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九世纪法国杰出作家巴尔扎克读了雨果的《修道院所见》一诗,对“壁虎,浴看月光,在大粪池里跑着”一句描写深有感触,他十分风趣地说:“雨果先生在湿地得到壁虎.将是一种宝贵的发现。”“壁虎喜欢太阳,生活在干燥的地方。我指出这个错误,因为艾弥麦拉尔在《圣母院》已经拿面包喂过燕子。”  相似文献   

2.
十九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中,青年作家缪塞(1810—1857)和女作家乔治·桑(1804—1876)的一段罗曼史,在法国文学史上传为佳话。这两个充满浪漫主义激情的男女狂飙式短暂爱情,对他们两人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乔治·桑以此为坯模,写了著名的小说《她与他》;缪塞则以此为中心内容,发表了长篇自传体小说《一个世纪儿的忏悔》。阿尔弗莱·德,缪塞是19世纪法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在抒情诗、戏剧和小说方面都有较高造诣。缪塞于1810年12月11日诞生在巴黎的一个旧贵族家庭,父亲是位具有自由思想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受家庭影响缪塞自幼爱好文学,从小受到古典主义文学熏陶,喜爱莫里哀、拉封丹和18世纪以恋爱心理分析见称的马里沃①等人的作品。他14岁就开始写诗。1830年7月革命前夕,缪塞开始了文学创作活动,并加入了以雨果为首的先进文学团体“文社”。由于早熟天才,他很快博得“浪漫主义神童”的美名。  相似文献   

3.
论巴金与雨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巴金与雨果孔祥霞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的先锋和领袖,是世界上拥有最多读者的法国作家之一。雨果的一生,几乎跨越了整个19世纪,随着法国历史的进程,他在诗歌、小说、戏剧、文艺理论、政治等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  相似文献   

4.
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文学家、政论家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为人类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他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对人类未来必胜的信念,以及为保卫世界和平,反对侵略的巨大热情,都得到了世界人民高度崇敬。但是,他在政治上也曾有过反复多变和摇摆不定的错误,也受到了应有批评。只不过在不少评论文章里,没有把他的功过,即文学上的“伟大”与政  相似文献   

5.
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特别是一个流派的代表人物,都是根据一定的文艺思想进行创作的,雨果也不例外。雨果作为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公认的领袖和最杰出的代表,不但以形式多样、数量众多的文学创作丰富了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实绩,确立了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在文学史上的不可动摇的地位,而且以他一系列出色的浪漫主义文论为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正确评价雨果的浪漫主义文论,不仅对于了解雨果本人的创作和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探究文艺发展的基本规律也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一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浪漫主义大师。他同被恩格斯称誉为“现实主义大师”的巴尔扎克一起,同是法国十九世纪进步文学最杰出的代表。最近,法国出版的《读书》杂志和法国舆论调查所联合进行的调查表明,雨果今天不只仍被法国读者认为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而且其地位甚至被排列在巴尔扎克之上。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提起维克多·雨果,我的脑中不由地想起他这句震撼人心的名言。这位19世纪的法国大文豪在全世界享有极高的声誉,而对于中国人民来说,他更像一位熟悉而亲切的"老朋友"。不仅为叹服于像《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这样的世界名著,更因为在雨果的心中有个深深的"中国情结"。于是,拜访雨果故居,也成为我心中朝圣与圆梦的坐标。从巴士底广场地铁站出来,沿圣·安托万路前行,经过博马舍雕像,继续往前至第二个路口右拐,行至孚日花园广场,再右拐沿走廊走到尽头,就是孚日广场6号——雨果故居。在这里,雨果度过了31岁至46岁的盛年时光。1902年雨果百年诞辰,巴黎市遂将此公寓辟为雨果故居纪念馆。雨  相似文献   

8.
面前的法国人很优雅,衣着纤尘不染、有型有款;他很细致,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都一丝不苟地认真;他的眼神散发着巴黎五月阳光的温暖和煦,他的法语会让人遥想雨果笔下静静流淌的塞纳河;而他一直在纠正你关于"法国是浪漫的"偏见,他坚持着:他不是一个罗曼蒂克的法兰西,这个人就是法国驻华商务参赞伯努瓦。  相似文献   

9.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十九世纪具有世界影响的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和政论作家。他1802年出生,1885年病逝,度过了上个世纪五分之四的时间。这个时期,法国各阶级之间的政治斗争、思想斗争是十分尖锐复杂的,时局经常处于动荡之中。资产阶级经过几次大的反复,终于粉碎了旧封建贵族的猖狂复辟,建立起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随着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压迫的加重,激起了工人阶级的越来越强烈的反抗,前后爆发了里昂纺织工人的武起装义和巴黎公社起义,并一度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相似文献   

10.
职业     
法国文学家雨果一次出国旅行,来到某国边境,警察要检查登记,就问他:姓名?雨果干什么的?耍笔杆子。于是,警察在登记簿上写道:  相似文献   

11.
雨果(1802—1885)不仅是法国著名的浪漫主义文学家,而且还是十九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对于这样一个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不去研究他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12.
《巴黎圣母院》是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浪漫主义和人道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标志着他抛弃早期的保皇主义和天主教立场转向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的重要作品之一。在这部作品里,对爱与  相似文献   

