗上口,是为了方便口耳相传过程中的记忆。语气词是为表达语气的需要而产生的,在口语中普遍使用,史传中的语气词使历史记录充满仪式感和真实感。先秦时期,方言广泛流传于口头,文献记载的方言也多出现在口语场景中。这些口语词实际都是史传文学的口头叙事特征在语言形式上的体现,从这些口语词中可以管窥先秦口头叙事的形式。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5,(4):140-145
对外汉语教学口语测试中的话题千千万万,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表面到深层。作为衡量和检验外国来华留学生的口语水平测试,高级别话题的测试结果更能体现外国来华留学生的汉语口语水平和思维深度。本文以"说服"话题测试为例,剖析了这一话题的水平评定为外国留学生汉语行业口语水平测试标准的建立带来的启示。以期为来华留学生汉语行业口语分类教学和测试评定提供一定的标准和依据,并更进一步为来华留学的汉语学员提供以汉语为交流语言的行业口语水平测试评价标准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