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浙江制造业产业竞争力提升:环境变迁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允生 《浙江学刊》2013,(1):202-207
浙江是制造业大省,总体上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规模偏大,产业层次与产品附加值偏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由于国际市场环境变化,浙江制造业及其产品市场竞争力有所弱化,产品赢利能力和水平逐渐下降,浙江面临如何加快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提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的问题.“十二五”时期浙江制造业要通过过剩产能转移,压缩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规模,提升制造业产业层次;通过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提高制造业产业发展水平;通过市场化产业整合,提高制造业产业集中度.既要保持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传统竞争优势,又要提升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竞争能力,更要增强制造业的产业整体竞争力.使浙江制造业在经济环境变迁与产业转型升级中推陈出新,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2.
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中的规律性现象,也是产业转型升级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内涵.从国内外经济发展大环境看,目前是浙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发展的有利时机,一方面基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转型产业的要求,浙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的内生动力已经形成;另一方面中央政府与中西部地区政府都出台了鼓励产业转移发展的优惠政策.与广东和江苏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主要在省区内地区间转移不同,浙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主要向江西、安徽与河南等相邻的中西部省区转移发展.在产业转移发展中,分离式转移与集群式转移成效最为明显,困难主要来自转出地政府与企业对产业转移心存疑虑,转入地投资环境与市场秩序有待改善.从产业转移区域看,与浙江毗邻的江西、安徽等省区与浙江经济互补,交通相连,有 利于浙江产业延伸与转移发展.浙江各地政府需要抓住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尽快出台相关政策与措施,推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及时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发展.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条件下的新型国际分工呈现越来越深化与细化的特征."世界工厂"的新内涵应是只有那些制造业总体实力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国家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世界工厂".在新型国际分工中,我国制造业在中、西部地区应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及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东部应积极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强化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工业化进程来看,制造业区域转移是实现中国地区间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借助改进梯度系数分析中国区域间制造业发展基础上,指出了中国制造业区域间产业转移的路径和存在的问题,并从全球的视角提出了中国目前需要重新寻找新的国际产业转移动力源,并应对宏观经济政策作出相应调整的观点。同时,国内区域间产业转移需要与产业和产业链的环节转移相结合,在转移过程中政府要加强合作,让市场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制造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一直以低成本、低利润、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缺乏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弱为基本特征。随着国内原材料成本上升、政策环境日趋严厉,制造业的困境日益明显。而金融风暴的袭击更是加剧了制造业的生存危机,因此以危机为契机,推动制造业产业升级,已经是迫在眉睫。文章以产业升级理论为依托,以珠三角制造业为例,详细剖析了其存在的困境以及导致困境的原因,并提出了推动制造业升级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6.
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龙 《学术交流》2007,(12):109-111
产业集群已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点,集群化是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方向。绿色食品发展较好的地区,如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面临着产品低端锁定、价值链低端锁定和竞争优势自然资源锁定等问题,可通过政策创新解决这些问题。产业集群的创新,包括主体、相关的产前、产后及支持性产业之间关系创新,使集群内部各环节协调发展,保持其综合竞争力上升。这是发展产业竞争优势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姚小远  姚剑 《创新》2015,9(3):72-78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突出的增长点之一,也是我国产业链向中高端方向调整取得较好成绩的城市群之一。近年来,生产技术的专业化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使得生产性服务业开始迅速成长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联动愈发紧密。通过对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联动发展,但两者之间的联动尚处于初期阶段。  相似文献   

8.
肖剑桥  宋宪萍 《创新》2021,15(5):80-92
已有文献主要从产品内国际分工维度、全球价值链治理维度和中间品贸易维度研究嵌入全球价值链对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影响.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实质是"中心—外围"的结构化,推动了分工地位的攀升,同时导致了分工环节的固化,需由低端要素驱动转变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治理是市场与非市场关系的综合运用,既推动了链条环节的升级,也导致了"低端锁定",需由被动嵌入转变为主动重构;中间品贸易的最终目的是获取企业增加值的核心竞争优势,制造业企业吸收技术溢出易产生路径依赖,需由引进学习转变为自主创新.今后可从动态演化和层级累积的维度,深入剖析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升级断层机理,阐明其存在升级断层、难以自动升级的内在机制,形成对我国制造业阶梯式升级的路径探源.  相似文献   

