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庐隐与苏雪林都是五四以后出现的才华横溢的女作家,她们都是被五四的怒潮从封建的氛围中掀起来并觉醒了的女性。她们都以"五四人"自许。但这两位同样出生在封建家庭、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受过高等教育的女作家,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秉性:庐隐是一个反封建的人,苏雪林是一个反"反封建"的人。她们表现出不同的婚姻观和创作观。  相似文献   

2.
帕梅拉、苔丝、晴雯三位美丽的女性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她们美丽动人,出生低微;她们都是敢说敢言,不畏权势,极力争取平等权利来捍卫自己的尊严。但是她们却有着不同的命运,从中可以看出作者人生观以及社会背景的差异是造成她们不同命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包法利夫人和曹七巧,处于不同的社会背景,所受的教育不同,但她们对爱情的憧憬、婚姻的坎坷、悲哀的结局却有着惊人的相似。究其原因,整个社会都忽略甚至漠视了女性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的主体意义和主体地位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笔下塑造了许多的女性形象,小说《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就是其中一位。她在追求金钱、爱情和生存方面无望的挣扎,最后沦为男权社会的牺牲品。而斯佳丽是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名作《飘》中的女主人公,她也曾为了金钱、爱情和生存痛苦的追求,但最终走出困境,把握了自己的命运。两位女性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家,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但二者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她们同样具有一定程度的觉醒了的女性自我意识,生命中同样有对财物欲、情爱欲和生存欲的追逐,却都不同程度地迷失在这场追逐之中,并且,她们的追逐与迷失在形成原因、生活环境、社会背景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了她们不同的结局。本文试图从她们追逐财物欲、情爱欲和生存欲这三个方面来探讨曹七巧和斯佳丽的悲剧形象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笔下塑造了许多的女性形象,小说《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就是其中一位。她在追求金钱、爱情和生存方面无望的挣扎,最后沦为男权社会的牺牲品。而斯佳丽是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名作《飘》中的女主人公,她也曾为了金钱、爱情和生存痛苦的追求,但最终走出困境,把握了自己的命运。两位女性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家,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但二者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她们同样具有一定程度的觉醒了的女性自我意识,生命中同样有对财物欲、情爱欲和生存欲的追逐,却都不同程度地迷失在这场追逐之中,并且,她们的追逐与迷失在形成原因、生活环境、社会背景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了她们不同的结局。本文试图从她们追逐财物欲、情爱欲和生存欲这三个方面来探讨曹七巧和斯佳丽的悲剧形象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产生于不同社会时代,根植于不同民族土壤的野猫子与嘉尔曼两个艺术形象好似东、西方文坛上一对精神姐妹.本文比较分析了她们性格中"恶"的相似性与"美"的差异性,并进一步探讨了两位作家在创作题材相似方面表现出的独特的审美意识与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7.
鲍赛昂夫人和安娜.卡列尼娜都是典型的悲剧人物,她们都生活在社会新旧意识交替的时代。她们都不满于贵族社会的虚伪和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勇敢地冲破旧制度的樊笼释放真我个性,大胆地追求爱情和幸福,但她们生活的典型环境决定了她们必然毁灭的悲剧命运。她们的悲剧也呈现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奥斯丁和张爱玲是两位表现爱情与婚姻题材的杰出女作家,她们的作品有很多相同之处,尤其是在婚恋观上的契合。这种契合主要表现在经济因素和女性主体因素两个方面,虽然两位作家出身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的历史年代,但是却表现出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9.
李清照与秋瑾分别生活于宋、清两个不同的历史时代,她们都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和超凡的才艺,都有着崇高的政治理想和相似的审美情趣。虽然她们的人生都是悲剧性的,但她们人生悲剧的表现形式却是不同的,李清照是哀婉的秀美,秋瑾是崇高的壮美。究其原因在于她们的个人精神支柱和彼此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  相似文献   

10.
陈忠实的《白鹿原》作为一部"民族的秘史",叙述了清朝末年至建国初期渭河平原五十多年变迁的神奇史诗,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有投身于大革命却牺牲于政治迫害的白灵;有被丈夫抛弃,最后却被父亲下重药医死的鹿冷氏;有不甘于命运的安排,最后却以悲剧收场的田小娥。无论是新时代的代表女性白灵,还是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鹿冷氏,还有那位特立独行、为人所不齿的田小娥,她们都只是当时大的社会背景下广大女性的缩影,可以说,这三个典型就代表了当时所有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1.
英国19世纪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与加拿大当代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同属于女性哥特流派。但她们在创作上却有诸多的不同,这和她们的生活经历和社会阅历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2.
她们不是超级女声,她们也不是超级天后,但她们却为我们带来最亲切的吟唱,在这个城市的舞台、酒吧……在一切适合歌唱的地方,她们就是我们的夜莺。尽管没有绚丽的舞台,尽管没有华贵的服装,但这些美丽面孔却在喧闹嘈杂的人群面前,深深牵动了我们狂欢和忧郁……她们就是我们美丽城市的美丽歌手,在零落的鲜花和掌声中,在贝斯和电吉他的强劲震颤中,她们是我们无数个快乐时刻的重要主角。今天在这里为大家介绍的林粲畦、李思思、董玲雯,她们各自都接受过正规的专业训练,虽然职业不同,但她们在业余却都有一个共同的“城市歌手”的身份,在有限的舞台上,她们有着一样迷人的光芒——  相似文献   

