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老子》说:"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南怀瑾说,老子告诉我们三件法宝,不管做人做事、创业立功,上至帝王领导、下到平民百姓,都离不开这"三宝","三宝"哲学成为管理艺术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2.
<正>《诗经》以诗咏史,刺时颂德,涉及千行百业,其中不乏为官修养正能量,正如孔子所言:"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毛苌的《毛诗序》又认为,《诗经》有"经夫妻,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功能。领导干部通过读《诗经》,可以感悟对待"人之常情"之法与提升职业操守之道。一、慎威慎言,守官德立身之道。古人云,"百行以德为首"。领导干部修行当以官德为重。《诗经》中提醒为官者要"无念尔祖,聿修厥  相似文献   

3.
胡林翼曾经感叹:“本朝官场中,全以《红楼梦》一书为秘本,故一入仕途,即钻营挤轧,无所不至。”清人好谈官场秘籍,盖风气使然。其实官场这一套用世之学,套句现成的话,也是古已有之,而且并不“于今为烈”。《庄谐选录》“官诀”条云:今日做官,灵巧圆滑四字缺一不可。有机必觉之谓灵,随缘能转之谓圆,用术不穷之谓巧,遇难不滞之谓滑。苟精熟此四字,做官无不得意者。这属于总则性质,同书另一条“官诀”讲得略为具体:今日官事,应之之道有三:曰应酬,曰对付,曰敷衍。应酬者,宦途进步之所系,得失存亡之所关,不得不以全力赴之也;对付者,己心所不欲而意…  相似文献   

4.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东)人,汉文帝朝大臣,官至廷尉。司马迁在《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中称赞他:张季之言长者,守法不阿意……有味哉!有味哉……《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不党不偏,王道便便。’张季、冯公近之矣。(文中引文若无特殊注释,均引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相似文献   

5.
圣人     
希神,少承庭训,以为圣人乃天下之至人,行可为百世师,言可为天下法,必无凡俗之行。视左右,尊长师友皆凡近,不足为伍。乃仰天叹曰:“不得圣人而事之,生何为!”或告之曰:“朱子,今之圣者也。”  相似文献   

6.
对于赵普,人们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半部《论语》治天下",认为他是书读得少而精明强干的杰出代表。既然可以把"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理解为人们对他活学活用、聪明能干的赞美之词,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朝廷内外讥笑  相似文献   

7.
渊得书,笑曰:“密妄自矜大,非折简可致。吾方有事关中,若遽绝之,乃是更生一敌;不如卑辞推奖以骄其志,使为我塞成皋之道,缀东都之兵,我得专意西征。俟关中平定,据险养威,徐观鹬蚌之势以收渔人之功,未为晚也。”乃使温大雅复书日:“……”密得书甚喜,以示将佐曰:“唐公见推,天下不足定矣!”自是信使往来不绝.  相似文献   

8.
孔子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论语·卫灵公》)舜何以能如此?一般儒者都以为他能“所任得其人,故优雅而自逸也。”如《大戴礼记·王言》上说:“昔者舜左禹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新序·杂事三》上说:“故王者劳于求人,佚于得贤。舜举众贤在位,垂衣裳恭己无为而天下治。”赵歧《孟子注》也说;“言任官得其人,故无为而治。” 关于舜之“任官得人”,孔子指出:“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论语·泰伯》)朱熹注曰:“五人:禹、稷、契、皋陶、伯益。”其实,按《尚书·尧典》记载,舜所任用的大臣远不止这  相似文献   

9.
老子云:“治大国,若烹小鲜。”韩非《解老》亦云:“盖事大众而数遥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此即治大国不要以烦苛之政扰民,而要“清净无为”,所谓“清净可以为天下正”。陈鼓应先生在《老子注释及评介》一书中说:“‘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个警句,在  相似文献   

10.
正老子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大意是,我有三件法宝,执守且保全它,必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做人做官都能做到"无为"取天下,取得"不争之争"的大胜利:第一是慈善,第二是俭约,第三是不敢居天下人之先。一、"慈"的智慧  相似文献   

