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政治道德是指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关政治合法性的价值观念、政治活动的道德准则及政治主体道德品质的总和。政治道德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约束政治权力 ,调整社会政治关系 ,维护社会稳定 ,直接决定着社会道德和社会风气的好坏。政治道德一旦失范 ,就会从根本上破坏国家的政治秩序和政治目标的实现 ,产生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对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来说 ,政治道德状况的好坏更是一个关系到社会能否实现平稳转型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重大问题。加强政治道德建设不仅是稳定社会秩序、扭转社会风气的需要 ,…  相似文献   

2.
政治稳定是国家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没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国家的改革和发展就无从谈起.而实现社会公平是保证政治稳定的必要前提,没有社会公平,国家的政治稳定就无法实现.当前我国政治特权现象滋生、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地位不平等现象显现,因此,必须缩小贫富差距,树立正确的社会公平观来维护社会公平,实现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3.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因为社会生活需要依靠道德准则和规范来调整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从而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和纪律.在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中,处处反映出与道德伦理的密切关系以及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社会资本与政治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光芸 《东方论坛》2006,(4):120-125
转型时期的社会分层与利益格局调整,文化与价值观念冲突影响到我国的政治稳定。而以信任、互惠规范和关系网络等形式存在的社会资本是促进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的社会资源。这些社会资本能够增强公民的政治认同感,为公民的利益表达提供参与网络,为公民的价值认同提供良好的社会规范与秩序,从而实现社会和谐与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5.
道德是主体在"义务利他"前提下"自在自为"的选择,至高准则是"至善",这是道德形而上剥离后的价值判断。但是,道德的规定性不应仅存于理性范畴,其价值的合理性意义更在于社会实践功能的合法化逻辑。只有排除道德价值实践的现实障碍,将道德的价值理性融入社会关系当中,渗透于由道德意识、道德活动和道德关系构成的社会道德体系,实现其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本位作用,方能实现道德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统一,体现道德对人类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6.
一种社会道德体系自身所具有的功用或能力要产生现实的社会作用,亦即该社会道德体系内在价值的外化或道德价值取向的对象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通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我们认为:科学的社会道德体系是实现道德功能的前提,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实现道德功能的重要保证,个人的主观努力是实现道德功能的根本途径,道德功能实现静态条件的动态化调控是道德功能实现的最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7.
政治道德视阈下的政府公信力问题,是社会成员对政府履行其职责情况的情感道德评价及内心认同程度,源于政府行政理念及具体行政中蕴涵的情感道德和价值取向的反映。其政治道德实践意义体现在以公众评价为主要特性、社会成员情感认同为评判,既是构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社会治理结构的价值基础,也是维持"政府—公众道德关系"持续性的重要联结。在实现路径上,制度伦理的价值实现、主体的道德内化建构及道德情感融入的实效性,是建构和保障对政府信任关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和邓小平社会价值观的共同点是:都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价值的主体,都把社会平等确定为社会价值目标,都将崇尚道德、重视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价值取向。二者社会价值观最主要的不同是:毛泽东以政治优先为社会价值基本原则,邓小平以经济优先为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当代生态伦理学家把"伦理"、"道德"、"价值"、"权利"这些社会生活领域的概念稍加改造后移植到自然生态系统,曲解了它们本来的意义,使其理论陷入了困境:自然物本身不可能固有同人类毫不相干的内在价值,抽象谈论其内在价值是没有意义的;人们关爱自然是为了自身利益所做出的明智选择,绝非缘自权利义务关系,自然物的权利因缺乏义务主体而不可能得到实现;应当保护自然的道德准则也因缺乏价值标准无法从自然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直接推导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实质上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在生态问题上的表现,人对自然的态度是生态环境中介着的人对其自身的态度,调整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只能通过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伦理关系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收入差距与社会不稳定:基于中国时序数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居民收入差距是否造成了社会不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是否有必要采取措施调整收入分配差距。笔者通过建立两个协整方程考察了我国1978—2008年间收入差距与社会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并运用Granger提出的检验方法验证了收入差距及其他一些经济变量与社会稳定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收入差距是导致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调整收入分配差距无论从经济发展角度还是从政治安定层面考虑都将是一个必须的选择。另外,我们还发现: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城市化与劳动力流动也会导致社会不稳定;而对外开放有利于社会稳定;同时,失业数据可能存在虚假导致其与社会稳定的关系无法判断。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阐述自我价值是人的价值的重要内容入手,从社会价值的实现是自我价值实现的决定性前提,人的自我意识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认识基础,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条件制约和影响着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我价值的实现要有正确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等几个方面论述了自我价值实现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管理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活动,具有多种形式,有非常丰富的内涵.管理道德是人们在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调整和协调各种管理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管理道德作为社会道德的一个分支,应当根据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科学管理的新特点和新形式,认真总结管理道德建设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适时调整道德规范,构建科学的管理道德体系,对于保证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道德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道德银行嵌入乡村治理能契合乡村治理的有效性、公共性和规范性,促成治理走向有效,是实现治理有效的内在要求和价值意涵。道德银行的探索,开启了乡村治理的自治新格局,开放了乡村治理的法治新领域,开拓了乡村治理德治新体例。同时,道德银行参与乡村治理还面临着价值性壁垒、技术性阻力和结构性掣肘等挑战。为此,应从观念上厘清公共私、强化价值观,技术上构建利益表达、调整利益整合、增设利益反馈机制,结构上取得社会、行政和政治合法化,从而构建乡村治理新模式,实现乡村治理走向治理有效。  相似文献   

