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我们即将告别2014年的送旧迎新时刻,国务院法制办就《居住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居住证制度,严格来讲,是"城市居住证"制度(将来会不会搞"农村居住证"制度现在暂时还无从知晓),这似乎是继1958年颁布《户口登记条例》和1985年出台《居民身份证条例》以来,关于中国人口身份登记、记录和识别的又一项法规。当然,"征求意见稿"关注的是城市常  相似文献   

2.
流动商贩治理是近些年城市管理的难点和市民关注的焦点。广州市自2011年开始,尝试建立流动商贩疏导区,探索"堵疏结合"的流动商贩治理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也发现,由于治理缺乏持续性、利益的驱动以及监督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流动商贩疏导区存在选址不当、日常管理不规范、社会影响力不足等问题。因此,今后要加强政策宣传、规范管理,强化监督,以保证流动商贩疏导区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户籍制度与代际职业流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通过分析1996年"当代中国生活史和社会变迁"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研究当代中国家庭背景对职业流动的作用,并对城乡间的制度分割给予特别的关注。研究发现,农民的代际流动率相当高,城市中的社会流动也具有相当的"开放"性。本文认为这种模式是由中国独特的户籍制度造成的。这一制度使得农村中从事非农职业、没有改变户口性质的农民子女还要继续务农;只允许农村中受过很高教育的人获得城市户口。这种状况使以往仅限于城市人口的社会流动研究产生严重的样本选择性偏误。本文的分析对理解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流动过程中的作用、不平等和社会流动之间的关系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田治江 《老年人》2014,(11):10-10
正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将在2020年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然而,对落户城镇,多数农村居民表示"不愿意"。户籍制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破除城乡之间长期以来不公平的二元结构制度,让农民变市民。可农民为什么不愿意?究其因,除了现在的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制度安排与身份认同   总被引:121,自引:0,他引:121  
本研究从“市民权”概念入手,探讨乡城迁移人员成为“非市民”的制度背景和身份建构机制。笔者认为对既有户籍制度的政府需要是户籍制度及“农民工”制度长期被维持的基本背景。而目前中央政府的放责放权与地方城市政府的自利自保倾向并不利于“农民工权益问题”的真正解决。与此同时,作为中国社会中的第三种身份,“农民工”的被建构和被广泛认同,既构成了现有“农民工”制度的合法性基础,也影响了乡城迁移者的权利意识和利益表达行动  相似文献   

6.
张宝义 《城市》2012,(6):21-24
我国自古以来十分重视人口管理,春秋战国时期就建立了户籍制度,秦汉时期这一制度得到空前的加强和完善.2002年在湘西里耶出土的"里耶秦简"证明,当时户籍制度已经相当完备,户籍相关信息可以与当今的人口普查内容媲美.  相似文献   

7.
报载,"青岛市为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人口合理有序流动,根据山东省政府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结合青岛市实际情况,颁布了新的户籍政策"。  相似文献   

8.
户籍制度是管理人口的必要手段,也是户籍制度的基本功能。自从1958年我国第一部户籍管理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颁布实施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口管理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已经越来越成为要素市场化的一大障碍,并已演化成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9.
天下事     
《老年人》1997,(10)
农村户口城市化管理全面推开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完善农村户籍管理制度意见的通知,要求在本世纪末基本统一城乡户籍登记制度。在农村要建立健全常住、暂住、出生、死亡、迁出、迁入和变更更正等项登记管理制度,全面执行居民身份证申领、换领、补领等规定和加强查验、核查工作,同时建立和完善户籍的调查、通报、统计、档案和门牌编制等项管理规定。国务院规定职工养者保险个入帐户标准国务院在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中规定,从1997年起,各地要一律按照个人缴费工资的11%建立职工养老保险个人帐…  相似文献   

10.
许庆 《科学发展》2013,(5):14-18
现阶段城市户籍实际代表了三项公共服务: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为主的社会救助服务,以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实物或租金补贴为主的政府补贴性住房安排,以及迁移人口子女在城市公立学校平等就学的机会。户籍制度改革的关键,就在于如何通过有效的政策改革方案,为外来人口提供可支付的住房,以及为其子女教育建立有效的融资机制,从而使外来务工人员主要是农民工可以在城市定居下来。土地制度改革可以作为突破口,通过城中村政府和村民有效的公私合作,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为外来人口提供可支付住房,辅以相关财税体制改革,同时可以有效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在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和相关财税体制改革有效解决了外来人口住房问题和子女教育问题后,户籍制度改革也就完成了实质性突破。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特大型城市人口过度膨胀,在造成城市过度拥挤和生态恶化的同时,也导致了我国区域发展的失衡。导致特大型城市人口膨胀和劳动力无序流动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尚缺乏统筹考虑特大型城市和区域均衡发展的劳动力流动政策。因此,未来有必要从国家战略层面、产业结构调整和户籍制度改革等方面综合考虑和制订我国劳动力流动政策。  相似文献   