11.
正《官箴》是古代汉族居官格言的著作,主要记载做官的规诫。南宋诗人吕本中(1084-1145)所撰《官箴》可谓古代《官箴》之最,其一卷首条开头即云:"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清乾隆年代四库馆臣称赞此三字"千古不可易,固有官者之龟鉴"。梁启超在《新民说·论公德》中说:"近世官箴,最脍炙人口者三字,曰清、慎、勤。"其  相似文献   

12.
圣盗同源     
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 有道耶?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 也。知可否,智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 者,天下未之有也。  相似文献   

13.
秦德君 《决策》2013,(4):16
一个社会如果以人为本、充满关爱,就会得到民众更多的拥护,政权更加稳固。勤俭节约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所以老子说"俭就能广"。关于社会治理,老子在《道德经》六十七章中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认为社会治理有三大法宝,应当恪守并珍视它们:第一是柔  相似文献   

14.
《孙子兵法》是一本竞争学的著作,谈的是与竞争、对战有关的活动。《孙子兵法》第一篇从全局观进行阐述,重点标明了战略及其战略分析的意义重大: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 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相似文献   

15.
蔡茂 《秘书之友》2022,(2):41-43
"诏策"在《交心雕龙》中被刘勰归为同一类文体,是皇帝发布政令,弘扬教化的重要载体,属命令性文书,统称诏令.在汉代,命令性公文被分为四种——策书、制书、诏书、戒敕."汉初定仪则,则命有四品: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敕.敕戒州部,诏诰百官,制施赦命,策封王侯."①由此可知,诏书是帝王用来告诫、劝勉百官的公文.  相似文献   

16.
民无信不立,是中华文明历久不衰的经典,也是奋斗90年的中国共产党赢得全中国人民信赖和尊重的根基。民无信不立,语出《论语》: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之,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之,于斯二者何先?曰:  相似文献   

17.
正《明太祖实录》收录有洪武三年十一月朱元璋的一道谕旨:上谕中书省臣曰:"民,国之本,古者,司民岁终献民数于王,王拜受而藏诸天府,是民数,有国之重事也。今天下已定,而民数未核实,其命户部籍天下户口,每户给以户帖。"于是户部制户籍、户帖,各书其户之乡贯、丁口、名岁,合籍与帖以字号编为勘合,识以部印,籍藏于部,帖给之民。仍令有司,岁计其户口之登耗,类为籍册以进。著为令。这道谕旨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似乎不值得拎出来说道说道。不过这并不是朱元璋的原话,而是经词臣、史官之手润饰、改写的文字。朱元璋的原文其实是这么说的:  相似文献   

18.
关于小康社会,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近年来做了许多探讨和研究。本文涉及的三题,主要从传统文化、初级阶段、历史任务诸方面作些初步思考。 “小康”一词,源出《诗经》。《诗·大雅·民劳》中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但作为一种社会模式,最早在西汉成书的《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它相对于“大道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是“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的理想社会的初级阶段。它是古代思想家孔子对春秋乱世进行改造的一种社会理想模式。但由于封建社会的历史局限,这种社会理想从未得到过实现。宋代理学家朱熹评之曰:“孔子所传之道,未尝一日得行于天  相似文献   

19.
北门之叹     
"北门之叹"是说当官的哭穷,典出《诗经》,不妨抄引两节。诗曰:"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遍谪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为了好懂,试译为白话:  相似文献   

20.
河之洲     
太祖见陈友谅镂金床,曰:“此与孟昶七宝溺器何异?”即命毁之。侍臣曰:“未富而骄,未贵而侈,所以取败。”太祖曰:“既富岂可骄?既贵岂可侈?有骄侈之心,虽富贵岂能保?处富贵者,正当抑奢侈。宏俭约、戒嗜欲,犹恐不足以慰民望,况穷天下之技巧,以为一己之奉乎?其致亡也宜矣。覆车之辙,不可蹈也。”(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一)同是评论陈友谅的镂金床,明太祖的话较之侍臣的话,说得更深刻、更透彻。“未富而骄,未贵而侈,所以取败”,言外之意似乎“既富而骄,既贵而侈”就不会取败了。朱元璋抓住侍臣之论的这种弱点,深入进行分析,指出“处富贵者,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