14.
试论道德对社会信用制度的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的社会信用制度。本文认为 ,道德是从宏观上支撑社会中主要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制度以及由此联合成的统一的社会合作体系 ,从微观上着重支撑和调整社会经济环节中的行为规则体系。道德作为非正式制度 ,除了支撑社会关系制度、自然关系制度外 ,主要支撑的是社会经济信用制度 ,道德与经济信用是人类社会中的矛盾统一体和逻辑统一体。而道德对经济信用制度的支撑主要体现在把“道德资源”融入在经济活动中 ,并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5.
社会政治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前提和保证,也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处理好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于跨世纪的中国来说尤为重要。一、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需要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受到当今各国的政治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的特别关注,其原因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令世人瞩目,中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中国的发展是与长期的政治稳定联系在一起的。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中国发展的条件,关键是要政局稳定。”①而中国经济发展对国…  相似文献   

16.
改革、发展、稳定的三者关系 ,是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的一个关键问题。根据邓小平的思想 ,发展是目的 ,改革是动力 ,稳定是前提。全党同志要善于总揽全局 ,从整体上把握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 ,在改革和发展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7.
道德与利益虽然有矛盾,但从根本上来说应该是内在一致的,任何道德规范中都蕴涵着利益机制,道德规范归根结底是对利益的调整,因此,道德总是反映着一定社会历史时期人们之间的特定利益关系。其中,经济利益机制的选择决定着某一种道德在某种阶级中的认可和实行程度;政治利益的结构和格局是该社会道德的表率和核心;文化利益的日益显性化使道德的最后一层外衣被无情剥去。道德的沿革和进步既是利益调整的需要,也是利益调整的结果。从道德的变迁中可以发现利益调整的轨迹。  相似文献   

18.
政治的基本功能在于对社会政治生活进行理性批判,其目标是对政治活动作价值评价和价值定位,从而在政治共同体的政治实践中通过一定的价值建构,使得政治人获得对自由的追求与实现的基本条件和途径,因而政治不仅具有价值性,而且具有伦理蕴含,政治伦理的功能就在于为政治价值的建构提供必要的道德论证。政治主体不仅会形成一种普遍性的政治价值,而且也会用一定的道德标准来审视、选择并确立最适用于政治生活的政治价值。政治价值规定了政治实践的方向,并通过政治伦理来保证它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9.
论师德     
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经济基础的反映,是人类精神文明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道德是通过人们的内心感受与社会舆论,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起着经济、政治、法律、行政手段所不能起的作用。所以任何社会、任何阶级都非常重视道德建设。师德是职业道德的组成部分,是教师职业行为、品德规范。它通过善良与丑恶,高尚与卑鄙,诚实与虚伪,光荣与耻辱等观念,约束教师行为,调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20.
公共理性:协商、公共服务与协同善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共理性确立于基本道德与政治价值之最深层次,是民主社会宪政体制的理性前提,是价值多元主义的整合机制。它涵摄着协商与公共服务双重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社会公众的权利理性、道德走向与精神建构,决定着公权运行者的运权理性、道德姿态与政治智慧。它在实践中以协同善治为价值旨归,倡导公民社会与公权领域携手治理公共事务,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公共善"与国家正义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