12.
户籍改革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户籍制度是管理人口的必要手段,也是户籍制度的基本功能.自从1958年我国第一部户籍管理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颁布实施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口管理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已经越来越成为要素市场化的一大障碍,并已演化成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进程既带来城市人口的增长和文明的进步,同时也衍生了"城市病"。城市在发展中产生的"城市病",其防与治必须依靠市民主体,通过提升市民素质来完成,这应该成为我国实行有效城市治理的基本理念。市民教育和提升市民主体意识参与城市治理,必须依据中国国情和各市的市情,从提升市民对城市治理的参与度和话语权、把城市看作是一所大学并加强社区教育功能、把市民教育更好地纳入国民教育、强化中等收入阶层市民主体培育和以城市文化凝聚市民主体精神中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上海的人口总量和结构一直与其独特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密不可分。工业化带动人口发展,人口发展推动城市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正处于第四波工业化时期,人口增长较快。在人口结构上,户籍人口老龄化,而外来人口具有就近流动、城城流动、定居化特点,且教育水平逐年提高。从承载力上看,上海人口总量合理,但人口分布的不合理影响了人口结构的发展、城市社会的融合,带来了核心区人口过密、产城融合不畅的问题,以及偏好"人脑"、排斥"人手"的问题。面对人口老龄化和可能的人口逆流,上海应稳定人口总量,建设整体推进的多中心发展人口分布格局,完善户籍制度改革,破解"新二元结构",推动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结合政府改革,完善相关配套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5.
西方城市人口增长的文献在过去几十年间经历了"文化转向":工作就业等经济因素让位于文化休闲等消费因素成为人口流动的主要吸引力。城市人口流动的"文化转向"在中国同样明显,尤其表现在大学毕业生群体当中。城市在大学毕业生眼中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工作地点。城市是学习机器,是娱乐机器,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在城市流动选择中追求价值实现,表达自我,体验生活和分享梦想。青年大学毕业生是城市人口流动最活跃的群体。他们的城市流动目的地选择直接影响到城市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蚁族"生存现状和发展要求的分析发现,这一群体具有向上流动的强烈诉求,他们乐观坚强。但苦于向上流动渠道不畅。"蚁族"实现向上流动的困境有宏观层面社会流动机制的不完善、中观层面社会资本支持的缺乏和微观层面个人能力发挥的制约。防止"蚁族"问题的固化,拓宽"蚁族"向上流动的渠道需要公共政策对目前的社会利益进行适当调整,包括建立公平合理的社会流动制度,丰富"蚁族"向上流动的社会资源,加强"蚁族"纵向上升的流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蚁族"群体向上流动困难重重主要是由于高等教育社会分层功能减弱、社会阶层良性流动机制的缺失和"蚁族"主观抉择的盲目性三方面因素造成。化解"蚁族"向上流动的困境依赖宏观层面健全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制度保障,中观层面丰富"蚁族"向上流动的社会资源,微观层面增强"蚁族"个人向上流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迁移,已经成为城镇化发展中最为显著的人口现象。城市外来人口主要是指现住地与户口登记地不一致的人,具体讲就是指那些现居住在城市半年以上但其户口登记仍在外地的人口。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2010年流动人口规模达到2.2亿,约占当年总人口的16.5%。据预测,2050年流动人  相似文献   

19.
在经典城乡"推—拉"理论的基础上,引入城市之间的"推—拉"模型,对中国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机制进行分析。认为决定城市之间人口流动的关键因素是城市拉力和推力之间的"推拉差",只要特大城市"推拉差"值为正,人口向特大城市流动的现象仍旧会持续,在特大城市人口容纳量有限的前提下,政府调控是必要的。政府在人口调控政策制定时应该注重人口流动的内在规律,从人口流动的根源入手,在调控时一方面应该利用产业转移等措施来降低特大城市拉力,而非一味地通过行政手段提高推力;另一方面应该提高特大城市周边城市的拉力,以实现分流特大城市人口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流动儿童是跟随农民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进入城市生活或学习的0-16岁农村户籍儿童。我国流动儿童的各项社会福利已取得显著进展,包括营养与健康、教育机会与教育质量、家庭与社会支持等。但是,流动儿童的社会福利水平仍有待提高,许多福利不平等问题亟待解决。为此,需建立新型的以“常住人口”为服务对象的管理模式,建立流动儿童登记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流动儿童社会福利工作协作机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