13.
在莫言几乎所有的短、中、长篇小说中,都有一些性格鲜明、形象丰满,却又卓尔不群的女性人物形象。与莫言小说对历史的解构与重构、对现实的显性批评与隐性讽喻和他的内部二元对立、多元共生、众语喧哗的"莫言体"小说叙述风格相对应,莫言塑造了一系列极具文学史颠覆性的女性形象,这些人物在小说叙事中多处于"被压抑者"的地位,是制度弊端、民族矛盾、阶级压迫、文化陋习和性别歧视语境下"被压抑的""第二性"。她们所处时代社会环境不同、身份地位外貌各异,多是某种时代悲剧、某种制度弊端或情感压抑的"被牺牲者"和悲剧命运的苦难承受者。但是,在小说的叙述过程中,这些女性人物都在进行着令人讶异的精神觉醒和"行为革命",她们以"人"的最朴素的对"生"的向往、对"自我"生命主体性的追求、对"爱情"的最简单纯粹的渴望,或者因为某种物质诱惑或情感责任的驱动,被动地在环境的催逼下完成了精神层面的"自我觉醒"。她们顽强抗争、自我解放,以或坚毅、或叛逆、或自由、或奔放、或快活的女性形象对"压迫性"的外在环境进行或喜或悲、亦弱亦强的冲击与嘲讽。她们的最终命运与结局不一,但都体现了作家莫言试图借助"女性"这一性别视角解构历史、描画时代精神、批评社会弊病和表达人文关怀的叙事意图。同时,莫言的这种叙事努力也为当代文学的人物图谱增加了诸多新的、个性鲜明、形象丰满的女性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4.
笔者认为苔丝、爱玛、安娜"自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对爱情的绝望是她们自杀的最直接原因;其次,她们自身带着沉重的罪恶感,一方面想从现实环境中逃脱出来,一方面又无法摆脱既定的社会法则;最后,她们都生活在转型时期比较混乱的社会环境中,各种社会因素交织成一张巨网,使她们围困其中而无法动弹。  相似文献   

15.
在台北这一相同的地域空间中,白先勇和朱天文都被一种"末世的情绪"所牵引,不约而同地先后在他们的作品中抒写了特定时空中新旧两代台北人的生存状态与情感体验,找寻自己的"根"之所在。在他们的寻根之旅中,尹雪艳和米亚是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她们尽管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一个是理想幻影的勾绘,一个是同步经验的展演,但在精神层面上却有着一定的承继关系——她们都在争取最大限度地自主掌握自身的命运,寻找自我灵魂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静享一份淡然之美。  相似文献   

16.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时时刻刻》中的意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迈克尔·坎宁安的小说<时时刻刻>中三个女性虽然各自有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以及最后的结局,但她们却都不失为她们那个时代女性独立自强的代表.她们三者都体现了女性本身改变自己生活和命运的勇气.作者设置了一些象征性的意象来深化主题,代表着女性主义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7.
海斯特和苔丝对的值得的爱人的忠诚而遭遇了爱情悲剧,但她们的结局却截然不同,关键就在于她们性格的不同:海斯特坚韧,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同过时的传统相抗争;而苔丝却软弱,面对社会和传统她只是默默承受,最后被处以绞刑,成为生命悲剧。  相似文献   

18.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康妮是资本主义文明束缚下追求真正爱情的英国贵族少妇,《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是封建伦理道德桎梏下有着变态情欲的中国下层社会妇女,她们是个性迥异的两位女性形象。不同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与时代背景造就不同的性格,她们同是在痛苦的婚姻下苦苦挣扎,在欲望的压抑中饱受煎熬,虽然都在绝望中反抗,却谁也逃不出悲剧的结局。两位作家通过他们塑造的两位女性形象凸显了女性悲剧命运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40年代的文坛上,张爱玲与梅娘并称"南玲北梅".她们的创作都侧重于关注大千世界中女性生活的纷繁世相,剖析女性的内心体验和所受的压迫,从而表现出突出的女性意识.然而由于两人的人生经验不同、对生活的观察与理解不同,她们的女性意识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张爱玲以冷峻的笔调写出了"苍凉的"人生经历,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对男性的压迫和女性的奴性给予了冷静的观照;梅娘则怀着对女性的同情和关爱,在对女性的出路进行思索的同时,给予男性近乎绝望的批判.  相似文献   

20.
春风回转,万物复苏,广受关注的《彤管流芳——三月画会第九回联展》于三八妇女节之际在江苏省国画院美术馆开幕了。二十多年前,一群才华横溢的金陵女画家以自由组合松散的形式结成了"三月画会",她们坚持学术,却从不故弄玄虚:她们珍视友情,秉持着一份散淡。在相互欣赏、彼此鼓励的同时,共同见证着自己和同伴的成长与成就,较之当下"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