13.
爱不可挡     
刘聪 《可乐》2008,(5):34-34
1802年2月26日,维克多·雨果来到人世。父亲莱奥波德·雨果是法国大革命中的一名军官,母亲索菲亚·特雷布谢是个船长的女儿。1807年,索菲亚带着儿子从巴黎赶到那不勒斯与丈夫相会。雨果认识了比他小两岁的阿戴尔。雨果的母亲和阿戴尔的母亲让两个孩子去外面玩耍,雨果同阿戴尔一起散步、游戏、聊天。  相似文献   

14.
莫洛亚是法国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和历史学家。他的著述甚丰,尤其是在传记文学领域,多以英、法作家传记为主,如《雪莱传》、《拜伦传》、《夏多布里昂传》、《雨果传》、《乔治·桑传》、《普鲁斯特传》、《三代仲马传》、《巴尔扎克传》等等,可谓硕果累累。法国文坛对他早有赞誉,我国对他作品的翻译也不少。但无论中外,研究尚较薄弱,莫洛亚自己就曾说过,他的著作既多且杂,使评论家望而却步。不过,我这篇文章要探讨的既不是他所完成的“最为浩繁、最为困难的工作”——《雨果传》,也不是公认的  相似文献   

15.
巴尔扎克是十九世纪法国最有代表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概括了十九世纪上半叶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全貌。他用高度的现实主义艺术手法刻划了法国这一时期动荡不安、充满尖锐复杂阶级斗争的现实。马克思、恩格斯曾对巴尔扎克作了高度的评价。马克思在许多著作中经常引用巴尔扎克所创造的典型人物形象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或作某一方面问题的解释。而恩格斯在1888年给英国女作家哈克奈斯的信中更明确地称巴尔扎克为“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可是,即使对这样一位为马克思、恩格斯所充分肯定的作家,“四人帮”也没有对他加以赦免。巴尔扎克作品的命运在“四人帮”横行时,也像其他中外优秀文学作品一样,被列入封资修的行列,而打入了十八层地狱。  相似文献   

16.
曾朴是中国清末民初著名的诗人、小说家、翻译家和出版家。他的长篇小说《孽海花》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他对法国文学的译介和研究堪称近代中国之最。在法国文学众多名家中,他对浪漫大师雨果情有独钟。据所见资料统计,曾朴所译雨果作品共19种,其中长篇小说《九十三年》(今译《九三年》)、《笑的人》(今译《笑面人》)2部,戏剧《欧那尼》、《枭欤》(又译《吕克兰斯鲍夏》)、《银瓶怨》(又译《项日乐》)、《吕伯兰》、《钟楼怪人》等12部,散文《歌那尼出幕的自述》、《恋书的发端》2篇,诗歌《童》、《愤激》、《我的恋书》3首。可见,曾朴是近代中国译介雨果第一人。“选择各时代、各国、各派的重要名作,必须遄译的次第译出”是曾朴从事翻译的基本主张,“把世界已造成的作品,作培养我们创造的源泉”是曾朴的创作原则。因此,他译介雨果,也师从雨果。对雨果的广泛接受和借鉴成为曾朴创作的重要特色。在曾朴的作品中,读者时常可以窥见雨果精神的存在。雨果对曾朴的创作影响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不仅涉及诗歌、小说、戏剧等创作领域,而且深入到题材、主题、创作方法、艺术手段、表现技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法国19世纪的文学大师雨果,一生勤奋创作,留下了22部诗集、20多部小说等珍贵作品。然而,谁能想到他在40岁时就患了心脏病,并因反对拿破仑三世的政变而被放逐达19年之久。当时“他面色铁青、喉咙发出沉重的喘息”。人们惋惜“这颗巨星就要陨落了。”但是雨果并未因此畏缩,坚信自己一定能战胜病魔。他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进行做操、跑步、游泳等体育锻炼,顽强的意志和信念使他恢复了健康,并重新挥笔写作。60岁时,他创作了《悲惨世界》,70岁时著成长篇小说《九三年》,80岁写出戏剧《笃尔克玛》,享年84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罹患疾病后需…  相似文献   

18.
曾朴是近代中国译介雨果的第一人。他之所以不遗余力地译介雨果,一是晚清社会政治变革的时代要求,二是中国近现代浪漫主义文学发展的需要,三是曾朴本人在政治思想、文学观念、个性气质等方面与雨果有着惊人的相似。曾朴译介雨果鲜明地体现了他的翻译思想。他的翻译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1850—1893),从一八八○年到一八九○年的十年间,创作了数量相当可观的作品,先后发表了三百五十多部中、短篇小说,六部长篇小说,三部游记,一卷诗集,还有几篇杂著。他的主要成就是中、短篇小说,有“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他被同时代的法国批评家朱尔·勒梅特尔称为“在一个并非完美无缺的流派中,几乎是一位无可指责的作家。”莫泊桑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与18世纪法国的“中国热”和20世纪中国对法国文学的大规模引进相比,19世纪上半叶,中法文化关系实际上处于一个相对沉寂的阶段。而自第一次鸦片战争起,中法关系更是发生了逆向转化:伴随着侵略者步伐陆续来华的法国人对中国的态度从仰视一变而为俯瞰,法国报刊中随之充斥着对中国的负面报道。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就在这样恶劣的外部环境下,我们依然可以在法国著名作家笔下找到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化中国”形象。如此悖论般的文学现象缘何产生?本文拟通过对雨果、戈蒂耶等著名作家作品的个案分析,厘清它们与生发于18世纪、形成于19世纪的法国汉学之间的关系,并由此进一步探讨汉学建构形象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