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女神》不仅充满着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和粗粝狂暴的格调 ,而且注意意象的营造。《女神》的意象可归纳为神话意象、自然意象、社会意象和文化意象。《女神》的意象创造通常采用变形和变形变意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2.
《野叟曝言》因"日"即太阳以名书,围绕全书中心人物文白形象的塑造,从多种角度至少9次皴染突出了太阳的形象,形成一个系统而集中的极具象征意义的太阳意象。这一意象隐含了作者人生目标的追求:对超凡人格的企慕,对帝王之位的希冀。其中文白等人物多次的死而复生,继承并发扬了东西方上古神话的精神。作者夏敬渠异想天开的个人与国家抱负都令人可厌而且可笑,但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江河日下之际,太多的文人士大夫都有如曹雪芹《红楼梦》那般不免"化烟化灰"的颓唐心理,而唯有夏敬渠仍信心百倍地做着他的"富贵梦"、"皇帝梦"与"强国梦",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张建锋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3):66-68
郭沫若的《女神》开一代新诗风,体现出鲜明的新文化特征。从意象的角度微观剖析,科学意象体现出现代科学精神,景观意象体现出个性解放精神,人物、地名意象体现出开放精神。《女神》意象蕴含的文化精神,体现出《女神》的时代特征和个人风格。 相似文献
4.
卓玛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7(2):108-111
文章通过比较歌德与郭沫若的泛神论思想,突出了二位文学巨匠的共同追求--神即自然,自然即本体表现的"物我合一"的"大我"普遍圆满人格,并分别从民主的改良性和民主的斗争性的人格圆满定位中,确定"大我"的特殊具体涵义. 相似文献
5.
张传敏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45-49
郭沫若的《女神》经常被理解为“一曲女性的赞歌”,但是该诗集中的很多女性意象呈现出欲望化特征,缺乏形而上的道德崇高感。郭沫若心中真正欣赏的是“女性的男性化”、“男女合一”,而且作者对男性的自我认同感相当强烈,在他的意识深层,男性对于女性仍然具有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6.
凌受勋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6):114-117
郭沫若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者,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作《女神》打上了庄楚文化的烙印。郭沫若少年时代受到道家文化的强烈影响。在《女神》中,对自然、女性、光明、太阳和月亮的崇拜与庄楚文化有着不可割弃的联系。《女神》是饱含着作者青春激情、鲜活浓郁的,具有“五四”时代精神的生命颂歌,庄楚文化是作为作品的深层次意蕴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7.
刘妍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Z1)
《金锁记》中具有象征性的月亮意象反复出现,增强了作品的审美意味,成为贯穿人物心理的重要线索。月亮反射出女性的心理和女性命运,由此体现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8.
刘海洲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郭沫若在<女神>的创作中,突破中国传统的感知天地宇宙方式,以现代人的生命体验表现了一种新的现代宇宙观:宇宙是奔腾不息、永恒创造的;宇宙是不断直线向前发展的;宇宙与人是和谐的.这种现代宇宙观为以后中国新诗发展提供了新的表现领域,为新诗的现代化注入了新的诗质. 相似文献
9.
刘海洲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19-23
《女神》是郭沫若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在《女神》中,郭沫若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抒情主人公——大我。这个大我一方面追求个性的解放与自由,反对封建的束缚与压制,追求立人这一时代主题,另一方面积极参与社会的启蒙与改造,追求民族的新生,参与到立国的时代浪潮中去,实现了立人与立国的完美结合。大我这一形象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和重要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也是其代表作与成名作。《女神》甫一出版,便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开一代诗风,被广大青年所争相阅读。这部诗集之所以如此受读者欢迎,除了思想上反映了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和形式上主张绝端自由的诗体大解放而外,还由于《女神》蕴涵着丰富的审美范畴——崇高、优美、丑等。不同审美范畴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转换使得《女神》中的诗歌充满了艺术的跳跃性,这也是其成为文学经典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刘德岗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58-59
《女神》和《星空》是郭沫若最早出版的两部新诗集,它们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了不同的审美特征。两部诗集审美特征迥然有别,但都给我们以较高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2.
李春风 《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54-56
在劳伦斯的作品里,月亮的意象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月亮是美好的大自然代表;是美丽、高贵的女性象征,能很好地表现出劳伦斯式的主题——性爱主题;最重要的,它是女权主义胜利的象征。从他的几部作品来探索月亮的意象以及其所反映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郭沫若的《女神》是时代的最强音,充分反映了诗人强大的创造力和浪漫主义的个性。郭沫若高出同时代诗人的地方,是他在“绝端的自由”的诗形中贯注了真正的诗情,坚持了他情感一元论的诗学观点。他的狂放的诗风主要与惠特曼有关,他的泛神论具有时代的内容,《女神》不是那种历久弥新的艺术品,它是新诗源头的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14.
15.
《复仇女神》是美国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于2010年发表的新作,是一部融历史关怀与个人命运于一身的新现实主义佳作。小说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爆发在纽瓦克的时疫的想象叙述,再现了犹太青年主人公布基面临选择时的不自由状态,揭示他陷入双重道德拷问而不能自拔、最终被钉在自设的耻辱架上的心路历程,呼应了复仇女神意象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岩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7(1)
作为中国现代新诗的领军人,郭沫若曾主张在诗歌的表现形式上脱离旧诗的约束,而诗集《女神》却在题材意象上大量地借鉴远古的神话资源.同时这一时期,郭沫若又创作了专篇论文《神话的世界》,从神话和诗歌创作的双重视角来考察古老的神话,形成了强烈而独特的神话意识.以往对于《女神之再生》的研究较多地集中于其对于女娲神话精神的重塑,强调其所蕴涵的强烈的现实性和时代精神,而对于其中“颛顼与共工”的环节较为忽略.而结合郭沫若的神话意识和文学观念,我们可以在这饶有意味的改编环节中丰富对于《女神》诗歌意蕴的解读. 相似文献
17.
张鸿才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7,(4):100-103
郭沫若的《女神》是诗人主体精神与“五四”时代精神的完美统一,并成为开一代诗风的典范。从不同的角度用《女神》同中外文学作品及文艺思潮进行比较,将会更为生动、更为鲜明地表现《女神》的时代意义及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8.
牛明明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73-75,83
意象是文学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月亮情结在中国文学和民俗中普遍存在.且在华夏民族心理中被一贯认同。月亮意象在古典诗歌中表现为乡思、别离、隐逸、幽怨、闲愁、相思等六种主要类型。探讨古典诗歌中的月亮意象将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古典诗歌的内涵和意义,也有助于加强中华民族文化的向心力。 相似文献
19.
陈鉴昌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6(5):23-26
由现代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世界性"所决定,人们的乡土观念也"成为世界性的了"。郭沫若的代表诗集《女神》等,便是袒露"世界故乡情结"的佳构,其内涵主要包括:眷恋中国"第一故乡",热爱日本"第二故乡",讴歌世界"大同故乡"。这样的世界乡情诗,在加速改革开放、面向世界的今天,更有其强烈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意象是集感官审美和换喻隐喻为一体的重要的文学要素.鲁迅《狂人日记》中的月亮作为一种扩张意象,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性意象.月亮既是使狂人变化的动因,同时月亮意象背后所内涵的是鲁迅特有的多层次隐喻和自己的生命体验.自从鲁迅发表《狂人日记》以来,月亮意象的这种多层次的意义结构便已建立.从此月亮意象不断地出现在鲁迅的其他作品中,成为了鲁迅文学世界中极为重要和有代表性的关键意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