9.
中国对外贸易取得耀眼成就,但有关是否实现外贸及产业升级的争议一直在进行.浙江作为外贸大省,其出口制造业产业升级既表现出了自身特征,也具备全国的共同特征,即浙江制造业实现了量的增长,质的增长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表现在制造业中传统产业的生产深度继续保持或有所提高,一般贸易方式占据主导地位,外贸竞争力较强,出口复杂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优势增强.但是存在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生产深度低于劳动密集型行业、高新技术产品对经济的贡献度不足等问题.为此,必须转变现有的出口导向型外贸战略,树立全球价值链产业升级观念,充分利用好国际优势资源.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珠三角和东北地区是我国三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其装备制造业发展各具特点,存在着较大差异.从东北地区与珠三角、长三角装备制造业发展特点的看,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在外部环境、思维创新、生产效率、生产性服务业上与珠三角、长三角差异较大,并从借鉴珠三角、长三角经验的角度提出了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必须加强合作,明确分工.提高区域一体化水平;以沈阳经济区为增长极,做强做大;大力发展民营装备制造业,强化围绕主机制造厂进行配套协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谢晶仁 《创新》2009,3(7):49-51
统一规划是提高湖南与泛珠三角省份产业衔接和配套水平的前提基础;创造条件是加快湖南吸纳珠三角经济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键因素;分工协作是形成湖南与泛珠三角其他省份支柱产业配置、新兴产业共建、一般产业互补的重要条件;旅游合作是形成以长沙为中心、张家界为龙头的湖南西线旅游的有力杠杆;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实现长株潭与粤港澳经济圈全面对接与合作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2.
曾勇  徐长乐  暴琪 《创新》2012,6(2):59-61,127
目前,长三角地区已由区域化合作向一体化发展方向转变。应该抓住机遇,充分转化和借力后世博效应,以国际的视野和先进的理念寻找突破,把长三角区域打造成亚太地区的重要门户。  相似文献   

13.
京沪高速铁路对我国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沪高速铁路加速了现代服务业的空间要素流通,扩大了生产要素集散度的空间分异,形成了不同形式的空间组织形式。京沪高铁将会进一步夯实北京和上海铁路运输的中心地位,加强东部发展轴的快速形成;提升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的地位,拉动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对外辐射能力;加速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地域整合,扩大京津冀都市圈的直接影响范围,形成诸多的次级经济增长极(区)。  相似文献   

14.
沈玉芳  刘曙华 《创新》2009,3(7):45-48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和健康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区域经济首当其冲,受到的冲击比较大、比较多,直面的问题也更为复杂,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的矛盾更加凸显。分析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面临国际资本和技术的转移、全球城市体系的网络化、都市密集区的集聚效应、创新型国家战略与长三角地区的科技优势等机遇,又具有国际化水平较高、产业集群发展潜力较大、信息化程度较高、政府管理能力较强、独特的人文环境等优势,这些是长三角地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有效武器。  相似文献   

15.
目前高技术产业已在京津、长三角和珠三角形成了显著的产业集聚。本文通过考察这三个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现状与成因,从实证角度探讨了人力资本的重要作用。其中,特殊专业化人力资本是产品研发的主体,而一般专业化人力资本的分布也影响了高技术产业的区位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前,横县的农业特色支柱产业已基本形成,农产品加工业也初具规模,但在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方面仍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因此,未来几年,应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以创新为平台,以培育核心竞争力为主线,延伸产业链,构建产业集群,进一步整合资源,做强龙头,做大基地,推进"银、政、企、农"四位一体,加快发展横县农业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17.
张茂元 《社会》2009,29(5):21-38
在近代中国,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机器缫丝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植桑养蚕和缫丝的专业分化以及职业分化:农民向工人的转变。研究发现,在长三角地区,专业分化发生在城市和农村之间,且表现为一种利益冲突型结构的变革。在新的社会结构中,传统蚕区成为纯粹的原料供应地,蚕农和士绅等群体利益受损,因而售蚕茧并抵制机器缫丝技术的应用。而在珠三角地区,专业分化则发生在家庭内部和乡村内部,蚕农和士绅等利益相关群体能够从技术应用中获益,因而积极支持机器缫丝技术的应用。在珠三角地区,机器缫丝技术应用所建构的社会结构也主要表现为一种利益共享型结构,而技术应用所建构的这种利益共享型结构又极大地促进了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经过四分之一世纪的经济增长,中国出现了沿海岸线向内陆延伸,发达程度呈梯次递退的不同经济区域,在沿海地区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泛渤海地区三个世界级的经济发动机。东北是具有加重型产业和原材料产业优势的区域,它不应成为沿海地区的经济后院,而应坚持自己的区域特色,整合产业链形成自己的发动机力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根支柱,这也是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宏观需求。如果在未来十年至十五年内形成东北、中部和中南部三个新的世界级经济发动机,那么中国将可能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力量。  相似文献   

19.
“大通关”建设已成为长三角改善贸易环境,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必然选择。从经济学角度,讨论长三角“大通关”建设的理论基础及实践意义,根据国外“大通关”建设的经验和启示,长三角共同加快“大通关”建设需要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发挥中央总揽全局与地方主导协调的作用,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的结合。因此,要明确长三角各类口岸的功能定位,提高整体规划水平,推进相关体制改革,强化相应的金融监管,加快电子口岸信息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北京的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一个艰难探索的过程。从首都经济战略的提出,到以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核心的首都经济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再到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理念的产生,北京经济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以人为本、自主创新、生态文明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促进北京经济向高端化、知识化、总部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努力将北京建设成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和现代化的国际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